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周新国

双月刊

1007-7030

xuebaorw@yzu.edu.cn

0514-87854674

225009

江苏省扬州市大学南路88号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双百”方针,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品位”的办刊理念,注重选题,努力反映人文社会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注重现实,积极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体现特色,弘扬历史文化名城优势。本刊坚持学术性,强化理论性;坚持时代性,强化功能性;坚持现实性,强化特色性,致力实现学报的精品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内蕴的辩证统一关系

    韩华周竞
    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内蕴着魂脉与根脉相统一、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物质富足与精神富有相统一、文化主体性与文明多样性相统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独立自主与兼容并蓄相统一等辩证关系.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些重大关系,进而更好地领悟并掌握其精髓核心,贯彻落实其实践要求,更好担当起新的文化使命.

    习近平文化思想辩证统一文化建设

    技术-组织互构下的乡村数智治理:一种基于理论与行动的审思

    张宇曹翰阳
    1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技术嵌入乡村治理能够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客观需求.在乡村数智治理中,软硬件建设、基层行动者以及治理结构与数智技术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或不匹配.技术-组织互构理论为乡村数智治理走出多重困境提供了新的行动进路指导.技术-组织互构的实质在于技术推动组织变革,组织为技术的发展设定规范,技术和组织的双向互构共同形成乡村的数智治理逻辑.因此,未来的乡村数智治理行动可以从"技术-组织双向协同""技术+组织合力"以及"技术与组织互制"三个方向进行路径设计.

    数智治理乡村治理技术-组织互构

    高铁时代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制造业集聚——来自230个样本城市的证据

    董洪超
    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高铁快速发展带来了人口流动效率的提升,通过选取中国230个地级市作为样本,使用引力模型测算中国劳动力要素流动效率,在此基础上分析高铁开通对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制造业空间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开通显著加快了中国各城市劳动力要素的流动效率,弱化了城市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现状,为制造业的迁移和扩散提供基础;高铁开通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城市和企业规模双重异质性,高铁开通加速大城市的小型制造业企业向中小城市迁移,随着制造业循序式的转型升级,我国制造业将逐步演化出分类集聚的空间特征;高铁开通对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均呈现出显著的时间效应,并且随着开通时间的持续,呈现出显著的倒"U"形结构.基于此,可以从要素市场化、产业政策差异化和营商环境现代化等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高铁市场分割制造业集聚二元结构

    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组织功能建设的生态之维

    薛小平刁龙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与生俱来的生态使命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使得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组织功能建设的重要维度.现阶段,组织生态文明"共同目标"虚化、组织成员之间"协助意愿"弱化及组织内生态文明"信息交流"钝化等成为影响组织功能发挥的不利因素.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生态文明组织功能建设,需深化组织成员的生态文明认知,使其形成明确的生态文明"共同 目标",不断提升组织成员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助意愿",积极探索有利于组织内生态文明"信息交流"的机制,确保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生态文明组织功能的有效发挥.

    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功能建设生态文明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理路

    刘晓华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的价值内契和逻辑同构性.将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有利于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活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进而助力培育更多堪当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课程引导、实践体验、文化浸润和技术支撑等维度出发,综合施策、协同发力,以提升红色文化育人的实效.

    红色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育人

    重新确定据法阐释抑或依法办事之法的方法

    陈金钊
    5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据法阐释依法办事之法的第一次确定,是指立法者创设制定法的活动.由于制定法规范是一般性、体系性的抽象存在,因而其实施需要在语境中具体化.制定法的具体化是抽象法律的重新确定.重新确定的实质是"法律注我,我注法律"的双向思维,是人与法关系的互动,既需要克服惯常思维中存在的据法阐释依法办事思维的单向性,也需要防止主体性的随意发挥,在抽象法律具体化过程中使用法律方法.在语境中重新确定法律意义的总体方法,就是认同法治理想所设定的三段论思维方式,但需要打开制定法的封闭性,区分制定法与法,把法律价值以及其他社会规范等附条件地拟制为法;然后经过法源思维的过滤或使用法律思维规则,最终确定据法阐释依法办事之法.

    据法阐释依法办事法源思维法律思维规则法律方法

    欧盟《人工智能法》的域外适用与中国方案建构

    何晶晶
    7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欧盟凭借自身的市场规模和监管能力,在越来越多领域不断扩展欧盟法的域外适用范围.欧盟通过《人工智能法》,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首个人工智能监管立法.为传播欧盟数字人权的价值观、维护欧盟人工智能市场竞争权和抢占国际人工智能领域的规则制定权,欧盟《人工智能法》将通过人权的普适性、先行规则的模范示范作用、严格执法等路径继续发挥欧盟立法的域外适用效果.但考虑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复杂性、全球规则分化、监管能力不足等因素,《人工智能法》的域外适用效应可能受限.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竞争背景下,中国应以加强人工智能治理为契机参与全球数字人权治理、选择性吸收欧盟《人工智能法》的有益内容、以"互利共赢"为导向参与国际人工智能规则制定,为推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提供科学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人工智能法》数字人权布鲁塞尔效应域外适用人工智能治理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非洲传播话语的情感测量及对策分析

    王金铨何泊稼
    8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已成为人类共同发展、世界共同繁荣的中国方案.借助Python语言及语料库分析软件对近十年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非洲媒体报道中的传播话语进行情感测量与分析,为该思想在非洲传播乃至国际传播提供参考,不断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研究发现,非洲媒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较为关切,但传播深度不够;非洲媒体传播话语诚恳委婉,整体情感表现积极正面.未来,可通过开展分众传播实践、优化传播话语体系和建立传播反馈机制等方式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非洲的传播,不断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国际传播效能.

    人类命运共同体非洲情感倾向

    "她性"书写视域下中国现代女性散文的性别意识及审美实践

    姜艳
    97-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她性"的发现与建构是中国现代女性散文发展的核心动力与本质特征,是创生女性现代性的主要途径,现代女性散文创作也因此产生了强烈的性别意识.现代女性散文对"她性"的展开与坚持造就了文本中女性新的社会人格与家庭人格,形成了具备充足女性现代性的人格探索.性别觉醒和独立意识的产生,促使女作家以散文为载体,对女性身份定位、权利责任等问题进行思考;她们的散文创作彰显自我,风格多样,为现代散文的美学价值确立与承袭做出了贡献."她性"与女性现代性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中国现代女性散文研究的重要维度.

    现代散文"她性"书写女性现代性性别意识

    女权主义的历史、畸变与中国应对

    张亮江珮
    10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女权主义源于欧洲启蒙运动,曾对欧美社会进步产生过重要推动作用.20世纪下半叶开始,欧美女权主义发生畸变,近年来影响中国.从当前活跃于中国网络上的伪女权主义来看,其丧失了女权主义的内核,甚至成为新自由主义的布道者.伪女权主义以挑动性别对立来吸引关注,旨在拒绝义务、博取利益、抹黑中国.面对伪女权主义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应坚决予以揭露、反对和打击;同时,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需持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贯彻男女平等国策和保障女性权益的同时,给予女性"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发展空间,发挥新时代女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女权主义伪女权妇女解放男女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