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现状,探讨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病例作为感染组,共41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抽取同科室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年龄相近(±10岁)、性别相同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41例病例作为非感染组,分析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基于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1例手术部位感染患者,术后1~3d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0例(24.39%),术后4~6d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2例(29.27%),术后7~9d发生手术部位感染5例(12.20%),术后10~30 d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0例(24.39%),术后31~90 d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例(9.76%).感染组检出40株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阳性球菌(31株,77.50%),最常见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47.50%),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株,17.50%).两组糖尿病史、体重指数(BMI)、术前纤维蛋白原、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引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BMI(OR=1.231,95%CI:1.049-1.445,P=0.011)是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BMI作为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临界值为25.37 kg/m2.结论 骨科手术患者中,肥胖患者更易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建议进一步强化肥胖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以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