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艾滋病性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艾滋病性病
中国艾滋病性病

沈洁

月刊

1672-5662

aids2006@sina.com;aidsbjb@126.com

010-63030828

100050

北京市宣武区南纬路27号

中国艾滋病性病/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IDS & ST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主办,专门介绍国内外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最新动态,科研成果和有关信息的公开性的学术性刊物。1995年创刊以来,为中国的艾滋病性病预防工作者,管理者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成为本领域内唯一的不可缺少的刊物,深受广大读者欢迎,读者群遍及全国各个领域的部门,编委会为全国本领域内的知名专家组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庆市男男性行为者HIV PrEP和nPEP用药使用意愿及相关因素

    江梓梏李龙欧阳琳吴国辉...
    1278-1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重庆市MSM对HIV PrEP和nPEP的使用意愿及相关因素,为制定针对该人群的HIV PrEP和nPEP服务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滚雪球"的方法,在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自愿咨询门诊招募MSM,通过面对面匿名问卷调查,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行为学信息及对PrEP和nPEP使用意愿等相关信息.采用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PrEP和nPEP的使用意愿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共调查449名MSM,年龄在18~77岁,平均年龄为(33.5±10.7)岁.57.2%(257人)愿意使用PrEP,66.4%(298人)愿意使用nPEP.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愿意使用nPEP(OR=31.860,95%CI:17.427~58.248)的MSM其PrEP使用意愿相对更高;文化程度是大专以上(OR=1.783,95%CI:1.121~2.836)、性角色是被插入方(OR=2.245,95%CI:1.276~3.952)的 MSM 其nPEP使用意愿相对更高.结论 重庆市MSM PrEP和nPEP的使用意愿较低,需要根据MSM不同教育程度、性角色针对性开展PrEP和nPEP宣传教育,增强个人风险意识,同时注意PrEP和nPEP联合宣教,提高其使用意愿.

    男男性行为者暴露前预防非职业暴露后预防使用意愿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2025年征订启事

    1282页

    基于主题模型对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研究领域的英文文献计量学分析

    高茵李瑞雨李楠宋婷...
    1283-1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文献计量学及主题建模方法对MSM艾滋病相关英文文献进行分析,探索该领域2010-2023年的研究进展、热点及趋势.方法 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文章作为文献来源,运用EndNote进行文献管理及筛选,VOSviewer进行可视化分析,Python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潜在狄利克雷分配主题建模以及线性回归模型创建.结果 共纳入12419篇文章,2010-2023年发表的文章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国家合作网络中,共有63个国家出现在网络中,可分为4个聚类,其中美国(7241篇)、中国(1 526篇)以及英国(1 347篇)对发文量的贡献最大;在11个研究主题中,艾滋病预防与社会服务中的障碍、性相关的危险行为及影响因素、心理健康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发文量前三的研究主题.结论 MSM艾滋病研究的学术论文量逐年上升,成为艾滋病研究领域的重点关注人群,2010-2023年研究热点集中艾滋病的预防干预、心理健康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艾滋病男男性行为者潜在狄利克雷分配模型文献计量学

    青岛市新型毒品吸食者亲密伴侣暴力经历与高危性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陈钰瑶闫珂宋鑫傅泳...
    1289-1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青岛市新型毒品吸食人群亲密伴侣暴力(IPV)经历并探讨IPV经历与高危性行为的相关性,为制定艾滋病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3年4-7月在青岛市招募新型毒品吸食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基本人口学信息、吸食毒品情况、IPV经历、高危性行为等信息.采集血样进行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共调查新型毒品吸食者792人,年龄(35.09±8.02)岁,男性占90.15%(714人),最近I年发生高危性行为的比例为64.77%(513人).最近1年有1PV经历的比例为13.51%(107人).女性、月收入为2 000~5 000元、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艾滋病知识知晓以及最近1年使用毒品后的主要性伴类型为临时性伴、患过性病(STD)、做过HIV检测和发生过高危性行为的新型毒品吸食者有IPV经历的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27,95%CI:1.07~4.84),已婚/同居(OR=1.74,95%CI:1.18~2.55),最近1年使用毒品后主要性伴类型为临时性伴(OR=4.58,95%CI:2.96~7.10),最近1年有IPV经历(OR=2.13,95%CI:1.14~4.00)的新型毒品吸食者更容易发生高危性行为.结论 新型毒品吸食人群中存在1PV现象,提示经历IPV的新型毒品吸食者会增加高危性行为的发生风险.应针对此人群制定更全面的预防措施,加强对毒品市场的打击力度,提供安全性行为的宣传干预.

    新型毒品亲密伴侣暴力高危性行为

    中国文化背景下老年HIV/AIDS患者披露对象选择倾向的质性研究

    郝佳欣陈菊娣冯丽梅
    1294-1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中国文化背景下老年HIV/AIDS患者披露对象选择倾向的看法和感受,为制定个性化的披露促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抽样法,对无锡市某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的老年HIV/AIDS患者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化访谈,运用Braun and Clarke的主题分析法进行分析、归纳和提炼主题.结果 共计访谈12名老年HIV/AIDS患者,其中男性9名,女性3名.研究共提炼出4个主题:1)老年HIV/AIDS群体特征对披露对象选择的特殊考量,包括多病共存、交叉污名、失去支持的恐惧;2)社会角色决定披露对象,包括角色地位和角色义务;3)披露对象的反应,包括接纳、排斥与态度不确定;4)披露所致的多维影响,包括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结论 特定的群体特征和社会角色是选择披露对象的前置因素,而披露对象的反应及其引发的多维影响则是后置因素.医疗保健者应结合前置因素提供针对性披露指导,以降低后置因素的负面影响.鉴于披露的积极作用,迫切需要了解该类人群在选择披露对象时的倾向及其背后的原因与动机,以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支持来促进披露,从而有效提升其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及生活质量.

    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披露倾向质性研究

    部分城市艾滋病门诊特殊病种政策实施的定性研究

    孙玥胡静坤康文婷张广...
    1300-13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部分城市艾滋病门诊特殊病种政策的实施情况,为今后完善艾滋病门诊特殊病种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 在辽宁省沈阳市,江苏省南京市,广东省广州市、惠州市、梅州市,四川省乐山市,重庆市这5个省份7个城市招募HIV/AIDS患者和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进行一对一的深入访谈,访谈内容包括门诊特殊病种的办理标准、办理流程、报销范围、报销比例、优缺点等.结果 本次调查共访谈72人,HIV/AIDS患者9人,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63人.提取了 6个一级主题,15个二级主题.不同城市门诊特殊病种的办理标准不同,办理流程一般有认定申请、审核、登记、定点治疗这4个阶段.门诊特殊病种报销范围不仅包括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品,还包括治疗所必须的门诊常用检查化验费用,报销比例在不同城市之间存在差异.门诊特殊病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报销范围小、报销比例低、报销门槛高等问题,但也存在暴露患者隐私、占用其他疾病报销金额、提高医院药占比等问题.结论 未来应持续完善艾滋病门诊特殊病种相关政策,简化报销流程、完善隐私保护制度,发挥门诊特殊病种的优势.

    艾滋病门诊特殊病种定性研究

    2000-2023年我国主流媒体艾滋病的媒介话语变迁研究——以《健康报》为例

    贺一陈娜黎源张玮锋...
    1305-1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2000-2023年《健康报》关于艾滋病的报道文本进行量化分析,从媒介话语分析的视角,了解我国艾滋病报道的媒介话语变迁,增益健康中国的政策传播.方法 通过词频统计、情感词提取和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DA)主题模型,对《健康报》关于艾滋病的新闻报道文本进行话语分析.结果 我国艾滋病的整体媒介呈现图景凸显专业性和人文性;在文本话语层面,文本内容整体转为积极乐观词汇;在话语实践层面,七大报道主题构成艾滋病宏观命题报道;在社会实践层面,媒介话语演变为以"合作式"参与构建新型"健康传播"格局的新局面.结论 主流媒体在艾滋病相关传播中,关怀话语、正面话语在增加,道德指向性话语、消极类型话语减少,其媒介话语本身的变迁吻合时代需要和社会情境.关于艾滋病的媒介话语可以进一步发扬人文关怀精神,维护患者的基本权益和生命尊严,继续消除大众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

    艾滋病媒介话语主流媒体新闻报道

    浙江省临床医生丙型肝炎防治知识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周欣杨介者陈琳蒋均...
    1310-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浙江省临床医生对丙型肝炎(简称丙肝)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认知情况,为促进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在浙江省7个地市各随机抽取一家医院,现场组织临床医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临床医生的基本情况、丙肝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计调查1016名临床医生.丙肝基础知识知晓率为87.1%.多因素分析发现,与近1年未接受过丙肝知识培训的临床医生相比,接受过丙肝知识培训的临床医生丙肝基础知识知晓情况更好(aOR=0.467,95%CI:0.303~0.719),与县级医院相比,省级医院临床医生的丙肝基础知识知晓情况更好(aOR=0.353,95%CI:0.184~0.678),但是相比内科医生,外科医生(aOR=1.751,95%CI:1.014~3.026)和妇产科及儿科医生(aOR=1.763,95%CI:1.052~2.956)丙肝基础知识知晓情况较低.临床医生丙肝专业知识知晓率为23.4%,对于丙肝病例的诊断分类和诊断依据知识知晓情况低,仅为7.5%和13.9%;多因素分析发现与男性医生相比,女性医生专业知识知晓程度更好(aOR=1.463,95%CI:1.029~2.081);与一级医院相比,三级医院的临床医生专业知识知晓程度更好(aOR=2.022,95%CI:1.253~3.262);与近1年未接受过丙肝培训的临床医生相比,近1年接受过丙肝知识培训的临床医生专业知识知晓程度更好(aOR=3.419,95%CI:2.477~4.720).结论 浙江省临床医生对于丙肝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是丙肝专业知识尤其是诊断分类和诊断依据相关的知识掌握不足,应尽早对临床医师知识掌握不足的情况开展培训工作.

    丙型肝炎医生知晓率

    1992-2021年中国老年人群归因于不安全性行为的HIV/AIDS患者疾病负担现状与变化趋势

    林凯刘雅文徐震东张陈欢...
    1315-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992-2021年中国老年人群归因于不安全性行为的HIV/AIDS患者疾病负担现状、变化趋势,并开展预测,为老年人群的艾滋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库,使用归因标化死亡率、归因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评价1992-2021年中国老年人群归因于不安全性行为的HIV/AIDS患者疾病负担现状,并从全球视角与不同社会人口学指数(SDI)地区进行比较,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对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基于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进行死亡风险分析,并基于贝叶斯年龄、时期和队列(BAPC)模型开展归因标化死亡率和归因DALY率的预测.结果 2021年,中国老年人群归因于不安全性行为的HIV/AIDS患者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均低于全球、中SDI、低-中SDI、低SDI地区,均高于高SDI、高-中SDI地区.男性归因于不安全性行为的HIV/AIDS 患者标化死亡率、标化 DALY 率(3.40/10 万、96.75/10 万)高于女性(1.32/10 万、40.77/10 万).1992-2021年,中国老年人群归因于不安全性行为的HIV/AIDS患者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均呈上升趋势(AAPC标化死亡率=6.78%,P<0.001;AAPC标化DALY率=7.06%,P<0.001),与不同SDI地区的趋势相比,中国的上升速度最快.APC模型显示,中国老年人群归因于不安全性行为的HIV/AIDS患者死亡风险具有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归因死亡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时期的递进、出生队列的推移而上升.预测结果显示,中国老年男性归因于不安全性行为的HIV/AIDS标化死亡率从2022年的3.40/10万下降至2030年的3.12/10万,女性从1.32/10万下降至0.86/10万;男性的归因标化DALY率从96.75/10万下降至84.79/10万,女性从40.77/10万下降至25.27/10万.结论 1992-2021年中国老年人群归因于不安全性行为的HIV/AIDS疾病负担呈上升趋势,年龄、时期和队列均对疾病负担存在影响,其中对男性的影响大于女性,需针对不同特征人群继续开展预防不安全性行为的综合防控措施;预测2022-2030年中国老年人群归因于不安全性行为的HIV/AIDS疾病负担呈下降趋势.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不安全性行为疾病负担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

    贵阳市大学生男男性行为者HIV自我检测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卢雍陈娇覃凯严波...
    1322-1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贵阳市大学生MSM HIV自检现状及相关因素,为在高校推广HIV自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2年9月至2023年10月,通过现场招募、"滚雪球"法及网络招募三种方式,招募贵阳市大学生MSM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填电子问卷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HIV自检情况.通过拟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HIV自检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567份,进行过HIV自检的研究对象占6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专业类别为医学类(aOR=5.088,95%CI:1.993~12.583)、知晓艾滋病防治知识(aOR=3.313,95%CI:1.947~5.636)、性少数人群(aOR=3.649,95%CI:1.323~10.065)、性伴数≥10人(aOR=2.469,95%CI:1.225~5.085)、近 1年接受过安全套发放/HIV咨询检测(aOR=2.532,95%CI:1.587~4.040)的大学生MSM曾进行过HIV自检的可能性更大;近6个月无男男性行为的大学生MSM曾进行过HIV自检的可能性更小(aOR=0.258,95%CI:0.131~0.511)o结论 目前贵阳市大学生MSM的HIV自检率较高.相关部门应重点关注具有非医学类专业、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较差、未接受过安全套发放/HIV咨询检测等特征的大学生MSM,从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和艾滋病风险感知的角度实施干预,进一步提高该人群的HIV自检率.

    大学生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自我检测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