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脑血管介入治疗(BE29)病组为例探索南京定点医疗机构 2022 年起实施的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支付改革效果,为该病种的细化规则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南京某两家公立医院神经外科 2021 年(改革前,349 例)、2022 年(改革后,427 例)BE29 病组的出院患者,分析改革前后该病组患者人均费用及其结构变化,评估DRG控费效果.根据2022年住院总费用倍率分析DRG改革后盈亏情况.将BE29 病组按诊断类型(脑梗死、不伴有梗死的颅内血管阻塞和狭窄、颅内动脉瘤)进一步分组,分析各亚组病例费用的差异及亚组划分的可行性,并对费用最高的亚组进行费用的影响因素探讨.结果 改革后,BE29 病组人均药品费用低于改革前,人均耗材和人均检查费用高于改革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与倍率呈正相关,各项费用随着倍率的升高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革前后,动脉瘤亚组费用均高于两个脑缺血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缺血患者中,改革后脑梗死亚组费用高于未伴有梗死的颅内血管阻塞或狭窄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革前后,BE29总病组医疗费用高于亚组脑梗死(BE29.1)及颅内血管阻塞和狭窄介入治疗(BE29.2)的费用,低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BE29.3)的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动脉瘤的破裂、多发性、支架辅助栓塞及住院时间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动脉瘤的多发性和住院天数是费用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BE29病组应综合考虑不同诊断类型费用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细化付费规则的制订,更体现医疗劳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