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草地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草地学报
中国草地学报

侯向阳

双月刊

1673-5021

zgcdxb@126.com

0471-4928361

010010

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120号

中国草地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rasslan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创办最早的国家级草地科学学术期刊,内容以我国草地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兼纳开发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主要包括草地与牧草资源,牧草遗传育种与引种栽培,草地改良建设与培育利用、草地生态与保护、饲草料生产与调制加工、草业发展战略、草坪与环保、草学基础理论研究等,立足全国,面向世界,适于科研、教学人员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沿海滩涂盐碱地改良与综合利用现状与展望

    孙盛楠严学兵尹飞虎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沿海滩涂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其生态生产力价值是沿海"蓝碳"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长期以来沿海地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效率低下和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不高等问题,本文通过梳理沿海滩涂开发的历史和现状,总结不同改良方式主导的滩涂盐碱地利用方式的转变,评估滩涂盐碱地的生态生产力价值,分析滩涂盐碱地利用亟需解决的问题,以期为新时期我国沿海滩涂盐碱地的改良与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滨海地区盐碱地草田轮作生态种养循环土地资源

    赖草属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刘文丽王智勇田春育杨艳婷...
    1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 16种赖草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 50条基因序列为研究对象,使用密码子碱基组成分析、中性绘图分析、PR2-plot绘图分析、ENC-plot绘图分析、基因参数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赖草属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结果表明:(1)赖草属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富含A和U,高频密码子也多以A/U结尾。(2)赖草属有效密码子数值在 39。81~61。00之间。(3)16种赖草属植物根据聚类分析可分为两组,Leymus multicaulis、Leymus karelinii、Leymus racemosus、Leymus secalinus、Leymus ramosus、Leymus paboanus、Leymus duthiei、Leymus chinensis、Leymus arenarius为一组,Leymus coreanus、Leymus komarovii、Leymus triticoides、Leymus cinereus、Leymus condensatus、Leymus mollis、Leymus angustus为一组。综合分析表明,16种赖草属植物密码子偏好性受多种因素影响,选择作用影响较大,密码子的偏好性较弱,种间进化差异不显著,基因间偏差小。

    赖草属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聚类分析密码子使用模式

    多年生黑麦草LpPIL15-like基因转录模式及耐逆功能分析

    关昊姚佳明张欣栎王硕...
    2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敏色素互作因子(Phytochrome-interacting factors,PIFs)属于bHLH家族成员,在植物光信号传导、光形态建成和抗逆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已发表的多年生黑麦草转录组数据,克隆了逆境响应差异表达PIF基因LpPIL15-like,并初步分析其基因特征、转录模式及耐逆功能。LpPIL15-like基因具有5个外显子,编码区全长为1671 bp,编码 556个氨基酸,与硬直黑麦草LrPIL15-like基因亲缘关系最近。LpPIL15-like蛋白具有典型的bHLH结构域及APB和APA功能域,定位于细胞核。LpPIL15-like启动子中含有ABRE、CGTCA-motif和G-box等激素、逆境和光响应顺式作用元件。定量分析表明,LpPIL15-like在伸展叶中表达量最高,在茎、根和叶鞘中表达量较低。此外,LpPIL15-like基因的表达受昼夜节律调控,在光照条件下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黑暗条件。PEG、NaCl、CdCl2、高温胁迫以及6-BA、ABA等激素处理0。5、2、6、12、24 h显著增强了叶片中LpPIL15-like基因表达,而逆境胁迫和激素处理0。5、2、6、12 h均显著抑制了LpPIL15-like基因在根中的表达。异源过量表达LpPIL15-like基因显著提高了酵母的耐盐、高温和干旱的能力。综上,LpPIL15-like的转录受昼夜节律、非生物逆境和植物激素调控,可作为黑麦草耐逆遗传改良的候选基因。

    多年生黑麦草光敏色素互作因子转录模式非生物胁迫耐逆功能

    盐胁迫下紫花苜蓿萌发期和幼苗期代谢组学分析

    段小兰朱建峰李伟王奎玲...
    3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紫花苜蓿是盐碱地生物改良的优良植物材料,萌发期和幼苗期是其在盐碱地建植的关键时期,但目前对紫花苜蓿盐胁迫下萌发期和幼苗期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的研究较少。为全面深入地了解紫花苜蓿的耐盐代谢调控机制,设置0(对照)、50、100、200、400 mmol/L NaCl胁迫,测定紫花苜蓿的出苗率、存活率、株高及根长,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分析对照和 100 mmol/L 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萌发期和幼苗期根系的代谢变化。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具有一定的耐盐性,在盐浓度≤100 mmol/L时,紫花苜蓿出苗率和存活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100 mmol/L盐胁迫下紫花苜蓿萌发期筛选出205个差异代谢物,其中48个差异代谢物富集到55个KEGG代谢通路,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ABC转运蛋白、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和氨基酸代谢等通路中,其通路中的差异代谢物肌醇和L-酪氨酸显著上调;紫花苜蓿幼苗期筛选出108个差异代谢物,其中24个差异代谢物富集到37个KEGG代谢通路,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和其他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等通路中,其通路中的差异代谢物吲哚-3-乙酸、L-酪氨酸和哌啶酸显著上调。

    盐胁迫萌发期幼苗期代谢组紫花苜蓿

    出芽短梗霉菌株PA-2胁迫下藜qRT-PCR内参基因的筛选与验证

    刘晓芳程亮郭青云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适合出芽短梗霉菌株PA-2胁迫下藜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在转录组数据(NCBI登录号为:SRA:SRR12674257)分析的基础上,以PA-2不同时间胁迫的藜叶片为材料,分析藜中ACT-1、TUB-1、GAPDH、eEF1α、eIF3、UBQ、PTB、COX10、UPL6、TIP41L、RAN-B1 和IDH-5 等 12 个内参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利用ΔCt、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及RefFinder分析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内参基因COX10是PA-2不同时间胁迫下藜中最稳定的内参基因,最优组合是COX10+eEF1α。通过分析藜ACC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验证了内参基因的可靠性,为今后杂草藜胁迫响应基因的表达分析提供了参考基因和理论依据。

    出芽短梗霉菌株PA-2qRT-PCR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

    燕麦F1代杂种优势及F2代遗传变异分析

    慕平柴继宽苏玮娟章海龙...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燕麦正、反交杂种后代的杂种优势及遗传变异,本研究以引进品种爱沃和国产品种陇燕5号为亲本配制正、反交组合,对其F1和F2代的性状进行了观测,分析了其表型差异及杂种优势,探讨了F2群体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正、反交对F1代的表型和杂种优势有显著影响,正交(爱沃(♀)×陇燕5号(♂),AL5)F1代比反交(陇燕5号(♀)×爱沃(♂),L5A)早熟6 d,其株高、主穗粒数、千粒重和穗下节长显著大于反交,而旗叶长宽、倒二叶长均显著小于反交(P<0。05);正、反交F1 主穗长的超亲优势最大,分别为 41。33%和 31。92%,茎粗的超亲优势分别为-45。53%和-36。92%。F2群体遗传变异幅度较大,分离现象明显。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数的遗传变异系数和相对遗传进度最大,株高和茎粗的广义遗传率最高。叶片数和主穗粒数在正交和反交F2中的遗传变异系数较为接近,但广义遗传率和相对遗传进度差异却很大。在F1代超亲优势显著的茎粗和主穗长在F2呈近似正态分布,正交F2群体中有6。50%的个体主穗长的超亲优势大于30。00%,而反交主穗长的最大超亲优势为23。30%。总体而言,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株高、茎粗、主穗长等性状可在早代进行选择♂。

    燕麦杂种优势遗传变异

    典型草原植物叶片金属元素吸收对氮添加的响应

    高金影杜安娜蔡江平刘贺永...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探讨氮沉降影响草原植物金属养分吸收及其与土壤养分的耦合关系,以内蒙古典型草原4种主要物种为研究对象,设置0、5、10、15 g N/(m2·yr)4个氮添加处理,分析不同施氮量对草原物种及群落水平植物叶片盐基、微量元素含量和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杂类草比禾本科植物具有更高的养分浓度;(2)不同金属养分对氮沉降的响应具有高度的物种特异性;植物群落叶片盐基元素含量对氮添加无显著响应且与土壤盐基离子相关性较低;随氮添加量的增加,叶片中Mn、Cu含量增加,但Fe含量降低,草原植物微量元素失衡严重主要受土壤微量养分有效性和元素拮抗作用的影响;(3)植物金属元素地上储量的饱和阈值出现在10 g N/(m2·yr);优势物种地上生物量对氮添加的非线性响应是驱动植物元素地上储量变化的主要机制。

    典型草原氮添加盐基元素微量元素地上储量

    苜蓿与老芒麦混播对牧草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独双双祁娟李霞路欣...
    7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持续高产及土壤肥力显著改善的豆禾混播人工草地,选择建植第三年的青牧1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cv。Qingmu No。1)和清水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Qingshui)混播草地,对不同豆禾混播比例(2∶4、2∶5、2∶6、2∶7和2∶8)及播种方式(同行和间行)下牧草干草产量及土壤肥力特性进行综合评价,以获得最优种植模式。结果表明:混播方式与比例对牧草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其中,豆禾比2∶4同行混播干草产量最高,较老芒麦单播提高了7倍;各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当豆禾比为2∶5时,同行混播的土壤全氮和间行混播的碱解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混播处理,且分别较老芒麦单播显著增加80。00%和21。99%,其间行混播较苜蓿单播碱解氮含量显著增加17。47%;随着混播比例中老芒麦占比增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显著,其中豆禾比2∶8间行混播有效磷含量较老芒麦和苜蓿单播分别提高了1。4倍和2。4倍,豆禾比2∶7间行混播有效磷含量较苜蓿单播提高了1。7倍;豆禾比2∶6同行和间行混播全钾含量较苜蓿单播分别增加12。55%、9。04%,其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单播,较苜蓿单播分别提高9。95%、8。95%,较老芒麦单播分别提高13。32%、11。26%;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表明,混播处理均优于单播处理,其中豆禾比2∶5和2∶6同行混播模式相对较优。

    豆禾混播混播模式全量养分速效养分

    不同龄级瑞香狼毒影响微尺度高寒草甸群落结构

    朱文琰杨畅许明圆王娅琳...
    8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样圆法群落调查探究不同龄级狼毒对微尺度草地群落结构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狼毒能显著降低微尺度草地的群落盖度、群落加权平均高度、植物密度和地上生物量等指标,且影响程度随着狼毒龄级的增加而增大。(2)狼毒显著改变了草地的群落结构,降低了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的优势度,增加了杂草植物的优势度,随着狼毒龄级的增加,杂草的优势度逐渐增加。(3)狼毒的生长增加了退化草地物种多样性,但当狼毒龄级达到Ⅴ龄时,草地物种多样性逐渐降低。(4)随着狼毒龄级的增加,土壤全碳含量、全氮含量和全磷含量整体呈显著下降趋势,而碳磷比和氮磷比呈显著上升趋势。总之,狼毒对微尺度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有显著影响,且与龄级有关,建议在修复狼毒型退化草地时,应及时进行人工干预,尤其在狼毒龄级达到Ⅴ龄之前,采取围栏封育、施氮肥和补播豆科优良牧草等措施,加强退化草地的生态修复。

    高寒草甸狼毒重要值物种多样性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外源SA对NaCl胁迫下红豆草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张泽龙刘鑫南丽丽傅俊士...
    9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探究外源水杨酸对盐胁迫下红豆草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耐盐红豆草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营养液砂培法,在 0。8%NaCl处理下,对敏盐(1号和蒙农红豆草)和耐盐(9860和 9970)红豆草幼苗叶面喷施不同浓度SA(0。8%NaCl+0。5 mmol/L SA、0。8%NaCl+1。0 mmol/L SA、0。8%NaCl+1。5 mmol/L SA),筛选SA最佳缓解浓度。结果表明:SA能显著提高盐胁迫下红豆草幼苗的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系活力和叶片与根系的K+含量,降低叶片与根系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Na+含量及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表明SA处理降低了膜脂过氧化水平,维持了膜系统的完整性,并以 1。0 mmol/L SA缓解盐害效果最佳。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利用SA解决红豆草栽培中的盐害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红豆草盐胁迫水杨酸抗氧化物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