首页期刊导航|医学与社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与社会
医学与社会

刘建凡

月刊

1006-5563

bjbabc@163.com

027-83692517;83657967

430030

武汉航空路13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医学与社会/Journal Medicine and Society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学科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医学社会学等交叉学科方面的学术论文,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适合于卫生战线各级干部、管理工作者及医药院校广大师生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发达国家推动健康老龄化全球治理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张冰子马启涵方一安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健康老龄化发展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系统性不平等问题,需要各国的交流互鉴和全球的协同应对.发达国家在推动健康老龄化全球治理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本研究通过梳理美国、日本和加拿大健康老龄化全球治理的理念、实践以及工作主体等内容,探讨对我国的启示.其中,美国健康老龄化治理以其卓越的研究能力及充足的资金支持为显著特点;而政策对话、技术合作、培训项目和非政府部门参与则是日本目前工作的四大支柱;加拿大则在老龄友好城市和社区建设方面打造全球治理的品牌项目.对此,建议我国尽快制定全球健康及老龄化治理战略;完善组织机构,加强研究引领;积极参与多边平台,培养全球卫生人才;并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及私营部门的作用.

    健康老龄化全球治理经验发达国家启示

    基于PCA-TOPSIS-RSR模型的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综合评价

    陈隽柏吴国平刘一星郭凤英...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及调整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22 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通过RSR法和PCA法对TOPSIS法进行改进,从人力资源、服务设施、服务效益 3 个维度 15 个指标对我国各省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5 个指标中提取出5 个主成分(Z1-Z5),特征值分别为λ1=4.89、λ2=3.82、λ3=1.91、λ4=1.47、λ5=0.96,累计贡献率达到86.96%;两种方法分档结果显示,山东、河南、江苏 3 个省份均被评定为"好",青海、宁夏、海南均被评定为"差";其中,山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得分最高,为 0.64,海南省得分最低,为 0.21.结论:我国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存在差异,分级诊疗制度仍需完善,村卫生室仍需进一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应通过优秀案例推广、医联体建设、人才引进策略优化,综合提升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基层卫生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综合评价

    长江三角洲区域卫生资源供给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朱泉同董琬月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 2010-2021 年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区域卫生资源供给水平及区域差异,探讨影响供给水平的因素,为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改进的CRITIC-熵权法、泰尔指数及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供给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长三角区域各地卫生资源供给水平值稳步增长(均值由2010 年的0.149 增至2021 年的0.430),且呈现空间正相关性;泰尔指数呈缩小态势(由 2010年的0.053 降至2021 年的0.017);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自主度对卫生资源供给水平产生直接的正向效应(系数分别为0.036 和0.063,P<0.05),人口密度产生负向直接效应(系数为-0.137,P<0.05).结论:长三角区域卫生资源供给水平逐年递增,且存在空间集聚特征,虽然区域间差异在缩小,但依然存在.政府应继续推进经济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加大对医疗卫生系统的财政投入,发挥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卫生资源供给水平长三角区域

    上海市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的困境分析

    张玉姝陈一凡岳清徐鹏...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的困境,为上海市更好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卫生系统宏观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归纳分析形成22 项艾滋病防治工作困境,于 2022年11-12 月访谈17 位关键知情人,并结合规范差距分析得出上海市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困境.结果:上海市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是流动人口等群体的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难度大,严重程度 6.41 分(总分 10分).16 位关键知情人(16/17)认为上海市处于艾滋病防治人员数量不能满足现实工作需要、信息化手段运用不充分、信息共享和服务能力不足的困境.规范差距分析结果显示,经诊断发现并知晓自身感染状况的感染者和病人比例尚未达到预期目标.结论:目前,上海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在流动人口防控、信息化、防治人员数量、感染者检测发现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加强艾滋病防治人才队伍建设,推进艾滋病防治信息融合共享,促进社会组织参与,提升上海市艾滋病防治工作质量.

    传染病防治艾滋病上海

    基于扎根理论的武汉市社区慢性病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

    杜思娴刘亚清姜峰牛浩然...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武汉市社区慢性病管理存在的问题,为提升社区慢性病管理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3 年6-8 月,对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家庭医生团队核心成员、养老院与护理机构负责人、医院科室主任等参与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的人员开展访谈,利用扎根理论研究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梳理出 93 个概念、10 个主范畴与 6 个核心范畴,发现武汉市社区慢性病管理存在人力资源短缺、信息系统的运行效能较低、基础条件受限、上级医院支持不到位、主体协作机制不完善的问题,继而导致居民对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参与意愿低.结论:武汉市社区慢性病管理存在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社区难以招到和留住合适的慢性病管理人员;经费不足影响信息系统运行情况,居民参与慢性病管理的意愿较低,医院对社区慢性病管理支持不足,社区多主体合作机制需完善,应加强区域资源整合,提升社区慢性病管理能力,增强患者参与意识.

    慢性病管理社区武汉

    广西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中分级诊疗实施效果的影响路径分析

    黄凌波彭蓉康静刘佩芸...
    34-4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广西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中分级诊疗实施效果的影响路径,为医共体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2019-2021 年 39 个广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为研究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与必要条件分析法(NCA),分析医共体建设中分级诊疗实施效果的影响机制与提升路径.结果:多种因素联动影响医共体建设中分级诊疗实施效果,其中有2 类主导作用,分别是医保基金使用效能的主导作用、医疗收入结构优化的主导作用,组态分析结果解释力较强(一致性>0.8、覆盖度>0.5).结论:医共体内分级诊疗实施效果的提升是综合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应以整体县域为关注点,合理降低住院次均费用,加快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能,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价格补偿机制,逐步优化医疗收入结构.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分级诊疗实施效果广西

    我国中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患病率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霁一冯星淋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我国中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患病率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慢性病共病防治干预和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5 期数据,以74954 名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慢性病种类将慢性病共病划分为躯体疾病共病和躯体疾病-精神障碍共病两类,分别分析中老年人两类慢性病共病患病率的变化趋势,使用广义估计方程模型探究躯体疾病共病、躯体疾病-精神障碍共病患病率的影响因素.结果:2011-2020 年,我国中老年人躯体疾病共病患病率由 17.7%上升至 29.6%,躯体疾病-精神障碍共病患病率由27.9%上升至33.3%.在婚、受教育程度高、居住在城市是躯体疾病共病的危险因素,却是躯体疾病-精神障碍共病的保护因素,高龄、家庭人均支出高、无工作则是躯体疾病共病和躯体疾病-精神障碍共病共同的危险因素.结论:我国中老年人躯体疾病共病患病率和躯体疾病-精神障碍共病患病率总体呈持续上升趋势,应根据其不同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社会经济地位分布特点,尤其关注女性、居住在农村、受教育程度低、无医疗保险中老年人群体的躯体疾病-精神障碍共病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策略和健康管理措施.

    慢性病管理共病患病率影响因素

    我国失能老人社会支持体系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谢和均冯荣广张禧尹芹...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我国失能老人社会支持体系研究的现状、热点和趋势,为我国失能老人社会支持体系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建库至2023 年12 月31 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失能老人社会支持体系为主题的北大核心和CSSCI核心期刊文献,运用CiteSpace 6.2.R7 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243 篇文献进行分析.失能老人社会支持体系研究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4-2023 年发文量均在 10 篇及以上.聚类图谱共获得11 个聚类模块,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失能老人支持模式、社会支持效应、长期照护以及照护需求等.结论:失能老人社会支持体系研究的年发文量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政策的驱动作用较强;失能老人正式照护和家庭照护的选择意愿、失能老人和照护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等是该领域的研究前沿;以长期护理为出发点的多元社会支持体系协同发展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未来应加强对失能老人家庭的整体性支持策略研究.

    老年健康失能老人社会支持

    三孩政策下北京市育龄妇女社会支持水平与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性分析

    康子怡孙灵芝姚秋丽李卫红...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三孩政策下北京市育龄妇女的社会支持水平与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相关性,为改善北京市育龄妇女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于2021 年11 月-2022 年 4 月选取 379 例北京市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价社会支持水平,幸福感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其心理健康状况,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育龄妇女社会支持水平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结果:379 例北京市育龄妇女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得分为(35.06±7.93)分,幸福感量表得分为(30.98±10.38)分,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为(52.59±10.34)分,其中抑郁症状检出率为49.87%;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育龄妇女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与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抑郁症状程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三孩政策下北京市育龄妇女社会支持水平不高,幸福感偏低,存在一定抑郁症状,提示应从家庭、社会、政策等方面不断提高育龄妇女的社会支持水平,以促进其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育龄妇女社会支持北京

    互联网使用情况对我国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机制研究

    赵文菲苏敏李政蓉戈宏英...
    62-6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互联网使用情况对我国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机制,为更有效地利用互联网改善我国居民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纳入 2021 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中SF-12 量表的结果,用以评价居民健康状况,综合考察互联网使用情况与我国居民健康状况间的关系,并采用Sobel检验方法和Bootstrap检验方法分析社会资本在互联网使用情况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过程中是否存在中介效应.结果:在纳入分析的2158 位居民中,互联网使用情况与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P<0.01)、生理健康状况(P<0.01)、心理健康状况(P<0.05)均呈显著正相关,使用互联网的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生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相较于未使用互联网的居民分别改善3.161%、4.190%、2.304%;社会资本中的社会网络在互联网使用情况与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生理健康状况之间均存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5.692%、6.848%.结论:居民使用互联网能够有效改善健康状况,且互联网使用情况对不同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居民可以通过使用互联网扩展社会网络,进而提高健康水平.

    健康管理健康状况互联网使用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