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学刊
城市学刊

李建华

双月刊

1672-1942

0737-46286820

413000

湖南省益阳市银城南路

城市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Urban Studies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城市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主要刊载人文学科、社会学科、教学研究与改革、高教管理等方面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贵州省县域生态系统韧性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吴惠娟冯文翰吴忠权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州省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受岩溶地貌的影响较大,经济目标和生态目标之间存在尖锐矛盾.韧性规划隐含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复杂关系的协调,已成为弥合发展和生态之间冲突的主要解决方案之一,可为制定发展政策提供积极的视角.通过梳理2000-2015年间贵州省生态系统韧性变化和城乡经济发展的多项指标,基于地理空间加权回归GWR模型,探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城乡开发强度及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系统韧性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驱动关系;主张未来贵州城乡发展必须树立韧性规划理念,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用绿色发展指导城乡建设,采取基于自然环境解决方案的发展策略.

    生态系统韧性生态修复地理加权回归韧性规划贵州省

    艺术融合多元参与村庄规划的逻辑与路径探索——以益阳市富民村为例

    易纯王子轩刘彬姜美如...
    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术设计能够提升村庄本底建设环境质量,促进村庄规划落实和实施.多元参与村庄规划能够进一步为村庄提供更多有益的社会因素和发展思路,艺术设计背景下多元参与的村庄规划能更高效、更全面地促进乡村振兴.以"启蒙—发展—提质—振兴"的规划目标为导向,在理论层面建构艺术融合多元参与村庄规划设计逻辑,以益阳市富民村村庄规划设计为例,探索村庄规划设计路径.从艺术家视角下村庄艺术赋能、村民主体响应下艺术化村庄发展、企业和高校等主体创作下村庄整体统筹以及村"两委"/地方政府保障下村庄振兴推进等四个层面探讨艺术融合多元参与的村庄规划设计路径,以期为我国传统农业型村庄规划设计提供一些发展思路.

    艺术设计融合多元参与村庄规划设计

    三元辩证视角下晚清旅华游记中的城市空间探析——以《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为据

    荆蕙兰孙睿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在华活动范围广泛,其游记《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从多个方面记述了晚清城市空间的状况.运用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辩证法,从空间性实践、空间的表征、表征的空间三个维度审视李希霍芬中国游记中的城市空间.主要探析城市格局、景观风貌与物质环境(诸如标志性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城市本身的象征属性(诸如空间隔离、伦理道德和规则规范),以及城市居民畸形的日常生活和对西方殖民者的反抗等三个方面.李希霍芬以西方殖民者的傲世态度看待中国,对城市空间的描述较为负面;分析李希霍芬游记中的晚清城市空间,对于研究晚清城市和中国形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空间三元辩证法李希霍芬《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城市空间游记

    旅游消费对革命老区融合发展效率的影响——基于赣闽粤原中央苏区的县域面板实证研究

    梁慧婷薛嘉树许春晓
    2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实现融合发展是革命老区新时代振兴发展的重要议题,揭示旅游消费对融合发展效率的促进作用意义重大.在系统厘清旅游消费对融合发展效率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构建旅游消费指数和融合发展效率测度指标体系,综合测度2018-2022年原中央苏区108个县(市、区)的融合发展效率及其变化趋势,以双向固定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探究旅游消费对融合发展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研究期内融合发展效率发展态势整体向好并趋于均衡,其增长主要依赖技术效率提升,正向增长机制后续动力不足且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旅游消费通过产业关联实现投入资源的转移性赋能,显著提升融合发展效率,其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异质性与动态累积滞后效应;在第三产业优势度的作用下,旅游消费对融合发展效率的影响在原中央苏区内部存在双重门槛特征,赣闽两省旅游消费对融合发展效率产生的影响大于广东省,广东省对外开放程度与融合发展效率呈显著负相关.

    高质量发展红色文化旅游消费文旅融合发展效率原中央苏区

    产业多样化发展降低了地区失业率?——来自中国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证据

    袁旭宏刘思张天平杨智辉...
    3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中国2003-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基于熵值法和产业间的经济与技术关系,测算地区产业的相关多样化、无关多样化及整体多样化,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空间估计模型、分位数估计、中介效应检验等方法探究产业多样化发展对地区失业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业相关多样化、无关多样化以及整体多样化均与地区失业率显著正相关,即产业多样化发展提高了地区失业率,进一步内生性处理、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失业率越高的地区,产业多样化发展对地区失业率的影响效应越强;产业多样化发展不仅直接导致本地失业率上升,空间溢出效应还会提高周边地区失业率;产业多样化发展形成的城镇人口规模增长效应与产业之间劳动力再配置效应的不协调是推高地区失业率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协调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发展,培养劳动力职业素养和技能,降低地区失业率.

    产业多样化地区失业率空间估计

    增加R&D投入一定会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吗?——来自中国280个地级城市的经验证据

    魏杰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目前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R&D投入和科技创新一直是经济发展需要考虑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利用2017-2019年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R&D投入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R&D投入和经济发展质量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一定数量的R&D投入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但R&D投入超过一定阈值后,更多数量的R&D投入则会给经济发展质量带来负面影响;科技创新是R&D投入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传导渠道;在大中城市中,科技创新在R&D投入和经济发展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会更加明显;在小城市中,R&D投入和经济发展质量之间的倒"U"型关系更加显著.因此,通过加大R&D投入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进而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但R&D投入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只有将R&D投入有效地转化为科技创新产出,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R&D投入科技创新经济发展质量地级城市

    我国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石颖李宛华张露月
    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不仅是新阶段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现实任务,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在理论上存在内在相互关系,这一关系也在不断演进与调整.当前,我国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发展具有纵向、截面和空间分布的复杂性.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资源环境压力、空间布局失衡、良性互动不足,以及要素分布不均等多方面的问题.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亟需从减缓资源环境压力、优化空间布局和区域发展、选择科学互动发展模式、努力实现要素均衡分布等方面着手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

    气候变化风险与城市韧性提升——基于海绵城市和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政策协同视角

    张建刚马原野
    6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11-2019年全国27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熵值法构建城市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海绵城市试点政策与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政策协同对城市韧性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试点政策协同提升了城市韧性,且效果显著优于单一政策试点效果,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进行机制分析发现,试点政策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公众环境关注度提升促进城市韧性;异质性分析发现,人口规模越大、行政级别越高、防洪等级越高的城市,试点政策协同效果更为明显,但对东、中西部地区城市韧性水平的提升作用不存在明显差异.

    城市韧性气候变化政策协同双重差分法

    土地房屋征收安置房回迁履约难题及其治理对策

    杨志靳相木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当前土地房屋征收安置房回迁履约中地方政府失信问题的成因进行研究,对规范安置房回迁、保障被征收户权利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经常成为失信一方的根源,除治理能力的因素外,土地房屋征收制度及相关政策不适应也是重要原因.在研究治理对策时,一方面要完善征收安置工作体系,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实事求是完善征收安置的相关法规和制度.

    征收安置回迁履约过渡期限治理能力

    英国城市化对政党变革发展的影响研究

    武文霞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党与城市发展紧密相关,城市为政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化直接推动了政党的变革.英国城市化时期,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大批人口流入城市,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城市政治与城市社会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英国政党在城市社会阶级结构变化和社会力量分化组合的过程中,积极争取选民支持,通过推动议会改革,不断巩固社会基础,逐渐建立与完善地方组织、全国性组织.

    英国城市化选举制度政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