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CT和MRI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CT和MRI杂志
中国CT和MRI杂志

王成林

双月刊

1672-5131

ctmri@vip.163.com

0755-83695203,83695204,13510331556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华一路国际商会大厦1902号

中国CT和MRI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办刊宗旨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的方针,及时反映我国CT和MRI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Revolution CT单能量成像在胸部增强中优化大血管显示

    佘梦琦成焕伟吴文泽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运用能谱CT单能量技术联合ASIR-V重建算法在改善胸部大血管图像质量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行胸部能谱模式增强扫描患者50例,分别重建单能量55keV、60keV、65keV、70keV、80keV以及常规120 kVp-like共6组图像.客观分析比较肺动脉(PA)、肺静脉(PV)和降主动脉(AA)的CT值、背景噪声(SD)、对比噪声比(CNR)及线束硬化伪影(BHA)的差异,主观评价各组图像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主观评分,两名医生对6组图像的一致性评价较好(Kappa=0.84±0.06,P<0.05),其中65 keV单能量图像评分(4.78±0.57)高于其它5组;客观评价,随着单能量keV的升高,图像BHA、CT值、CNR及SD均呈下降趋势,55~70 keV单能量的CT值高于常规 120 kVp-like图像(P<0.05),80 keV单能量的BHA(19.62±6.30)最小,减少伪影效果最好,主观最佳65 keV与常规120 kVp-like图像比较,各血管CT值、CNR及S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65keV单能量,保证肺部增强质量同时优化血管成像,减少了同部位重复检查,间接降低了患者辐射和对比剂引发的危害.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最佳单能量胸部增强硬化伪影

    COVID-19肺炎感染对冠脉狭窄及吸烟危险性研究

    祝静雅杨本强佟晶孙玉...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COVID-19流行期间病毒性肺炎阳性以及其他危险因素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冠疫情放开后一个月内(2023-1-1至2023-1-31)就诊于我院行冠脉CTA证实冠脉狭窄的患者237例作为观察组和110例冠脉CTA证实冠脉无狭窄患者作为对照组,并给予所有患者行胸部CT检查,观察有无病毒性肺炎.将观察组的冠脉狭窄分成轻、中、重度三级,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病毒性肺炎等情况,分析各种危险因素对冠脉狭窄的影响.结果 冠脉狭窄组中病毒性肺炎阳性率(31.13%)高于对照组(22.72%)(P<0.05),重度狭窄患者中肺炎的发病率要高于其他(x2=10.439,P=0.001),轻、中度狭窄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毒性肺炎阳性不是冠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但病毒性肺炎的阳性者冠脉重度狭窄的发生率较其他患者多2倍左右(OR值为1.897,P<0.001);进一步研究表明,病毒性肺炎阳性还会明显增加在吸烟人群中冠脉重度狭窄的发生率(OR值为6.339,P=0.003).结论 COVID-19流行期间,病毒性肺炎阳性与冠脉狭窄的发生有关,仅为冠脉重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能明显增加吸烟人群中冠脉重度狭窄的发生率.

    冠脉狭窄COVID-19吸烟

    CT冠状动脉定量在评估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盛玉杰王询王泽静
    10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T冠状动脉(CCTA)定量在评估冠心病(CHD)患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CHD患者106例,按照冠状动脉造影(ICA)测定的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将患者分为无心肌缺血组和心肌缺血组,两组分别52例、54例.对比两组CCTA冠脉不同狭窄程度的影像学表现;比较两组患者斑块形态特征指标(点状钙化、餐巾环征、低密度斑块)和其它斑块定量指标[病变长度(PL)、狭窄程度(DS)、斑块负荷(PB)、斑块体积(PV)、钙化积分(CS)、重建指数(RI)];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斑块形态特征联合成分定量指标对CHD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斑块形态特征指标(点状钙化、低密度斑块)无差异(P>0.05),心肌缺血组餐巾环征比例高于无心肌缺血组(P<0.05).心肌缺血组斑块定量指标(PL、DS、PB、RI、CS)均高于无心肌缺血组(P<0.05).PL、CS、PB、DS、RI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AUC分别为0.744、0.814、0.726、0.859、0.826,截断值分别为 19.83、185.41、34.64、46.66、0.95,联合检测的AUC为0.953,高于单个指标诊断(P<0.05).结论 与无心肌缺血患者相比,心肌缺血CHD患者斑块PL、CS、PB、DS、RI均增加;临床可以通过检测上述指标诊断CHD心肌缺血,且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价值

    DCE-MRI、T2WI及DWI联合诊断乳腺癌的价值观察

    张林波吴静高洁武姣彦...
    10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T2加权成像(T2WI)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诊断乳腺癌(B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78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DCE-MRI、T2WI及DWI扫描,统计检查结果,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并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分析DCE-MRI、T2WI及DWI联合诊断乳腺癌的价值.结果 78例乳腺病变患者,共有90个病灶,其中良性病变26例(31个病灶),恶性病变52例(59个病灶),良性病灶主要为纤维腺瘤38.71%(12/31),恶性病灶主要为浸润性导管癌40.68%(24/59).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在边缘、强化特点及T2WI表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诊断乳腺恶性病灶71个,良性病灶19个;T2WI诊断乳腺恶性病灶62个,良性病灶28个;DWI诊断乳腺恶性病灶66例,良性病灶24例;三者联合诊断乳腺恶性病灶47例,良性病灶43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DCE-MRI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6.44%、35.48%、68.89%,T2WI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7.97%、48.39%、67.78%,DWI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9.66%、38.71%、65.56%,三者联合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6.27%、93.55%、82.22%,其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单项诊断方式(P<0.05).结论 DCE-MRI、T2WI及DWI诊断BC均有一定的价值,且三者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T2加权成像弥散加权成像联合诊断乳腺癌价值

    基于CT影像组学及临床多因素回归分析预测肝细胞肝癌TACE术后中重度腹痛的模型构建

    田畅陈艾琪杜小萌赵以惠...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病人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术后急性严重腹痛发生危险因素,并分别构建影像组学模型、Logistics回归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经病理证实为肝细胞肝癌并实行TACE术的患者,分别收集其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按照8:2分成训练集及验证集,按照BPI评分标准,"0~3"分无或轻度疼为阴性组,共计57例,"4~10"分中重度腹痛分为阳性组,共计71例,比较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采用影像组学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预测效能.结果 影像组学模型:对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动脉期+门脉期、动脉期+延迟期、门脉期+延迟期及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的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的联合组学模型的训练集AUC值为0.79,验证集AUC值为0.78,其效能高于其它六组组学模型.临床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TACE术史、TACE术后腹痛病史、肿瘤距肝包膜距离是否>1cm、肿瘤最大直径是否>5cm、肿瘤数目是否>2、有无血管侵犯及TACE术式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AUC值为0.85.结论 影像组学中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的联合模型对于预测肝细胞肝癌TACE术后腹痛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为以后影像组学对于肝癌TACE术后腹痛预测研究提供一定的价值,临床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的可以提供更多的临床因素,具有较好的效能,组学模型与临床多因素回归模型两者之间互有补充,建立预测模型,为临床提供更好的个性化疼痛管理,减轻病人的痛苦.

    肝细胞肝癌TACE影像组学腹痛

    MSCT结合血清CCNA2、AFP检测在肝硬化结节与肝细胞肝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张艳琴刘戬邓茂松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结合血清细胞周期素A2(CCNA2)、甲胎蛋白(AFP)在肝硬化结节与肝细胞肝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04例肝硬化结节与肝细胞肝癌患者,其中肝硬化结节69例,肝细胞肝癌35例,均接受腹部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测血清CCNA2和AFP水平.分析肝硬化结节和肝细胞肝癌患者的MSCT影像学特征和肝硬化结节组和肝细胞肝癌组血清CCNA2和AFP水平;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SCT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鉴别肝硬化结节与肝细胞肝癌的应用价值.结果 104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肝硬化结节组69例、肝细胞肝癌组35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MSCT鉴别诊断肝细胞肝癌的敏感度、特异度为77.14%、75.36%(Kappa=0.493);肝细胞肝癌组血清CCNA2和AFP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结节组(P<0.05);ROC结果显示,MSCT和血清CCNA2和AFP预测肝细胞肝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6、0.836和0.775,MSCT结合血清CCNA2和AFP预测肝细胞肝癌的AUC为0.902,敏感度为82.86%(P<0.05).结论 MSCT结合血清CCNA2、AFP检测在肝硬化结节和肝细胞肝癌的临床鉴别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清细胞周期素A2肝硬化结节肝细胞肝癌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MRI肿瘤影像学表现与血管新生的关联性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李瑞峰郭秋峰袁明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MRI肿瘤影像学表现与血管新生、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分析对肝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影响的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一2022年1月于本院经手术病理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86例,所有患者均行术前MRI影像学检查,通过ELISA法定量检测患者血浆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并比对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构建模型及验证.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了MRI扫描,MRI评估结果显示,肝癌以T2信号高为主,Ti加权成像中肝癌的信号强度不一,病变处有毛刺状和结节状的强化效应.原发性肝癌MRI肿瘤影像参数表现结果显示:2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有包膜所占比66.43%,肿瘤大小≥3 cm所占比70.98%,有肿瘤血管所占比63.29%,肿瘤坏死所占比78.32%,多发结节所占比81.47%,门静脉癌栓所占比23.08%,肝硬化所占比24.83%.原发性肝癌MRI纹理特征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2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灶勾画的一致性很好(ICC>0.80,P<0.01).原发性肝癌MRI肿瘤影像学表现(包膜、肿瘤大小、肿瘤血管、肿瘤坏死、肿瘤数目、门静脉癌栓、肝硬化、纹理参数)与血管新生(VEGF、MVD)有关(P<0.05).随访结果显示,肿瘤发生复发/转移114例(39.86%),无转移/复发172例(60.14%);随访18个月,死亡49例.包膜、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肝硬化、纹理参数等表现与肝细胞肝癌患者预后相关(P<0.05).肿瘤越大、门静脉癌栓、肝硬化、有包膜及纹理参数越小是原发性肝癌患者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Hosmer-Lemeshow检验得出 x2=2.277,P=0.864,提示模型与观测值拟合度较好.ROC分析结果显示,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术后早期HCC复发的AUC为0.847,95%CI为0.754~0.905,说明该模型预测效能较好(P<0.05).结论 MRI肿瘤影像学表现能够很好地反映原发性肝癌的病理变化,VEGF和MVD的变化与肝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是一个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

    原发性肝癌MRI肿瘤影像学表现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病理特征

    磁共振细胞外容积分数联合PDFF成像在NAFLD食蟹猴模型中对早期肝脏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芮茂萍朱晓艳吕梁刘兴利...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肝脏磁共振细胞外容积分数(extracellular volume,ECV)及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PDFF)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早期肝纤维化(F1期)食蟹猴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经肝穿病理证实的早期肝纤维化食蟹猴104只(F1期组)和10只健康对照组,对比两组肝ECV和PDFF值差异及对早期肝纤维的诊断效能.结果 F1期组ECV、PDFF值均高于对照组(P<0.001)o ECV和PDFF与肝NAS评分呈中度相关(rECV-小叶炎症评分=0.432 P<0.001,rPDFF-脂肪变性评分=0.628 P<0.001),ECV在早期肝纤维、PDFF在脂肪定量评估中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AUC-ECV=0.884,P<0.001,AUC-PDFF=0.991,P<0.001).结论 MRI-ECV联合PDFF成像在NAFLD食蟹猴中对早期肝纤维化及脂肪定量评估具有巨大潜力.

    细胞外容积分数质子密度脂肪分数肝脏纤维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食蟹猴

    能谱CT成像在鉴别肾上腺意外瘤的价值研究

    史展张亚斌张丹卉
    123-125,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能谱CT成像在鉴别肾上腺意外瘤的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20年10月至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29例肾上腺意外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均证实为肾上腺意外瘤,全部开展了CT平扫和能谱CT扫描,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肾上腺腺瘤患者的囊变例数、肿块大小、门脉期均匀强化例数、平扫CT值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肾上腺腺瘤动脉期40-140KeV单能量的CT值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相比,肾上腺腺瘤门脉期70-140KeV单能量的CT值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相比,差异显著(P<0.05)肾上腺腺瘤动脉期和门脉期的NIC明显低于肾上腺嗜铬细胞(P<0.05).肾上腺腺瘤动脉期NHIC明显低于肾上腺嗜铬细胞(P<0.05).肾上腺腺瘤门脉期NHIC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无明显对比差异(P>0.05).动脉期NIC鉴别诊断肾上腺腺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ROC曲线面积最大,多于门脉期NIC和动脉期NHIC.动脉期NIC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门脉期NIC和动脉期NHIC.动脉期NIC的准确率高于门脉期NIC和动脉期NHIC.结论 能谱CT影像学特征在鉴别诊断肾上腺意外瘤中的肾上腺腺瘤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有显著作用,而动脉期NIC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均较高.

    能谱CT肾上腺意外瘤肾上腺腺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MRCP影像组学对非确定性胆总管结石ERCP术前的临床价值

    晋丹丹谢放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RCP影像组学对非确定性胆总管结石ERCP术前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2月至2023年4月于我院因有CBDS临床表现或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或CT)考虑存在CBDS而住院的120例患者病历资料.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训练集84例,根据ERCP术后结果分为阳性结石组(54例)和阴性结石组(30例);验证集36例,其中阳性结石组25例,性结石组11例.以MRCP中胰胆管汇合部为感兴趣区,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消除共线性后,分析患者CBDS发生的临床因素并构建Clinic模型;以支持向量机(SVM)构建最优特征模型(Rad模型);使用Python3.6基于Softmax策略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Combine模型).结果 CRP(OR=10.306,95%CI:5.827~18.224,P<0.001)、胆固醇(OR=7.119,95%CI:3.066~12.935,P<0.001)、胆总管夹角(OR=2.526,95%CI:1.430~7.284,P<0.05)、胆道感染(OR=3.064,95%CI:1.288~5.193,P<0.05)、胆总管扩张(OR=5.289,95%CI:2.067~9.381,P<0.05)均是预测CBD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构建的Logistic临床回归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2.83%、67.52%.根据11个最优特征及对应加权系数,SVM模型构建包含11个最优特征的影像组学标签Radiomics score,在训练集(P<0.001)和验证集(P=0.037)中,阳性结石组和阴性结石组的Radiomics score均有显著性差异.Combine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2(95%CI:0.925~0.987)和0.937(95%CI:0.851~0.993),经Delong检验均显著高于同组Rad模型和Clinic模型(均P<0.05).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两个数据集中,Combine模型一致性良好.决策曲线分析表明,Combine模型曲线均显著高于Clinic模型、Rad模型和极端曲线.结论 CRP、胆固醇、胆总管夹角≤ 120°、胆道感染、胆总管扩张是CBDS发生的临床影响因素.MRCP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因素构建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使非确定性CBDS的ERCP术前无创预测成为可能,相比于传统临床诊断方法,可增强CBDS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提供了重要的临床决策指导.

    胆总管结石非确定性ERCP术前MRCP影像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