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处方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处方药
中国处方药

陶剑虹 

季刊

1671-945X

cpdrug@163.com

020-37886861

510080

广州市东风东路753号天誉商务大厦西塔5楼

中国处方药/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查看更多>>本刊属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以药学、医学为基础,以新闻形式来深度报道和分析有关医药行业学术及经济活动、学术科研等方面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给业内业外以启发和思考。本刊将突出深刻、生动、全面、兼容的特点。我们希望能向医生和药师传递最新的药物研发动态、权威的药物评价;同时构筑医生和药师相互交流的平台、共同分享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某三甲医院恶性肿瘤患者镇痛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张奕刘伟冲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某三甲医院恶性肿瘤患者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为癌痛治疗用药的规范化提供参考,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方法 收集 2021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某三甲医院肿瘤科出院的恶性肿瘤癌痛患者的病例信息及疼痛药物的治疗医嘱,用药医嘱信息数据来自医院信息系统(HIS)以及合理用药信息监测系统(PASS)。根据药理作用及给药途径将上述收集的医嘱进行分类,分别统计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和辅助镇痛药的情况,统计采用外用、口服、注射等不同给药途径情况,收集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根据相应标准对医嘱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共收集到 132 例符合标准的恶性肿瘤患者资料,其中男 46 例,女 86 例,男女之比为 1∶1。87,60 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所占比例最大。共使用了 4 种剂型的镇痛药物,使用缓释制剂的例数 83 例(62。88%)、普通片剂 65 例(49。24%)、注射剂24 例(18。18%),外用制剂使用例数为 6 例(4。55%)。共使用了 8 种非甾体抗炎药,12 种阿片类药物及 1 种辅助镇痛药物。有 53 例患者出现了药品不良反应,分别是便秘 32 例、呕吐 8 例、皮肤瘙痒 11 例、嗜睡 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 40。15%。发现 24 份问题医嘱,医嘱合理率 81。82%;不合理医嘱存在的问题为用法用量不适宜及遴选药品不适宜,所涉及的药品分别是地佐辛注射液、哌替啶注射液、普瑞巴林胶囊及羟考酮缓释片。结论 某院恶性肿瘤患者的癌痛药物治疗基本符合WHO"三阶梯"原则,但存在部分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仍须进一步加强管理,推进癌痛治疗的规范化。

    镇痛药物使用情况肿瘤

    门诊处方点评结合合理用药软件在合理用药中的临床应用

    郭碧燕招燕霞邹秀君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门诊处方点评结合合理用药软件与传统人工审方在合理用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2018 年12 月 1000 张处方开展人工审方作为对照组,另选择 2019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 1000 张处方开展合理用药软件作为观察组。对两组处方进行点评,评估了两组处方的基本情况及合格率。结果 观察组的注射剂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率及平均用药品种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药品通用名使用率、基本药物使用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规范处方、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及处方总不合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重复用药、用法用量不适宜、用药与诊断不符、超适应证用药、联用不当及总处方用药不合理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门诊合理用药中采用处方点评结合合理用药软件相较于传统人工审方处方点评可降低门诊的不合理用药率,提高门诊的合理用药水平,有利于用药的安全性及合理性。

    门诊处方点评合理用药软件传统人工审方合理用药

    临床药师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致肌痛咽痛的临床实践

    刘凌云张琪潞李康邹菊...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以下简称新冠患者)的肌肉酸痛(以下简称肌痛)、咽痛治疗方案,为治疗新冠患者肌痛、咽痛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运用临床药学思维,分析 1 例新冠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治疗肌痛、咽痛效果不佳的原因,调整镇痛药物治疗方案,评估用药方案的潜在风险,开展用药宣教,预防药品不良事件,观察镇痛效果。结果 患者在使用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的基础上加用普瑞巴林胶囊、利多卡因气雾剂缓解了肌痛和咽痛症状。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药学服务,优化了患者的镇痛治疗方案,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可为新冠患者的肌痛、咽痛治疗提供参考。

    新冠患者肌痛咽痛非甾体抗炎药普瑞巴林胶囊利多卡因气雾剂

    临床药师参与心血管内科药物治疗的实践分析

    张琳赵敏锐廖容花李鸿霞...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在心血管内科开展药学服务实践的切入点。方法 结合笔者在心血管内科的工作实践,通过案例分析介绍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的内容和方法。结果 心血管内科临床药师可以通过重点关注特殊人群用药方案、扩展非专科药物知识储备、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及患者用药细节,开展药物治疗方案调整、干预、用药咨询及用药教育工作。结论 临床药师应充分融入临床,开展多种形式药学服务,促进临床用药更合理、安全。

    心血管内科临床药师药物治疗

    缩宫素注射液致重度低钠血症一例

    曾于桦万丽丽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促进缩宫素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1例静脉用缩宫素注射液致重度低钠血症的案例进行分析,结合文献进一步探讨缩宫素导致重度低钠血症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特征。结果 患者在连续静脉用缩宫素注射液4 d后发生重度低钠血症,出现谵妄、意识障碍,发生原因可能与缩宫素本身的作用机制特点、患者进食少、用药剂量累积等有关。结论 虽然缩宫素注射液致低钠血症较少发生,但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医务人员应加强对缩宫素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关注,并做好对应防治措施,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缩宫素注射液低钠血症不良反应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后发生内分泌毒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高庆龄苏丹张桂芳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帕博利珠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后发生内分泌毒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 2020 年 1 月 1 日~2022 年 12 月 31 日期间于晋城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并接受过至少 1 个疗程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原发性NSCLC的连续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以是否发生帕博利珠单抗相关内分泌毒性的患者进行分组,发生内分泌毒性的作为病例组,以未发生内分泌毒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帕博利珠单抗治疗NSCLC患者后发生内分泌毒性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了 153 例,其中 72 例(47。06%)出现不同级别的内分泌毒性,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年龄、治疗前PD-L1 表达、疗程、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化疗+靶向药物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疗程、治疗前PD-L1低表达、靶向药物、化疗及化疗+靶向药物是发生帕博利珠单抗内分泌毒性的危险因素。结论 患者疗程、治疗前PD-L1 低表达、靶向药物、化疗及化疗+靶向药物是NSCLC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后发生内分泌毒性的危险因素。

    非小细胞肺癌帕博利珠单抗内分泌毒性影响因素

    基于广东省药物警戒与风险管控系统对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分析研究

    唐浩然谷捷谭斌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总体情况、特点和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其不良反应发生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广东省药物警戒与风险管控系统收集统计 2020 年~2021 年江门市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并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 2020 年和 2021 年抗肿瘤药物的严重ADR报告约占全市严重ADR报告 40%。相比起传统抗肿瘤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女性比例高于男性,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男女比例更加均衡。传统抗肿瘤药物和新型抗肿瘤药物在 2020 年和 2021 年ADR报告中给药途径的前 3 位均一致,主要为静脉给药方式。传统抗肿瘤药物例次排名前 3 位分别是紫杉醇、多西他赛和奥沙利铂,新型抗肿瘤药物例次排名前 3 位分别是注射用曲妥珠单抗、信迪利单抗注射液和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结论 应不断加强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关注易发生ADR群体,可采用药学监护措施等,减少ADR的发生,对出现的ADR应尽早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广东省药物警戒与风险管控系统抗肿瘤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用药安全

    一例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导致过敏的药学分析

    肖蔓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 1 例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在输注阿奇霉素粉针和氨溴索注射液时先后 2 次出现了皮疹的情况,为临床合理安全使用阿奇霉素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 1 例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的病历资料,该患儿入院第 1 日在阿奇霉素粉针输注近完毕时发现其左侧上臂内侧皮肤出现散在风团立即予以停用,入院第3日患儿输注氨溴索注射液约10 min后出现口唇水肿,左侧下肢出现散在风团皮疹。患儿先后 2 次出现了过敏反应,因阿奇霉素粉针和氨溴索注射液导致的过敏反应报道的较少,研究该患儿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输注药品之间的关系。结果 该患儿输注的阿奇霉素粉针与前后 2 次出现过敏反应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结论 阿奇霉素出现过敏反应时即使停止输注也有可能出现二次过敏反应的发生,所以当输注阿奇霉素出现过敏反应时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持续的对症治疗。

    阿奇霉素皮疹过敏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原预处理逆行溶栓对STEMI患者PCI后冠脉无复流的影响研究

    刘列勇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预处理逆行溶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冠脉无复流的影响研究。方法 选择 2021 年 5 月~2023 年 2 月间收治的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 86 例。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 43 例。两组均采取PCI治疗,术中给予普通肝素钠、替罗非班,对照组注入rhPro-UK进行常规溶栓。观察组由犯罪血管远端到近端注入rhPro-UK进行逆行溶栓。比较两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2 h ST段回落率(STR)、冠脉无复流及慢血流(NR/SF)发生率,术后住院期间B型利钠肽(BNP)、肌钙蛋白(cTnI)、左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 3 个月,比较两组TIMI大出血事件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STR回落率高于对照组,NR/SF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期间BNP峰值、cTnI峰值均低于对照组,LVEF峰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随访期间均未发生TIMI大出血,观察组MACEs发生率(心衰再住院 2 例)低于对照组(心源性死亡 1 例,心衰再住院 8 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重组人尿激酶原预处理逆行溶栓可显著改善STEMI患者PCI术后血流复流情况及左室射血功能,降低冠脉无复流及慢血流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等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替罗非班尿激酶原逆行溶栓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复流

    利伐沙班联合脉络通颗粒对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栓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国萌张津生贾建忠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利伐沙班联合脉络通颗粒对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栓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2022 年12 月期间南开大学附属医院(天津市第四医院)骨科纳入的择期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 80 例,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 40 例采用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 40 例采用利伐沙班+脉络通颗粒治疗。评估两组血栓发生情况、凝血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随访 2 周,观察组血栓发生率为 7。50%,低于对照组的 25。0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2 周后,两组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均得到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相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 2 周后,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伐沙班联合脉络通颗粒应用于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可有效降低术后血栓发生率,改善凝血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相对较高,不易增加不良反应。

    利伐沙班脉络通颗粒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血栓发生情况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