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CT和MRI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CT和MRI杂志
中国CT和MRI杂志

王成林

双月刊

1672-5131

ctmri@vip.163.com

0755-83695203,83695204,13510331556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华一路国际商会大厦1902号

中国CT和MRI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办刊宗旨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的方针,及时反映我国CT和MRI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NODDI用于不同亚型帕金森患者脑细微结构的定量研究

    唐斌贾文霄丁爽李雪琪...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神经突方向离散度与密度成像(NODDI)的定量分析探索帕金森病(PD)患者不同亚型的脑灰质核团细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选择29例就诊于该院的PD患者并根据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将其分为震颤为主型(n=18)和僵直迟缓为主型(n=11),行常规磁共振平扫及NODDI检查;测量双侧基底节灰质核团的神经突内体积分数值(VIC)、神经突方向离散度值(ODI),并取平均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核团参数值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不同核团VIC及ODI值的诊断效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不同亚型PD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 僵直迟缓型PD患者的尾状核、壳核、内侧苍白背侧、内侧苍白腹侧、丘脑中的VIC和ODI及苍白球VIC低于震颤型患者(P<0.05).在ROC分析中,右侧苍白球VIC显示最佳诊断效能.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右侧苍白球VIC是最佳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NODDI能够定量反映不同亚型患者细微结构变化,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神经突方向离散度及方向成像帕金森病亚型磁共振成像

    全脑灌注CTP联合头颈CTA诊断早期AIS的价值观察

    段淼陈大有郭泽春黄春兰...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全脑CT灌注成像(CTP)联合头颈CT血管成像(CTA)对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63例疑似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全脑灌注CTP检查、头颈CTA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CTP、CTA单独及联合诊断早期AIS的价值、梗死区和健侧脑组织的CTP参数大小[脑血流量图(CBF)、脑血容量图(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CTA对头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检出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CTP参数与头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TP诊断AIS阳性47例,阴性16例,诊断敏感度为91.84%,特异度85.71%,阳性预测值95.74%,阴性预测值75.00%,准确率为90.48%,Kappa值为0.738;CTA诊断AIS阳性46例,阴性17例,诊断敏感度为87.76%,特异度78.57%,阳性预测值93.48%,阴性预测值64.71%,准确率为85.71%,Kappa值为0.616;CTP联合CTA诊断AIS阳性48例,阴性15例,诊断敏感度为95.92%,特异度92.86%,阳性预测值97.92%,阴性预测值86.67%,准确率为95.24%,Kappa值为0.866,联合诊断价值更高.灌注异常区CBF、CBV值显著低于对侧正常区(P<0.05),MTT、TTP值显著高于对侧正常区(P<0.05);63例患者DSA共检出狭窄血管107处,其中轻度狭窄22处,中度狭窄46处,重度狭窄30处,闭塞9处,CTA检测轻度狭窄21处,中度狭窄47处,重度狭窄31处,闭塞8处,准确率分别为95.23%、89.36%、87.10%、100%,总准确率为90.65%;CTA检查动脉狭窄程度与CBF、CBV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MTT、TTP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全脑灌注CTP可有效评估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和缺血严重程度,头颈CTA则可准确检测脑动脉血管狭窄部位和程度,两者联合诊断早期AIS价值较高,为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CT灌注成像CT血管成像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狭窄诊断价值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临床及MRI/MRV特征与抗凝治疗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叶伟张超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RI联合MRV及相关临床特征预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经抗凝治疗后不同预后的评价指标;指导临床尽早干预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 收集47例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3年2月经M RI联合M RV确诊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影响CVST患者抗凝治疗预后的病因、临床特征及MRI及MRV的影像特点等.结果 单因素分析年龄(P=0.014)、D-二聚体(P=0.039)、静脉性梗死合并出血(P=0.044)、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P=0.002)、侧支循环(P=0.014)在不同预后分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OR=58.138,95%CI:1.423-2374.543,P=0.032)是CVST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侧支循环1 级(OR=0.008,95%CI:0.000-0.807,P=0.040)是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结论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是CVST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侧支循环1级与CVST患者预后良好独立相关.

    脑静脉窦血栓磁共振成像抗凝预后

    基于磁共振3D-T1WI评估肺癌化疗患者脑形态学改变的研究

    陈文倩韩小伟荣萍李茗...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MRI 3D-T1WI探讨化疗对肺癌患者脑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4名肺癌化疗患者、49名肺癌未化疗患者和40名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匹配的健康对照组的头颅3D-T1WI图像,其中化疗患者中14人有化疗前影像数据.对全脑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分割为48个脑区,通过单因素ANOVA检验统计三组人群(肺癌化疗,肺癌未化疗,健康对照)的脑区体积差异,在每两组之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并对14名化疗前后的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ANOVA分析结果表明三组人群的脑体积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脑区;14名肺癌患者化疗前后有10个脑区体积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是壳核(右侧),丘脑(总体,右侧),苍白球(总体,右侧),杏仁核(总体,右侧,左侧),伏隔核(总体,右侧),化疗患者小脑灰质(总体,左侧)和海马(总体、左侧)与肿瘤尺寸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 肺癌及化疗均引起患者脑形态学特别是体积发生改变.

    肺癌化疗头颅磁共振脑形态学肿瘤尺寸

    低剂量双源CTP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组织灌注缺损的价值及对血管内再通治疗的指导意义

    周戈李培华杨才能尹伊君...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低剂量双源CT灌注成像(CTP)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脑组织灌注缺损及指导血管内再通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我院106例AIS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n=53)和常规剂量组(n=53),分别于发病4.5 h内行低剂量、常规剂量双源CTP检查.比较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CTP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图像质量、辐射剂量、脑组织灌注异常率及脑组织灌注缺损面积,分析治疗前低剂量CTP参数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再通治疗,比较低剂量组不同疗效患者治疗前低剂量CTP参数,分析治疗前低剂量CTP参数预测疗效的价值.结果 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CTP参数CBF、CBV、TTP、MTT、图像质量评分及脑组织灌注异常率、脑组织灌注缺损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辐射剂量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CTP参数CBF、CBV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TTP、MTT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低剂量组疗效不良患者治疗前CBF、CBV低于疗效良好患者,TTP、MTT高于疗效良好患者(P<0.05);治疗前低剂量CTP参数CBF、CBV、TTP、MTT预测AIS患者血管内再通治疗疗效为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7、0.820、0.702、0.817.结论 低剂量双源CTP能满足评估AIS患者脑组织灌注缺损的临床要求,且能辅助临床预测血管内再通治疗疗效,有助于指导临床选择血管内再通治疗方案.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低剂量双源CT灌注成像脑组织灌注缺损血管内再通治疗

    老年认知功能障碍与高尿酸血症及脑灰质结构改变的关系研究

    王晓杨牧余雯晴苏雪娟...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认知功能障碍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观测患者脑灰质结构改变情况,探讨相关脑机制.方法 前瞻性选取在本院住院或门诊就医的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392例,根据认知功能障碍分类诊断标准及认知评定量表分为轻度认知障碍组224例,痴呆组168例;另取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老年人182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尿酸水平,收集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方法对患者全脑容积进行分割,在Matlab 6.5环境下运行spm5,分析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分级与全脑灰质容积的相关性.结果 痴呆组患者血尿酸水平[(419.47±32.51)μmol/L]明显高于轻度认知障碍组[(354.80±27.63)μmol/L]和对照组[(226.48±32.15)μmol/L];轻度认知障碍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1.821,OR=2.134,95%CI=1.296~4.830,P=0.000)、受教育程度(B=1.559,OR=1.607,95%CI=0.971~3.519,P=0.001)、高尿酸血症(B=2.671,OR=3.641,95%CI=1.695~7.831,P=0.000)是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高尿酸血症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高出尿酸正常者的3.641倍.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MMSE分级与灰质容积成负相关的脑区包括:左侧前扣带回、左内侧额上回、两侧海马旁回、两侧岛叶、两侧舌回、两侧小脑皮层、左侧尾状核、右侧颞中回、左侧后扣带回、左侧枕中回(均P<0.005);成正相关的脑区包括:左侧颞中回、左侧颞下回、两侧丘脑和豆状苍白球、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左侧缘上回、右侧枕上回和中回、左侧楔前叶(均P<0.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是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情绪、记忆及默认网络脑灰质结构异常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相关.

    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高尿酸血症脑灰质结构变化

    三种不同强化亚型幕上胶质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

    陈鹏宇刘亚东于静高波...
    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幕上胶质母细胞瘤3种不同的MRI强化及影像特点.方法 我们对2010-2021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40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肿瘤的MRI平扫及增强资料按照3种不同M RI强化亚型的胶质母细胞瘤特点进行描述和总结.结果 3种不同MRI强化亚型的胶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有相对特异性,结合多序列MRI有利于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结论 认识到胶质母细胞瘤的不同强化影像学表现有利于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

    胶质母细胞瘤MRI强化影像表现

    IDH1突变型胶质母细胞瘤磁共振纹理特征的研究

    王汝佳孙静华侯玉微马梦华...
    23-2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IDH1)突变型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的磁共振纹理特征.方法 共纳入118例GBM患者.通过横断位T1WI增强图像,采用3D slicer软件选取的31种磁共振纹理特征进行分析.通过SPSS 26.0软件,研究IDH1突变型GBM与其磁共振纹理特征的联系,采用了 x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方法;生存分析采用的Kaplan-Meier单因素方法.结果 IDH1突变型GBM与IDH1野生型GBM相比,磁共振纹理特征共有18种有明显差异,包括运行百分比、表面:体积比、能量、熵、一致性、自相关、集群突出、聚类趋势、差值熵、能量:灰度共生矩阵、熵:灰度共生矩阵、同质性1、平均总和、熵和、方差和、方差、GLN、群集阴影.结论 3D slicer中有18种磁共振纹理特征可以IDH1突变型GBM关系密切.

    胶质母细胞瘤IDH1状态磁共振纹理特征预后

    DCE-MRI、IVIM-DWI、MRS技术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假性进展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杜竑兵张福洲徐彬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技术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假性进展(PP)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72例术后同步放化疗脑胶质瘤患者,均于放化疗后3个月接受DCE-MRI、IVIM-DWI与MRS检查,按照二次手术病理学检查或随访结果,将其分为复发组与PP组,比较两组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表观扩散系数(ADC)、灌注分数(f)、真性扩散系数(D)与假性扩散系数(D*)、胆碱(Cho)/磷酸肌酸(Cr)、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联合对术后复发与PP的鉴别价值.结果 两组Kep、D、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Ktrans、Ve、f、Cho/Cr、Cho/NAA显著高于PP组(P<0.05),ADC显著低于PP组(P<0.05);ROC分析显示,Ktrans、Ve、f、ADC、Cho/Cr、Cho/NAA及联合诊断AUC分别为0.688、0.821、0.835、0.679、0.801、0.785、0.988,其中联合诊断AUC最大,鉴别复发与PP的敏感度95.32%,特异度93.07%.结论 DCE-MRI、IVIM-DWI联合MRS对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PP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可为临床更好鉴别肿瘤复发与PP提供可靠指导.

    脑胶质瘤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复发假性进展

    3D-DSA与Dyna-CT在颅内支架置入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周新华陈良义翁磊华吕绍茂...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三维DSA血管成像(3D-DSA)及数字平板造影机的C臂旋转并断层重建技术(Dyna-CT)在颅内支架置入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92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颅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分为对照组(n=38例)和观察组(n=54例).对照组采用3D-DSA引导,观察组采用Dyna-CT引导,术后进行12个月门诊随访,比较两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手术成功率、并发症、支架再狭窄及斑块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4个月、8个月及12个月mRS评分、支架成形术耗时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yna-CT的术前规划、观察到支架表面图像与术中所见吻合,手术成功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63.16%(P<0.05);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进行12个月门诊随访,患者支架再狭窄、血管狭窄部位斑块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yna-CT用于颅内支架置入术中能改善患者症状,缩短支架成形术耗时,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能降低血管狭窄部位斑块检出率,值得推广应用.

    三维DSA血管成像数字平板造影C臂旋转并断层重建技术颅内支架置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