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与哲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与哲学
医学与哲学

杜治政;胡大一

半月刊

1002-0772

yizhe@yizhe.org

0411-86110142

116044

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9号

医学与哲学/Journal Medicine & Philosoph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以医学整体研究、医学热点讨论、医学未来预测、医学进展纵评、医学方法剖析、医学决策探新等为选题目标。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提供方法、促进发展。本刊以医学界各方面专家、卫生行政领导、医学院校的教师、研究生、大学生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脑机接口对自我的延展

    金晨张贵红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机接口技术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使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功能被超出主体边界的机器代替,使个体得到了延展.然而当前的脑机接口延展理论中缺少脑机接口自我延展的论述,因此尝试引入延展自我视角,从脑机接口实践角度出发,使用身体、心理和叙事三个维度作为自我的分析框架,试论脑机接口以何种方式使自我实现延展.通过脑机接口自我延展的分析,揭示脑机接口的自我延展是一种特殊的与外部结合的自我调整,是解释脑机接口对个体影响的有益视角.最后概述了自我延展的相关伦理问题.

    脑机接口自我自我延展认知延展身体延展

    人造子宫技术的伦理治理探析——基于部分外生技术的考察

    王凯宁王乐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造子宫是辅助生殖技术的前沿领域,其当前具有可行性的研究方向是部分外生技术.部分外生是将早产的胎儿移植到人造子宫中进行孕育,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早产儿救治、胎儿治疗、减少妊娠并发症等方面.尽管该技术尚未被批准用于人体试验,但其可能引发的堕胎自由争议、风险与受益平衡、父母权利平等、新生儿道德地位等方面的伦理问题值得我们关注.研究者和医学从业者需要遵从特定的伦理框架,坚持患者最佳利益标准,明确父母的权利和责任,通过评估确保社会公正,明确治疗与增强的界限,才能推动这项技术朝着科技向善的方向发展.

    人造子宫技术部分外生超早产儿科技伦理

    设计思维下基因隐私安全的伦理规约新思路

    吴雯余菲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因测序技术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基因信息的私密性、伦理性带来冲击,引发了基因信息泄露、知情同意原则漏洞和基因歧视等伦理风险.目前隐私安全的伦理规约策略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基因隐私保护,亟须突破传统伦理规约模式.基于此,在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思维指导下创造性结合分形、系统、和谐、包容性等设计理论构想基因隐私安全的伦理规约新路径,完善基因隐私安全的伦理治理体系,推动基因技术"向上"和"向善"发展.

    基因隐私隐私保护设计思维伦理设计

    医学伦理实践的道德情感进路

    闫嘉琳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理性相对应,情感尤其是道德情感在医学伦理中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厘清道德情感在医学伦理实践中自觉性由低到高的四种重要方式:直觉型作用方式、联想型作用方式、理性型作用方式以及德性型作用方式,有助于缓解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解决医学人文关怀的缺失、医学道德认识不足等医学伦理实践问题,为医学伦理实践提供相应的情感依据,进而形成医学伦理实践中的道德情感效应.尽管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但仍然是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现状、改善医学高新技术伦理危机、涵养人文精神、为医学发展保驾护航的有效进路.

    医学伦理情感道德情感德性

    医者关怀自我的伦理审思——从福柯"关怀自我"伦理展开

    陈蓓蓓潘妤李文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最新修订版《日内瓦宣言》将医者关怀自我作为其中一条新增条目,相较以往对医者关怀他者的强调,关怀自我虽显突兀却其来有自.福柯认为自我关怀是一种技术,既指向个体自我,也指向他者,兼具个体道德和社会道德之维.医者关怀自我的伦理合理性也由此显现,由关怀自我实践开始,而后实现自我人格认同、医患关系重构乃至健康共同体构建.基于此,提出医者可以从修心和修行开启关怀自我的伦理实践,使自我达致圆融完满之境,而后才能关怀他者与社会,进而助推健康共同体建设.

    医者关怀自我伦理关怀他者伦理实践

    病理阐释与隐喻:《失明症漫记》中的人性与社会剖析

    余振鹏
    26-2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疾病的隐喻往往建立于其病理性之上.在《失明症漫记》中,失明症因其特殊的病理被赋予审美化的内涵进而形成深层隐喻,主要体现于对人类理性的蒙蔽.社会层面上,患者面对着政治权力的压迫和健康群体的歧视;个体层面上,患者身份认知发生了偏移,众多因素最终导致灾难发生.基于此,失明症的隐喻实则借由摧毁人类的精神、消弭人类的主体性,破坏社会秩序而产生.这部文学作品警示人类必须重视疾病对精神的进攻与破坏,无论在社会发展还是医学伦理上,人类精神世界的湮灭导致的社会崩坏远比疾病病理层面上的破坏更加值得关注.

    失明症疾病隐喻医学伦理

    区域科技伦理治理的实践经验、问题及对策

    杨锐刘兰英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伦理治理已成为地方科技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基于治理理论,通过座谈调查、访谈等形式,对四川省的治理主体开展科技伦理治理的情况进行摸排,同时向湖南科技伦理主管部门借鉴经验,形成华西医院临床医学伦理治理经验,总结了湖南省科技伦理治理典型做法,针对科技伦理治理的普遍性问题和伦理审查的突出问题,提出三条科技伦理治理的可行措施:即推进单位主体设立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做好伦理治理第一责任人;加快地方科技伦理治理监管部门机制、制度和抓手建设,促进科技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探索建设区域科技伦理审查中心,作为地区科技伦理治理的有益补充.

    科技伦理治理临床医学伦理审查区域科技伦理审查中心

    超说明书用药的医学伦理审查必要性探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为视角

    王萍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首次在立法上对医师超说明书用药给予合法性确认,但未明晰其是否需要医学伦理审查才能适用.从以下四个维度论证医学伦理审查并非超说明书用药的必备前置程序:现行法律规范并未有强制性要求;行业并未形成统一共识与规则;比较法考察不能提供参考与支撑;从风险视角审视,超说明书用药所涉利益群体明确,风险相对可控.但是,超说明书用药对患者而言仍有一定风险,因此应当严格遵守法律要求,限定在尚无有效或更好治疗手段等特殊情况下,明晰患者受益大于风险、坚守充分的知情同意、有循证医学支撑和经过医院内部审核等才能适用.

    超说明书用药医学伦理审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

    精神障碍诊断的现象学精神病理学方法论探析

    王芊芊徐献军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象学精神病理学的视角对于弥合现代诊断系统的不足有重要意义.基于现象学精神病理学的精神障碍分类方法可以帮助临床工作者组织诊断过程中的主观经验,丰富诊断对话的维度,既提高诊断的精确性,又使得诊断更接近患者的真实经验.这些方法只有借助现象学精神病理学的方法论才能实现.现象学精神病理学方法论在临床实践中有丰富的应用可能性,但也有其局限性.因此面对精神障碍诊断这一复杂领域,研究方法、研究方向以及研究视角等也应相应地提升其复杂性,并始终牢记该领域面对的是具体的"人"及其在世界中的存在.

    现象学精神病理学方法论

    精神分裂症社会认知障碍的直接感知进路

    陈冠初金昕哲陈巍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认知障碍问题是导致其社会功能缺陷的关键因素.目前,理论论与模拟论作为两种解释精神分裂症社会认知障碍的主流理论被广泛使用,但两者皆预设了一种认识论上的推理主义立场.直接社会感知理论批判了推理主义对精神分裂症社会认知障碍的解释,并与诸多精神病学、临床现象学和认知神经科学证据形成互惠约束,有助于澄清和补充精神分裂症在社会交互理解上的具身性特征以及自然自明性缺失,未来的研究可以借助新兴的人际神经科学研究范式等前沿技术,进一步探索精神分裂症直接社会感知障碍的神经机制及其哲学意义.

    精神分裂症推理主义社会认知直接社会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