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英语广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英语广场
英语广场

王小珍(执行)

月刊

1009-6167

esquare@126.com

027-68892578

430077

湖北省武汉市黄鹂路39号1211室

英语广场/Journal Nglish Square
查看更多>>本杂志定位于中初级英语学习者,本着“轻松读原作,快乐学英语”的宗旨,倡导“寓学于乐”的学习理念,其活泼的办刊风格和优秀的文章选材受到读者特别是广大中学生的广泛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功能目的论视阈下方剂英译探究——以《金匮要略》为例

    张晓晨徐永红
    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匮要略》是我国最早论述杂病诊治的方书.书中记载的方剂具有很高的临床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基于德国功能目的论,运用对比研究法,分析《金匮要略》译本中方剂术语的翻译策略,提出方剂术语翻译应遵循目的原则,保证译文的可读性,注重保留中医文化.本文旨在为中医翻译提供借鉴和新思路.

    《金匮要略》中医翻译功能目的论方剂术语

    近十年"封神"题材影视作品翻译研究可视化分析——基于CiteSpace软件

    刘艳欧阳高敏高梦佳张经国...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文化全球传播的加速,"封神"题材影视作品在近十年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这些作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彰显了中国神话的魅力,有利于增强中国文化影响力,建设文化强国.在此背景下,翻译作为文化传递的关键媒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梳理近十年来"封神"题材影视作品翻译研究成果,揭示其研究热点、研究方法与技术、重要研究成果,以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进一步推动中国神话影视作品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封神演义》影视作品翻译可视化分析

    文学作品重译中的适应与选择——以杨译《孔乙己》为例

    袁玉昊文炳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文学翻译史上,重译现象屡见不鲜,着眼重译价值的研究成为推动文学翻译发展的巨大动力.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的适应与选择和"三维"转换,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于1956年首次翻译、1980年重译的鲁迅小说《孔乙己》为例,对两篇译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980年的重译版本提高了用词准确度、明确阐释了文化负载词且注重用词的情感色彩,分别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更好地实现了适应与选择.本文有助于为文学作品重译研究提供启发和参考,突显重译价值,讲好中国故事,鼓励中国文学更好地"走出去".

    生态翻译学适应与选择"三维"转换文学作品重译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电影《长安三万里》字幕中的诗词翻译

    徐露璐冯立波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际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我国优秀的影视作品也在不断地走向世界舞台,传播我国的优秀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影视作品的翻译尤为重要,它不仅是取得良好海外票房的重要因素,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本文选取了电影《长安三万里》字幕中的诗词翻译,运用生态翻译学理论,结合字幕翻译的特点,与许渊冲的诗词译文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同类字幕英译提供些许参考与借鉴.

    生态翻译学字幕翻译《长安三万里》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博物馆展览翻译——以中国丝绸博物馆为例

    杜丰辰肖欢饶萍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是我国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卓越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博物馆展览翻译工作有助于促进文化传播、跨文化交流和增强社会影响力.本文借助生态翻译学理论,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对中国丝绸博物馆展览英译文本进行分析,以期实现翻译生态平衡.

    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博物馆展览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中国丝绸博物馆解说词英译

    赵哲昱杨柳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注重国际传播,馆内的解说词也普遍配备了英译文.本研究以中国丝绸博物馆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框架,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分析博物馆解说词的文本特征和翻译策略.研究发现,大部分解说词的英译文都体现了较高的"整合适应选择度",但也有部分文本在某一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上仍有提升的空间.

    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博物馆解说词

    接受美学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生死疲劳》英译本为例

    吴桂金崔新域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我国也在努力推广优秀的文学作品.然而,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成为了我国优秀文学作品走向世界的阻碍.本文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思想,以《生死疲劳》英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为研究对象,发现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翻译文化负载词:第一,迎合读者的期待视野;第二,拓宽读者的期待视野.这两种翻译方法在坚持以读者为中心的同时,能有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声望.

    接受美学文学翻译文化负载词《生死疲劳》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纪录片《云上花开》字幕翻译

    仇志洁杨玉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框架,以纪录片《云上花开》字幕翻译为例,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维视角出发,深入探究纪录片字幕翻译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产出"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本,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翻译实践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生态翻译学《云上花开》字幕翻译

    体认翻译学视角下《道德经》英译本对比研究

    刘璇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认翻译学是王寅将"认知翻译学"本土化后创造的翻译理论,是当前翻译领域的前沿理论.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功,中国典籍外译的发展也受到重视,但目前基于体认翻译学理论的典籍外译相关研究较少.本文以《道德经》为例,选取了亚瑟·韦利和许渊冲翻译的两个英译本,从体认翻译学的视角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体认翻译学在中国典籍英译中的相关研究,扩展体认翻译学的实际应用,同时为中国典籍英译策略提供一定的补充.

    体认翻译学中国典籍英译《道德经》

    功能对等视角下工程英语翻译策略

    张磊方宇聪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跨国工程项目的增多,工程英语作为沟通的桥梁,其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执行效率和合作成果.然而,由于工程领域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细节极为复杂,翻译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难题.本文基于功能对等理论,从词汇对等和句法对等两方面出发,深入分析工程英语翻译具体案例,旨在揭示工程英语的特点,挖掘翻译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并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翻译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译者通过运用功能对等理论,能够有效提升工程英语翻译质量,确保技术信息的准确传达.

    工程英语功能对等理论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