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学刊
城市学刊

李建华

双月刊

1672-1942

0737-46286820

413000

湖南省益阳市银城南路

城市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Urban Studies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城市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主要刊载人文学科、社会学科、教学研究与改革、高教管理等方面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内外城市韧性研究热点与趋势综述

    赵煜李晨欣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文献计量学和内容分析法,分析2000—2022年CNKI数据库、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城市韧性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趋势.结果表明:国内外城市韧性发文量均呈上升趋势;国内外城市韧性研究均处于探索阶段,国外研究领域广、发展相对快速,国内研究较为滞后;国外城市韧性研究分为气候变化和城市规划、城市韧性和管理框架、可持续发展热点3个聚类,国内研究分为经济因素、灾害因素和其他因素3个聚类;国内外城市韧性研究都是从生态学过渡而来,现有研究趋势主要是复杂主体间的协调研究、灾害防治和风险管理机制研究、城市韧性的演化系统研究等.

    城市韧性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文献计量

    不同改造模式下北京历史街区居住环境评价

    李杨谌丽蒋雅卓李婷...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旧城更新成为历史街区更新改造的重中之重,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平衡居住环境改善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北京老城的居住性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南池子、南锣鼓巷和史家胡同3个改造案例街区的居民,采用问卷方式,调查不同更新改造模式下街区居民的居住环境满意度.结果表明:3个街区中,南池子和南锣鼓巷的居民满意度相差不大,其中南锣鼓巷的满意度最高,史家胡同改造案例街区的居民满意度低于其他街区;居民对街区安全性和多样性的满意度评价得分较高,对街区便利性的评价满意度较低,说明居民对街区的治安、消防隐患处理和食品安全比较满意,对日常购物、出行和休闲便利程度不太满意.建议在对居住性历史街区改造时,以当地居民为主体,采取政府协助、多方参与的方式,增设或提升街区基础设施,解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日常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北京老城历史街区改造模式居住满意度

    乡村振兴背景下艺术乡建的价值、困境与路径研究

    樊雁翔秦琴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艺术乡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方式和力量,介入乡村,参与乡村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对推进生态宜居、产业兴旺和乡风文明,具有重要价值和独特优势.针对各地艺术乡建面临的诸如村民作为主体性力量却内生动力不足、艺术乡建的在地要求与艺术家作为"他者"介入相冲突、因缺乏系统性规划呈现艺术元素破碎等困难和问题,需要包括基层政府、艺术家及其相关社会组织、乡村居民在内的多元主体形成合力、实现突围.以党建为引领、以乡建为旨归、以家建为依托,基层政府"搭台唱戏"、艺术家"赋能启智"、激活村民内生动力的"三建合一"的模式,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破局路径.

    乡村振兴艺术乡建价值困境路径

    产业集聚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

    许先普李夏婉
    2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集聚作为连接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的重要桥梁,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探究产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十分重要.运用2003—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滞后模型,实证探究两种不同类型的产业集聚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区域碳排放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不同类型的产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专业化产业集聚与碳排放存在正相关关系,多样化产业集聚与碳排放存在负相关关系;产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强化区域联防联治,实现绿色低碳共赢;引导产业合理布局,推动产业多样化集聚;倡导新型减排理念,多要素协同推进减污降碳.

    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碳排放空间滞后模型空间溢出效应

    东北三省传统工业城市人口收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赵朝赵新宇毕学成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产组织管理和通讯运输领域的技术革新加速了资本与劳动力的迁移,也深化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传统工业城市出现了以人口减少为特征的收缩现象.从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理论视角出发,解构城市空间的功能内涵,辨析城市空间与人口收缩的关系机理,以我国东北三省传统工业城市为研究案例,实证分析城市人口收缩的影响因素,从提升传统工业城市空间品质角度提出抑制人口收缩的对策建议,将有利于实现传统工业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与东北三省的全面振兴.

    传统工业城市城市空间人口收缩影响因素机理

    基于方法—目的链的"躺平式"慢旅游者价值路径研究

    孙天怡王昕万芋良张栀皓...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躺平式"慢游者的心理价值路径,推动小众旅游目的地与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基于方法—目的链理论,采取软式阶梯访谈法,得到慢游者目的地价值路径选择的10项属性、9项消费结果和6项价值目标,并归纳了4条价值路径:"美食—特色体验—心情愉快"路径、"自然环境—乐趣与美景—心情愉快/休闲放松"路径、"行程松弛—改变生活状态—休闲放松"路径、"住宿—高性价比—享受生活"路径.最后,依据价值路径与"躺平式"慢旅游特征从增加城市休闲空间与设施、加强目的地慢旅游产品开发与氛围营造,以及强化旅游目的地"躺平"形象认知等方面对小众旅游目的地的转型升级提出了建设建议.

    方法—目的链旅游者价值路径慢旅游小众旅游目的地

    高等教育经费支出对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基于12个西部地区城市的面板数据

    李润唐滢
    5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教育发展能够加快城市化进程.基于2011—2021年西部地区各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3个不同的面板模型比较分析其影响机制,研究高等教育经费支出对西部地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考虑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加入中介变量后,高等教育经费支出对西部地区城市化程度的影响显著且持续增强;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地产市场和公共卫生机构的改善以及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也对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政府在其中也起重要作用.宜加大对等教育的经费投入、加强高等教育与地方产业结构的协同发展、注重教育的普及和质量提升、鼓励开展跨学科的研究与合作,以促进西部地区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高等教育经费西部地区

    撤街强社:契合城市社区治理转型的有益选择

    廖欢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转型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演进,我国城市社区经历了以"单位制"为代表的行政主导型、以"街居制"为代表的半自主型和以"社区制"为代表的自治型社区治理模式.虽然城市社区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但仍然存在着社区治理方式"行政化"、治理主体"单一化"、治理边界"模糊化"等问题."撤街强社"的改革实践通过简化层级架构、培育共同价值、厘清权责关系,实现了社区公共服务的高效化、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以及治理边界的清晰化,为化解城市社区治理难题,实现基层善治,推动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借鉴.

    城市社区基层治理治理模式转型

    司法社会工作: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援助的发展

    付珣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援助目前面临援助实效性微弱与专业化欠缺两大窒碍,导致未成年人诉讼参与度低的司法性问题与复归社会适应弱的社会性问题产生.兼顾责任与福利的理念,对走向罪错的未成年人,不仅要关注其罪错行为,也要关注他们重新融入社会且不被边缘化的需求,国家、社会、家庭都不可缺位.通过引入司法社会工作,解决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援助工作现阶段面临的问题,深入推进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援助司法化与社会化,是全面保障未成年人权益与发展的重要路径.

    犯罪援助司法社会工作未成年人权益保护

    "地域特色风貌与治理实践"学术笔谈

    张京祥秦波周恺耿慧志...
    7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如何引领和推动城乡规划专业与行业的治理转向是新时代赋予规划界的重要使命.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城市发展逻辑、动力机制发生转变,塑造地域特色风貌不仅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还是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手段.探讨如何塑造地域特色风貌,对于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刊编辑部以"地域特色风貌与治理实践"为主题组织学术笔谈,探讨保护、传承和建设地域特色风貌城市的理论与方法.

    地域特色风貌城乡治理学术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