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艾滋病性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艾滋病性病
中国艾滋病性病

沈洁

月刊

1672-5662

aids2006@sina.com;aidsbjb@126.com

010-63030828

100050

北京市宣武区南纬路27号

中国艾滋病性病/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IDS & ST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主办,专门介绍国内外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最新动态,科研成果和有关信息的公开性的学术性刊物。1995年创刊以来,为中国的艾滋病性病预防工作者,管理者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成为本领域内唯一的不可缺少的刊物,深受广大读者欢迎,读者群遍及全国各个领域的部门,编委会为全国本领域内的知名专家组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4版)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太生
    779-8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于2005年制订了我国《艾滋病诊疗指南》(简称《指南》),2024版《指南》是在2021年第5版《指南》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修订而成.新版《指南》重点对抗病毒治疗、全程管理、机会性感染、HIV合并肿瘤、HIV感染的预防与干预等内容进行了更新,并新增"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INR)"这部分内容,首次提出了"艾滋病脆弱人群"的概念,增加了诊治推荐意见及其推荐证据和推荐强度.《指南》包括流行病学、病原学特征、实验室检测、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分期、诊断标准、常见机会性感染、抗病毒治疗、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INR、艾滋病相关肿瘤、HIV母婴垂直传播阻断及单阳家庭生育、HIV暴露前后预防与阻断、HIV感染的全程管理等14个方面的内容.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在艾滋病诊治和管理中合理决策,《指南》也将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定期进行修订与更新.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诊断治疗指南

    不同免疫重建状态的HIV感染者基线口腔菌群差异及相关性分析

    段文山郭莹曹洁于译茜...
    807-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不同免疫重建状态下HIV感染者基线口腔菌群的差异,并分析该差异与免疫重建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口腔唾液样本并行16S rRNA测序,cART 2年后对HIV感染者进行随访并根据CD4细胞计数分组,应用R语言等软件进行差异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男性HIV感染者43人和健康对照组(HC)15人,其中HIV感染者根据cART2年CD4细胞计数分为免疫重建不全组(INR)9人、中间组(M)9人、免疫重建良好组(IR)25人.四组患者在年龄(P=0.556)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唾液多样性分析显示,INR、M、IR和HC四组间的β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其中IR组口腔菌群丰富度显著增高.在属水平上,INR、IR和HC组丰度最高的5个优势菌属分布不同,且IR中富集的Treponema_2、Aggregatibacter菌属与CD4细胞计数和CD4/CD8细胞比值的升高呈正相关,而INR组中富集的Solobacterium菌属与CD4细胞计数的升高呈负相关.ROC曲线分析表明Treponema_2用于判别INR或IR状态的准确性较高.结论 不同免疫重建状态下HIV感染者基线口腔菌群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口腔菌群特征以及特殊的标志菌属(如Treponema_2等)可能是影响HIV感染者免疫重建的重要因素之一.

    艾滋病病毒感染免疫重建口腔菌群多样性16SrRNA

    本刊常用缩略语

    814页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治疗艾滋病合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张乐李翔李海雯张艳...
    815-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NEI)在治疗艾滋病合并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艾滋病合并ALI/ARDS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t检验、x2检验,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观察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共选取83例患者依据有无使用NEI进行分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常规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NEI(NEI组)23例,两组病例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指标对比分析,NEI 组氧合指数(PaO2/FiO2)[(185.8±34.7)mmHg]、IL-10[(28.7±7.5)pg/mL]高于常规组[(167.3±31.2)mmHg、(14.9±3.5)pg/mL];NEI组白细胞计数[(9.2±2.2)×109/L]、C反应蛋白[(9.7±3.5)mg/L]、IL-6[(32.5±9.8)pg/mL]、IL-8[(29.0±7.1)pg/mL]低于常规组[(10.5±2.3)× 109/L、(13.2±4.1)mg/L、(45.6±12.3)pg/m、(35.3±8.4)pg/mL];治疗预后影响对比分析,NEI组患者平均非机械通气天数(10.8±3.1)d,高于常规组(8.7±2.8)d(P<0.01);NEI组28 d病死率13.0%低于常规组21.7%(P=0.03);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IL-6和IL-10与28d病死率均呈正相关,其中IL-10与28d病死率的相关系数为0.24.结论 NEI能有效改善艾滋病合并ALI/ARDS患者的氧合情况、降低炎症指标,并提高抗炎因子水平,增加非机械通气天数及降低28 d病死率.

    艾滋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中国性病艾滋病》杂志再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819页

    2018-2022年四川省HIV感染者启动抗病毒治疗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菊梅高鑫殷鑫杰马瑞...
    820-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18-2022年四川省新确诊HIV感染者cART时间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2022年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新确诊的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以确诊时间为观察起点,观察终点为2023年12月31日,回顾性分析HIV感染者cART及时性的变化,并通过Cox回归分析了解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143 151例纳入分析,cART启动治疗的中位时间为18 d,2018-2022年分别为36 d、19 d、15 d、13 d、13 d.0d、2~7d、8~14d、15~30d、31~180d、181~365 d、366d 及以上启动 cART 分别为 0.69%、19.27%、22.61%、22.44%、21.25%、4.39%和2.66%.相较于男性、≥65岁、未婚、文盲和小学、异性性传播、基线CD4细胞<200个/μL、县内报告和启动治疗的HIV感染者,女性、<18岁、50~65岁、已婚有配偶、其他婚姻状态、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上、同性性传播、更高基线CD4细胞水平、未查、市内跨区县更快启动cART的概率更高.结论 2018-2022年四川省新报告的HIV感染者快速启动cART方面有所改善.建议加强男性、单身、异性性传播、低文化程度、医务人员/场所主动提供检测、少数民族、晚发现以及跨地区流动HIV感染者的治疗转介.

    艾滋病病毒抗病毒治疗及时性Cox回归分析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持续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825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益艾康胶囊治疗艾滋病的作用机制

    杨琴彭鑫杨欣怡刘晶晶...
    826-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益艾康胶囊治疗艾滋病的靶点和信号通路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数据库检索益艾康胶囊相关药物化学成分及其对应的靶点,检索GeneCards、OMIM和NCBI数据库中艾滋病的潜在靶点,应用Excel软件获取益艾康胶囊-艾滋病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和STRING数据库平台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并进行拓扑学分析,通过DAVID数据库平台对益艾康胶囊治疗艾滋病的生物学过程及代谢通路进行GO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取益艾康胶囊的化学成分有90个,对应作用靶点有229个.与艾滋病相关的化学成分有81种,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槲皮素、山柰酚、汉黄芩素、黄芩素以及β-谷甾醇等关键物质.与艾滋病相关联的靶点有110个,其中较为显著的有AKT1以及细胞因子IL-6、TNF、TP53、CASP3.益艾康胶囊可能参与艾滋病治疗的生物学过程为凋亡过程负调控、基因表达的正调控、RNA聚合酶Ⅱ启动子的转录正调控、酶结合、蛋白结合、蛋白激酶结合等,可能通过调节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艾滋病的作用.结论 本研究初步探索了益艾康胶囊治疗艾滋病的化学成分、靶点通路及相互作用关系.预测益艾康胶囊治疗艾滋病主要通过调控TNF、AKT1基因的表达干预TNF通路和PI3K-AKT通路发挥作用.

    益艾康胶囊艾滋病作用机制网络药理学

    基层卫生人员应对艾滋病共病感染的胜任力量表构建

    李卓蔓田英男邓絮逯莉...
    83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编制基层卫生人员应对艾滋病与其他传染病共病感染的胜任力量表,并评价其信度和效度.方法 基于胜任力理论,结合HIV/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共病感染相关知识,设计调查量表,采用定额抽样法对5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抽样调查,使用SPSS 26.0和AMOS 24.0分别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优化形成最终量表,并评估量表信效度.结果 558名调查对象中,男性179人,20~49岁513人,临床医学类255人,胜任力总分为(74.0±7.3)分.胜任力量表包括4个维度,共16个条目,量表总体及其各维度的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924、0.793、0.808、0.951、0.945,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结果显著,KMO值=0.912;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x2自由度之比(x2/df)值=2.775,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8,规范拟合指数(NFI)=0.931,增值拟合指数(IFI)=0.955,Tucker-Lewis指数(TLI)=0.944,比较拟合指数(CFI)=0.955;组合信度CR值均大于0.7;平均方差提取量AVE值均大于0.5.结论 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能够为评价基层卫生人员应对以HIV/COVID-19为例的共病感染胜任力提供参考.

    艾滋病病毒其他传染病共病感染基层卫生人员胜任力

    云南省德宏州跨境婚姻家庭青少年子女性与生殖健康调查

    陈方方李林张金瑞徐芳...
    837-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跨境婚姻家庭中青少年子女的性与生殖健康状况.方法 于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在云南省德宏州5个县对跨境婚姻家庭的青少年子女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性与生殖健康知识获取途径、知晓情况、知识需求和性行为等.通过描述性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和校内外青少年在上述方面的差异.结果 共调查青少年1610人,男性占48.9%(788例),初中在读青少年占74.3%(1 196例)、高中在读青少年占14.4%(232例).92.9%(1 496例)的青少年曾获得过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女性、校内青少年的知识获取率高于男性、校外青少年.学校课程是获取这类知识的主要途径(86.3%,1 389例).尽管83.5%(1 344例)的青少年自我评价对生殖健康知识了解,但实际知晓率较低,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为52.9%(851例)、性健康知识知晓率为29.3%(472例).校内青少年的知晓率高于校外青少年,不同性别间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行为报告率为2.4%(39例),校外青少年高于校内青少年.96.5%(1 554例)青少年愿意进一步了解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女性和校内青少年的意愿更高.结论 云南德宏州跨境婚姻家庭中青少年子女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有待提高,有必要采取综合性教育措施,包括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宣传等多方面的合作,同时结合线上线下多种教育形式.此外,还应特别关注男性和校外青少年的需求,以确保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青少年跨境婚姻家庭性与生殖健康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