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周新国

双月刊

1007-7030

xuebaorw@yzu.edu.cn

0514-87854674

225009

江苏省扬州市大学南路88号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双百”方针,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品位”的办刊理念,注重选题,努力反映人文社会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注重现实,积极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体现特色,弘扬历史文化名城优势。本刊坚持学术性,强化理论性;坚持时代性,强化功能性;坚持现实性,强化特色性,致力实现学报的精品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人大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的重大成就与经验启示

    刘志明朱思远
    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围绕提升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筑牢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制度根基,全面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推动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积累的新经验,进一步围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和人民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工作人民当家作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道理学理哲理解读

    王习胜王菁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思想指南和实践指导的战略意义,内蕴着深刻的道理、深厚的学理和深邃的哲理.它科学地解答了当代中国"为什么进行文化建设""怎样进行文化建设""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根本性问题;它以"文化自信""文化的主体性"等基础概念,以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两个结合"、坚定文化自信等重大命题形成了结构完整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学理体系;它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破解了文化建设中的古今之争、以"第二个结合"化解了文化发展中的中西之争、以"文明交流互鉴"纾解了"世界向何处去、人类怎么办"的路向困惑,具有浓厚的辩证哲学的特质,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具有维度辟新与内容拓展的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文化思想学理道理哲理

    数字技术对权力的双重影响及其未来走向

    王锋
    2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任何国家和政府都不会放弃对社会的控制.随着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出现,权力及其控制产生了一系列变化,如数字技术一方面前所未有地加强了权力的控制性,无论是从控制对象、控制范围还是控制模式来看,基于数字技术的权力控制远超以往社会;另一方面,数字技术本身也在消解着权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所要求的开放与共享不仅在消解着传统的权力结构,也在消解着附着在权力之上的权威,即出现了权威的转移,这种权威更多的是知识权威,从而产生了对智慧社会背景下未来权力走向的推断,即权力不会消失,而是产生了暴力、财富及知识之间的重构,知识在权力要素中的权重大大提升.

    数字技术控制强化消解权力转移

    村民自组织供给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Q镇5个村落的案例分析

    聂继凯邵娜
    3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村民自组织供给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是繁荣乡村公共文化进而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方式,主体构成、主体互动、时空布局、资源支撑、目标导向、激励、组织属性、外围环境、公共文化内容和成效获得等因素影响着此种供给方式的有效实现.通过精准把控供给方式内核、实现多元主体合力支撑、提供应有资源基础、营造良好外围环境和完善反馈与激励机制,能够进一步激发村民自组织供给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大效能.

    公共文化服务自组织供给扎根理论

    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王树荫杨文
    4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不仅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且善于总结实践经验并进行理论升华.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概括和理论总结,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立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40年发展历程,学界围绕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概念、特征、形成过程、内容体系、价值意义等多个方面展开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展望未来研究,要注重史论结合、树立系统观念、强化学科意识,努力构建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整体样貌,推动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走向深入.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

    毛泽东时代中国现代化道路在新疆的探索与实践

    李霞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现代化的早期探索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确定了中国现代化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新疆和平解放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建立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组建生产建设兵团等方式为新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多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之路,推动了新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顺利开展.

    毛泽东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公共性形象的多维叙事

    孙艳秋
    6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大众性为辨识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从历史叙事维度共同展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公共性形象.当前,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中存在的公共性缺失、公共性淡化等公共性形象阙如的境遇,从立场叙事维度引发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公共性形象"为谁而来"的思考.为此,立足发展叙事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公共性形象的塑造将越来越多地通过确立以共享理念为路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在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中发展、言说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注重文化工作者的公共品质和以公共性为价值取向的文化创作以及树立大文化共同体意识来进行.

    公共性形象公共品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行政公益诉讼中行政机关履职标准判断——以安全生产领域案件为考察对象

    翟业虎
    7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社会各界对检察院在安全生产领域提起公益诉讼的重点关注.对安全生产领域公益诉讼行政机关履职审查基准进行专门研究具有必要性,如何判断行政机关是否依法履职是当前检察公益诉讼实践公认的难题,当前多以"行为标准""结果标准"和"复合标准"进行讨论.鉴于安全生产事故的严重危害性,在判断行政机关是否履行职责时,应重点从其客观上是否阻碍危害结果发生或是否遏制潜在危害源的视角出发,从其是否调尽行政资源方面进行审查,以此构建修正"行为-结果"判断标准,结合安全生产领域公益诉讼法律本质、宗旨及功能,不断改进完善行政机关整体履行职责的判断基准.

    安全生产行政公益诉讼不依法履行职责履职手段

    基于人口自由迁移流动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王桂新
    89-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前提,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目标之一.人口的自由迁徙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中人全面发展的显著标志,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基本公共服务与人口迁移流动的空间差异都具有阶层性特征.基本公共服务的空间差异主要表现为不同等级地域基本公共服务的区域性和阶层性差异.人口迁移流动对推动不同等级地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双重作用.推动不同等级地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更要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市场体制机制,畅通人口迁移流动渠道,促进人口自由迁移流动,使人口迁移流动在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人口迁移流动中心地理论人口迁移规律阶层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中国儿童文学学术史研究的机理与构想

    吴翔宇
    98-108,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儿童文学学术史是"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学术史"彼此重构的学术史,其逻辑前提是中国儿童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被确认,这就要求在知识学科化的框架内开掘出学术史发展的内在生成机理.既然是学术史研究,就要遵循历史研究的方法,学术编年、学术思潮和断代学术史的整合都是重构中国儿童文学学术史的方略.中国儿童文学学术史具有批判性与建构性的双重特质,它既是中国现代学术转型的产物,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学术转型的进程.现代汉语写作是中国儿童文学学术史研究的原点,对文化史、思想史、政治史、革命史等大系统的区别与融通彰显了其本体价值.基于同源性的机制,中国儿童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的学术实践具有同一性,但也在学术现代化的过程中锻造了自己的主体性.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学术史内在机理理论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