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与哲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与哲学
医学与哲学

杜治政;胡大一

半月刊

1002-0772

yizhe@yizhe.org

0411-86110142

116044

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9号

医学与哲学/Journal Medicine & Philosoph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以医学整体研究、医学热点讨论、医学未来预测、医学进展纵评、医学方法剖析、医学决策探新等为选题目标。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提供方法、促进发展。本刊以医学界各方面专家、卫生行政领导、医学院校的教师、研究生、大学生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残"是否必然导致"障":反思健全者中心主义

    张萌潘大为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健全者中心主义作为一种对残障问题的传统理解,在"残"和"障"之间建立僵化的和固定的联系.残障是人的正常身心结构或功能的受损状态,这种受损状态直接导致残障者活动受限与生活受限.然而"残"是否必然导致"障"?以健全者中心主义为对象,围绕"正常"这一医学哲学基本概念,对"残"与"障"的关系进行重新省察,尝试提出一种基于可行能力框架的理解残障问题的新角度,更好地实现对残障去障碍的目的.从而为残障者的身份认同以及残障人群与健康人群之间良好平等关系的建立提供更加坚实的哲学基础.

    残障研究健全者中心主义正常可行能力

    疼痛医学定义中的哲学悖论探析

    芦杰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疼痛悖论"是当代英美分析哲学关于疼痛问题的研究焦点之一.这一悖论指称的是疼痛经验同时所具有的物理特征与心理特征构成疼痛概念的内在不一致性.通过分析疼痛的医学定义,将发现这一悖论不仅是一个哲学议题,也同样存在于医学对疼痛的理解中.1979 年的国际疼痛学会经典版疼痛定义蕴含疼痛的哲学悖论,2020 年修订版也并未消解这一悖论.医学定义是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南,而一个合理的疼痛医学定义需要探讨并化解其中潜在的悖论,以形成关于疼痛本质的逻辑一致的理解与认知.

    疼痛定义疼痛悖论心理属性

    体验与诊疗:疾病的时间现象学分析

    郭军芳安汝杰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有着巨大区别.病人当下的即刻体验是在主观时间持续流动的意义上而言的,而医生则根据对客观时间的测量来将病人的不适体验归结为某种疾病类型.病人的不适体验是具体的,医生的诊疗方案是抽象的;前者的基础是主观时间,后者则是客观时间.医生和病人对于时间的不同理解在为前者探讨疾病的时间哲学提供不同视角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医生与病人之间的有效交流制造着障碍.基于此,疾病的时间现象学分析有助于以病人为中心的诊疗观的完善.

    体验诊疗疾病时间现象学

    临床医生实践医患共同决策的思考

    田云朋卢成志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患共同决策是继家长式决策模式和知情同意模式后,逐渐被大家认可的临床决策模式.在我国经历20 多年的发展,逐渐被临床医生所认可并不断引入临床实践,但其发展并不如想象中那么乐观.虽然它可以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决策失误,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缺乏政策指引、医患双方互不信任、医生没有实现共情等诸多实际问题,致使医患共同决策的推进并不顺畅.因此,医患共同决策模式作为理想的决策模式,在我国临床工作中仍需要不断探索与完善.

    医患共同决策医患关系临床医生

    关于一稿两投问题的郑重声明

    19页

    患者参与医患共同决策的思考

    房志敏缑一鸣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患共同决策克服了传统医疗决策模式的固有弊端,实现了"家长式决策模式"与"知情式决策模式"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做出最适合患者的医疗决策.然而,部分患者盲从医者权威、缺乏必要医学知识以及医患互信基础薄弱等现实问题,制约了患者对医疗决策的参与,阻碍了医患共同决策的推进.作为医疗决策的主体,患者有效参与能够促成医患双方相互理解、促进医患决策落实、纠正医患决策失误.破解医患共同决策实践难题,要将提升患者参与能力置于首位,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医学常识教育、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正向作用、培育医患互信的现实基础.

    患者参与医患共同决策医者

    医患共同决策对患者家属诊疗期望值及满意度的影响

    赵铁夫王娜彭洁田雪迪...
    25-2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进行医患共同决策干预.研究发现,经过医患共同决策干预的患者和家属,沟通后对诊疗结果的期望值明显减低,且沟通诊疗期望值低于传统方式沟通的患者和家属;在满意度测评中,干预组满意度和患者参与满意度调查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患者主导的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和干预组家属主导的满意度得分.积极应用医患共同决策能够合理调控患者及其家属对诊疗行为的期望值,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在国内医疗机构推广.

    医患共同决策期望值管理患者满意度

    技术、资本与身体:医学美容整形的伦理审思

    丁华钟刘玉莲刘玉辉杨静...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与个体身体意识的增强,身体在作为一种社会景观被目光所"审视"、作为一种数字幻象被审美所"期待"的同时,也作为一种改造对象被技术所"雕刻".医学美容整形被视为改造身体、为身体提供"再识别"机会的有效手段.然而,在资本的权力规训下,整个医学美容整形过程面临着目的异化、审美异化、身体异化、身份异化的伦理困境.据此,提出以身体伦理观照医学美容整形技术,通过端正医学美容整形目的、加强身体审美教育、规范医学美容整形技术应用、引导资本合理"用技"予以纾解,以期实现人的身体伦理关切.

    医学美容整形技术身体伦理审美资本异化

    孕妇环境暴露致使胎儿出生缺陷的无知责任审视

    梁璐张欣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暴露是造成胎儿出生缺陷的重要生殖风险,无知通常是孕妇环境暴露无责的借口.无知能否免责,则需要在知识论的立场上审视无知的责任归属问题.标准观点主张无知是知识的缺乏或缺失,蕴含着真值无知、信念无知和正当性无知三种可能.对等论认为仅当主体存在疏忽、故意、偏见、鲁莽、轻信或消极态度等理智恶习时,所造成的无知才是有责的.修正出于理智恶习的无知需要主体自我改善,通过个人自主原因和关系自主原因的动机干预,能够为维护母胎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行动保障.

    无知无知责任环境暴露出生缺陷理智恶习

    临床研究中心价值共创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

    康力陈洁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从事临床研究相关人员的半结构访谈和二手数据以及案例研究,构建临床研究中心多主体价值共创模式;基于英美两国临床研究机构的案例研究建立临床研究中心价值共创运行机制,为中国推进临床研究中心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研究发现,我国在国家重大专项支持和引导下,在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的原则下,建构以学科交叉和社会合作为内涵的多主体价值共创模式,建立决策、协同、评审和转化的运行机制,是实现我国临床研究能力和诊疗水平提升的关键.

    临床研究中心多主体价值共创模式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