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诊断病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诊断病理学杂志
诊断病理学杂志

丁华野,周晓军

月刊

1007-8096

zdbl@263.net

010-66721843

100700

北京市东四南门仓5号

诊断病理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agnostic Path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S100A2调控卵巢癌SKOV3/A2780细胞增殖和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

    欧达王敬敬邹雪婷
    369-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S100A2在调节卵巢癌(OC)细胞SKOV3/A2780的增殖和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从GEO数据库下载GSE14407和GSE40595基因表达数据集.通过R软件筛选差异基因S100A2.培养上皮性OC细胞系SKOV3/A2780进行体外实验,并利用siRNA、质粒过表达、RT-qPCR、MTT法等技术,对S100A2在SKOV3/A2780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进行研究.结果 S100A2在SKOV3/A2780细胞中表达水平较高.进一步的功能实验显示,敲低S100A2抑制了细胞增殖,降低了 EMT的程度.相反,过表达S100A2增强了细胞增殖,并促进了 EMT的过程.机制上,干预S100A2的表达能够影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相关基因.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 S100A2在调控OC细胞系SKOV3/A2780生物学特性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理解OC的发病机制以及潜在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视角.

    卵巢癌S100A2增殖上皮-间质转化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

    宫颈伴腺样基底细胞癌及腺样囊性癌的混合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齐永利张艳陈希
    374-377,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宫颈混合癌中腺样囊性癌(ACC)和腺样基底细胞癌(ABC)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分子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例宫颈ACC伴ABC和CIN的病例,分析免疫组化、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态及荧光免疫原位杂交(FISH)检测MYB-NFIB基因融合情况,随访预后.结果 老年女性因阴道出血入院,查体发现宫颈口有一菜花状肿物,触血阳性.高危型HPV 16、33、52型阳性,组织病理学结果为ACC伴ABC及CIN3级,ACC呈小管状、筛状及实性片状生长,免疫标记CK7部分(+)、CD117(+),p40(-)、p63(-).ABC呈小巢状或条索状生长,免疫标记:CD117(-)、p63(+)、p40(+),两者p16都弥漫强阳性.MYB-NFIB基因融合阴性,结果同国内外文献一致.结论 ACC与ABC常混合存在,是高危型HPV相关性癌.

    腺样囊性癌腺样基底细胞癌病理特点分子机制治疗及预后

    子宫体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李倩茹李众马紫瑜金华...
    378-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体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旨在加深认识该疾病.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第七医学中心5例及文献报道12例子宫体恶性PEComa的相关资料,分析总结该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患者发病年龄23~67岁,主要表现为子宫异常出血和(或)盆腔肿块,个别在体检时意外发现肿瘤.肿瘤由上皮样和/或梭形细胞组成,瘤细胞常围绕薄壁血管呈放射状排列,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易见,常见肿瘤坏死,可见侵犯血管.肿瘤特异性表达肌源性和黑色素标记.所有病例均接受至少全子宫切除等不同手术方式,7例术后接受化疗.随访5~72个月,4例(其中2例接受化疗)术后复发/转移、死亡.结论 子宫体恶性PEComa诊断基于病理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案,而辅助治疗效果不明确.长期随访是及早发现疾病进展及治疗的关键.

    子宫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病理诊断预后鉴别诊断

    58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骨髓病理诊断分析

    张益清
    383-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骨髓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58例PMF患者的骨髓活检、网银染色、免疫组织化学、JAK2 V617F、CALR9号外显子、MPL 10号外显子及BCR/ABL1融合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PMF患者骨髓活检造血组织容量在40%~90VOL%之间,15.5%(9/58)为PMF前期.79.3%(46/58)为PMF期.5.2%(3/58)为PMF伴骨硬化期.免疫组化证实粒系、红系及巨核三系分布情况,分子检测JAK2 V617F、CALR9号外显子及MPL 10号外显子,70.7%(41/58)突变阳性.结论 骨髓活检病理中以PMF期常见,鉴于PMF前期与ET及CML较难鉴别,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及相关基因检测综合诊断.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免疫组化分子检测骨髓活检

    伴EWSR1基因重排的颅内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段书强周和平宣兰兰
    387-390,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伴EWSR1基因重排的颅内黏液样间叶性肿瘤(IMM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 对1例伴EWSR1基因重排的IMMT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48岁,数月以来常无明显诱因反复头晕,影像学检查显示右侧顶部大脑镰旁结节状占位.组织病理学显示肿瘤呈多结节状,局部囊性变,周围均可见淋巴组织袖套及滤泡生发中心形成,结节内可见由短梭形细胞构成的纤维样区域和间质显著黏液变的区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不同程度表达EMA、CD99、Desmin及CD68.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肿瘤细胞EWSR1基因重排.术后随访32个月,患者情况良好,无复发及转移征象.结论 伴EWSR1基因重排的IMMT是《世界卫生组织(2021)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新增的肿瘤类型,属罕见肿瘤,其临床病理诊断较困难,确诊需结合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长期随访显示肿瘤具有惰性生物学行为.

    间叶性肿瘤颅内病理诊断EWSR1PET::CREB

    新疆地区292例经典霍奇金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与分析

    于靖雯李君娜马文梅薛晶...
    391-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与EB病毒感染的相关性,分析EB病毒感染与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01-2023-0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详细临床病理资料的CHL患者,复阅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核实诊断和组织分型.结果 EBER:292例CHL阳性率为43.8%(128/292),其中结节硬化型48.6%(89/183)、混合细胞型36.3%(37/102)、淋巴细胞消减型33.3%(2/6)、无富于淋巴细胞型;汉族EB病毒感染率为42.7%(41/96),少数民族54.1%(106/196).少数民族中结节硬化型的EB病毒感染率最高,为65例(55.1%);EBER阳性患者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90.3%,较阴性患者(95.3%)略低.结论 新疆地区CHL少数民族中EB病毒感染率较高,尤其是结节硬化型.

    EB病毒经典霍奇金淋巴瘤新疆地区民族感染

    嗜酸性实性和囊性肾细胞癌4例临床病理分析

    黄莹王天云奎翔李汝懿...
    396-399,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嗜酸性实性和囊性肾细胞癌(ESC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通过收集4例ESC RCC的临床资料,完成HE染色及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男性2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54~62岁,左右肾发病率均等.4例均因腰部不适入院,2例伴有肉眼血尿、尿痛,均手术切除治疗,随访6~33个月,1例死亡,3例未见复发及转移.肿瘤肉眼大小约1.8~4.5cm,呈灰褐色质软囊壁样或突出型肿块.镜下肿瘤细胞以囊性、乳头状排列为主,胞质含嗜碱或嗜酸性颗粒物,细胞核圆形染色深,核仁明显,见多核或巨核细胞.免疫组化均表达CK20、CKL、PAX-8等,CK7均为阴性.结论 ESC RCC是一种整体生物学行为惰性、预后较好的新型肾脏肿瘤,需充分掌握其病理特点,鉴别其他恶性肾肿瘤对临床治疗有积极意义.

    嗜酸性实性和囊性肾细胞癌结节性硬化症临床病理预后免疫组织化学

    SMARCA4缺失性子宫未分化肉瘤1例并文献回顾

    张巍陈洁李文生
    400-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SMARCA4缺失性子宫未分化肉瘤(SDU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收集1例SDUS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对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分子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52岁,宫腔内见一最大径11.1cm占位.镜下见肿瘤由弥漫分布的胞浆嗜酸的细胞组成,肿瘤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核仁明显,黏附性差,部分区域间质呈黏液样变并浸润子宫肌壁内.免疫表型:失表达BRG1,保留表达INI-1,p53野生型表达,vimentin部分表达、错配修复蛋白未见缺失,CKpan、CK8/18均阴性表达.分子检测:SMARCA4基因突变.结果 SMARCA4缺失的子宫未分化肉瘤临床罕见,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

    未分化肉瘤子宫SMARCA4SWI/SNF未分化和去分化子宫内膜癌

    SMARCA4缺失性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学分析

    贾梅谢建兰张彦宁郑媛媛...
    405-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SMARCA4缺失性尿路上皮癌(UC)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方法 对5例SMARCA4缺失的UC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包括文献报道的1例,并对其治疗、预后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67岁,以男性为主,均有血尿症状.大体表现为单发、灰白色肿物,局灶出血,界欠清.H&E示瘤细胞低分化;部分表达GATA3、p63及CK7,SMARCA4缺失,Ki-67平均45%.根治性手术治疗后病理显示均为肌层浸润性UC,1例淋巴结转移、2例脉管侵犯.术后生存时间5天~5月,1例存活至今且未见转移(已随访6月),1例失访.此类肿瘤手术治疗效果有限,尚无系统性化疗方案,部分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有效.结论 SMARCA4缺失的UC预后差,需及时诊断,可尝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SMARCA4SWI/SNF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特点治疗

    盆腹腔原发性室管膜瘤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张煜涵王征郭丽娜白春梅...
    410-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盆腹腔原发性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及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 总结经北京协和医院会诊确诊的1例及文献报道的共30例盆腹腔原发室管膜瘤病例.结果 本例患者女性,34岁,B超显示左侧髂窝边界清楚的弱回声团块,于外院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术中见左髂窝实性肿物,包膜完整,质地中等.镜下见肿瘤组织排列成筛管状、实性、乳头状及腺样,可见菊形团,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化肿瘤细胞EMA、D2-40呈核旁点状阳性,GFAP、ER、PR、PAX-8、S-100和WT-1不同程度阳性.结论 盆腹腔原发室管膜瘤十分罕见,多见于年轻女性,误诊率高,ER、PR、WT-1和PAX-8免疫组化有较高的表达率.治疗以手术及术后化疗为主,肿瘤易复发,但死亡率低.

    盆腹腔室管膜瘤病理特征免疫组化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