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装备制造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装备制造技术
装备制造技术

廖小平

月刊

1672-545X

zbzzjs@163.com

0771-5600590,3233943,13077758555

530023

广西省南宁市大学路100号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装备制造技术/Jour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以中共十六大阐述的“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精神为指导思想,秉持促进装备制造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振兴装备制造业服务的宗旨,刊载具有创新性、导向性、实用性、探索性和交流研究价值的技术及管理等方面内容的文稿,还将以较大篇幅发布装备制造业科进步成果和企业介绍等信息,刊登相关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杨毅矫宜霖
    80-82,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广西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为案例,通过调查和分析广西应用型高校"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现状,探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在工业设计专业中的课程教学改革策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提出对该课程的教学过程改革措施.理论教学方面,凝练知识点,解决学生对抽象概念、专业术语易混淆的问题,通过项目式综合案例分析探索不同章节知识内容的融合,同时将德育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中,提升学生国家民族振兴的文化自信感和自豪感.实践教学方面,结合行业市场需求变化,不断丰富校本课程中典型产品案例库,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加深对最前沿的行业动态的理解.制定公平合理的成绩评定标准,加强过程性考核,过程考核方式能更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全过程,强调团队交流合作,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可以自由展示自己的平台,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热情,重视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阐述课程教学改革成效.

    应用型高校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业设计教学改革

    机电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谢晓媛黄磊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教育评价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实践能力是评价高职院校机电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高职院校教育核心的目标.为了适应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机电类专业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开展以能力为本位的技能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对接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求,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评价机制;对接机电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及岗位的标准,通过调研企业专家的意见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并运用加权平均值和方差来统计评分的变异指标,剔除不合适的指标,最终建立以专业实践能力、方法实践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三个方面为一级指标以及18 个二级指标的机电类专业学生"多元化"可持续发展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指标;再利用克隆巴赫系数检验一级指标信度良好;最终以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方法实施评价,进一步实现评价对实践教学的导向和反馈功能,构建科学合理、有效、可操作性的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体系,有助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实践教学的水平和效果.

    机电类专业实践能力评价体系

    面向智能制造的职业院校专业群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

    唐杰
    87-90,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引领,对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智能制造视阈下建设高水平专业群需借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精准获取产业发展需求,提高专业群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增强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水平.广西机电技师学院在建设广西职业院校数控技术应用品牌专业群建设过程中,构建基于产业链岗位能力需求、校企共育人才的"工学结合、能力本位"人才培养体系.从智能制造的角度出发,对广西机电技师学院的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岗位能力、专业群结构与产业需求、专业群课程体系与产业的适应性展开分析,发现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适应性有待提高,并以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视角对职业院校的专业群设置提出多元融合、确立人才培养目标,调整结构、提升专业适应能力,双向并举、促进课程内涵发展等相应设置措施,使学生在产业不同发展阶段均能够有效适应,专业结构能紧跟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步伐进行适应性调整,课程设置始终适应智能技术发展态势与技术发展要求,切实增强职业院校专业群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

    智能制造专业群设置产业适应性

    "运动控制+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

    廖强华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索并实现"运动控制+智能制造"多元复合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新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成功构建一个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的专业课程体系,旨在提升学生在智能制造领域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通过一师一企计划建立一个深度融合的"双师"教师创新团队,让一线教师深入企业进行"智能产线"生产实践活动,同时引进行业企业专家加入教学团队中并参与教学活动,探索智能制造拔尖人才工匠班培养方案和"固高-深职大"智能制造精品班"2+1"培养新模式.人才工匠班采取"班主任+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共同管理模式,实行"2+1"模式培养"运动控制+智能制造"多元复合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结合"2+1"培养模式,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实现校企的无缝衔接,培养出的人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职业发展,为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培养一流的应用开发工程师、技术管理人才和技术支持人才等.

    智能制造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运动控制

    产教融合下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实践

    杨玉杰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产教融合是一种深度合作的教育模式,旨在促进教育机构与产业界的合作,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适应性.为了满足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首通过探讨产教融合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强调了高技能人才对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的关键性,明确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及产教融合对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的优势.通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与设备等方面的设计,提出了一套完善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方面,探讨了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企业参与教学与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以促进产教融合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最后,针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人才培养效果评估与优化的思路,力求形成一个闭环反馈机制,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产教融合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装备制造类专业教学实践

    吴文秀
    98-100,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践行教学改革宗旨,切合岗位能力要求重构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在实践教学中探索"岗课赛证"融通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该文提出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与方向,阐述"岗课赛证"四位一体融通的逻辑关系,以岗为源头,以课为基础,以赛引领,以证拓展,全面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养能力.重点探究四位一体融通的途径,概述教学改革的必备条件、岗课赛证融通的关键以及实施途径;明确实施中"课"的核心地位,以装备制造大类专业课程为例介绍了如何依岗定课、融赛于课、以证评课,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主线,重构课程体系,调整课程内容,开发专业课程的特色教学资源包,结合线上、线上混合式教学平台细化课程项目任务、优化教学项目设计、健全多主体全方位评价体系,将岗、赛、证的职业技能要点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实践中,有效提升了学生技能水平,提升了教学质量,推进了校企合作.

    教学实践装备制造岗课赛证路径

    基于智能制造的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

    叶玮渊
    101-10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制造业的战略转型和"中国制造 2025"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智能制造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效率提升的关键方向.在此背景下,探讨如何构建一个符合工业 4.0 标准的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以培养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并解决现有教育模式中存在的资源不足、成本高昂及产教融合不够紧密等问题.文章通过分析现阶段虚拟仿真中心建设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机电学院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的建设情况,提出了建设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的研究目标,并基于我院具体的智能制造产线的数字化转型建设情况,通过搭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建设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加强师资人才培养以及建立运行管理机制等,有效模拟真实的智能制造环境,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实训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所需技能,提升学习效能.同时,有效解决了实训资源紧张、运行成本高、安全教育资源不足、校企脱节等问题,为当代职业院校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基于改进后的BOPPPS模型的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陈帅黄煜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是中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学生学习难度最大的课程.为了不断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信息化和实践教学二者的实质融合,打造一流教学示范课程,对正在进行的BOPPPS教学模式做了深入的分析,充分利用"课堂派"等在线教学平台上的教学资源,并合理融入学生线上线下全环节参与的改进型OPBPPS模型.改进BOPPPS教学模型是在信息化教学手段赋能下对BOPPPS教学模式原有的 6 个阶段进行调换和补充,对学生实际教学需要和学习方式深入分析后在参与式学习(P)教学环节基础上进行重构,用探究性及进阶性的方式推动教学同时完成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充分挖掘和培养学生专注意识、匠人精神、创意思维、工程意识、协作意识等.通过对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证明,改进后的BOPPPS教学模式更加个性化、合理化,对教学质量和学生成长有明显作用,学生整体能力发展在多方面得以体现,对教师提升教学研究水平和拓宽教学思路也有一定贡献.

    课程教学工业机器人中职学校BOPPPS教学模式

    基于ESP32的防火防燃气泄露警报系统设计

    王磊杨李梓何志鹏
    10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保证在发生天然气泄露和火灾时用户能够及时做出反应,设计出一种基于ESP32 的防火防燃气泄露的警报系统.该系统结合了物联网技术与传统的火焰和气体检测技术,不仅能够同时监测居住或工作环境中火灾与燃气泄露的风险,还充分利用ESP32 的高效处理能力和无线通信功能,构建多用户的实时监控防护体系.当系统一旦检测到火焰或燃气浓度异常时,ESP32 微控制器将触发警报机制,包括发出声音警报和通过无线网络迅速将警报信号发送到中央监控系统和相应用户的移动设备,保证相应用户和工作人员及时接收到危险信号并做出反应.本研究设计的防火防燃气泄露警报系统不仅为家庭和工作环境提供了全面的安全防护,还为智能家居和安全监控领域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ESP32防火防燃气泄露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

    基于机器视觉的坐姿自矫正装置的设计

    孟祥琦丁雷李秀明张晓...
    114-11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坐姿是否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时常困扰着人们,不良坐姿会给人们带来不雅视觉,还会引发自身近视、斜视等视力问题,更严重的是会对骨骼发育造成伤害.设计一款基于机器视觉的坐姿自矫正装置,能促进使用者健康快乐生活.该装置以MSP432P401R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基于OpenMV的神经网络进行深度机器学习用来判断坐姿是否标准.当用户坐姿不规范时,本装置及时辅助调整坐姿,帮助用户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有效地减少坐姿不正带来的危害.经实验验证,该设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坐姿自矫正机器视觉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