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与哲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与哲学
医学与哲学

杜治政;胡大一

半月刊

1002-0772

yizhe@yizhe.org

0411-86110142

116044

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9号

医学与哲学/Journal Medicine & Philosoph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以医学整体研究、医学热点讨论、医学未来预测、医学进展纵评、医学方法剖析、医学决策探新等为选题目标。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提供方法、促进发展。本刊以医学界各方面专家、卫生行政领导、医学院校的教师、研究生、大学生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医学道德的式微与重建——兼论德性伦理、机构伦理和制度伦理关系

    邹明明
    1-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胡卫民、张曙、兰越峰、张煜四位医生面临的困境,以及当前的医疗反腐态势分析,提出当前医学道德式微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对于利益伦理研究的缺失,同时微观层面个人道德主导地位的式微,中观层面机构伦理建设阙如,宏观层面制度伦理建设亟待加强.当代社会亟须加强医德重建,首先需要充分重视利益伦理的研究,利益必须加以限制,同时要加强制度伦理、机构伦理和德性伦理建设,形成一个从上至下、由内而外的伦理系统,让伦理遍布医学各个领域,引领医疗行业健康发展.

    制度伦理机构伦理德性伦理利益伦理医学道德

    急诊医疗实践中的伦理冲突与探讨

    刘全有傅一牧周敏杰封启明...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学伦理学在急诊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非常复杂,其中良好的医患关系、以患者为中心是医学伦理学的基石.医疗工作围绕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疾病预后,最大可能地实现患者及其家庭的幸福,照顾患者及家庭的情感需求,不能威胁医生执业安全来开展.医疗本身复杂、专业,患者个案处在不同的场景下,因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理念,具体的诊疗行为必然有所不同,没有完全统一的标准.对四个典型案例进行伦理学探讨,以期为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复杂伦理学问题提供思考方法.

    医患关系以患者为中心执业安全

    关于《医学与哲学》杂志在线投稿的严正声明

    10页

    医学伦理落实临床实践的理论进路思考——次学术会议中学者们的声音

    张燕邓蕊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学伦理学理论付诸实践时,面临诸多深层次伦理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医学伦理学理论的落实与落地.2024 年 7月 6 日,在山西晋中召开"医学伦理学实践中的前沿问题"学术会议,与会学者们认为,关注个人伦理向整体伦理研究范式的转变、关注"伦理决策"中的情与境、重视伦理效应和责任伦理研究转向、探索医疗实践中伦理冲突的解决之道、克服医学伦理学教学与实践的脱离问题五大议题是当前医学伦理学研究应关注的重点问题,对医学伦理学理论研究进路的深度思考有助于切实解决临床实践问题,拓宽道德主义立场解决问题的视域,促进医学伦理落地临床.

    医学伦理临床实践理论进路

    运气平等主义与吸烟者的健康责任

    杨睿轩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以责任为导向的分配正义理论,运气平等主义主张吸烟者应自行承担自愿选择吸烟而造成的医疗成本责任,否则会对其他人不公平.吸烟者健康责任论虽然在道德直觉上极具吸引力,但却面临实践上的困难.以前瞻性责任为依据的事前投保或征税方案,可能遭遇道德风险或不能精准锁定目标人群等问题.以追溯性责任为依据的"罚当其责"方案,可能面临认识论或医学伦理等问题.从次优角度来看,以激励和预防为主的前瞻性责任比以指责和惩罚为主的追溯性责任更能产生促进健康的效果.

    吸烟者运气平等主义健康前瞻性责任追溯性责任

    电子健康素养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卢丽王诗雨李红云黎虹...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建库至 2023 年 12月发表的电子健康素养的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 6.2.R4软件进行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现分析.发文量总体呈持续上升趋势,但国内发文量较国外有较大差距.研究热点和趋势集中在移动医疗、慢性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中青年学生群体电子健康素养、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我国可借助国际研究热点及前沿拓展研究思路,加大对该领域的关注,促进我国电子健康素养领域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提升全民电子健康素养.

    电子健康素养数字健康素养可视化分析

    德性伦理和临终关怀

    郭宇航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源于古希腊哲学的德性伦理在当代道德哲学中开始复兴.它关注道德行为者品性,而不是具体行为对错,但也被批评为乌托邦、相对主义、循环论述和个人主义.辩护后的德性伦理仍需结合现实分析,以得到临终关怀的德目结构.对人格德性的内容和结构讨论,更深层次涉及至今被忽略的政治德性或制度德性,揭示医生、患者和政治应有的德性,回应具体伦理问题:接受或拒绝可能延长生命的治疗,是否以姑息镇静方式减轻痛苦,如何面对死亡本身的挑战.

    德性伦理德性医生德性患者德性政治临终关怀

    生前预嘱设立与实施的德国经验及借鉴

    郝丽燕李芸青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国民法典规定生前预嘱的设立人应当是有决定能力的成年人,但是"成年人"的限制受到质疑.有效的生前预嘱应当包含双重内容,即治疗状况描述和医疗救治措施.这两项内容要满足确定性要求,否则生前预嘱不发生效力.在生前预嘱实施阶段监护人或委托人和医生要审查,是否存在生效力的生前预嘱,生前预嘱中确定的内容是否符合病人的生命情势和医治情势,设立人在生前预嘱中作出的"同意"或者"不同意"是否符合他当下的真实意思.德国生前预嘱立法的经验可以为我国提供借鉴:转变传统观念、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开展学科交叉研究.

    生前预嘱尊严死亡自主决定权

    医患沟通中的言外之意

    陈攻刘俊荣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患沟通中的一个核心议题是医生的意图是如何被患者理解.一方面,根据会话隐含理论,患者能够对医生的言语内容进行补充,使其表达的含义更为完整及明确,否则无法理解医生的意图;另一方面,在会话含义理论的框架下,患者需要足够理性去推断医生的会话含义,即医生使用的字面含义的表述无法传递医生的意图.然而,这种需要患者去分析、解读医生意图的行为是不合理的,因为患者所处的患病的负面状态容易让其对医生的言语进行负面的解读,进而导致误解的产生.因此,医患沟通中需要尽可能地避免言外之意表述带来的负面影响.

    医患沟通会话隐含会话含义

    患者信任的多层内涵与影响机制探析

    程静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不同界定取向下患者信任内涵的阐释,结合中国的社会文化情境,按照人际层面、机构层面和系统层面梳理了患者信任的概念内涵,归纳了患者信任的四种影响机制模型,包括基于患者的信任倾向性模型、基于医方的感知可信度模型、生态学模型和动态演变模型.未来应在人际信任、机构信任、系统信任的不同层次,全方位理解患者信任的影响路径;关注不同就医情境下患者信任的动态演变,及时识别信任受损风险;以及探索信任受损的修复策略及协同治理路径.

    信任患者信任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