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孙怀义

双月刊

1001-9227

auto81@163.com

023-63050371

401121

重庆市渝北区人和杨柳路2号B区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Journal Automation & Instrumenta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技术刊物。旨在加强学术交流,促进中国自动化与仪器仪表的发展,为自动化和仪器仪表工作者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多传感器数据的虚拟现实翻译机器人交互自动化系统设计

    莫丽娅黄铭
    189-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提升英语翻译机器人在交互过程中的翻译准确度,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数据的虚拟现实交互自动化系统.首先,通过多种传感器采集用户的交互行为,并通过基于k最近邻算法与情景记忆的持续学习算法(简称KNN-EMAR算法)挖掘用户行为中的情感信息;再将情感信息以标签的形式融入待翻译的源语言的文本信息中,从而通过情感标签提高翻译机器人对用户表述内容的理解程度,提高英语翻译机器人翻译结果的准确度;最后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用户交互行为转换为动画,并以用户交互动画+翻译语音的形式展示翻译结果.结果表明,KNN-EMAR算法可从用户交互行为中精准地挖掘出用户情感信息,且挖掘准确率可达到99.23%;情感信息的加入,使英语翻译结果的BLEU指标值和METEOR指标值得到明显提升,具有更好的英语翻译准确度;该系统可正常运行,输出用户交互动画+翻译语音的翻译结果,在跨语言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虚拟现实技术动作识别翻译理解人机交互英语翻译

    基于改进GA算法的AGV运输车路径优化及自动物流仓储系统闭环管控研究

    杨检栋曲乃铸吕忠阳
    193-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自动仓储物流技术得到了新的利用和优化.为了使自动导引车在物流运输中能够利用最小化成本实现最大化收益,此次研究结合遗传算法设计了 自动导引运输车路径优化方案,并且设计了物流仓储系统自动化闭环管控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狼群算法和传统的遗传算法来说,改进后的遗传算法能够更好地对自动导引车的运输路径进行优化.当分别以成本最小化和路径最小化为优化目标时,改进遗传算法分别迭代187次和92次就能完成收敛,对于最优运输路径的规划时间分别为2.08 min和1.96 min.综上,此次研究所采用的路径优化方案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将其与自动仓储系统结合能够实现高效的闭环管控.

    GAAGV运输车路径优化物流仓储管控

    基于数学建模的PSO-DE算法在机器人智能拣货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李云娟樊雪双
    197-200,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电商发展迅速.为更好地实现智能仓储系统中商品订单的分拣,提高拣货效率,研究基于粒子群算法和双重编码方式构建拣货机器人的智能数学模型.针对粒子群算法在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引入交叉算法对其进行改进.实验结果显示,研究提出的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双重编码智能机器人拣货算法在训练集上的F1值为0.925,显著高于另外几种方法.由此说明,研究构建的智能机器人拣货数学模型可以更好地实现智能仓储系统中商品的订单的拣货效率,全面提高商品订单的处理能力,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

    数学建模粒子群算法双重编码方式机器人拣货智能仓储系统

    基于双目视觉的羽毛球回收机器人目标跟踪与预测方法

    李杰马庆刘彦琴
    201-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的回收机器人对羽毛球的跟踪预测精度低问题,基于双目视觉技术,提出一种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与混合高斯模型(Gaussian Mixed Model,GMM)结合KEF的羽毛球跟踪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双目视觉技术采集羽毛球运动图像;然后通过SVD-GMM对羽毛球图像特征进行提取,并进行羽毛球三维轨迹重建;最后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对羽毛球轨迹进行跟踪与预测.结果表明,SVD-GMM模型的羽毛球目标检测错检率、漏检率分别为0.5%、1.00%,羽毛球占比的平均误差值仅为0.14,单次羽毛球检测的平均耗时为0.86 s,具有较高的羽毛球提取精度和效率;基于EKF的跟踪预测模型输出的羽毛球落地位置的准确度较高,求解出的羽毛球落地位置较为精准;基于双目视觉技术的羽毛球跟踪预测方法能够实现对羽毛球落地时间及位置的精准预测,在羽毛球自动回收问题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奇异值分解混合高斯模型卡尔曼滤波算法巴氏距离

    基于双向LSTM神经网络的机器人机械臂智能轨迹控制系统

    盛松梅丁荣晖
    206-209,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机械臂智能轨迹控制易受其不确定性与外部扰动影响的问题,设计基于双向LSTM神经网络的机器人机械臂智能轨迹控制系统,实现对机器人机械臂轨迹的实时控制,使其能够快速响应环境变化和执行新任务.利用远程控制模块输入用户设定的机械臂运行参数;主控制模块的主控单元利用双向LSTM神经网络,估计机械臂的不确定性数据,并依据用户设定的相关参数,结合自适应滑模控制器,设计机械臂智能轨迹复合控制律,由主站通讯板卡传输至伺服模块;伺服模块接收智能轨迹复合控制律后,利用伺服驱动器启动直流力矩电机,按照复合控制律驱动机械臂运动,完成机械臂智能轨迹控制.实验证明:该系统可有效完成机器人机械臂智能轨迹控制,且控制后的运行轨迹与设定轨迹非常接近;经过控制后的机械臂关节角度变化曲线较平滑,且连续,具备较优的智能轨迹控制效果.

    双向LSTM神经网络机器人机械臂智能轨迹控制系统

    基于轻量化模型的智能配电站房云边协同应用模式研究

    廖飞龙刘冰倩黄建业郑州...
    210-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电力行业图像智能识别由于云端集中推理模式带来的网络带宽限制和数据传输时延方面的问题,在云边协同应用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网络模型轻量化压缩两个方向上进行探索研究和融合应用,通过云边协同架构体系和主流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压缩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 一种基于参数量化模型压缩的云边协同应用模式,并在实际运行中的智能配电站房中进行现场测试,通过业务应用测试和数据结论验证了该应用模式的可行性,通过该云边协同应用模式实现了云端模型复用,减少了额外开发边端模型的人力物力投入,具有较高的示范和推广价值.

    云边协同模型压缩边缘计算参数量化人工智能物联网

    弹载角速度测量传感器量程调节电路设计

    王镜淇李杰马喜宏胡陈君...
    216-218,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角速率的精准测量是实现弹药制导化改造的重要手段.针对市面上常见的角速度陀螺仪量程与弹体旋转角速率无法匹配的问题,通过运算放大器对角速度陀螺仪的输出电压进行线性放大以适应性匹配弹体旋转角速率.利用高速飞行仿真转台对设计电路进行试验论证,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传感器量程调节电路正确,在正负满量程测试条件下,角速率测量绝对误差在15°左右,该设计方法具备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MEMS角速度传感器量程调节ADXRS649运算放大器调理电路设计与标定

    国产数字元器件板级综合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于海波李杰罗飞舟
    219-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航天产品的高精度、高可靠性需求,实现元器件自主可控,需要对其核心部件乃至关键元器件进行国产化替代及应用适应性验证,设计一种基于FPGA的国产数字元器件板级综合测试平台.该平台兼容CMOS、LVDS等多种数字接口和电压、电流等模拟信号输入接口,可满足不同芯片的输入输出电平标准;内置DDR3 SDRAM进行数据缓存,Flash阵列作为数据存储器,可实现高速实时数据读写及大容量存储;适用于时序逻辑、组合逻辑数字元器件的板级验证,可并行测试多种异构元器件,节约测试成本.最后利用该平台进行器件板级验证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器件板级应用功能正常,动态功耗稳定,在极端环境下工作性能良好,具备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FPGA国产化数字元器件板级测试DDR3SDRAM

    风洞工作转台位置控制的研究与设计

    陈雪凌杨小东王庭有李文威...
    224-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传统的风洞飞行器风阻力实验中,搭载飞行器的工作转台不能实现空间中的转向控制,因此,不能实现飞行器模拟真实环境中的运行状态.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伺服液压缸、伺服电机的风洞工作转台控制方案.所设计的风洞工作转台,通过控制四个液压缸的伸缩以及圆台的旋转实现飞行器在空间中的方向控制.在设计中,首先给出风洞工作转台的机械结构,然后根据风洞工作转台的控制所需要求和几何运动关系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最后通过MATLAB中的Simulink进行仿真实验.仿真实验表明通过输入不同的阶跃信号,圆台5与圆台2均能较好地实现工作转台的空间方向的控制.

    伺服电机工作转台风洞伺服液压缸方向控制

    基于S71200-PLC的结晶器物理模拟平台设计

    李阳张峥辛雨仲兆准...
    229-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结晶器物理模拟实验的自动化程度较低,并且在采集数据过程中,数据的实时显示、分类存储以及查找方面存在缺陷.本研究基于西门子S7-1200设计一套结晶器物理模拟实验平台.该平台由物理模拟系统、液位控制系统以及数据采集系统构成,可以实现实验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实时实验数据的可视化显示、历史实验数据的按条件查找以及导出功能.并通过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对该系统的功能进行实验验证.结果显示该系统能够实现液位的自动控制,且采集到的实验数据准确.

    结晶器物理模拟液位控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