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CT和MRI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CT和MRI杂志
中国CT和MRI杂志

王成林

双月刊

1672-5131

ctmri@vip.163.com

0755-83695203,83695204,13510331556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华一路国际商会大厦1902号

中国CT和MRI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办刊宗旨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的方针,及时反映我国CT和MRI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磁共振MAGIC成像技术在脑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

    罗娜贺露瑶田祥洁欧阳佳裕...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MAGIC(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mpilation,MAGIC)成像技术在脑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30名脑转移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比较增强MAGIC序列与常规增强序列图像信噪比SNR;记录两种序列图像检出脑转移瘤的数量及位置分布情况;以及分析两种图像整体质量评分、病灶细节评分和伪影评分.结果 增强MAGIC序列中T1WI、T2WI、T1WI-Flair和T2WI-Flair图像的信噪比SNR均高于常规增强序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685,t=29.158,t=22.939,t=21.608;P均<0.001).增强MAGIC序列图像与常规增强序列图像在检出脑转移瘤的数量及位置情况方面无明显差别.增强MAGIC序列图像与常规增强序列图像在整体质量评分、病灶细节评分和伪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3,t=0.109,t=0.659;P均>0.05).结论 磁共振增强MAGIC序列扫描可以清楚地显示脑转移瘤病灶的位置和数量,并且具有较高的信噪比,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和进行预后判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脑转移瘤MAGIC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

    老年男性幕上髓母细胞瘤MR和CT表现的研究

    沈中原王嫚孙明华阚宏...
    3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报道成人幕上髓母细胞瘤1例,老年男性,十几天持续头疼、头晕、反应迟钝入院就诊.CT平扫双侧额叶、胼胝体膝部团块状稍高密度,CT值约45-56Hu,周围环绕片状水肿带.MRI示肿瘤实性部分信号不均,T1WI信号低,T2WI信号混杂,DWI信号较高,ADC等或低信号,瘤周伴水肿;增强扫描见双侧额叶及胼胝体膝部病灶环形明显强化,左侧额叶、基底节区、右侧小脑半球见结节状强化灶.术后病理最终确诊为髓母细胞瘤.

    髓母细胞瘤幕上成人CT磁共振

    CT与MRI结合评估脑胶质瘤分级的价值及指导放化疗的作用探究

    赵康艳李锋贾岩龙王江涛...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CT与磁共振成像(MRI)结合评估脑胶质瘤分级的价值,并探究其指导放化疗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医院收治的86例脑胶质瘤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CT及MRI检查,以组织病理检查为基准,分析CT与MRI单独及联合评估脑胶质瘤分级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经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86例脑胶质瘤患者中脑胶质瘤I级9例(10.47%),Ⅱ 级29例(33.72%),Ⅲ级21 例(24.42%),Ⅳ级27例(31.40%);CT、MRI单独评估脑胶质瘤分级结果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理想(Kappa=0.709、0.743,P<0.05);CT与MRI联合评估脑胶质瘤分级结果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0.823,P<0.05);CT-MRI融合图像组GTV、临床靶区、计划靶区体积小于CT图像组(P<0.05);CT-MRI融合图像组靶区受照最大剂量、平均剂量低于CT图像组(P<0.05);CT-MRI融合图像组脑干、视神经、视交叉、垂体、晶体、眼球最大受照剂量及最小受照剂量均低于CT图像组(P<0.05);随访1年,CT图像组复发率(32.56%)与CT-MRI融合图像组复发率(37.21%)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CT与MRI结合评估脑胶质瘤分级与组织病理检查一致性极好,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且在放化疗指导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降低正常组织放疗照射剂量,保护正常组织.

    脑胶质瘤CT磁共振成像放化疗指导

    CE-MRA联合HRMR-VWI技术对颅内"未破"动脉瘤稳定性的评估价值

    张年邱胡海菁谭树生廖志盛...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和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技术对"未破"颅内动脉瘤(UIA)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60例UIA(共68个瘤灶)患者为研究对象,将PHASES评分>3分者纳入破裂高风险组(n=31),≤3分者纳入破裂低风险组(n=37),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影像特征,分析UIA破裂的相关因素及UIA患者影像学参数与PHASE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破裂高风险组年龄、高血压、高血脂、ELAPSS评分、瘤体直径≥5mm、多发病灶、形态不规则、含有子囊、体颈比>1.6、瘤体体率>1.6、动脉瘤壁强化占比显著高于破裂低风险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发病灶、形态不规则、子囊、体颈比、动脉瘤壁强化、ELAPSS评分是影响UIA破裂的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多发病灶、形态不规则、子囊、体颈比、动脉瘤壁强化与PHASES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UIA患者CE-MRA和HRMR-VWI影像学特征性明显,其中多发病灶、形态不规则、子囊、体颈比、动脉瘤壁强化与UIA破裂风险评分均具有显著相关性.

    动脉瘤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破裂风险

    DWI和SWI联合常规MRI序列与超声在HIE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黄晓华孙蕾王松张玉艳...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Philips 3.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美国GE Logiq7超声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对HIE患儿进行影像检查及图像分析,探讨颅脑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常规MRI序列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颅脑超声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比研究.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临床诊断为HIE的患儿56例,分别进行颅脑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超声检查,对比两者发现的病灶例数.结果 颅脑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发现蛛网膜下腔/硬膜下出血、脑实质出血、脑梗死/神经元坏死的病例数较超声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发现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的病例数较超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发现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囊变的病例数与超声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HIE诊断中颅脑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较超声有一定优势,两者存在互补性.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超声扩散加权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

    搏动性耳鸣横窦狭窄与跨狭窄压力梯度相关性研究

    丁贺宇杨毅韩旭黄炎...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搏动性耳鸣(pulsatile tinnitus,PT)横窦狭窄(Transverse sinus stenosis,TSS)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因素与跨狭窄压力梯度(Trans-stenostic pressure gradient,TPG)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住院的单侧PT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颞骨CTV和静脉窦4D Flow MR检查明确有症状侧TSS,后经DSA行静脉窦测压.测量症状侧TSS总长度、TSS程度、跨狭窄平均血流速度差(Vavg,cm/s)和跨狭窄最大血流速度差(Vmax,cm/s),记录TSS的TPG.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TSS长度、TSS程度、跨狭窄Vavg差及跨狭窄Vmax差与TPG的相关性,对有意义的自变量进一步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共纳入83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71例),年龄39.0(49.0-30.0)岁.症状侧TSS跨狭窄Vavg差、跨狭窄Vmax差、TSS程度及长度与TPG均呈线性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47(P<0.001)、0.52(P<0.001)、0.47(P<0.001)及0.42(P<0.001).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显示跨狭窄Vmax差(β=0.03,95%CI:0.02-0.04,P<0.001)、TSS程度(β=4.69,95%CI:0.80-8.57,P=0.02)及长度(β=0.14,95%CI:0.04-0.23,P=0.01)与TPG独立相关(R=0.68,R2=0.46,P=0.02).结论 跨狭窄Vavg差、跨狭窄Vmax差、TSS程度及长度与TPG具有相关性,可用于预估TPG的高低.

    搏动性耳鸣横窦狭窄跨狭窄压力梯度

    HRCT三维重建在人工耳蜗植入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李彦蓉田果曾群秦溶鲜...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RCT)三维重建在人工耳蜗植入术(CI)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4月在本院确诊的60例神经性耳聋患者,均行CI术治疗,术前和术后采用美国GE Optima CT680进行扫描,H RCT扫描期间采用三维容积再现(VRT)、多平面图像(MPR)、曲面重建(CPR)、斜面重组(O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记录CI术后耳蜗相关参数[线性植入深度(LID)、角度植入深度、耳蜗底转直径及周长(A值、R值)],比较HRCT在术前、术后实测结果.结果 在CI术后,LID、角度植入深度、A值和R值等耳蜗相关参数均符合取值范围.CI术前、术后,HRCT检测的面神经到蜗窗、面神经到前庭窗、面神经隐窝到蜗窗、面神经隐窝到前庭窗等距离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RCT三维重建可较为清晰显神经性耳聋患者内耳解剖结构,且可为CI术提供耳蜗相关参数,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

    高分辨率CT三维重建人工耳蜗植入术临床应用

    基于3D-FLAIR MRI检查评估突发性聋患者耳聋分级、分型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赵志光李萌萌李晓兰薛建琛...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磁共振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3D-FLAIR MRI)检查评估突发性聋(ISNHL)患者耳聋分级、分型及预后的关系研究.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突发性耳聋(ISNHL)患者328例,患者均行3D-FLAIR MRI检测.收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及影像学结果,根据患者的高信号区变化情况分为A组196例(内耳正常、无异常信号显示)、B组73例(表现为高信号吸收)及C组59例(表现高信号未吸收),记录三组受试者的耳聋分级、分型,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分析三组预后情况.结果 三组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伴随头晕/眩晕、前庭功能异常比例及治疗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伴随头晕/眩晕、前庭功能异常比例及治疗天数高于A组、B组(P<0.05);三组的听力损失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以中度聋为主,B组多为重度、极重度聋,C组以极重度聋为主;三组的听力曲线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以平坦下降为主,B组多为平坦下降、全聋型,C组以全聋型为主;三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痊愈高于B组及C组(P<0.05).结论 3D-FLAIR MRI检查能够有助于临床判断ISNHL患者耳聋分级、分型,并与预后关系密切.

    突发性聋磁共振成像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耳聋分级预后

    颞叶癫痫伴执行功能障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王小艺胡英良王权张超...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功能磁共振观察颞叶癫痫伴执行功能障碍患者丘脑-背外侧前额叶通路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颞叶癫痫患者,对比颞叶癫痫执行功能正常者、执行功能损害者与健康对照组三组间丘脑-背外侧前额叶间FC及海马体积的差异,并观察这些存在显著差异的参数与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的相关性.结果颞叶癫痫伴执行功能障碍患者表现为致痫灶侧丘脑-背外侧前额叶间FC破坏,且与WCST评分呈显著负相关.海马体积与WCST评分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丘脑-背外侧前额叶连接通路或许是与衡量颞叶癫痫患者执行功能的一个重要特征.

    颞叶癫痫功能磁共振执行功能障碍功能连接海马

    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与临床特征

    陈明陈荣李勇郑海龙...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DGC)CT、MRI影像学特点,同时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预后以及与Cowden综合征的关系,从而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准确性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7例确诊DGC的影像学资料,确定术前肿瘤的部位、大小、影像学特点及强化方式等,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判断是否诊断Cowden综合征.结果 7例患者中2例病灶累及左侧小脑半球、小脑蚓部及桥小脑结合臂,1例位于左侧小脑半球及小脑扁桃体,1例位于左侧小脑半球,3例位于右侧小脑半球.其中1例CT显示明显钙化,7例T1WI均表现为层状等、低信号,T2WI呈层状等、高信号,6例呈明显"虎斑征"改变,增强显示5例呈条纹状轻度强化.随访中2例患者出现肿瘤复发、1例诊断Cowden综合征.结论 DGC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虎斑征",多数呈轻度条纹状强化,预后良好,术前全面检查有助于做出Cowden综合征诊断.

    小脑发育不良神经节细胞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Cowden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