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吴江

月刊

1003-2754

zf_bjb@126.com

0431-88782862

130021

长春市新民大街6号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Apoplexy and Nervous Diseas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国家医学类核心期刊,总编辑为著名神经病学专家饶明俐教授。本刊1984年3月创刊,现为双月刊,每期定价6.00元。本刊以刊载脑血管病为主,兼报道其它神经内外科的疾病及临床各科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等。发表的论文严格执行三审制度,能够反映本专业、学科较高水平。读者对象为以神经内外科、内科、儿科为主的临床医师及研究、进修生以及基础医学教师及研究生。欢迎广大作者、读者投入及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猴痘病毒感染的神经系统表现研究进展

    狄晓萌刘磊王佳伟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过去的一年内,猴痘的爆发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猴痘是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除典型的皮疹症状以外,猴痘病毒感染还可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表现,潜在的机制可能包括感染后免疫介导的神经系统损伤,以及病毒直接侵入神经系统。本文围绕猴痘病毒感染的神经系统表现进行综述,以促进早期识别、诊断猴痘病毒感染神经系统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猴痘病毒神经系统脑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疫苗抗病毒药物

    中枢神经系统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临床表型分析

    赵雪晴柏琳关鸿志范思远...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病毒感染的常见病因,其临床表现多样,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转归,有助于早期识别,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方法 回顾2014-2021年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诊治的11例中枢神经系统VZV感染病例,分析临床特点、预后,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结果 男性7例(63。63%),女性4例(36。36%)。临床类型包括脑膜炎4例(36。36%),边缘性脑炎3例(27。27%),血管炎3例(27。27%),脊髓炎1例(9。09%),3例患者伴有皮肤带状疱疹(27。27%),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压力165(85,330)mmH2O,脑脊液白细胞数46(9,471)×106/L,脑脊液蛋白0。85(0。32,3。12)g/L,脑脊液葡萄糖3。0(2。5,4。0)mmol/L。治疗前、后mRS评分分别为3(1,5)分与0(0,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VZV的主要临床类型包括脑膜炎、边缘性脑炎,脑血管炎与脊髓炎等,其中以脑膜炎型预后良好,免疫抑制状态患者发生VZV脑血管炎的预后较差。脑脊液mNGS是中枢神经系统VZV感染重要的确诊实验。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脑膜炎边缘性脑炎脑血管炎

    窦源性颅内曲霉菌病与鼻-眶-脑毛霉菌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比较

    蒋玙姝李玮庞瑞代淑华...
    108-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窦源性颅内曲霉菌病(ICA)和鼻-眶-脑毛霉菌病(ROCM)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3年1月诊治的7例窦源性ICA和6例ROC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0%ROCM和57。1%窦源性ICA患者存在CNS真菌感染致病因素。ROCM患者更易出现眼部症状和体征,包括眼球突出、眶周肿胀和眼内炎,且易出现发热、面部肿胀和面神经麻痹等非眼部症状和体征。ROCM患者血糖、血沉、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升高更明显。头颅MRI显示窦源性ICA患者常见受累部位为鼻窦-眶尖-眶后-海绵窦,ROCM患者易出现鼻窦炎症、骨质破坏和毛霉菌侵及脑血管表现。50%ROCM和42。9%窦源性ICA患者接受单纯抗真菌药物治疗,50%ROCM和57。1%窦源性ICA患者接受药物+手术联合治疗。随访至2023年9月,共50%ROCM和28。6%窦源性ICA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窦源性ICA和ROCM病情进展迅速,伴有糖尿病的ROCM幸存者更易遗留残疾。及时诊断和启动抗真菌药物治疗,纠正潜在的诱发因素,以及积极的手术清创,是更好地治疗CNS真菌感染的基础。

    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曲霉菌毛霉菌

    非AIDS相关巨细胞病毒脑室脑炎1例报告

    李佳颐有慧李享范思远...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巨细胞脑室脑炎是一种由巨细胞疱疹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室管膜与脑实质导致的严重脑炎,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主要见于AIDS患者,而在免疫正常的人群中神经系统感染极为罕见。我们报告1例非AIDS患者的巨细胞病毒脑室脑炎,本例患者以发热伴意识障碍起病,其增强磁共振成像呈现较典型的脑室脑膜的增强信号影,经过脑脊液CMV相关检查确诊,希望以此例非AIDS相关巨细胞病毒脑室脑炎为提高临床医生对于该疾病的认识提供帮助。

    巨细胞病毒感染脑室脑炎磁共振成像

    脑脊液抗GFAP抗体阳性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例报告

    殷翔关鸿志任海涛范思远...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病例。患者为青年男性,亚急性起病,病情迁延8月余,主要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头痛及头晕,头部核磁影像提示脑室扩张、脑积水,脑膜强化;早期脱水降颅压后头痛症状可缓解;脑脊液中抗GFAP抗体阳性,经激素治疗后症状一度好转,然而激素减量后头痛症状再次加重;最终经脑脊液细胞学、脑脊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得以明确诊断PCNSL。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脑脊液细胞学GFAP抗体

    生物钟核心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关联性

    施海媛谭沙一君李路明刘如...
    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生物钟分子发条中核心时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ARNTL rs6486122、PER1 rs2253820与缺血性卒中发病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SNaPshot法检测候选SNPs基因型。不同的基因型被当作分类变量,疾病组与对照组间基因型及遗传模型的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并校正年龄、性别、血脂异常、既往病史等相关危险因素,分别计算不同基因型及遗传模型的调整OR值和95%CI。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受试者年龄的增长脑卒中的患病风险显著增加(P<0。001,OR=6。704,95%CI 5。188~8。644);高血压患者较非高血压患者的患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2。565倍(P<0。001,OR=2。565,95%CI 1。971~3。338);血脂异常患者较血脂正常人群患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增加1。700倍(P=0。001,OR=1。700,95%CI 1。230~2。348);收缩压及舒张压增高,同样也会增加卒中的患病风险。对于PER1基因rs2253820位点,以野生纯合子TT基因型为参比,CT基因型,CC基因型以及显性遗传模型在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方面均具有统计学意义(CT vs TT:P=0。001,OR=1。552,95%CI 1。194~2。018;CC vs TT:P=0。024,OR=1。295,95%CI 1。035~1。621;显性模型:P=0。001,OR=1。563,95%CI 1。215~2。012。对于ARNTL基因的rs 6486122位点,经校正后,各基因型与遗传模型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R1 rs2253820位点的遗传变异会增加缺血性卒中的患病风险,PER1 rs2253820位点携带C等位基因患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更高。ARNTL rs6486122位点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关联性无统计学意义。

    生物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缺血性卒中

    脑微出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治疗后的影响

    付胜奇李浩然朱利利周晓影...
    129-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脑微出血(CMB)对静脉溶栓(IVT)或机械取栓(MT)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纳入2015年1月—2022年6月在郑州人民医院住院的经IVT或MT治疗的ACI患者738例,评估患者入院时CMB情况及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析CMB的存在、部位及负荷量对患者3个月mRS的影响。并对血管再通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在所有患者中,是否存在CMB与3个月预后无显著相关性(38。0%vs 44。2%;P=0。295),在血管再通患者中,无CMB患者的预后良好比例显著高于有CMB患者(56。9%vs 35。8%,P= 0。011);CMB与3个月时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所有患者中,仅高负荷CMB与3个月时预后相关(OR=0。017,95%CI 0。112~0。808,P=0。017);血管再通患者中,存在CMB(OR=0。422,95%CI 0。214~0。832,P= 0。013)、脑叶CMB(OR= 0。379,95%CI 0。157~0。920,P=0。032)及高负荷CMBs(OR=0。207,95%CI 0。056~0。760,P=0。018)与3个月预后显著相关。结论 CMB对血管再通患者的不良影响大于未再通患者。存在CMB、脑叶CMB及高负荷CMB是血管再通患者3个月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脑微出血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mRS评分

    血清IMA、Hcy水平对缺血性脑白质病变诊断及评估病情的价值

    王宏宇田齐
    135-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白质病变(WMIL)发病及病情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经头部磁共振确诊为WMIL的89例患者作为WMIL组,选择同期头部磁共振结果正常、性别及年龄与WMIL患者匹配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间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的差异,评价WMIL的病情并分为轻度和中重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WMIL发病及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IMA、Hcy水平对WMIL的诊断价值。结果 WMIL组高血压比例、2型糖尿病比例、尿酸(UA)、IMA、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WMIL组中重度患者高血压比例、2型糖尿病比例、IMA、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IMA水平升高、Hcy水平升高是WMIL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高血压、IMA水平升高、Hcy水平升高是WMIL病情严重程度加重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MA、Hcy对WMIL及中重度WMIL具有诊断价值。结论 血清IMA、Hcy升高与WMIL发病及病情加重相关,检测血清IMA、Hcy水平对WMIL及中重度WMIL具有诊断价值。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缺血修饰白蛋白同型半胱氨酸

    伴脑微出血的急性部分前循环梗死患者相关生物标记物水平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及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关系

    陈林云刘峰田烜张田...
    140-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伴脑微出血(CMBs)的急性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患者血清S100β、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管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变化,分析各指标水平与非溶栓治疗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及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236例伴脑微出血的急性PACI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END及治疗后6个月内PSCI发生情况,分析血清S100β、sICAM-1、ox-LDL、sCD40L水平与END及PSCI发生的关系,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别分析END及PSCI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早期预测效能。结果 颈动脉狭窄程度,CMBs严重程度,入院时NIHSS评分及血清Hcy、S100β蛋白、sICAM-1、ox-LDL、sCD40L水平是E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END,治疗7 d后NIHSS评分及血清S100β蛋白、sICAM-1、ox-LDL、sCD40L水平是PS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IHSS评分、颈动脉狭窄程度、CMBs严重程度等常见高危因素结合血清S100β蛋白、sICAM-1、ox-LDL、sCD40L预测伴CMBs的PACI患者非溶栓治疗早期END及治疗后6个月内PSCI发生的AUC分别为0。887和0。912,明显高于单一危险因素预测。结论 伴CMBs的PACI患者非溶栓治疗早期END及PSCI发生与脑组织损伤、血管内皮损伤、氧化应激及血管炎性反应程度密切相关,动态监测血清S100β蛋白、sICAM-1、ox-LDL、sCD40L水平并结合NIHSS评分、CMBs严重程度等常见高危因素对早期预测END及PSCI发生、指导临床诊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S100β蛋白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部分前循环梗死卒中后认知障碍

    CYB561D2基因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黄纯周和平查正江朱克帅...
    148-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检测CYB561D2基因对于神经胶质瘤的患者的预后评估和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12月安庆市立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神经胶质瘤患者的手术病理标本,共78例进行研究。手术路径过程中必须切除的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组,共32例。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化分别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CYB561D2基因mRNA和蛋白浓度进行检测。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肿瘤组织中CYB561D2基因的表达程度均较高,肿瘤组织病理级别越高,具有越显著的表达,而对照组中并无明显的CYB561D2基因mRNA(x2=2。75)和蛋白表达(x2=2。19),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神经胶质瘤中CYB561D2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高,提示CYB561D2与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有一定相关。

    神经胶质瘤CYB561D2基因手术切除实时定量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