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畜牧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畜牧科技
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
现代畜牧科技

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

皮宝安

月刊

2095-9737

yzjsgw@126.com

0451-86036168,57633298

150050

哈尔滨市道外区红旗大街518号

现代畜牧科技/Journal Modern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 &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以“普及养殖知识,推广新技术,为养殖户和基层技术人员服务”为办刊宗旨,内容实具体,操作性强,是养殖户和养殖技术人员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弗荷杂交牛与荷斯坦牛抗病性基因分析

    房文斌林为民蔺文龙赵艳梅...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弗莱维赫、荷斯坦杂交后代牛(以下简称弗荷杂交牛)与荷斯坦牛在抗病力遗传的差异,利用Igenity® Select Profile(ISP)奶牛遗传评估项目,选取弗荷杂交牛与荷斯坦牛各100头,以临床常见的存活力、酮病、胎衣不下、产乳热、乳房炎、真胃移位、子宫炎、牛奶体细胞数等主要性状开展遗传评估检测。结果显示,弗荷杂交牛在存活力、产乳热、真胃移位、乳房炎、胎衣不下抗性遗传指数优于荷斯坦牛,统计学差异极显著(P<0。01),在体细胞数、酮病、子宫炎抗性遗传育种值抗性相当,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生产寿命遗传指数显著低于荷斯坦牛,统计学差异极显著(P<0。01)。该研究从基因及遗传育种层面初步揭示弗荷杂交牛与荷斯坦牛在抗病性遗传方面的差异,为弗莱维赫牛改良奶牛,实现乳肉牛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弗荷杂交牛荷斯坦牛遗传评估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S蛋白纳米颗粒的构建及免疫原性评价

    张晓蓉吴建晓高銘泽高娜...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价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纤突(S)蛋白纳米颗粒的免疫原性,首先利用pcDNA3。1(+)-S1-CTD-Spa-His、pET28a-SpyCatcher-mi3分别表达了重组蛋白S1-CTD-Spy-His和SpyCatcher-mi3,纯化后,经SDS-PAGE鉴定表明在55 ku和37 ku处有目的条带。通过SpyTag-SpyCatcher蛋白连接酶系统,获得了S1-CTD-SpyCatcher-mi3纳米颗粒,在电镜下能够观察到直径35~40 nm的颗粒。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S1-CTD-SpyCatcher-mi3纳米颗粒可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反应,S1-CTD-SpyCatcher-mi3组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显著高于S1-CTD组(P<0。05),S1-CTD-SpyCatcher-mi3组和S1-CTD组与PBS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极显著(P<0。01)。该研究表明,S1-CTD-SpyCatcher-mi3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诱导小鼠产生免疫保护力,为新型猪德尔塔冠状病毒感染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冠状病毒连接酶纳米颗粒小鼠免疫原性

    不同杀虫剂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孢子化的影响

    何熙徐清华庄皓翔何成华...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不同杀虫剂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孢子化的影响,为鸡球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大灭25CS(1∶50、1∶100)、保安定500EC(1∶2 500、1∶5 000)、大灭G 15。1%ZC(1∶100、1∶200)、剑心200SC(1∶800、1∶1 600)分别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作用24、48 h,观察其对球虫卵囊孢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杀虫剂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的孢子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抑制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减弱;不同杀虫剂使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的外观结构出现皱褶、凹陷等变化。这些试验结果为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病的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柔嫩艾美耳球虫杀虫剂卵囊

    高原腹部创伤对猪免疫器官的影响

    西仁娜伊·色里木刘江伟李佳佳阿卜杜米吉提·艾海提...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高原腹部创伤对免疫器官的影响,该研究选取33只长白仔猪,随机分为平原腹部创伤组(LN组)和高原腹部创伤组(HC组),每组按0、8、24 h时间点采集脾脏、胸腺、肠系膜淋巴结组织样品,并制作脾脏和胸腺组织切片,HE染后观察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腹部创伤后猪免疫器官脾脏、胸腺和肠系膜淋巴结有间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等病理变化。

    高原创伤脾脏损伤胸腺肠系膜淋巴结组织切片

    氮磷肥配施对一年生黑麦草生长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王松朱欣李龙兴杨丰...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试验研究了氮磷肥配合施用对一年生黑麦草生长性能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氮(N0)的基础上施用磷肥,增产效果不明显;在低氮(N150)条件下,施磷处理较不施磷处理可显著增产;在高氮(N300)条件下,N300P90试验组产量显著高于N300P0。在不同的施磷水平上配合施用氮肥均可显著提高一年生黑麦草产量。氮、磷配合使用条件下,N300P180处理的配比效果最好,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黑麦草的叶片数、分蘖数、株高和表观叶面积等生长指标,但与N300P90组相比,产量差异不显著。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氮磷肥配施可以提高黑麦草生长性能和产量,综合产量、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N300P90综合效果最佳。

    氮肥磷肥黑麦草产量

    不同饲养模式下土鸡免疫功能的研究

    王征帆莫启顺蒋大成罗杰...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试验旨在探索不同饲养模式对土鸡成活率、免疫球蛋白、抗体效价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选择50日龄健康土鸡180只,平均分为地面平养组、林下放养I组和林下放养Ⅱ组。结果显示,120日龄时林下放养I组累积成活率达95%,其他2组均为88。3%。90日龄和120日龄时林下放养I组和Ⅱ组血清IgA、IgM含量,H5亚型AIV抗体滴度均显著高于地面平养组(P<0。01或P<0。05),90日龄时林下放养I组NDV抗体滴度与地面平养组差异不显著。林下放养I组胸腺指数显著高于林下放养Ⅱ组(P<0。05),且这2组脾脏指数均极显著高于地面平养组(P<0。01),所有组法氏囊指数均无显著关系。林下放养模式下,种草能提高土鸡存活率,免疫功能与林下自由放养差异不大,均优于地面平养模式。

    成活率免疫球蛋白抗体免疫器官指数

    鹦鹉喙羽症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彭腾王茜晨杨尚彤李藤...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一种灵敏特异的检测鹦鹉喙羽症病毒PCR方法,给临床快速诊断鹦鹉喙羽症提供技术支持,根据Genbank上公开的鹦鹉喙羽症病毒基因序列,比对分析找出高保守区域,设计了1对检测引物,提取鹦鹉喙羽症病毒阳性样品DNA模板,对扩增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一系列调整,确定理想的PCR反应方案;通过10倍梯度稀释DNA模板法,确定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极限;应用该方法检测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新城疫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痘病毒和Ⅰ群禽腺病毒4型这6种禽病病原,确定方法的特异性;运用该PCR方法检测90份临床样品,测试其实用性。结果表明,设计的检测引物能特异性扩增鹦鹉喙羽症病毒,其它6种家禽病毒均为阴性,其检测DNA浓度的下限是3。725×10-6 ng/µL。临床应用表明,90份疑似病料有28份为阳性,阳性率为31。1%。成功建立了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鹦鹉喙羽症病毒PCR方法。

    鹦鹉喙羽症病毒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诊断

    布鲁氏菌病活疫苗(BA0711株)免疫牛试验分析

    任皓何桥林涛王涛...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掌握布鲁氏菌病活疫苗(BA0711株)在实际生产中的使用效果、免疫后的转阳率、消长情况、对环境产生的污染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该试验选取30头布病感染抗体阴性牛和10头妊娠牛作为试验对象,以皮下注射的方式接种布鲁氏菌病活疫苗(BA0711株),在接种后72 h内观察并记录免疫牛的健康状况并进行4个月的跟踪观察和定期检测。结果表明,免疫接种后,30头试验牛和10头妊娠牛对疫苗应激反应较小,仅在24 h内表现出精神沉郁、厌食等轻微反应;30头试验牛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检测在免疫2周后转阳率达100%,3月后降至86。6%;用酶联免疫cELISA检测在免疫2周后转阳率达93。3%,3月后降至66。6%;在免疫后1、2、3周采集牛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粪便及圈舍环境棉拭子,用荧光PCR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因此,布鲁氏菌病病活疫苗(BA0711株)可安全的用于牛的布病免疫,并在2周内能产生较好的转阳率,免疫后未对外部环境造成污染。

    布鲁氏菌抗体阳性率环境疫苗

    初乳对新生腹泻肉用犊牛免疫功能和直肠粪便菌群的影响

    刘春雨牛洁遥何劲飞刘锴...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试验旨在研究初乳对新生腹泻肉用犊牛的行为、体重、血清中的免疫因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直肠粪便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试验选取通辽市周边出生1周龄的西门塔尔犊牛5头健康犊牛和20头腹泻犊牛,将20头腹泻犊牛随机分成4组,各组每天分别饲喂0、2、4、6 L初乳,对照组每天饲喂初乳2 L,连续饲喂7 d。结果表明,与其他3个试验组相比,初乳中剂量组可降低TNF-α、IL-1β、IL-6、INF-γ、MPO和CD8+T的水平,同时提高IL-2、TGFβ2、CD4+T、CD3+T和CD19+B的水平以及增加犊牛体温、体重和减少排粪便时间,说明初乳具有抗炎的作用。在直肠中,初乳可降低大肠杆菌的数量,增加脆弱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研究发现,饲喂4 L初乳提高腹泻犊牛抗炎的能力,有效的调节肠道菌群的失调,有利于犊牛的机体健康。

    初乳腹泻犊牛免疫肠道菌群

    四川凉山黑绵羊秋季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与分析

    吉色曲伍周可磊拉马甲甲张燕...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对四川凉山黑绵羊秋季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沉淀法、麦氏计数法检测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凉山黑绵羊秋季消化道寄生虫总体感染率为98。42%,混合感染率为80%,且以线虫和球虫为优势虫种,线虫感染率为90%,球虫感染率为87。89%。本次调查结果为科学制定凉山黑绵羊消化道寄生虫综合防控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绵羊消化道寄生虫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