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与哲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与哲学
医学与哲学

杜治政;胡大一

半月刊

1002-0772

yizhe@yizhe.org

0411-86110142

116044

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9号

医学与哲学/Journal Medicine & Philosoph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以医学整体研究、医学热点讨论、医学未来预测、医学进展纵评、医学方法剖析、医学决策探新等为选题目标。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提供方法、促进发展。本刊以医学界各方面专家、卫生行政领导、医学院校的教师、研究生、大学生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死亡素养:安宁缓和医疗的新公共卫生视角

    周雨欣周明飞纪光伟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新公共卫生视角,对死亡素养的概念起源与内涵、评估工具、养成方式、发展前景进行探讨.死亡素养的提高,有助于生命末期与死亡相关的沟通与实践在社区中常态化,帮助社区为生命末期的照护做好准备.死亡素养在我国的发展需基于社会文化情境,进一步拓展其文化内涵,开发适用于我国的死亡素养评估量表,并注重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养成与实践.此外,构建符合我国文化环境的社会和公共卫生干预,如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死亡咖啡馆和在线死亡教育,以促进死亡素养在社会层面上的养成,帮助社区更好地应对临终与死亡相关的沟通、决策和行动.

    死亡素养安宁疗护缓和医疗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生命末期

    支持死后医疗数据捐赠:呼吁对个人健康数据的伦理利用

    詹妮·克鲁兹娜玛丽亚罗莎莉亚·塔迪奥卢锡安诺·弗洛里迪强炜玮...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死后医疗数据捐赠对于科学研究的意义重大.但目前不存在有针对性的准则用于指导捐赠过程.如果死后医疗数据的使用缺乏监管可能会引发多种风险,一是给他人利益造成损害;二是造成数据的不规范使用.因此,应当类比现有捐献制度,允许并鼓励捐献死后医疗数据用于科学研究,并起草专门的捐赠准则.该准则的制定应当建立在遵循五大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主张以自愿参与的方式使用个人医疗数据,反对未经书面同意将数据用于以病例档案为基础的医学研究.

    个人医疗数据医疗数据捐赠伦理利用

    不给予或撤除生命维持干预与安乐死、消极安乐死的概念辨析

    张迪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给予或撤除生命维持干预是临床实践中常见且棘手的伦理学问题.该问题的讨论应建立在清晰的概念之上,但不给予或撤除生命维持干预常与安乐死、消极安乐死和尊严死等概念混淆,引发误解.重新定义安乐死和消极安乐死具有理论和现实的紧迫性.基于汤姆·比彻姆和阿诺德·戴维森提出的安乐死定义,提出消极安乐死的定义.基于该定义,认为不给予或撤除生命维持干预与消极安乐死为交叉关系.鉴于安乐死概念的争议及其富含的感情色彩,强调讨论生命维持干预的使用时应区分事实与价值,并建议慎用或弃用安乐死与消极安乐死.

    生命维持干预安乐死消极安乐死尊严死

    加强医学伦理审查体系建设的医学人道主义反思

    李振良聂业张文英龚致富...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好的伦理治理需要好的伦理审查、好的伦理组织和好的伦理委员.伦理审查是对涉及人的研究的科学性与伦理性进行审查,其中存在技术话语与伦理话语两套体系,分别代表着医学人道主义的两个方面.其中后者居于主导地位,二者应当统一于伦理话语.伦理审查的认知基础、价值观念、问题分析、问题处理和评价反思均应体现人道主义的要求.风险和受益的计算同样如此.伦理审查活动是人道主义的实践过程,需要体现科技发展与维护人的尊严融合的伦理治理理念;形成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融合的伦理审查机制;建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伦理教育体系.

    伦理治理医学人道主义伦理审查伦理委员会

    军医维和时行为选择的伦理学探讨

    李乃义
    24-2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文献复习、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50名执行过国际维和任务的军医进行了研究,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其在执行维和任务时医疗行为选择的逻辑实质.研究发现,军医在维和时会因为遇到伦理道德困惑与伦理情感冲击,从而影响其行为选择.因此,军医维和时需要适应其军事角色定位,并且必须把救治和保护生命的医疗关怀作为首要行动原则,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向东道国提供必要的医疗帮助;同时,军队应当制定相关法律规章和制度规范为军医的行为选择提供充分依据,并在维和前后对军医进行适度而恰当的培训和心理建设.

    军队医务人员医学伦理医疗行为维和

    应急药物储备及其优化的伦理研究

    刘郅睿刘长君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急药物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起到保障人类健康和维护国际安全的作用,然而当前的应急药物储备策略在实践中面临着资源分配不公、社会公正性有待提升及储备灵活性亟待增强等伦理问题,以伦理学视角为基础,对应急药物储备的优化路径进行探索,提出应急药物储备的优化应建立在公平公正、优先性及公益性等伦理原则基础上,逐步完善应急药物储备公正价值观、加强药品供应链资源的合理配置、健全应急医疗药物储备的制度体系等政策措施,以期为应急医疗药物储备管理模式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应急药物公共卫生政策伦理研究

    艾滋病感染信息配偶告知中的伦理问题探析

    莫楠
    32-3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有将感染信息及时告知配偶的义务,但部分感染者和病人会以隐私保护或告知后可能面临困难为由拒绝履行,这是对避免将疾病传播给他人责任的回避,也会造成维护伦理关系名义下对关系的破坏.因而需要允许保密原则的合理例外,赋予医疗卫生机构告知权限.这一赋权带来的受益大于风险,同时也作为感染者和病人自律的制约与补充,以及信息弱势群体权益的保障.在告知举措上,需要注重伦理管理,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回应感染者和病人的生活逻辑,采取人性化告知方式;同时告知与宣传并重,减少歧视感染者和病人的舆论环境.

    艾滋病感染信息配偶告知伦理责任

    住院期白血病患儿的疾痛经验与应对策略

    祁颖菲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武汉市Z医院 12 名住院期白血病患儿疾痛叙事的记录与分析,发现疾痛造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身体、时间、关系三个维度的破坏.然而,疾痛并非一成不变,其对日常生活造成的破坏可以通过个人的主体行动得以修补.住院期白血病患儿为重新达至自我的平衡与对生命的掌控,能动地采取了承认自身脆弱性、时间的意义重构、情感的内外支持等疾痛应对策略.上述疾痛应对策略不仅是住院期白血病患儿在特定医疗情境下进行的主体行动,也受到社会结构和文化环境的型塑作用.研究最后探讨了以意义为中心的医学解释模式在我国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提出了相应的思考与建议.

    医学人类学疾痛经验疾痛叙事

    周雯静艺术作品中的医学话语和疾病隐喻

    白珊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疾病总是被医学话语提纯为普遍的知识理性,如何在疾病的表象背后找寻个别的生命现象成为一个难题.而女性主义艺术家周雯静却以"带病的身体"作为切入口,用艺术的方式言说医学科学中所忽略和掩盖的内容,深剖疾病现象中不可见的部分,思考"非正常"的身体.通过对女性经验的召唤,周雯静在艺术实践过程中使疾病不再被定位为朝向"死"的必然性,而是在疼痛的体验中回应如何更好地"生"的可能性,并在具体的处境中吁请着人们对生命与医学的共同敬重.

    身体疾病疼痛女性主义

    多重关系视角下心理咨询的伦理风险治理

    姜佳黄庆之张博源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重关系是心理咨询的一项重要伦理议题,也是影响心理咨询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以多重关系为视角,系统性梳理心理咨询的伦理风险、评析国内服务环境现状,解读域外伦理和法律规范的治理逻辑.对于心理咨询服务缺乏有效治理的问题,建议以伦理规范为基础,在伦理规范中建立相应的预判机制、督导机制和约束机制,在立法中确定心理咨询师对多重关系的预防义务、风险应对义务,建立心理咨询督导制度.最终形成和完善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共同治理法治框架.

    多重关系心理咨询伦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