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园艺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园艺学报
园艺学报

杜永臣

月刊

0513-353X

yuanyixuebao@126.com

010-82109523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园艺学报/Journal 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园艺学会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刊登果树、蔬菜、西瓜甜瓜和观赏植物等方面示曾发表过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专题文献、综述,经过审定或鉴定的新品种、新书介绍、学术活动信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柑橘2个三倍体果实囊衣发育与化渣性评价

    曹惠祥罗鑫刘婉荣管书萍...
    1179-1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柑橘倍性杂交三倍体后代及其二倍体母本果实化渣性差异及原因,为柑橘三倍体果实化渣相关研究奠定数据基础。以本地早橘和红橘为对照,分别对以其为母本与四倍体倍性杂交获得的2个三倍体有性后代果实囊衣发育过程中的厚度变化和组分含量进行分析,探究囊衣结构及其成分对化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三倍体后代果实囊衣厚度、细胞层数、硬度和剪切力在不同发育时期均显著大于其二倍体母本;与二倍体母本相比,2个三倍体后代囊衣细胞壁更厚,微纤丝密度更大,结构更紧密;囊衣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水溶性果胶和原果胶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二倍体母本,木质素含量则在部分发育时期显著低于二倍体母本。综上所述,果实囊衣厚,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含量高可能是柑橘部分三倍体化渣性较差的主要原因,而这些指标可用于三倍体化渣性的评价和筛选。

    柑橘三倍体囊衣化渣性纤维素含量

    枇杷果、叶、花相关性状QTL定位分析

    赵崇斌张苇胤李舒庆郭乙含...
    1189-1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枇杷'宁海白'×'大房'的130株F1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已构建好的枇杷高密度遗传图谱,对枇杷17个果、叶、花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以及对关键QTL区间进行候选基因筛选。17个性状共获得153个QTL,其中果横径、果肉厚、种子数、种子质量、果形指数、花序宽、叶片长、叶片宽和叶基形状9个性状定位的QTL贡献率均在25%以上。特别是第4连锁群(LG4:13。500~14。276 cM和23。646~24。804 cM)、第 8 连锁群(LG8:0~8。851 cM)、第 12 连锁群(LG12:41。198~45。852 cM 和65。246~66。407 cM)以及第15连锁群(LG15:92。921~95。244 cM)这6个区间有6个以上性状的QTL重合,且多个性状的QTL贡献率在35%以上。在第12连锁群(LG12:41。198~45。852 cM)和第15连锁群(LG15:92。921~95。244 cM)重合区间挖掘到13个与植物生长发育、细胞分裂、细胞膨大以及植物激素调控相关的候选基因。

    枇杷性状QTL定位候选基因

    枇杷F1代果实性状遗传倾向分析及综合品质评价

    朱启轩李晓颖武军凯葛航...
    1201-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枇杷果实的多个性状在杂交后代中的变异和遗传倾向,以'宁海白'(白肉,母本)、'大房'(黄肉,父本)枇杷及其F1代 100个稳定开花结果的株系为材料,对成熟果实的品质、色泽、次生代谢功能组分、细胞壁组分等4个方面共14个性状进行了测定,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对杂交后代果实综合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果实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光泽明亮度(L*)、色饱和度(C*)、总酚、类黄酮、果胶、细胞壁纤维素、总半纤维素和总木质素含量等10个性状在F1代中广泛分离且呈正态分布,可滴定酸、固酸比、色调角(H*)、类胡萝卜素含量等4个性状在F1代中呈偏态分布。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表现为趋高遗传的变异趋势,L*、C*、H*、类胡萝卜素含量、果胶含量、细胞壁纤维素含量表现为趋中遗传的变异趋势,果实质量、固酸比、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总半纤维素含量、总木质素含量表现为趋小遗传的变异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果实质量与L*、C*、类胡萝卜素含量、总酚含量、总半纤维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H*、类黄酮含量、果胶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根据主成分分析得到了 5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0。424%,主要归纳为果实色泽、风味以及质地等3个方面,并根据综合品质得分成功筛选出了 26个品质优良的株系。

    枇杷果实性状遗传倾向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

    桑树中miR408-MnBBP模块调节花青苷生物合成的机制

    孙志超郭新淼王晖谢岩...
    1216-1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桑树(Morus alba L。)miR408靶向MnBBP基因调控花青苷合成的分子机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生物信息技术、5'-RACE及转基因技术分析了桑树miR408对桑葚花青苷的生物代谢途径的影响。序列比对发现桑树miR408序列与双子叶植物序列完全一致,与单子叶植物序列在第1个核苷酸位置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qRT-PCR分析发现miR408在桑树不同组织差异表达,在叶片和果实表达水平最高;使用在线网站Omicstudio预测分析,发现桑树蓝铜结合蛋白基因MnBBP是miR408的靶基因,降解组测序结果也发现MnBBP能够被miR408靶向切割,利用5'-RACE技术进一步验证切割位点位于与miR408互补序列的第9至第10位碱基之间;拟南芥超表达miR408发现,转入桑树miR408提高了拟南芥叶片中花青苷水平;运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转基因和野生型植株基因差异表达,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花青苷合成途径上,其中5个基因在超表达miR408植株上调得到了 qRT-PCR验证。研究结果确定了 MnBBP为桑树miR408的靶基因,miR408通过抑制MnBBP表达促进桑葚花青苷的积累。

    果实miR408MnBBP转基因花青苷

    利用SSR荧光标记构建山楂种质分子身份证

    秦宇郭荣琨农惠兰王燕...
    1227-1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91份山楂种质资源为材料,使用SSR标记对其进行分子身份证构建,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山楂基因组数据库中开发并设计了 96对引物,筛选出了 12对多态性好的引物,利用SSR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扩增条带的分子量,并分析参试样品的扩增带型。采用数字与字母组合的方式,依据12对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由高到低排列引物扩增结果,生成各材料的指纹编码。基于非加权组平均法(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s,UPGMA)对 91 份山楂资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对SSR引物从91个山楂种质资源样品中共扩增到67个等位基因,其平均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分别为5。583、2。730、0。490、0。593,Shannon's信息指数平均值为1。195,多态性信息含量介于0。300~0。715之间,平均为0。551。91份山楂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25~0。98,平均值为0。529,在遗传相似系数0。46处时可分为5大类群。根据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高低选择引物组合,构建了山楂种质区分需要的最少引物组合。

    山楂种质资源SSR荧光标记分子身份证

    DXR调控番茄叶绿体发育、花色与果实着色机制初探

    马星云范冰丽唐光彩贾芝琪...
    1241-1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对叶、花、果的着色有着重要影响,是果实发育过程中的主要色素物质。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基因(DXR)参与了类胡萝卜素的合成,构建番茄DXR基因编辑株系和超量表达株系,发现基因编辑株系叶片呈现黄色甚至白色,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最大PSⅡ的光能转换效率显著降低,细胞叶绿体发育受到影响,类囊体数量减少;花瓣边缘白化,红熟期果实颜色变为橙色甚至黄色,果实番茄红素、类黄酮等含量有不同程度降低。而超量表达株系与野生型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显增多。通过转录组测序发现,SlDXR与类黄酮生物合成、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等途径相关。推测SlDXR可能通过调控萜类化合物的合成来影响番茄果实着色。

    番茄DXR基因编辑叶绿素番茄红素果实颜色

    卵叶牡丹PqDFR和PqANS及启动子克隆与功能分析

    李琴琴董山榕罗建让张延龙...
    1256-1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卵叶牡丹(Paeonia qiui)春色叶呈现紫红色的成因,从其叶片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出两个花青素合成关键基因PqDFR和PqANS进行克隆、表达模式分析、功能鉴定以及启动子活性分析。PqDFR开放阅读框为1 095 bp,编码364个氨基酸,含有NADPH保守结构域和1个substract-binding结合位点;PqANS开放阅读框为1 065 bp,编码354个氨基酸,含有2OG-FeⅡ_Oxy和结合亚铁离子的保守氨基酸。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PqDFR和PqANS在叶片发育过程中表达量先上升再下降,与花青素的积累趋势基本一致。在卵叶牡丹叶盘中分别沉默PqDFR和PqANS基因后,叶盘的花青素含量均明显下降。稳定过表达试验表明转基因拟南芥幼苗相比野生型花青素积累更明显。PqDFR和PqANS启动子序列含有MYB转录因子结合序列,也含有光响应元件(G-box)、脱落酸响应元件(ABRE)、生长素响应元件(TGA-element)等顺式作用元件,GUS染色和定量结果显示启动子均具有良好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PqDFR和PqANS可以促进卵叶牡丹叶片花青素合成。

    卵叶牡丹叶片花青素结构基因启动子

    '海黄'牡丹芳樟醇合酶基因PsTPS14的克隆及功能验证

    王佩云李子昂白杨杨萍...
    1273-1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芳香型牡丹品种'海黄'(Paeonia × lemoinei'High Noon')为材料,根据转录组测序所得片段,克隆得到PsTPS14基因,该结构基因的完整CDS序列长903 bp,共编码300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该蛋白具有较高的保守性,有1个保守结构域Terpene_cyclase_plant_C1。PsTPS14在'海黄'牡丹半开期花瓣中表达量最高,与其花香挥发物释放规律一致。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PsTPS14主要定位于叶绿体中。利用瞬时表达方法将PsTPS14 过表达载体注射到烟草叶片和淡香型牡丹'凤丹'切花花瓣中,通过GC-MS方法可检测到烟草叶片和'凤丹'花瓣中芳樟醇的释放,同时PsTPS14高表达,且芳樟醇合酶含量及其活性明显升高。研究结果表明PsTPS14在植物体内调控芳樟醇的合成。

    牡丹芳樟醇芳樟醇合酶基因基因克隆功能验证

    月季'安吉拉'热胁迫反应机制及功能基因的挖掘

    杨碧楠李博文杨振宇徐奕芃...
    1284-1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月季品种'安吉拉''韧月''仙境'为材料,模拟高温处理(46 ℃,4 h),通过表型以及生理指标分析,明确'安吉拉'对热胁迫的抵御能力最强。通过转录组、共表达、蛋白互作网络以及多态性分析发现,'安吉拉'较高的热胁迫抵御能力与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以及热激转录因子(HSF)家族成员基因的超量表达有关。其中月季热激蛋白基因RcHSP18。1的表达水平受高温诱导提高最为显著。在烟草中瞬时沉默HSP18。1后发现,HSP18。1蛋白的表达能够显著提高宿主热胁迫的抵御能力。采用基因枪法对'安吉拉'月季愈伤组织进行RcHSP18。1过表达以及对植株进行病毒诱导基因沉默,均验证RcHSP18。1对抵御热胁迫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月季热胁迫基因功能

    菊花脑管状花响应蔗糖饲喂的差异基因分析

    王稳张鹏王志敏刘根忠...
    1297-1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蔗糖饲喂对菊花脑花苞总黄酮积累的影响及其机制,以中国特有的菊属野生二倍体物种菊花脑(Chrysanthemum nankingense)为试材,对其离体花苞进行蔗糖饲喂,测定饲喂后0、12、36和60 h管状花和舌状花总黄酮和总酚的动态变化,并对管状花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发现:蔗糖饲喂24 h以内菊花脑管状花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显著增加,而同类物质在舌状花中变化较为平缓。蔗糖饲喂60 h与同时间无蔗糖饲喂相比,转录组分析仅获得3 423个差异表达基因;而与0h无蔗糖饲喂相比,可获得最多的差异表达基因(9 135个),说明随饲喂时间的增加,管状花在生化层面上对蔗糖的响应程度增加。经KEGG分析,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被显著富集,32个类黄酮生物合成结构基因具有差异表达。相关性分析表明转录因子MYB、WRKY和MADS-box与类黄酮生物合成结构基因表达具有较强的共表达关系。在上述差异基因中随机挑选9个进行qRT-PCR验证,结果表明转录组数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并对其中2个转录因子的编码基因进行了时空表达分析和蛋白亚细胞定位,为从代谢工程的角度研究菊花脑次生代谢筛选了目标基因。

    菊花脑蔗糖响应类黄酮生物合成差异表达基因管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