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城市林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城市林业
中国城市林业

彭镇华

双月刊

1672-4925

zgcsly9704@163.com ,ypt54@sina.com

010-62889704

100091

北京颐和园后中国林科院科信所

中国城市林业/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Urban Forestry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办2003年新创刊的一本综合性学术宣传刊物。以"提供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宣传生态城市理念,为中央、省、地(市)决策管理服务"为主要任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森林城市指示推进城市绿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王成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森林城市是我国推进城市生态系统修复和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导推动的一项生态事业,取得了巨大成效,是经过实践证明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生态建设之路,需要久久为功的坚持下去.在我国进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和美丽中国的时代背景下,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森林城市指示要求,保持建设森林城市的战略定力,对推进城市绿化事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历史维度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为森林城市建设定方向、明思路、促推广和提质量的发展脉络及精神实质;从北京维度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森林城市建设提出的科学育林、延续乡愁、提升颜值和覆盖全域的新要求,阐述了其深刻内涵和努力方向;从全国维度总结提出了持续推进森林城市建设的 10 点建议.

    森林城市城市绿化发展脉络高质量发展

    我国城市森林研究回顾及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

    吴泽民陶晓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森林理念引入我国以来,其相关研究一直是国土绿化建设和管理的科学支撑,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我国关于城市森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 4 方面:1)城市森林结构、景观格局分析及动态过程;2)城市森林树种选择、群落结构、配置模式及营建技术;3)应用树木覆盖分析评估城市森林现状;4)城市森林生态效益、服务功能评估等.文章对城市森林内涵、范围等问题作出辨析后认为,未来城市森林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体现在以下 4 方面:1)促进城市森林健康及可持续发展研究;2)基于生态学理论的城市森林群落构建及管护研究;3)城市森林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4)科学提高城市森林总量和质量,规范城市森林碳汇计量及监测的研究等.城市林业应强调用跨学科的技术来解决科学、政策和社会之间的差缺,进而满足城市居民的多种需求.

    城市森林研究回顾未来方向中国

    高密度城区野猪生境适宜性与"人猪冲突"潜在风险区识别研究

    韩依纹方铁树蒋韵殷利华...
    1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快速城市化进程引发的生境变化导致城市生物多样性整体下降,但一些能适应碎片化生境的物种却大量繁殖,被迫扩散或进入城区觅食,从而引发野生动物和居民的现实或潜在冲突.文章针对近年来城区"人猪冲突"现象,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结合MaxEnt模型,探究高密度城区野猪生境适宜性和"人猪冲突"的潜在热点区域.结果表明:洪山区野猪偏好海拔高于 60 m、坡度介于 10°~45°的城市林地区域,主要集中在洪山区中部的低山缓丘,共识别出潜在适宜区面积 13.80 km2;洪山区潜在"人猪冲突"区域位于中部,并形成自西向东北贯穿、3 个核心区聚集的格局;高密度城区野猪夜行性显著;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城市林地,不适宜区主要是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类型、高程和坡度对城区野猪种群分布影响较大;城市林地斑块及之间的建成区面临较大"人猪冲突"风险.

    城市生物多样性人猪冲突生境适宜性红外相机监测MaxEnt模型

    上海中心城区口袋公园恢复性效益研究

    邵钰涵卢娴殷雨婷
    25-3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公园绿地对于改善人们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因此作为大型城市公园绿地有效补充的口袋公园等小微型绿地备受关注.文章选取上海市 4 种不同功能口袋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恢复性水平、环境因素及其对游憩行为影响的交叉分析,尝试为提高口袋公园在规划和设计实践中的恢复性效益提供实证依据.结果表明:儿童活动类口袋公园恢复性效益最佳;口袋公园的设计品质和所包含的景观要素最能缓解人们精神压力,且相关因素对不同类型口袋公园的恢复性效益影响显著不同;当人们在运动健身类口袋公园每周游憩频率达到 4~5 次,或在小型农场类口袋公园单次游憩时间超过 2h时,能够获得最佳的恢复性效益.因此,对于不同功能类型的口袋公园,其恢复性效益的优化应综合考虑其功能特征、区位条件、使用人群需求等,以对应的恢复性环境影响因子为抓手展开.

    口袋公园环境恢复性游憩行为设计提升健康建议

    哈尔滨城市森林景观季节变化对地表温度影响的定量研究

    丛丹王蕾贾佳翟雅琳...
    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森林是平衡城市环境温度的自然解决方案,对降低城市热岛负面影响和发挥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提取春季、夏季和秋季城市森林景观和LST空间信息,探究不同季节城市森林景观指标对LST变化的最佳解释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城市森林景观组成指标与LST的相关性最为显著,但不同类型的林地景观与LST的相关关系和程度均存在差异.因此,丰富森林景观内部植被种类的多样性,增加城市森林斑块形状的复杂性,并联通单独的城森林景观斑块形成森林生态廊道,是最大限度发挥哈尔滨市城市森林景观调节LST效益的方法.

    城市森林景观指数热岛效应地表温度

    基于鸟类生境需求的城市湖岸带设计与修复评估——以梁平双桂湖为例

    任璐袁嘉伍叶丹徐秋华...
    4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度开发和休闲游憩等人类干扰导致湖岸带生境的均质化和退化,影响鸟类生存并制约湖泊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文章以重庆市梁平区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为案例,对 2019 年实施"环境-生物-结构"协同设计的湖岸带修复工程 4 年后的鸟类群落及生境进行调查,结合生境制图法量化生境特征.结果表明:双桂湖湖岸带共有鸟类49 种、实验区45 种、对照区22 种;实验区鸟类香农-威纳指数(北岸2.665、西岸2.984)高于东岸对照区(2.563),其中,西岸新增小微湿地面积较北岸更多,水鸟种类及其种群数量增加更为显著.鸟类多样性与生境多样性、鸟类数量与生境丰富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综上可知,修复工程有效促进了鸟类生境单元多样性的增加;构建湖岸带小微湿地和"林-草-湿"复合生境格局能使生境异质性和鸟类多样性得到持续提升.

    城市湖泊湿地湖岸带鸟类生境生物多样性

    基于"敏感性-重要性-连通性"框架的神木市生态网络规划

    张文婷任巧慧胡泳茵
    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生态网络对改善区域生态安全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景观连通性"综合评价结果识别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判定生态廊道,基于电路理论提取生态节点,形成点-线-面交汇的生态网络,并对神木市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进行分级划定.结果表明:神木市生态源地共 22 个,面积达 536.80 km2,多集中在东南部,平均dPC值为7.16,总体连通性不佳;判定出潜在生态廊道 46 条,廊道总长度 365.39 km,多集中在东南部;提取出生态节点 124 个,包括生态夹点 42 个、生态障碍点 59 个、生态断裂点 23 个.依据生态网络规划结果,识别低质量生态空间,并划分为重点修复区、生态提升区、生态保育区;在此基础上提出源地、廊道、节点、低质量生态空间的分级管控策略,以期为其他生态脆弱型县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生态网络生态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景观连通性神木市

    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实现的景观规划策略——以耒阳市为例

    向雪萍齐增湘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系统调节服务无具体物化形态与纯公共性特征,而导致其价值难以直接实现.文章以湖南耒阳市为例,利用过程模型方法定量评估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及其空间分布,并引入载体的理念,通过适宜性技术与景观规划将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实现空间化.结果表明:1)耒阳市生态系统固碳、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土壤保持、空气净化、水质净化价值分别为 0.06、0.01、299.16、1.86、113.7 和 0.4 亿元,但分布不均衡,其中东部区域的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总量高于西部区域;中部人类活动密集城区的价值最低,呈现出空间聚集特征.2)耒阳市生态农业载体、生态工业载体、生态旅游载体、生态资源产权交易载体、生态补偿载体、生态修复载体的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实现模式占比分别为 19.17%、4.27%、15.17%、11.25%、33.57%和 16.57%,说明耒阳市以生态补偿载体主导模式为主,生态敏感性较高,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生态产品的生产潜力也较高.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一轴多点、三核心多分区"景观规划是耒阳市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实现的主要景观策略.

    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产品景观规划价值实现层次分析法耒阳市

    城市绿色空间的雨洪调蓄效益研究进展

    阿娜尔黄甘霖
    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全面系统地了解城市绿色空间雨洪调蓄效益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城市绿色空间雨洪调蓄效益和能力的研究,归纳其在雨水再分配过程中对雨洪调蓄效益的影响,并揭示在径流形成的不同环节中雨洪调蓄效益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林冠截留过程中,雨洪调蓄效益受植物种类、叶片特征、修剪形状等多种因素影响,且不同植被的冠层蓄水能力差异很大;在绿地雨水入渗过程中,绿地构型和土壤特性是影响雨洪调蓄效益的主要因素;在地表径流形成过程中,绿色空间的景观格局与径流量显著相关,对城市绿色空间景观格局的合理构建可以实现对城市水文过程的主观调控;城市绿色空间的雨洪调蓄效益研究缺乏小微尺度分析,并且鲜有涉及各因素之间如何相互作用.最后提出研究展望,即探索和完善适合中国本土的雨洪管理模式、建立系统的科学理论和评价指标体系,是城市绿色空间雨洪调蓄效益研究的重要方向.

    城市绿色空间雨洪调蓄城市生态效益

    城市昆虫传粉生境营建研究进展及思考

    殷利华巩思凝李良沈正豪...
    7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粉昆虫是生物多样性重要组成部分,昆虫传粉生境建设能有效减缓植物授粉危机,有利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促进自然教育.文章通过检索文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近 20 年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法、内容分析法,对昆虫传粉生境营建相关的规划与设计、建设与管理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结果表明:规划方面,注重该类绿地与区域生态网络和城市专项规划融合;设计方面,强调植物选用遵循"双高""本土""多样化"原则,并采用"高密群植""防风向阳"方式配置;建设方面,提倡保留多种地表,增加与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生态景观布置和栖息设施举措;管理方面,建议纳入 4 种特色日常管理措施,并提出管理部门的政策支持能助力实现昆虫多样性目标.文章最后提出传粉生境营建研究还存在意义彰显不足、实践应用待加强,以及我国发展缓慢等相关思考,旨在对我国城市昆虫传粉生境营建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研究参考.

    城市林业生物多样性传粉花园生境修复景观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