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与哲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与哲学
医学与哲学

杜治政;胡大一

半月刊

1002-0772

yizhe@yizhe.org

0411-86110142

116044

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9号

医学与哲学/Journal Medicine & Philosoph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以医学整体研究、医学热点讨论、医学未来预测、医学进展纵评、医学方法剖析、医学决策探新等为选题目标。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提供方法、促进发展。本刊以医学界各方面专家、卫生行政领导、医学院校的教师、研究生、大学生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于医患关系的伦理重构

    黄一洲谭郑雨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医学能力、风险以及第三者效应的综合考量,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医患关系可能构成的四种伦理转向:即"医-人工智能-患"共同决策模式(可能Ⅰ)、"患-人工智能"深度协作与医生保守立场(可能Ⅱ)、恢复传统"医-患"关系(可能Ⅲ)以及"医-人工智能"深度协作与患者保守立场(可能Ⅳ).其中"医-人工智能-患"共同决策模式的交互本质可能进一步形成两种相互背离的发展取向:一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实践模式,二是计算机主义的医疗家长主义.

    生成式人工智能共同决策医患关系

    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罪的解释学审视——对立法批判论的回应

    李雁飞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罪设立后,学界存有部分反对观点认为本罪分则位置及实行行为的规定存在问题.基于解释论的立场,本罪保护法益为基因库安全、人性尊严以及公共卫生管理秩序,立法通过对形式法益的保护一并实现了对实质法益的保护,且公共卫生管理秩序是主要法益,故本罪在刑法分则中的体系位置无可厚非.因为"植入人或动物子宫"的行为是实现生殖系基因编辑或生殖性克隆目的的必经阶段,所以本罪实行行为的规定在技术层面上彻底断绝了被基因编辑、克隆的细胞发育成存活个体的机会,从而达到了对该犯罪行为规制的立法目的.

    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罪生殖系基因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保护法益实行行为

    道德的法律强制与代孕规制的可能限度

    刘纪伟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非商业完全代孕为标准评估模型,基于社会合作的基本特征,可以得出代孕的合理性.非商业代孕的反对者有故意夸大代孕的损害风险和伦理风险的嫌疑.即便如此,生殖能力的运用方式与人们所重视的关系或规划关联密切,应该得到法律的重视和回应.商业代孕因其商业属性会逼迫人们在这一问题上做选择,并试图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容易带来额外风险,而非商业完全代孕因为其审慎且精细化的处理方式而应该被允许.法律对代孕的态度不一定是"全有"或"全无"的关系,在形式上允许而在内容上严格限制是其中较为合理的方案.

    代孕尊严法律道德主义不可通约性

    关于《医学与哲学》杂志在线投稿的严正声明

    65页

    基于厥阴病认识回光返照与濒死体验

    李滢刘寨东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识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着.解锁死亡的奥秘,是为了给患者搏得一线生机.厥阴即阴尽,是阴尽阳生、阴阳转化的枢机.回光返照和濒死体验均以厥阴病为机理,前者是阴阳离决之象,体现为濒临死亡者出现除中、烦躁等客观表现;后者则是魂游幻境之象,表现为死而复生者穿过黑暗进入光明等主观感受.通过厘清二者概念,比较二者差异,总结出枢机正常运转和真阳生生不息这两大维持生命的要素.追本溯源,基于厥阴病之理法方药剖析死亡谜题.乌梅丸顺应肝木曲直之本性,四逆汤温补浮越欲绝之火种.通调枢机、补火铸魂,以期阴尽阳生、魂兴命复.

    厥阴病阴阳临终濒死体验

    甲骨文所见医疾资料研究综论

    朱生玉高飞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骨文中保存了目前所见最早的医疾资料,引起了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中医学者的共同关注,产生了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目前,关于甲骨文医疾资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甲骨文医疾资料数量、病症名称、致病原因、诊疗方法等几个方面;以往研究中存在释字不确、观点更新滞后、对卜辞语句理解欠准确、过度解读等问题,应引起学界的重视.甲骨文医疾资料的研究当以准确识文断字为前提,其研究具有跨学科性,古文字学、中医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合作有助于推进甲骨文医疾资料的纵深研究.

    甲骨文医疾资料疾病名称

    关于一稿两投问题的郑重声明

    73页

    古籍里的身体史:浅谈藏医体质学的发展及特点

    南兴加仁青姐加羊土旦格知加...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藏医体质学在藏医药学文献中占有重要的比重.主要以历史为主线,分别以吐蕃时期的古籍文献《胸腔伤术论》《碧吉黄皮卷》《月王药诊》和佛教后弘时期的《二十支医学论典》,以及12世纪成书的《四部医典》等文献中所记载的不同体质学文献内容为研究对象,运用归纳法和对比法来探讨藏医体质学发展历程和不同体质分类方法,阐述了藏医学不同发展时期对体质的认知与文化结构差异等,即藏医体质学的分类法由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以及七分法的不同历程和独特的理论依据.

    藏医体质学古籍体质分类法

    日用类书涉医文献的历史特点及当代价值

    傅建忠
    78-80,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用类书自南宋末年诞生伊始就收录有医学文献,并伴随着时代发展而呈现出风貌迥异的文献特征.通过历史性与共时性两个视角,梳理总结日用类书涉医文献的三个历史特点:内容类型两极化、医学知识实用化及资料来源时效化.日用类书涉医文献作为中医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中医文献学、中国医学史、出版文化史、通俗文化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具有参考价值,而且对当今编纂入门医书和中医药科普书籍以及传承传播中医药文化,也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日用类书涉医文献历史特点当代价值

    关于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的通知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