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导报
中国医药导报

王丽 黄正明

旬刊

1673-7210

yyzx11@vip.163.com

010-59679533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通惠家园惠润园(壹线国际)5-3-601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社

中国医药导报/Journal China Medical Herald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医药导报》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检索分析数据库收录期刊、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所刊登的文章被万方数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本刊现为旬刊,国内刊号:CN11-5539/R,国际刊号ISSN1673—7210,邮发代号:80-372,定价20元。本刊以“分析医药发展趋势,展示医药科研成果,报道医药临床进展,促进医药产业发展”为宗旨,设有专家论坛、研究进展、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中医中药、病理分析、药品鉴定、制剂与技术、药物与临床、麻醉与镇痛、医学检验、影像与介入、现代护理、教育论坛、科研管理、药事管理、政策研究、医药监管、经营管理、调查研究等栏目。是广大广大医药工作者了解医药研究进展、发展动态,展示医药科研成果,学习先进经验,探讨工作难题,交流和提高业务学术水平的贴身参谋和得力助手,也是发表医药学术论文的阵地。欢迎订阅,欢迎投稿。本刊报道领域广、稿件容量大、处理稿件快、审稿专家多、编辑效率高、发稿周期短、服务意识强。重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及各类原创性论文,对于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论文和本刊订户的稿件优先发表。根据全国继续教育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本刊发表论文可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花宝金调气燥湿法治疗大肠癌术后用药经验

    陈雪胡佳奇何善泉杨冰炜...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花宝金教授治疗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用药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方法 纳入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花宝金教授门诊的199例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共计464份诊治处方,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Modeler 18。0、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对花宝金教授调理大肠癌术后方药的药味频数、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功效、关联规则、复杂网络及核心药物聚类等进行分析。结果 464份处方每剂处方药味数14~39味,平均26味;464份处方中共用药235种,累计用药频次12 109。其中,用药次数最多的为白术;药性使用频次最多的为"平",药味使用频次最多的为"甘",药物归经集中在脾经、胃经和肝经。药物类别频数最多的为补虚药。关联规则、复杂网络及核心药物聚类得到茯苓-白术、藤梨根-蛇莓、木香-砂仁等药对,18个聚类方。结论 花宝金教授基于大肠癌术后本虚(气)、标实(湿、热)的基本病机,以"调气燥湿"为法指导用药,尤重调理气机升降。根据不同兼证辨证施治,用药精当平和,为大肠癌术后患者的防治提供宝贵经验和指导价值。

    数据挖掘大肠癌调气燥湿花宝金经验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关键基因及通路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胡芮绮郭元彪
    8-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关键基因及通路,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潜在的分子靶标。方法 分析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GSE212719数据集,使用GEO2R识别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Cytoscape 3。10。1软件筛选IBS-D的功能模块和关键基因;使用基于R语言的微生信平台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并分析最显著基因集中前10个基因的转录水平,最后建立核心通路。结果 共182个DEGs,包括94个上调基因和88个下调基因;排序前三位的上调基因是MT-ATP6、FSIP2、FABP2,下调基因是LOC112268284、COL13A1、RNA5-8SN1。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集中在黏膜的先天免疫反应、核小体和核糖体组装等。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以核糖体、真核生物中的核糖体生物发生、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主要通路。PPI网络图由44个节点和336条边共同构建,发现10个核心Hub基因分别是 CDK1、TOP2A、CCNB1、KIF23、NDC80、CENPE、KNL1、ANLN、DEPDC1、HMMR。GSEA 发现,IBS-D 的致病通路可能与酸碱平衡异常、血清乳酸增加、乳酸酸中毒、线粒体异常和线粒体呼吸链活动异常等密切相关;最显著基因集中前 10 个基因是 NDUFA12、SLC26A3、PIGA、UQCRB、NDUFAF4、TRMT10C、ACAT1、GFM2、PNPLA8 和NDUFA4。关键信号通路以TOP2A和MT-ATP6为核心。结论 TOP2A和MT-ATP6基因上调可能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血清乳酸增加相关,而COL13A1基因下调可能使肠道肌肉组织的结构受损和炎症增加,这些都可能与IBS-D的发生、发展有关。这一综合分析提供了 IBS-D的关键基因和通路信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差异表达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枳实栀子豉汤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

    赵权张卫东张晶蒋婷...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枳实栀子豉汤抗抑郁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 采用中药系统网络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筛选枳实栀子豉汤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检索抑郁症的潜在疾病靶点,选取成分与疾病的交集靶点作为蛋白靶点库,采用STRING获取交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的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构建活性成分-预测靶点-信号通路网络。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枳实栀子豉汤的关键靶点并进行动物实验。同时,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综合评价枳实栀子豉汤抗抑郁的作用机制。30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造模组24只。除正常组外,实验大鼠均接受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造模,确认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高剂量组(13。32 g/kg枳实栀子豉汤)、中剂量组(6。66 g/kg枳实栀子豉汤)、低剂量组(3。33 g/kg枳实栀子豉汤)、模型组,每组6只,对其进行动物行为学和蛋白质印迹法实验。结果 筛选出38个枳实栀子豉汤的有效活性成分,预测出枳实栀子豉汤治疗抑郁症的潜在靶点52个,关键靶点筛选出ERK、CREB、BDNF作为验证通路。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枳实栀子豉汤治疗抑郁症涉及FoxO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催乳素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GnRH信号通路、鞘脂信号通路等多个信号通路。实验动物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糖水偏好率下降,游泳不动时间上升,旷场实验的水平得分和垂直得分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剂量组糖水偏好率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组游泳不动时间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垂直得分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剂量组水平得分升高(P<0。01)。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p-ERK1/2、p-CREB和BDNF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p-CRE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剂量组BDNF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 枳实栀子豉汤可以改善大鼠抑郁行为,具有治疗抑郁症的作用。其发挥抗抑郁作用的机制与ERK、CREB、BDNF有关。

    枳实栀子豉汤抑郁症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基于数据挖掘法探讨《中华医典》中治疗腰腿痛的用药规律

    李依蒙高景华高春雨李建国...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华医典》中治疗腰腿痛方剂的用药特点及其规律。方法 检索《中华医典》方书类古籍治疗腰腿痛的方剂,建立数据库,对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和分类进行分析,使用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和IBM SPSS Modeler 18软件对筛选处方中的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选取频率最高的药对作为网络药理学分析对象,采用HERB平台构建相应靶点数据库,采用GeneCards数据库预测疾病相关靶点基因。使用维恩图取交集靶点,并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将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导入Cytoscape 3。10筛选核心靶点,通过微生信网站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筛选后共纳入方剂490首,包含中药202种,总用药频次4 737次,药物四气五味以温、辛、苦为主,归经主要在肝、脾、肾;中药分类以祛风湿药、补阳药、活血化瘀药为主。关联性药物以当归-附子-肉桂出现频次最高。59种高频药物共聚为六类。中药关键核心靶点包括TNF、PTGS2、CXCL8、CASP3、MYC、BCL2、RELA、CASP8、IL-18、NFKBIA;GO富集分析结果可知,主要涉及生物过程包括对脂多糖的反应等;主要涉及的细胞组分为膜筏、膜微区、膜区、突触前膜的组成部分等;主要涉及的分子功能为蛋白质异二聚等。KEGG富集最显著的通路为RIG-I样受体通路和IL-17通路。结论《中华医典》中治疗腰腿痛处方古籍中治疗腰腿痛的药物具有温、通、补的特点,当归、附子、肉桂作为核心药物对TNF、PTGS2、CXCL8等相关靶点,通过调控RIG-I样受体、IL-17等通路治疗腰腿痛。

    腰腿痛中医药疗法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焦亡相关基因与胃癌预后及免疫浸润的相关性分析

    吴云青王承霞谢东宇
    3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胃癌预后焦亡相关基因(PRGs),构建和评估风险模型并分析PRGs与免疫浸润的相关性,验证胃癌治疗的新靶点。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获取胃癌的转录组和临床数据并筛选差异表达的PRGs。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及LASSO回归分析差异表达的PRGs并构建预后模型。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及预后价值。根据风险评分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低风险组,Cox回归风险模型评估风险评分与预后的相关性。胃癌基因芯片数据集GSE84437作为预测模型的外部验证。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ERPINE1、Caspase-1、NLRP3 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 筛选35个差异表达PRGs,其中5个PRGs(CRTAC1、GPX3、IRGM、RGS2和SERPINE1)被纳入风险模型构建。年龄、M分期、N分期和风险评分是TCGA队列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年龄、T分期和N分期是基因表达综合(GEO)队列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CGA、GEO队列中高风险组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免疫相关途径活性总体均高于低风险组(P<0。05)。CRTAC1与CD4+T细胞(r=0。488)、巨噬细胞(r=0。588)和树突状细胞(r=0。332)的浸润水平呈正相关(P<0。01);GPX3与CD4+T细胞(r=0。372)、巨噬细胞(r=0。572)和树突状细胞(r=0。406)的浸润水平呈正相关(P<0。01);RGS2与CD4+T细胞(r=0。343)、巨噬细胞(r=0。526)和树突状细胞(r=0。326)的浸润水平呈正相关(P<0。01);IRGM(r=0。327)、SERPINE1(r=0。310)与巨噬细胞的浸润水平呈正相关(P<0。01)。胃癌组织中SERPINE1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高表达SERPINE1组的生存时间短于低表达SERPINE1组(P<0。01)。干扰组SERPINE1、Caspase-1、NLRP3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5个PRGs构建胃癌预后模型,SERPINE1高表达与胃癌不良预后相关,可能参与调控NLRP3/Caspase-1细胞焦亡途径。

    胃癌焦亡相关基因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预后风险模型免疫浸润

    骨形态蛋白2调控牙囊成骨分化在牙齿萌出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刘星宇秦晗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牙囊作为牙齿萌出的必要器官,在诱导成骨/破骨细胞分化、促进萌出通道形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骨形态蛋白2(BMP2)是一种多效形态因子,具有高度骨诱导活性,主要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形式介导牙囊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近年来,关于BMP2通过调控牙囊成骨分化促进牙槽骨改建,保证牙齿萌出通道正常形成的相关研究日益引发众多学者的关注,然而具体机制尚不明了。本文通过对BMP2生物学性能及其与多种信号通路交互作用共同调节牙囊成骨分化的可能机制进行述评,旨在从骨代谢角度拓展牙齿萌出过程中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及牙齿萌出障碍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骨形态蛋白2牙囊成骨分化牙齿萌出

    五苓散现代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周晓洁黄思雨王一帆张琳琪...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苓散是治疗阳不化气、水湿内停的经典方剂,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该方组方严谨,配伍精当,常被古今医家加减化裁治疗各种疾病,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随着对经方的重视,五苓散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疾病,均有较好疗效。五苓散具有抗炎、抗氧化应激、抗细胞凋亡、保护脑组织、恢复肠道菌群、抗肾间质纤维化及调节水液、脂质和尿酸代谢等作用。本文旨在对五苓散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进行现代文献梳理及总结。

    五苓散临床应用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自主神经指标在心血管临床评分体系中的应用进展

    杨晓萌江洪余锂镭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主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心血管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自主神经指标包括心电图(心率变异性与心率减速力)检查、自主神经递质测量、神经电生理检查及皮肤电数据等,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和临床试验。自主神经功能失衡可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如心源性猝死、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发生,并恶化疾病进程,将自主神经指标融入临床评分系统,有助于心血管疾病诊疗方式的优化及诊疗效率的提升。本文综述不同自主神经指标的含义和检测方式,并介绍这些指标在不同类型心血管疾病评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临床评分体系应用进展

    中医药调节髓源性抑制细胞失调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孟雪谢玉龙朱旭张晓兰...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是一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髓系细胞。近年来,MDSCs在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妊娠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尤其在恶性肿瘤中研究最为深入。文章概述了 MDSCs及其在肿瘤微环境及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聚焦于中医药调控MDSCs介导的免疫失衡问题,总结了中医药调节MDSCs失调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文章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分析,揭示中药单体、中药复方等通过抑制MDSCs的扩增、限制MDSCs激活、诱导MDSCs分化成熟、阻止MDSCs的募集等方式多途径、多靶点发挥作用,改善免疫抑制状态,从而达到抗肿瘤效果,文末提出中医药对MDSCs调控作用的研究方面尚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未来的恶性肿瘤临床治疗和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髓源性抑制细胞中医药恶性肿瘤免疫调节研究进展

    穴位痛觉敏化现象在常见骨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朱烜烨贾宇东刘又文
    65-6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穴位痛觉敏化是指在疾病状态下,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失和、阴阳失衡,导致体表相关腧穴出现功能强弱和范围大小的改变,表现为痛觉敏化的现象。研究表明,在常见骨科疾病的治疗中,针刺敏化穴位的治疗效果比非敏化穴位好,深入探讨穴位痛觉敏化现象可为骨科疾病的治疗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总结近年来关于穴位痛觉敏化对常见骨科疾病治疗的研究,分析穴位痛觉敏化机制,开发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恢复健康。因此,对穴位痛觉敏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对改善骨科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穴位痛觉敏化骨科疾病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