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CT和MRI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CT和MRI杂志
中国CT和MRI杂志

王成林

双月刊

1672-5131

ctmri@vip.163.com

0755-83695203,83695204,13510331556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华一路国际商会大厦1902号

中国CT和MRI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办刊宗旨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的方针,及时反映我国CT和MRI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SCT与X线诊断患者气胸的价值观察

    李宏荣谢晶美王永宏
    6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MSCT)与X线诊断患者气胸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气胸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MSCT及X线检查,分析其各自影像学特点,并以MSCT为诊断气胸的金标准,分析X线与MSCT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MSCT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表现为胸廓扁平、肋骨内突、肺气肿样改变及胸膜孔,21例患者检出38个胸膜窗,其中左侧15例,右侧6例,多见于肺尖,其次为前胸壁、纵膈面,MSCT可见小量气胸72例、大量气胸28例;X线胸片可见气胸患者双肺透光度增强,两肺见斑片状高密度影,肺组织压缩聚拢,其中9例未见血性气胸,小量气胸68例、大量气胸23例;MSCT测定小量、大量气胸的肺压缩比较X线更高(P<0.05),对于小量气胸的肺压缩比,X线与MSCT的相关度达0.904(P<0.05),对大量气胸的相关性为0.918(P<0.05);一致性检验显示,X线与MSCT诊断患者大量气胸的Kappa值为0.705,一致性较高.结论 MSCT与X线对患者气胸均有一定诊断价值,其中MSCT的诊断价值更高.

    MSCTX线气胸价值

    双低剂量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成像技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可行性研究

    汪劭川曾一红孙政文许馨予...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在低碘对比剂剂量和低辐射剂量下施行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成像技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本院2021-2023年度疑似患有肺动脉栓塞的受检者60例.所有受检者均接受CTPA检查,将受检者分为常规剂量组管电压120KV,碘对比剂剂量30~40ml(30例)和低剂量组管电压100KV,碘对比剂剂量15mL(30例)均使用非离子型水溶性碘对比剂碘美普尔(400gl/100mL).两组受检者均憋气扫描完成,比较两组受检者的CT值、背景噪声、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容积CT剂量指数(computed tomography dose index,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结果 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的CT值、背景噪声、SNR、DLP、CTDIvol相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的图像质量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其动脉栓塞检出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成像上选用双低剂量,能够减少受检者发生碘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npathy,CIN)并降低所承受到的辐射剂量,且双低剂量CTPA成像对肺动脉栓塞检查可行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肺动脉栓塞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双低剂量碘对比剂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

    基于CT平扫影像组学特征在预测胸腺上皮性肿瘤WHO简化病理分型中的价值

    陈杰洪悦王艳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CT平扫的影像组学特征在预测胸腺上皮性肿瘤WHO简化病理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22年3月由病理结果证实的胸腺上皮肿瘤(TETS)患者共57例,通过TETS的WHO简化病理分型,分为低危组(A、AB、B1型)23例、高危组(B2、B3、C型)34例,并按照8:2的比例,随机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每个病灶均由两名放射科医生经过协商后,利用ITK-SNAP软件对兴趣区(ROI)进行勾画.使用Python v3.67提取放射组学特征,并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和LASSO特征选择方法进行降维和筛选.在训练集中,应用支持向量机(SVM)、多层感知机(MLP)和逻辑回归(LR)构建术前诊断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预测效果,并通过内部测试集验证预测模型.结果 共提取了 1649个影像组学特征参数,经过Spearman相关系数筛选得到221个差异特征,并通过LASSO方法将其降维至12个组学特征.在测试集中,基于SVM、MLP和LR构建的术前预测模型分别表现出AUC值为0.800、0.868和0.971,其中LR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结论 基于CT平扫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SVM、MLP和LR模型在预测胸腺上皮性肿瘤WHO简化病理分型方面展现出较好的预测潜力,其中LR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

    胸腺上皮肿瘤WHO病理分型影像组学支持向量机多层感知机逻辑回归

    CT血管造影联合血清尿素、胱抑素C、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指数对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和斑块性质的关系

    陈娇明贤芳吴永波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联合血清尿酸(UA)、胱抑素C(CysC)、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TyG)指数对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狭窄程度诊断价值和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29例CHD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TA检查获得血管体积、斑块体积、重建指数(RI)、斑块负荷等参数资料,检测血清UA、Cys C、甘油三酯及空腹血糖水平,并计算TyG指数.根据冠脉狭窄程度和斑块性质将CHD患者分为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钙化斑块组和非钙化斑块组.比较不同冠脉狭窄程度和斑块性质CHD患者CTA参数和血清UA、CysC、TyG指数的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A参数联合血清UA、Cys C、TyG指数对冠脉狭窄程度诊断价值.结果 CHD组血管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斑块负荷、血管狭窄程度、RI、CTA参数模型CTA'和血清UA、Cys C、TyG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狭窄组斑块负荷、血管狭窄程度、Rl、CTA参数模型CTA'和血清UA、Cys C、TyG指数高于中度狭窄组(P<0.05),非钙化斑块组斑块负荷、RI和血清UA、CysC、TyG指数高于钙化斑块组(P<0.05).CTA参数(CTA')、血清UA、Cys C、TyG指数等4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时:ROC-AUC(0.95CI)分别为0.767(0.568~0.954)、0.703(0.432~0.963)、0.732(0.524~0.918)、0.741(0.560~0.914)、0.891(0.773~0.983).联合应用诊断效能更高.结论 CHD患者的血管体积减小,斑块负荷、血管狭窄程度、RI增加,血清UA、Cys-C、TyG指数均升高,与钙化斑块形成有关.CTA与血清UA、CysC、TyG指数均可诊断冠脉狭窄程度,且联合诊断效能更高.

    冠心病冠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CT血管造影尿酸胱抑素C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指数

    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不同管电流CT扫描方案对患者辐射剂量影响研究

    海洪勃朴成浩于冬梅方亮...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不同管电流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方案对患者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11月于我院进行导管消融术治疗的133例心房颤动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胸部CT扫描管电流水平将其分为微管电流组(管电流为30mAs)、低管电流组(管电流为50mAs)、中管电流组(管电流为100mAs)和高管电流组(管电流为200mAs),四组例数分别为30例、37例、34例、32例.记录四组患者辐射剂量[CT剂量指数(CTDI)、CT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客观图像质量[CT值、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主观图像质量[解剖结构显示、噪声、图像清晰度]、左心房(LA)直径、LA憩室显示率、肺静脉(PV)解剖变异显示率.结果 四组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微管电流组CTDI、DLP、ED均低于低、中、高管电流组(P<0.05),低管电流组CTDI、DLP、ED均低于中、高管电流组(P<0.05),中管电流组CTDI、DLP、ED均低于高管电流组(P<0.05).微管电流组LA、左上肺静脉(LSPV)及右上肺静脉(RSPV)的CT值、SNR、CNR均低于低、中、高管电流组(P<0.05),低、中、高管电流组LA、LSPV及RSPV的CT值、SNR、C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管电流组解剖结构显示、噪声及图像清晰度评分均低于低、中、高管电流组(P<0.05),低、中、高管电流组解剖结构显示、噪声及图像清晰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管电流组LA直径、LA憩室显示率及PV解剖变异显示率均低于其他三组(P<0.05),低、中、高管电流组LA直径、LA憩室显示率及PV解剖变异显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1 00mAs、200mAs管电流相比,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采用50mAs管电流CT扫描辐射剂量明显较少,所获图像质量也能够达到相关标准.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管电流辐射剂量图像质量

    三种不同指数模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效能的比较:一项基于多b值MUSE-DWI的研究

    袁晓凡李海歌朱建国郭浩东...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基于多b值MUSE-DWI的单指数模型、双指数模型、拉伸指数模型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的MRI检查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病灶分为良恶性两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或非参数检验比较三种指数模型定量参数的组间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组间差异的参数.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三种指数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三种模型诊断效能的差异.结果 三种指数模型定量参数的值在恶性组均低于良性组(P<0.05).单指数模型、双指数模型参数联合模型、拉伸指数模型参数联合模型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分别为0.701,0.859,0.828;双指数模型参数联合模型与单指数模型的AUC有统计学差异(P=0.023),拉伸指数模型参数联合模型的AUC与双指数模型参数联合模型(P=0.52)及单指数模型(P=0.08)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三种不同指数模型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双指数模型参数联合模型优于单指数模型.

    乳腺病变表观扩散系数双指数模型拉伸指数模型

    采用B1-corrected variable-flip-angle(VFA)的定量动态增强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研究

    蒋辉曲金荣宋颖王立峰...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B1-corrected VFA技术的定量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DCE)MRI在乳腺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本院63例乳腺疾病患者,行3.0 T DCE-MR检查,结合B1-corrected VFA技术获得T1值,在此基础上计算出DCE-MRI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对乳腺恶性、良性及正常腺体组获得的定量参数行Kruskal-Wallis检验;最后绘制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结果 恶性肿瘤组Ktrans、Kep、Ve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0.010(0.001 0.118)min-1、0.145(0.0020.863)min-1、0.058(0.002 0.611);良性病变组Ktrans、Kep、Ve中位数为0.238(0.009 0.740)min 1、0.365(0.020 1.012)min-1、0.517(0181 0.923);正常腺体组Ktrans、Kep、Ve中位数为0.812(0.1212.352)min1、1.147(0.328 2.363)min-1、0.712(0.404 1.183).Kruskal-Wallis检验显示三组间Ktrans、Kep、Ve 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良恶性组间、恶性与正常组间的Ktrans、Kep、V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良性和正常组之间的Ve值无统计学意义.三者AUC分别为0.875、0.957、0.707,三者判断乳腺良恶性变的Ktrans、Kep、Ve敏感度分别为93.8%、97.9%、45.8%;特异度分别为66.7%、86.73%、86.7%.结论 结合B1-corrected VFA序列测量的3.0T DCE-MRI参数Ktrans、Kep、Ve可以反映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血流灌注特征,可用于乳腺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乳腺B1-correctedVFA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联合ADC组学标签和激素受体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化解

    李小苑杨志企陈湘光陈寿让...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使用联合ADC图组学标签和激素受体模型来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C)病理完全缓解的价值.方法 共收集了 165例NC前行DWI检查女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年龄在28-70岁之间.基于ADC共提取了 396个组学特征并进行特征筛选.比较病理完全缓解和病理部分缓解组间临床特征的差异.将有差异临床特征和最优影像组学特征纳入logistic回归以建立模型.使用ROC曲线和决策曲线来评估模型的效能.结果 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激素受体表达状态在病理完全缓解和病理部分缓解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ADC图组学标签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预测乳腺癌NC病理完全缓解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5和0.639.基于联合ADC图组学标签和激素受体建立的联合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预测乳腺癌NC病理完全缓解的AUC分别为0.904和0.789.联合模型的临床获益高于基于ADC图组学标签模型.结论 联合ADC图学标签和激素受体建立的联合模型对预测乳腺癌NC病理完全缓解具有较好的价值.

    乳腺癌表观扩散系数激素受体影像组学新辅助化疗

    能谱CT成像在评估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中的价值

    李大铭张玉婷马小梅
    91-9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能谱CT定量评估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51例行双期对比增强能谱CT的肝细胞癌患者.从能谱CT图测得肿瘤CT值和碘浓度(IC).计算能谱曲线的斜率(Slope)、标准化碘浓度(NIC)以及动静脉期之间的碘浓度差比率(RICAP-VP).根据手术病理结果,肿瘤被确定为有或无微血管侵犯.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分析两组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变量的诊断性能.结果 有和无微血管侵犯组在动脉期的IC、NIC、Slope和RICAP-VP有显著差异(P<0.05).使用3.245作为动脉期的Slope的阈值,可以在ROC分析中获得0.806的曲线下面积(AUC)值来区分有和没有微血管侵犯的肿瘤.CT值在70keV时AUC为0.577,在40keV时提高到0.757.结论 能谱CT提供了比常规CT更多定量参数,以促进区分有和没有微血管侵犯的肝细胞癌.

    能谱成像对比增强CT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

    AFP阴性肝硬化肝癌MRI与CEUS表现及诊断价值分析

    潘家琦李强马献武王思博...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硬化肝癌磁共振成像(MRI)与超声造影(CEUS)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我院AFP阴性肝硬化肝癌患者62例为肝癌组,同期选取肝硬化结节患者44例为结节组.均行MRI、CEUS检查.比较两组临床资料、MRI表现、CEUS表现,分析MRI、CEUS及MRI联合CEUS对增生结节及早期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肝癌组与结节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肝硬化病程、AFP、AST、ALT、病灶直径比较,P>0.05,因此不具有统计学意义.MRI表现:两组在T1WI、T2WI以及DWI等方面的信号没有明显差异;而在动态增强扫描中,肝癌组的动脉期存在显著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造影剂迅速廓清,而结节组表现各异,无明显规律;肝癌组病灶ADC值低于结节组(P<0.05).CEUS表现:不同时相增强程度:肝癌组与结节组CEUS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增强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CEUS起始时间、达峰时间短于结节组,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曲线尖度高于结节组(P<0.0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MRI、CEUS对AFP阴性肝癌及肝硬化结节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一致性,MRI联合CEUS诊断敏感性为98.39%(61/62),特异性为88.64%(39/44),准确性为94.34%(100/106),阳性预测值为92.42%(61/66),阴性预测值为97.50%(39/40),Kappa值为0.863;MRI联合CEUS诊断敏感性、Kappa值高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 AFP阴性肝硬化肝癌具有一定特征的MRI与CEUS表现,二者联合可提高对AFP阴性肝硬化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肝硬化磁共振成像超声造影增生结节甲胎蛋白早期肝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