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杨耀光

双月刊

2095-3887

xumuchj@163.com

0931-2656124,2115279

730050

兰州市小西湖硷沟沿335号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Journal China Herbivore Scienc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畜牧科技期刊。《中国草食动物》杂志的前身是由全国农口具有广泛影响,并拥有众多读者群的原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农业科技期刊《中国养羊》、《草与畜杂志》两刊合并更名而成。在两刊合并前,《中国养羊》、《草与畜杂志》就已经分别出版发行了18年和17年。《中国草食动物》主要刊登包括羊(重点)、牛、兔、马、驼、鹿、鸣、鸭、鹅、驼鸟等在内的各种节粮型草食动物的品种资源、遗传育种、繁殖技术、饲养管理、饲草料生产、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畜牧业经营管理和生产经验,同时刊登国内外畜牧科技动态和商品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藏绵羊PFKM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组织表达分析

    雒瑞瑞齐兴财刘子龙李讨讨...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藏绵羊PFKM的序列特征、生物信息学及其在不同发育阶段(1日龄、3月龄、1岁龄和3岁龄)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以成年(3岁龄)藏绵羊的背最长肌cDNA为模板,克隆PFKM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技术检测PFKM基因在背最长肌、心肌、冈上肌、肱二头肌、肺脏、肝脏、脾脏和肾脏中的表达情况,并检测不同发育阶段上述组织中PFKM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时,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年龄阶段藏绵羊背最长肌中PFKM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藏绵羊PFKM基因的CDS区全长2 556 bp,共编码851个氨基酸,与绵羊参考序列相比存在19个突变位点,与绵羊(98.82%)和山羊(98.59%)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预测PFKM蛋白为亲水性蛋白,不存在信号肽,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蛋白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PFKM蛋白与10个糖酵解相关蛋白质分子间存在潜在的相互作用;RT-qPCR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PFKM mRNA在藏绵羊各组织中基本呈现先上升后下降(1日龄<3月龄<1岁龄>3岁龄)的表达趋势,背最长肌中PFKM蛋白的表达也先上调后下调.本研究获得了藏绵羊PFKM基因完整的CDS区,发现其在物种间的保守性较高,并在藏绵羊肌肉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藏绵羊PFKM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组织表达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探究水牛唾液和血清中的发情标志物

    余洲杨柏高李崇阳曹建华...
    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现代化规模养殖中,水牛发情不明显的问题日益突出.研究旨在利用高通量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不同发情阶段水牛唾液和血清中代谢物的差异.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选择15头尼里-拉菲水牛,每头注射氯前列醇4 mL,注射当天计为第0天.分别在水牛发情前期(第1天)、发情期(第3天)、发情后期(第6天)早上饲喂之前(08:00-11:00)采集唾液和血清,样品处理后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结果显示,不同发情阶段水牛的唾液和血清中均存在差异代谢物,发情期/发情前期水牛唾液中共鉴定出30种显著差异代谢物,血清中共鉴定出85种显著差异代谢物;发情期/发情后期水牛唾液中共鉴定出8种显著差异代谢物,血清中共鉴定出66种显著差异代谢物.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胰高血糖素信号通路、磷酸戊糖途径、甘油酯代谢等通路上.唾液代谢物与血清代谢物之间存在相关性.唾液中的差异代谢物D-2-磷酸甘油酸、L-丙酰肉碱、白三烯d4和8-异前列腺素a1可能作为水牛发情生物标志物的关键代谢物.

    水牛发情鉴定血清唾液代谢组学

    成年塔里木马鹿体尺体重主成分分析

    薛鹏飞王亚茹黄建智于东辉...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成年塔里木马鹿体重与体尺之间的关系,试验测定了30头成年塔里木马鹿(公、母各半)的体重(Y)、体斜长(X1)、体高(X2)、头长(X3)、胸围(X4)、胸深(X5)、额宽(X6)、管围(X7)和尾长(X8)等指标,并对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公鹿的体重与体斜长、胸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母鹿的体重与体斜长、头长、胸围、管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各体尺性状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与公鹿体重相关性较大的为体高、胸围,与母鹿体重相关性较大的为胸围、体斜长,与公鹿、母鹿体重相关性最小的均为胸深;塔里木马鹿公鹿体重的最佳回归方程为Y=1.896X1-0.871X3+1.041X5+6.040X7-170.318(R2=0.962,P<0.01),母鹿体重的最佳回归方程为 Y=2.078X3+1.846X5+5.413X7+12.053X8-249.647(R2=0.909,P<0.01).综上所述,在塔里木马鹿育种工作中,公鹿应注重对体斜长、体高、胸围性状的选择,母鹿应加强对体斜长、胸围、管围性状的选择力度.

    塔里木马鹿体重体尺指标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

    蓝舌病病毒VP7抗原在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与鉴定

    王乃福刘志玲吴冬雪孙雨...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通过在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制备、纯化与鉴定蓝舌病病毒VP7抗原,为开发蓝舌病病毒免疫学抗体检测方法提供科学依据.利用SignalP与TMHMM在线软件分析VP7序列的信号肽与跨膜疏水区序列,对选择的目的基因片段进行稀有密码子优化,将化学合成后的核苷酸序列连接至pFastBacHTA载体上,并构建相应的重组杆粒Bacmid-VP7-DH10Bac,转染sf9昆虫细胞后获得重组杆状病毒Bacmid-BTV-VP7株,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表达制备蓝舌病病毒VP7抗原.结果显示,重组杆粒Bacmid-VP7-DH10Bac转染sf9昆虫细胞并连续盲传5代后,成功获得重组杆状病毒Bacmid-BTV-VP7株,并成功表达纯化出VP7蛋白,大小约为43 kDa,蛋白纯度约为94%;VP7重组蛋白与其他疫病抗体无非特异性交叉.综上,重组VP7蛋白能够与BTV阳性血清呈现特异性反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蛋白纯度高,并且具有病毒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将其作为诊断抗原,后期可用于开发系列免疫学抗体诊断检测技术.

    蓝舌病重组VP7抗原杆状病毒真核表达蛋白鉴定

    新疆塔额垦区牛羊粪源志贺菌耐药性、毒力基因检测及其致病性分析

    吴自豪王雪刘鹏彭健...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新疆塔额垦区牛羊粪源志贺菌的耐药性、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和致病性,对从335份牛羊腹泻粪便中分离鉴定到的32株志贺菌(10株福氏志贺菌和22株宋内志贺菌)进行药敏试验、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检测、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小鼠致病性检测.结果显示,32株志贺菌对四环素、多西环素和氨苄西林等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7.50%、87.50%和84.38%;29株(90.63%)呈现多重耐药.从分离株中检测到15种耐药基因,其中blaTEM(96.88%)和blaCXT-M(68.75%)基因的检出率较高;检测到14种毒力基因,其中yijP(93.75%)、ibeB(90.63%)和ipaBCD(78.13%)基因的检出率较高.部分志贺菌具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2/32,6.25%),并引起小鼠死亡.说明新疆塔额垦区牛羊源志贺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在牛羊健康养殖中具有潜在威胁.

    志贺菌腹泻耐药性毒力基因

    玉米芯基保水剂对紫花苜蓿光合日变化特性的影响

    王御钦赵串串王羽琴谢林花...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保水剂对沙质土壤吸水持水能力和紫花苜蓿光合生长日变化特性的影响,以本课题组研发的玉米芯基保水剂和2年生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人工给水和自然耗水相结合的方法,设置A、B、C、D四个保水剂添加处理(分别在100 g土壤中加入0、0.2、0.4和0.8 g保水剂),选择紫花苜蓿对土壤水分最为敏感的分枝期和现蕾期开展试验.结果表明,与处理A相比,不同添加处理均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能够有效缓解紫花苜蓿光合"午休现象".处理C在试验周期内,土壤相对含水率保持在45.27%~70.67%间.与处理A相比,处理C的紫花苜蓿生物量提高了71.81%.说明玉米芯基保水剂用量为土壤重量的0.4%时,对紫花苜蓿光合特性的改良效果最佳.

    保水剂紫花苜蓿光合日变化土壤持水能力

    枯草期玉树牦牛血液生化指标及瘤胃菌群构成分析

    丁自强张犇郭韶珂胡丽妍...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枯草期玉树牦牛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微生物构成变化,为制定冷季精准补饲方案提供参考.在冷季随机选取16头健康、体重相近的放牧玉树牦牛(公母各半),检测其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微生物丰富度与多样性,同时采集枯草期牧草,测定其营养成分含量.结果显示,枯草期牧草中的粗蛋白含量为5.71%,粗脂肪含量为0.60 g/kg,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65.47%和38.60%.血清生化指标分析显示,公牦牛血清中的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肌酐含量均显著高于母牦牛(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和γ-谷氨酰转移酶含量显著低于母牦牛(P<0.05).瘤胃微生物16S rRNA测序发现,母牦牛瘤胃液中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ota)和纤维杆菌属(Fibrobacter)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公牦牛(P<0.05),而蓝菌门(Cyanobacteria)和Limimorpha属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公牦牛(P<0.05).LEfSe和随机森林分析显示,琥珀酸单胞菌属(Succin-imonas)是公母牦牛之间重要的差异标志物种.综上说明,枯草期牧草的营养成分含量较低,应进一步补饲营养价值较高的饲草料,以满足玉树牦牛在冷季的营养需求.

    玉树牦牛血液生化指标瘤胃微生物

    西藏桑桑牦牛CXCR2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申金伟洛桑顿珠平措占堆卓玛次仁...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牦牛CXCR2基因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影响牦牛生长发育的机制,以西藏桑桑牦牛脂肪组织cDNA为模板,利用RT-PCR克隆牦牛CXCR2基因的编码区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构域预测及蛋白理化性质预测,利用RT-qPCR技术进行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桑桑牦牛CXCR2基因的CDS区全长876 bp,共编码291个氨基酸;结构域预测结果显示,在CXCR2氨基酸序列的1~245位有1个Pfam家族的7tm_1结构域;CXCR2蛋白分析预测结果显示,该蛋白有5个跨膜结构,无信号肽区域,分子量32 855.55 Da,原子总数4 726个,分子式为C1524H2416N392O374S20,不稳定性指数29.45,表明该蛋白质为稳定蛋白,理论等电点9.86,脂肪系数120.27,总平均亲水系数-0.657,为疏水性蛋白,共有21个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桑桑牦牛CXCR2基因主要分布于内质网(55.6%)、线粒体(22.2%)和细胞核(22.2%)中;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桑桑牦牛与瘤牛亲缘关系最近,与水牛亲缘关系最远.

    桑桑牦牛CXCR2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

    牦牛基因组结构变异研究进展

    刘瑞林徐东辉李瑞哲陈生梅...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因组结构变异(Structural variation,SV)通常是指基因组内影响DNA序列长度或方向导致其发生变化的变异形式,包括缺失、插入、重复、易位和倒位.SV通过基因剂量效应和位置效应直接或间接影响基因的表达,进而导致物种发生表型变异.近10年来,随着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和高密度芯片技术的快速发展,牦牛基因组SV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就基因组SV类型、形成机制和检测方法进行阐释,并将近10年来牦牛基因组SV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牦牛组学的深入研究、加快牦牛分子育种进程提供参考.

    牦牛基因组结构变异

    黑麦草属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苏志刚韩有健翟亚军苗彦军...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麦草属(Lolium)植物是一种根系发达、分蘖多、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的牧草,深受牛、羊等反刍动物的喜爱.近年来,黑麦草因受环境胁迫的影响,其生长发育受阻,产草量显著降低,因此,探究黑麦草属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和提升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黑麦草属植物的耐旱、耐盐碱、耐高温、耐低温和耐重金属5个抗逆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黑麦草属植物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加快我国黑麦草属植物抗逆育种进程提供参考.

    黑麦草属干旱温度盐碱重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