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城市林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城市林业
中国城市林业

彭镇华

双月刊

1672-4925

zgcsly9704@163.com ,ypt54@sina.com

010-62889704

100091

北京颐和园后中国林科院科信所

中国城市林业/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Urban Forestry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办2003年新创刊的一本综合性学术宣传刊物。以"提供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宣传生态城市理念,为中央、省、地(市)决策管理服务"为主要任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声环境下苏州园林视听感知偏好

    莫秋凡高飞张兴翁尉华...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州园林作为特殊的生态环境,独特的造景手法使其拥有不同于其他场景的视听景观.文章以拙政园为例,从视听感知角度出发,以问卷调查为主,眼动追踪为辅,量化比较不同声环境对景观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声景元素构成的声环境对景观偏好具有重要影响,人们总体上更偏好自然声环境下的园林场景;2)多数情况下,有声环境与无声环境的视觉行为存在差异,声环境变化会显著影响观察者的视觉注意力,在人工声环境下尤为明显;3)优质视觉景观下,除人工声外,声环境的变化对视觉景观偏好无显著影响,但对声偏好与整体视听偏好均存在显著影响;4)所有声环境条件对整体视听偏好影响程度大小为听觉和谐>安静度>视觉和谐>开放性.因此,为提高拙政园游人视听景观感知体验,应聚焦声景观提升,在构建声景时应尽可能减少或控制人工声源要素,并考虑不同声源搭配是否和谐,关注不同场景下声环境的声压级范围;同时,还应注意视觉场景的协调性与开放程度.

    声环境视听偏好眼动追踪拙政园

    自然声景对注意力、短期记忆力的影响机制

    梁晓婷孟威杨雨妍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声景具有恢复性特征,对人类的情绪和认知产生复杂影响,是人与自然互动关系的重要内容.基于"压力输入-声景感知-认知测试"的技术路径,采用对照试验法(将自然声景组作为试验组、城市噪音组作为对照组),探究海浪声、溪流声、鸟鸣声、蛙声等自然声景如何影响大学生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力,构建"自然声景-认知能力"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注意力方面,自然声景对冲突作用的恢复最具积极性,对警觉作用、定向作用的恢复有较大局限性.2)短期记忆力方面,自然声景可以促进短期记忆力的恢复;与对照组城市噪音(10.17)相比,蛙声(11.30)的记忆广度最大,其次是雨声(10.70)、鸟鸣声(10.60).3)声学特征方面,尖锐度与注意力的警觉作用和冲突作用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综上可知,自然声景对注意力、短期记忆力都具有恢复性,情绪和个人经历是影响城市噪音对认知能力恢复的重要主观因素.

    自然声景认知能力声景感知

    人为管护因素哑变量对行道树国槐胸径-树高模型精度的影响——以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

    王欣冉孙妍徐程扬
    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晰特大城市都市区城市树木人为管护因素对行道树国槐的胸径-树高关系的影响,拟构建以人为管护因素为哑变量的行道树国槐胸径-树高关系模型,根据 2022 年北京市中心城区行道树的抽样调查,取得 685 株行道树国槐的实测数据,结合文献中的 12 个模型,通过决定系数(R2)、平均预估误差(MPE)、赤池信息准则(AIC)、均方根误差(RMSE)4 个评价指标,筛选出最优基础模型,分析 7 种典型城市环境中的人为管护因素对行道树国槐胸径、树高的影响.结果表明:1)模型M2(R2=0.647,MPE=-2.241%,AIC=600.726,RMSE=1.683)综合拟合程度最优.2)地面防踩踏护网设置、建筑遮光和树池边长显著影响国槐胸径(P<0.05);涂白保护、地面防踩踏护网设置和建筑遮光情况、垂直结构以及树池边长显著影响国槐树高(P<0.05);株距和邻近树种的差异对国槐的胸径、树高生长影响不显著(P>0.05).3)在模型中引入代表地面防踩踏保护、树木涂白、建筑遮光和树池边长的哑变量后,模型精度明显提升,R2提升 15.8%,MPE缩小 29.5%,AIC值降低 29.0%,RMSE值降低 15.0%.因此,将人为管护因素作为哑变量引入国槐胸径-树高模型可以有效提高模型的拟合精度与适用性,可为未来行道树的科学栽植、管护以及碳储量评估等提供理论基础.

    国槐行道树生长模型哑变量树干涂白保护地面防踩踏保护

    城市绿地乔木固碳能力及碳抵消效果评估

    陈俊华黎晓平李羽洁慕长龙...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定量测算城市绿地乔木固碳能力及抵消碳排放,可为森林城市建设的树种选择和配置提供决策支持.基于高清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有关经济社会统计数据,结合实地调查,利用生物量模型法测算南充市主城区绿地乔木的固碳能力,探讨群落结构与固碳能力的影响;分析抵消城市能源CO2排放的成效.结果表明:1)南充市主城区绿化植被中木本植物共 269 种,分属 76 科 163 属.出现频度最高的为桂花、银杏、黄葛树、天竺桂、樟木、樱花等 10 个树种.2)各类绿地林分平均密度 677±425 株·hm-2,平均胸径 21.01±7.15 cm,平均树高 8.52±2.06 m.3)各类绿地碳密度按大小为广场用地>附属绿地>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固碳速率最大的是附属绿地(2.54 t·hm-2·a-1),最小的是公园绿地(1.64 t·hm-2·a-1).4)南充市主城区绿地乔木 2020 年碳固定量为 9 347 t,能源CO2总排放量为 1 016.55 万t,绿地乔木大约抵消城市能源0.09%CO2的排放量.最后,建议南充市在城市森林营建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多树种混合使用,并适时调整群落密度以优化林分结构、改善生境条件,促进林木整体水平的生长,进而提高群落的固碳能力;同时尽量采用近自然、较为粗放的经营方式,以减少碳排放.

    城市绿地乔木碳密度固碳速率生物量南充市

    深圳典型城市人工林绿地表层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特征

    刘海霞史正军蔡艳袁峰均...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人工林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景观植被和土壤生态系统的高度复合体.为探究城市人工林绿地土壤颗粒组成及结构与植被群落等环境因素的关系,以深圳市建成区绿地表层 0~1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和土壤石砾含量、容重、有机质、颗粒组成并计算分形维数,分析土壤颗粒组成及分形维数与各指标的相关性;运用多水平线性混合模型(MLMs)确定土壤分形维数的影响因子,并分析影响因子与土壤分形维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绿地土壤以砂粒为主(62.09%~91.61%),其次是粉粒(0.97%~25.13%)和粘粒(0.82%~17.20%);土壤分形维数变化范围为 2.52~2.76,土壤质地以砂质壤土(85.82%)为主,3 种质地类型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差异显著(P<0.01),从高到低依次为砂质黏壤土(2.74)>砂质壤土(2.64)>砂土(2.59);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乔木郁闭度、草本盖度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不同质地类型之间影响因子对土壤分形维数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砂质壤土与总体规律一致,土壤分形维数随乔木郁闭度、草本盖度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综上可知,深圳城市人工林表层土壤分形维数受植被群落结构影响显著,并与土壤质地和土壤有机质关系密切,研究结果对指导城市人工林群落配置和改善土壤质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人工林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维数多水平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基于i-Tree模型的行道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徐赛李松丁茗童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道树作为街道绿化系统的骨架,支撑着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正常运转.以武汉市临江大道中段为例,基于i-Tree构建行道树生态系统服务的综合评议模型,通过以货币值作为统一衡量标准分析演算研究地 27 种常见行道树及街道整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旨在为行道树树种选择优化,以及街道景观与生态环境的提升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在街道的植景搭配中,整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排序为:美学价值>能源节省价值>雨水截留价值>空气净化价值>生态固碳价值.2)研究地全部行道树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约131.8 万元,平均 1km行道树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可达 28.65 万元,单株行道树年平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可达 307.23 元.3)行道树具有可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同时也存在明显种间差异,其中能源节省、美学价值和雨水截留价值在演算树种中价值量较高,空气净化和生态固碳价值量较低.因此,在街道行道树配置过程中,应将能源节省、美学价值和雨水截留价值作为首要参考因素,再结合街道属性综合考虑树种选择与应用,以构建功能全面的城市行道树生态系统服务结构,提高行道树整体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行道树i-Tree模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种间对比武汉市

    基于ARBOTOM断层仪的校园树木健康程度检测

    于博谢璐迪胡一博阿依祖克兰木·阿吾提江...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园林树木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分,其健康程度直接反映城市环境质量.文章利用ARBOTOM树木断层仪对新疆大学红湖校园内 76 株乔木进行树干空腐检测,分析不同种类、不同生长区域和不同径级树木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旨在为城市园林树木健康程度评估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支撑.结果表明:1)被检测的 76 株树木分别属于 4 科、5 属、7 种,其树干平均空腐比例为 8.18%、疏松比例为57.71%、健康比例为 34.11%;2)不同种类树木空腐比例差异较大,其中垂枝榆和旱柳树干空腐比例较高,分别高达 13.09%和 12.42%,不同生长区域树木空腐比例为 3.14%~11.25%;3)树干空腐比例与胸径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且与树高、冠幅和枝下高之间几乎无明显相关关系.总体而言,校园树木空腐程度整体较轻,但边缘疏松、腐朽问题严峻.最后,针对树木的健康状况提出对应的措施.

    校园树木树木健康评价ARBOTOM树木断层检测仪树干空腐

    基于VTA法及应力波诊断技术的行道树安全风险评估

    程睿黎国健蒋慧翁恩斌...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精细化管养城市树木并科学防控树木安全风险,采用VTA法及应力波诊断技术对深圳市 3 条主干道路行道树的安全风险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存在安全风险的树木涉及 37 个树种,总计 900 余株,占比约4.20%,其中安全风险率超过10%的树种有阴香、马占相思、南洋楹、银合欢;2)树干病变情况比较严重的树种为阴香、南洋楹和马占相思,其中主干空洞率分别为 57.65%、36.36%和 26.67%,阴香和南洋楹的树干病变率随胸径的增大而呈上升趋势;3)树体机械损伤极易诱发树干腐朽空洞问题,在植株密度较大的阴蔽生境表现更严重.为此,建议从行道树日常管养、适生树种选择、安全隐患排查等方面采取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行道树树干空洞应力波诊断安全风险评估

    城市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数据与服务评估的关系

    孙尚伟孙振凯张群王成...
    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生态系统为城市和市民提供的服务功能是城市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城市站)观测和研究的重点内容.为强化城市站观测数据的统一性、系统性和可对比性,以及合理利用观测数据评估生态系统服务,文章首先通过梳理国内外城市站的管理和观测研究实践,针对目前城市站数据观测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其次在梳理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与观测指标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基于观测数据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框架,以提升观测数据的利用价值,提高城市站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影响力;最后从提升城市站观测数据质量、丰富观测研究成果类型,以及服务评估框架的可行性提出思考.

    城市站城市生态系统服务评估长期定位观测指标生态服务评估指标服务评估框架

    浙闽山地丘陵地区地域景观时空演变与多情景模拟预测——基于PLUS-ESV模型分析

    任维张嘉林卢俊涵林欣玮...
    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焦浙闽地区地域景观既有研究对内陆地区关注不足,且中尺度县域研究与定量研究相对较少的问题,文章以福建沙县为对象,基于卫星遥感数据、自然与社会开源数据、统计年鉴等,运用景观格局指数、PLUS模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评估等方法,模拟预测 2030 年 3 个发展情景,以揭示 1990 年来地域景观空间格局及ESV的时空演变,为以沙县为代表的浙闽内陆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结果表明:1)1990-2020 年,林地与耕地此消彼长,建设用地显著增长.2)1990-2020 年,景观破碎度、复杂度、离散性及异质性增加,景观优势斑块的连通性与聚合度下降;ESV加速下降,较高及以上价值区向中及以下价值区加速转化.3)2030 年,生态保护情景下的总体景观破碎度最低、ESV最高.综上可知,生态保护情景能最大化保留沙县山水林田城乡一体的地域景观特征,也最符合地区"生态宜居""生活幸福"等高质量发展要求.

    地域景观PLUS模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多情景模拟山地丘陵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