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城市林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城市林业
中国城市林业

彭镇华

双月刊

1672-4925

zgcsly9704@163.com ,ypt54@sina.com

010-62889704

100091

北京颐和园后中国林科院科信所

中国城市林业/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Urban Forestry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办2003年新创刊的一本综合性学术宣传刊物。以"提供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宣传生态城市理念,为中央、省、地(市)决策管理服务"为主要任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公众科学的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黄雅凌傅伟聪陈梓茹任维...
    8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绿地的生物多样性对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价值,利用公众科学进行相关研究具有独特优势,但基于公众科学的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尚未得到系统性回顾.文章通过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 2004-2023 年的文献进行系统性筛选和分析,结果发现:近 20 年来公众科学在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呈增长趋势,尤其在近 5 年关注度急剧上升;现有的公众科学项目以美国居多,如iNaturalist和ebird;论文发表数量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较为集中,而亚洲和非洲地区的国家在发表频次上与欧美国家存在一定差距;研究内容聚焦于物种监测、生境改造、生态教育等;公众科学与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结合提高了数据分析的科学性、准确性.未来研究应着力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深化大数据应用,并强调跨学科合作,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的持续发展.

    公众科学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公众参与

    宜荆荆恩森林城市群建设的总体布局研究

    姜莎莎张昶赵莉徐慎东...
    9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和恩施州构成的宜荆荆恩城市群是湖北省三大城市群之一,也是长江经济带上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开展森林城市群建设对促进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宜荆荆恩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森林湿地资源、生态产业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现状,从城市群尺度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山区强四库,平原织两网,城乡提三景,全域筑四链"的宜荆荆恩森林城市群总体建设布局,并阐述具体的建设内容.

    宜荆荆恩城市群森林城市群协同发展建设布局

    宁波都市区城市群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森林应对策略

    殷鲁秦金佳莉姜莎莎古琳...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 年中欧双方联合开展了中欧绿色城镇化的城市森林应对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我国宁波都市区是长三角区域内的重要发展极核之一,其城市群建设也是该研究项目的典型案例.文章在总结宁波都市区"小城镇点状发展-大都市主导发展-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区域尺度综合分析城市组团之间生态空间、森林质量与景观风貌、外来入侵植物、河流水系生态廊道、城乡居民生态福祉、平原村庄风貌等 9 个方面的生态环境问题,最后提出群域区生态共建共享共治、中心区生态空间查漏补缺、核心区生态服务能力提升和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挖潜 4 方面的森林应对策略,以推进长三角区域生态协同、助力美丽杭州湾建设、构建宁波都市区生态安全共同体.

    宁波都市区城市群生态环境问题森林应对策略

    宁波都市区森林城市群建设现状、发展指标与总体布局——基于中欧合作研究的城市群森林建设规划

    张昶金佳莉陈玉飞姜莎莎...
    106-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是生态环境的共同体,需要协同在城市群尺度推进森林城市群建设.基于对宁波都市区森林城市群建设现状的分析,结合上位规划要求及国内外经验,构建包括 7 项一级指标(生态资源总量、生态网络、生态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生态文化、生态福利、区域协同)、24 项二级指标的宁波都市区森林城市群建设指标体系;同时,立足宁波都市区现状与发展目标,形成都市区"两山三湾一岛链",中心区"两屏一区、多廊多点",生态建设核心区"绿心、绿隔、绿核、绿廊、绿网、绿园"的森林城市群分层布局.研究结果不仅对宁波都市区森林城市群的落地建设具有指导作用,也对我国其他地区森林城市群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宁波都市区生态现状森林城市群发展指标总体布局

    基于绿色空间供给潜力的城市公园优化研究

    李荷陈明坤毕凌岚
    114-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将高密度建成环境内具有一定生境特征的绿色空间转化为城市公园,是集约利用城市空间、平衡空间约束和需求增长、提升人居环境的关键.以成都市青羊区为例,设定现状公园、修正后公园和优化后公园 3 种情景,构建基于生态供给和社会支撑两个维度,数量、质量和可达性 3 个方面的评估框架,展开对比性评估和耦合协调度分析.结果表明:现状公园在生态供给维度上量、质失均,社会支撑维度上均衡性和公平性不足,呈现出失调衰退的协调发展特征;将全域范围内具有一定生境特征的绿色空间转化为城市公园,能有效提升城市公园体系的生态供给和社会支撑特征,并显著优化耦合协调特征.因此,为有效优化城市公园及体系,需兼顾绿色空间的供给潜力,在提升现状绿色空间多维供给水平基础上,兼顾生态特征按需配置进行公园建设,并辅以精细管养耦合公园参与的治理管控模式.

    城市绿色空间供给潜力生态供给社会支撑耦合协调度

    游客与居民视角下朱家角古镇地方性特征感知差异

    张琳肖茵然
    124-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家角古镇作为江南古镇的典型代表,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居游空间的混合导致游客与居民两个感知主体之间产生矛盾,对朱家角的地方特色产生不同的感知和情绪.为探究居游混合下的朱家角古镇地方性发展方向,从居民和游客两个感知主体入手,采用问卷调研、访谈和实地游览的方式,分析居民和游客对古镇地方特色的感知及其带来的愉悦感的差异,以及该差异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要素.结果表明:游客对旅游相关的游览对象有更强烈的感知和愉悦感;居民总体对当地的旅游发展持肯定和支持态度,对朱家角古镇景区总体评价较高,且对朱家角各项感知因素的感知强度及愉悦感均大于游客.据此提出规划引导策略:打开河岸空间,活化居游共享空间;优化现有商业业态,引入优质商业活动.

    景观地方性感知差异朱家角古镇

    近35年来新疆城市扩张及绿地格局演变的时空特征

    王超武威威钱雨果
    132-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扩张会导致绿地面积减少和生态功能退化,尤其在干旱缺水的新疆城市,该矛盾更加突出,亟须开展城市扩张与绿地格局演变的定量研究.文章利用遥感数据,通过量化 1985-2020 年新疆整体、兵团城市、非兵团城市的不透水地表面积和占比的变化、绿地面积和占比的变化,以及绿地破碎度的变化,分析 1985-2020 年的新疆城市扩张与绿地格局演变特征,探究兵团城市和非兵团城市的发展差异,为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1)35 年来新疆城市不透水面积持续增加,由379.89 km2增长至4 947.60 km2;绿地面积从 40.88 万km2下降到 39.31 万km2,且绿地破碎度先降后升.2)兵-地融合发展加速了区域的城市扩张,尤其加快了非兵团城市的扩张;3)35 年来非兵团城市绿地面积持续下降,而兵团城市在 2010 年前绿地面积持续上升,2010-2020 年绿地面积快速下降.未来新疆的兵-地融合发展需要更加关注绿地建设,实现区域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城市扩张兵-地融合绿地格局区域差异

    粤北南雄盆地县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境质量演变

    邓光蔓杨现坤徐国良符加方...
    139-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雄位于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中的北部生态发展区,是广东省重要生态屏障的组成部分,但由于早期不合理的农耕发展生成了大量的未利用地,对生境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基于 2000、2005、2010、2015 和 2020 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InVEST模型,对 4 个周期(2000-2005 年、2005-2010 年、2010-2015 年、2015-2020 年)的生境质量演变特征进行评价,并利用生境质量贡献率探究影响生境质量变化的土地利用转移类型.结果表明:1)2000-2020 年南雄市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与林地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为主;2)南雄市生境质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中部丘陵生境质量低,西北部以及东南部高山是高生境质量的分布区;3)2000-2020 年,耕地向林地转化是研究区生境质量提升的最主要原因,林地向耕地转化以及耕地向建设用地转化是研究区生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协调林地与耕地、耕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的转化将会有效缓解南雄市生境质量下降问题.

    土地利用变化InVEST模型生境质量南雄市

    城市公园繁殖鸟类生态位与种间关系

    李斌强张象君崔庆江曾昭朝...
    147-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城市鸟类的生态位和种间关系有助于正确认识城市鸟类的共存机制.2021 年 4-8 月,利用样线法对广西柳州 12 个城市公园进行鸟类调查,采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Pianka生态位重叠度指数、Spearman秩相关性系数等分析 14 种繁殖鸟类的生态位特征与种间关系.结果表明:柳州城市公园暗绿绣眼鸟的生态位宽度值最高,白头鹎和鹊鸲的生态位重叠度最大,鸟类的生态位宽度与其分布的公园数量呈线性相关;鸟类群落呈显著正联结,且鸟类群落正相关物种对的比率远远高于负相关物种对的比率,支持群落的正联结结论;鸟类的生态位重叠度受物种功能距离的影响,功能距离越近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度越大,共同出现的概率越高.研究结果为城市鸟类物种的共存提供了实证数据和新的见解,建议在城市生境中,优先保护特化物种的栖息地;增加城市公园的生境复杂性,满足不同鸟类物种的生态需求,促进城市鸟类物种的共存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

    城市化鸟类多样性生态位宽度种间联结广西柳州

    园林微观环境要素对游览体验的量化评估

    刘文洁黎欢孙乔昀刘文雪...
    15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园林作为江南地区特色旅游资源,其环境兼具自然景观与人文特征.游客作为园林空间的直接感知者,对园林价值的认同和体验质量至关重要.基于游客视角,运用图像语义分割技术和随机森林算法,以太湖区域近代园林为例,探讨微观环境要素对游览体验的量化影响.结果表明:游览舒适度是游客感知体验的核心,其中水文、高层植被、建筑、小品以及天空环境要素为关键感知因素;园林微观环境要素与游客体验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联,传统线性模型在此类评估上具有局限性;园林微观环境要素占比变化对游客体验产生差异化影响.因此,未来研究应重视微观环境要素在塑造游客舒适度体验的重要性,并深入探讨不同园林特征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加强对园林环境与游客体验互动机制的理解,以优化园林空间的设计策略.

    园林微观环境要素游览体验舒适度量化非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