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测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测试
中国测试

高洁

双月刊

1674-5124

zgcsjs@163.com

028-84404872;84403072

610021

成都市成华区玉双路10号

中国测试/Journal CHINA MEASUREMENT & TESTING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测试》创刊于1975年,是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期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洁担任主编,毛二可等30多位院士和国内知名专家担任期刊的特邀编委和编委。 《中国测试》以追踪测试领域学科发展前沿,阐释测试理论方法和测试实践应用之精髓为宗旨,是集国民经济多行业、多领域、多学科测试技术特色为一体的权威性学术期刊。 期刊先后被收录为: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收录期刊 ·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期刊 ·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期刊 主要栏目 :综述与研究报告、国家基标准研究、 计量检定与校准测试、产品质检与标准研究、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仪器仪表与传感技术、化学分析与生物技术、工程测试与控制技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连续变量量子隐形传态研究进展

    代恒嘉王庆伟孔嘉
    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量子隐形传态是量子信息领域最重要的协议之一.利用量子纠缠作为物理资源,量子隐形传态是跨越各种量子信息任务的重要基础,也是量子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的持续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连续变量系统因其拥有无限维的希尔伯特空间,并在实验中具备确定性的独特优势,使量子隐形传态扩展到连续变量领域后得以快速发展,并引起广泛关注.该文总结连续变量量子隐形传态的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进展,并聚焦于实验方面的实现.从保真度提升、多种量子态输入、通道复用方案 3个方面概述连续变量量子隐形传态的不同发展路径.通过回顾隐形传态的研究历程,进一步探讨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及所面临的挑战.

    连续变量量子隐形传态量子信息量子通信

    基于CEEMDAN和极限学习机的脉象混合特征识别方法

    张靖轩李长龙王晓青江春花...
    106-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脉象的准确识别有利于人体疾病的诊断,针对脉象特征模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噪声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和基本脉象时域特征、能量熵与样本熵的混合特征提取方法.首先,采集人体脉象信号进行小波分解,以去除高频噪声和基线漂移.其次,对 5种脉象信号进行CEEMDAN处理得到各阶固有模函数(IMF),计算IMF分量能量占比与脉象信号的相关性,选取 5~7阶IMF分量计算能量熵和样本熵.最后,将时域特征、能量熵与样本熵融合的混合特征向量,输入到麻雀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SSA-ELM)中进行脉象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方法的脉象识别准确率达 98.60%,平均精确率为 98.64%,单种脉象识别的召回率及F1值都在 97%以上.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较好的识别性能.

    脉象识别CEEMDAN能量熵样本熵相关性分析

    应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超声特征信号提取算法

    樊丹丹孔明马馨玥崔志文...
    117-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飞行时间差是时差法超声波流量计的关键参数,决定表具的计量精度.该文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对超声回波信号进行特征提取,提取的特征用来回归预测飞行时间差.超声回波信号作为模型的输入层,中间层为提高模型性能,加速训练,使用五层卷积层、五层池化层及RELU激活函数提取信号特征,输出层回归预测飞行时间差,提高对时间差估计的精度.仿真研究表明,模型预测的准确率高于 99%,且有较好的泛化能力.搭建实验平台,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用于预测超声回波信号飞行时间差有着较高的测量准确性,其中测量误差优于±1%,重复性优于0.2%.

    超声波气体流量计飞行时间差检测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回波信号处理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茶叶中氯酸盐、高氯酸盐、溴酸盐和次磷酸盐

    史谢飞冯德建邹燕吴微...
    125-131,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茶叶中氯酸盐、高氯酸盐、溴酸盐和次磷酸盐含量的方法.试样采用纯水超声提取,Waters Anionic Polar Pesticide色谱柱分离,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基质匹配曲线外标法定量.各待测目标物线性范围良好,相关系数均>0.99,方法检出限为 0.003~0.08 mg/kg,定量限为 0.01~0.25 mg/kg,平均加标回收率为 87.0%~115.2%,相对标准偏差为 2.7%~8.4%.20份茶叶样品氯酸盐检出率为 15%,高氯酸盐检出率为 80%.该方法可满足欧盟对茶叶中氯酸盐和高氯酸盐限量的检测要求,实现茶叶中氯酸盐、高氯酸盐、溴酸盐和次磷酸盐含量的同时准确测定.

    茶叶氯酸盐高氯酸盐溴酸盐次磷酸盐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

    成都古城遗址土壤中真菌群落结构分析及防治研究

    张楚帆秦芳楠杨盛周智威...
    132-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都古城东华门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城市遗址中心,现场调查发现遗址表面发生了严重的真菌腐蚀,因此对遗址真菌防治研究迫在眉睫.该研究采集东华门遗址典型病害的土壤样本,培养分离出 16 株真菌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 7个属,包括Alternaria、Fusarium、Mortierella、Mucor、Penicillium、Talaromyces和Phoma属,筛选出 6株产酸产酶能力较强的Alternaria、Fusarium、Mucor、Penicillium菌株为关键腐蚀菌;以此 6株菌为靶标菌株筛选抑菌剂,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发现,氯己定、DCOIT、制霉菌素及苯扎氯铵能够抑制真菌生长,其中氯己定、制霉菌素高效抑制关键腐蚀真菌Penicillium属和Mucor属生长(MIC≤15.625 mg/L),DCOIT对Mucor属真菌抑制效果较弱(MIC≥62.5 mg/L).该结果可为东华门遗址真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东华门遗址真菌微生物病害最小抑菌浓度

    不同控制方式下伺服万能试验机控制误差实测分析

    黄启翔李勇王开成牟俊惠...
    139-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合金试件,应用 250 kN电子万能试验机,设计同步加载试验,进行不同加载方式下伺服万能试验机控制误差实测研究及理论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力控制方式的控制误差大于位移控制方式;力控制方式下,控制误差随加载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其调节时间与加载速率呈指数及对数关系;位移控制方式下,控制误差随加载速率变化不明显,其调节时间与加载速率呈幂函数关系;力控制方式循环编程控制误差更大,位移控制方式循环编程控制误差更小.理论分析表明:万能试验机采用梁型应变式载荷传感器及加载极性不同是造成力控制方式控制误差大于位移控制的主要原因.

    控制方式伺服万能试验机控制误差同步加载

    高速逆流色谱仪整机动态性能分析及实验研究

    郭峻松陈传旺宋源源殷勤...
    147-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速逆流色谱仪是一种由行星结构做离心运动实现化合物高效快速提纯的色谱分离设备.其核心结构及整机动态性能对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分离效率都有较大影响.该文基于结构动力学方程对高速逆流色谱仪核心运动部件离心机构和整机进行合理化简和有限元建模,运用ANSYS对整机进行低阶模态分析与谐响应分析.同时基于噪声振动测试系统,设计并搭建高速逆流色谱仪整机动态性能采集分析实验平台,利用锤击法对整机进行模态实验并进行对比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仿真值与实验值曲线总体变化趋势相近,波峰波谷处频响函数值吻合较好,整机前 6阶各阶固有频率仿真值与实验值之间的相对误差都较小,前 6阶误差平均值为 3.4%.证明整机动力学建模的准确性和实验方案的可行性,明确结构薄弱点及优化目标,为后续整机结构优化与效率提升提供理论与实验基础.

    高速逆流色谱仪动力学建模动态性能分析谐响应分析模态试验

    基于KECA和维纳过程的风电齿轮箱剩余寿命预测

    许之胜刘长良徐健
    156-162,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齿轮箱是风电机组的关键设备,其性能一旦退化至失效状态,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为动态掌握齿轮箱的退化过程,提出一种基于核熵成分分析与维纳过程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数据预处理时,使用随机森林算法剔除离群点和异常值,并通过皮尔逊算法选取与齿轮箱退化相关度高的多个特征.通过核熵成分分析方法在高维空间中进行主元分析,选取信息保有量较大的主元,达到数据降维的目的.随后,使用维纳过程对风电齿轮箱的剩余寿命进行预测.以河北某风场实际数据为例,结果表明:分别使用 3000、4000、5000个点进行预测时,提出方法的预测误差分别为12.72%、10.52%、6.05%,显著优于对比方法.

    风电齿轮箱剩余寿命预测核熵成分分析维纳过程随机森林算法

    光伏组件I-V输出特性的典型故障分析与诊断

    高剑郭倩卫东
    163-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基于单二极管太阳电池等效电路模型,研究分析热斑、电势诱导衰减(potential induced degradation,PID)和老化 3种典型故障的机理特性与I-V输出特性.通过分析 3种典型故障在I-V特性曲线中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性,提取不同故障的关键特征量,并将特征量与概率神经网络(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PNN)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I-V输出特性的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光伏发电运营企业提供的故障组件作为实验数据来源进行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故障诊断模型的准确率为 99.02%左右,仅存在少有的误判情况,所提出的故障诊断方法能够可靠地实现各故障的原因判定,可对智能化地运维光伏电站提供有效的帮助.

    太阳电池光伏组件等效电路模型I-V输出特性特征量提取故障诊断

    基于平移匹配和SVR方法的滚动轴承接触角测量

    郝铎公平靳颂硕卢梦思...
    169-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接触角是表征轴承性能的重要设计参数,尤其对于高精密滚动轴承,其接触角的大小直接影响轴承的刚度、承载能力和寿命,传统方法是在保持架端面上贴反光测量标记片,但对于一些超薄超宽系列轴承,操作较为困难.针对此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平移匹配和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方法的轴承接触角测量方法,通过检测轴承滚动体位置变化,结合灰度信息的平移匹配,实现对轴承旋转角度的测量,再结合采集时间戳,采用SVR算法进行回归分析计算保持架转速,继而评估轴承接触角.实验表明:文章提出方法能够在不设置实物标记的前提下,实现0.01等级最大误差性能指标的高精度检测,为滚动轴承接触角测量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轴承保持架平移匹配支持向量回归机器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