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导报
中国医药导报

王丽 黄正明

旬刊

1673-7210

yyzx11@vip.163.com

010-59679533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通惠家园惠润园(壹线国际)5-3-601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社

中国医药导报/Journal China Medical Herald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医药导报》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检索分析数据库收录期刊、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所刊登的文章被万方数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本刊现为旬刊,国内刊号:CN11-5539/R,国际刊号ISSN1673—7210,邮发代号:80-372,定价20元。本刊以“分析医药发展趋势,展示医药科研成果,报道医药临床进展,促进医药产业发展”为宗旨,设有专家论坛、研究进展、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中医中药、病理分析、药品鉴定、制剂与技术、药物与临床、麻醉与镇痛、医学检验、影像与介入、现代护理、教育论坛、科研管理、药事管理、政策研究、医药监管、经营管理、调查研究等栏目。是广大广大医药工作者了解医药研究进展、发展动态,展示医药科研成果,学习先进经验,探讨工作难题,交流和提高业务学术水平的贴身参谋和得力助手,也是发表医药学术论文的阵地。欢迎订阅,欢迎投稿。本刊报道领域广、稿件容量大、处理稿件快、审稿专家多、编辑效率高、发稿周期短、服务意识强。重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及各类原创性论文,对于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论文和本刊订户的稿件优先发表。根据全国继续教育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本刊发表论文可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癌症伴发焦虑状态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张若琪张培彤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恶性肿瘤患者往往饱受焦虑等负面情绪困扰,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西医治疗具有症状控制不彻底、易产生成瘾性等不足,而中医药具有简、便、廉、验、效的独特优势,临床应用前景较为广阔.本文梳理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癌症伴发焦虑状态的相关研究,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中医治疗等方面进行汇总,归纳了中药方剂、针刺治疗、按摩推拿、音乐疗法、中药外治和运动疗法等多个领域的应用进展,尝试制订出更佳的临床综合治疗方案.

    恶性肿瘤焦虑中医药综述

    中医药调节硫酸吲哚酚相关机体损伤干预慢性肾脏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钱恩惠蒋文泽侯雅婷鲁科达...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肠源性尿毒症毒素硫酸吲哚酚被发现与慢性肾脏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而以中医药为干预对象来调节硫酸吲哚酚引起的机体损伤的临床试验及基础试验也逐渐丰满,一些可能机制的探索也初有成效,主要通过调整肠道菌群比例、降低硫酸吲哚酚前体合成及阻止芳香烃受体途径启动来干预慢性肾脏病及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现系统回顾中医药以硫酸吲哚酚为治疗靶点的临床证据及机制探索,以期为中医药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多循证依据和思路参考.

    中医药慢性肾脏病硫酸吲哚酚并发症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抗前列腺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连湃王帆林春波张国辉...
    62-6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列腺癌在发展过程中常伴有脂质调节机制、血管异常生成、放射抵抗等特征改变,他汀类药物可以从多方面抑制前列腺癌生长,改善前列腺癌患者预后,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前列腺癌临床辅助治疗的选择.本文梳理他汀类药物在抗前列腺癌作用机制的研究新进展,从抑制甲羟戊酸途径、调节细胞自噬、调控铁死亡、阻滞细胞周期和调节肿瘤微环境等多种途径进行简要综述.本文以期为临床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列腺癌新方案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他汀类药物前列腺癌铁死亡细胞周期肿瘤微环境甲羟戊酸途径自噬

    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后平衡与步态康复的研究进展

    刘红包娟卢苇马瑞...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卒中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及并发症较多,预后不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研究显示,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可通过视觉反馈、镜像神经元激活、中枢刺激易化神经通路等机制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与步态,在提高患者康复主动性及生存质量方面有积极意义.本文综述了视觉反馈平衡训练的作用原理,概括了该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平衡与步态康复的作用机制,分析其研究现状及进展,以期为视觉反馈平衡训练方法的优化及脑卒中平衡与步态的康复提供新思路.

    视觉反馈训练脑卒中平衡步态康复

    南京市DRG改革前后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住院费用分析

    李佳艺顾民樊宏伟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脑血管介入治疗(BE29)病组为例探索南京定点医疗机构 2022 年起实施的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支付改革效果,为该病种的细化规则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南京某两家公立医院神经外科 2021 年(改革前,349 例)、2022 年(改革后,427 例)BE29 病组的出院患者,分析改革前后该病组患者人均费用及其结构变化,评估DRG控费效果.根据2022年住院总费用倍率分析DRG改革后盈亏情况.将BE29 病组按诊断类型(脑梗死、不伴有梗死的颅内血管阻塞和狭窄、颅内动脉瘤)进一步分组,分析各亚组病例费用的差异及亚组划分的可行性,并对费用最高的亚组进行费用的影响因素探讨.结果 改革后,BE29 病组人均药品费用低于改革前,人均耗材和人均检查费用高于改革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与倍率呈正相关,各项费用随着倍率的升高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革前后,动脉瘤亚组费用均高于两个脑缺血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缺血患者中,改革后脑梗死亚组费用高于未伴有梗死的颅内血管阻塞或狭窄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革前后,BE29总病组医疗费用高于亚组脑梗死(BE29.1)及颅内血管阻塞和狭窄介入治疗(BE29.2)的费用,低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BE29.3)的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动脉瘤的破裂、多发性、支架辅助栓塞及住院时间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动脉瘤的多发性和住院天数是费用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BE29病组应综合考虑不同诊断类型费用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细化付费规则的制订,更体现医疗劳务价值.

    脑血管介入治疗疾病诊断分组DRG支付改革南京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

    苏健楠赵明金星杜永利...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 6(GAS6)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HF)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医院收治的186例AMI合并HF患者,根据随访 1年的预后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61例)和预后良好组(12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RBP-4、GAS6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MI合并HF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RBP-4、GAS6水平对AMI合并HF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年龄、急性HF占比、N末端前体B型钠尿肽、RBP-4 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左室射血分数、GAS6 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091,95%CI:1.016~1.173)、急性HF(OR= 2.468,95%CI:1.030~5.913)、N末端前体B型钠尿肽(OR=1.002,95%CI:1.001~1.003)、RBP-4(OR=1.156,95%CI:1.076~1.242)、左室射血分数(OR=0.829,95%CI:0.725~0.948)、GAS6(OR=0.342,95%CI:0.195~0.599)均为AMI合并HF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血清RBP-4、GAS6 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AMI合并HF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786、0.790、0.895(P<0.05).结论 血清RBP-4水平升高和GAS6水平降低与AMI合并HF患者预后不良有关,二者联合对AMI合并HF患者预后不良具有良好预测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视黄醇结合蛋白-4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预后

    心电图结合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

    李海玲刘海云
    81-84,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电图结合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VA)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年 5月至 2022 年 7 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305 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并发VA分为VA组(124例)与非VA组(181例).比较两组T波峰-末间期(Tp-Te)、经心率校正的Tp-Te间期(Tp-Tec)、血清CK-MB水平,分析AMI并发VA的影响因素,分析Tp-Te、Tp-Tec、血清CK-MB水平对AMI并发VA的诊断价值.结果 VA组Killip心功能分级Ⅲ~Ⅳ级例数占比、肌钙蛋白I、血肌酐、白细胞计数、Tp-Te、Tp-Tec、血清CK-MB水平高于非VA组(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Killip心功能分级Ⅲ~Ⅳ级(OR=2.832)、Tp-Te升高(OR=3.611)、Tp-Tec升高(OR=4.315)、血清CK-MB升高(OR=3.770)为AMI并发VA的影响因素(P<0.05).Tp-Te、Tp-Tec、血清CK-MB水平及三者联合诊断AMI并发VA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 0.790、0.802、0.813、0.895(P<0.05),且三者联合诊断的AUC值高于单独指标诊断的AUC值(P<0.05).结论 心电图(Tp-Te、Tp-Tec)结合血清CK-MB水平诊断AMI并发VA具有重要价值.

    心电图肌酸激酶同工酶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诊断价值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对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杜慧玲汪杰熊恩来张斌...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对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12 月在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住院的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Ⅲ~Ⅳ级)101 例,根据入院时RDW水平将其分为RDW升高组(40例)及RDW正常组(61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对两组出院后进行 1 年的随访,比较两组的生存率和未再住院率,通过单变量及多变量回归分析评价影响因素.结果 RDW升高组住院天数、糖尿病患病率高于RDW正常组,血红蛋白和肌酐清除率低于RDW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DW升高组未再住院率低于RDW正常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肌酐清除率、左室射血分数、脑利尿钠肽、RDW是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肌酐清除率、左室射血分数、RDW是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RDW是慢性重度心力衰竭的预后的影响因素,可作为基层医院心力衰竭诊治的重要的指标之一.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心力衰竭预后临床研究

    补肝汤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

    李世强万继峰果海姣刘文丽...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补肝汤联合多巴丝肼片对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2 年 5 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一科门诊及病房120例肝胃不和的帕金森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西药组、中药组、联合组,各 40例.西药组给予多巴丝肼片口服,中药组给予补肝汤口服,联合组同时服用多巴丝肼片和补肝汤,治疗8周.治疗前、治疗 4周、治疗 8周,比较三组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三组中医症候疗效;观察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整体比较:西药组与联合组及中药组与联合组PDQ-39、UPDRS评分组间、时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 4、8周,三组PDQ-39、UPDR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治疗 4、8周,联合组PDQ-39评分低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5).治疗 4周时,联合组UPDRS评分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5);治疗 8 周时,联合组UPDRS评分低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5).整体比较:西药组与联合组及中药组与联合组IL-6、TNF-α水平组间、时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 4、8 周,三组IL-6、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治疗 4、8 周,联合组IL-6、TNF-α水平低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5).联合组中医症候临床疗效优于西药组、中药组(P<0.05).中药组未发生不良反应,西药组与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肝汤联合多巴丝肼片对帕金森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作为临床治疗帕金森病的新的治疗思路.

    补肝汤多巴丝肼片帕金森病疗效

    基于记忆信息加工理论和治未病思想的相关性探讨痴呆的防治思路

    赵普许磊刘奇王强...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记忆衰退是痴呆发生、发展、传变的关键原因.从记忆信息加工角度去探析痴呆的发病机制,将痴呆传变进程总结为早期健忘—记忆衰退—认知功能下降—痴呆,发现其与中医治未病思想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治疗理念有相似之处.本文拟从记忆衰退对痴呆发展的重要性出发,交叉认知心理学理论与中医学理论,分析记忆信息加工理论与治未病思想在延缓记忆衰退思路中的内在联系,并提出防治思路.即在痴呆的防治过程中,通过把握记忆的动态变化,关注既病防变这一关键时期,着重对早期健忘到记忆衰退这一过程进行控制,以增强患者的记忆训练,延缓记忆衰退,改善认知问题.

    痴呆记忆衰退信息加工治未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