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电化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电化教育
中国电化教育

曾翔

月刊

1006-9860

cetzazhishe@188.com

010-66490927

100031

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60号

中国电化教育/Journal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CSSCI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政策视角下综合素质评价的定位与实施路径研究

    郑勤华刘司卓宋义深
    8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尽管经过多年的探索,综合素质评价在各地的实践中仍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因此,厘清政策视角下综合素质评价的定位和实施路径,以为其有效落地提供方向指引尤为关键.该研究基于大语言模型和K-means聚类等量化分析方法,对1985年至今的80份国家上位政策文件展开分析,深入挖掘政策文件中关于综合素质评价内涵定位、目标定位、评价方法、结果应用的核心话语主题,并系统梳理这些主题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演进脉络及相互关系.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发展建议:完善理论体系建设,体现综合素质评价全面性与发展性的内涵定位;构建长周期诊断性评价体系,平衡选拔与育人双重目标定位;加强技术赋能,建立兼具方法科学性与地方适应性的评价体系;探索数据转换机制,提升综合素质评价在教育宏观治理中的调控作用;构建内涵定位、目标定位、评价方法与结果应用四位一体的闭环机制,推动综合素质评价向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动态优化体系发展.

    综合素质评价评价改革政策文本分析大语言模型K-means

    大数据赋能教育评价的悖论及消解——基于媒介理论视角的分析

    卢秀柳斯邈邢克
    90-96,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媒介理论视角出发,构建分析框架,识别了教育评价中的认知、技术与媒介特性三重困境.认知悖论揭示了感知增强与理解削弱之间的矛盾;技术悖论展现了智能化的延伸与认知负荷超载的冲突;而媒介特性悖论则反映了冷媒介深度与热媒介表面化的矛盾.悖论出现的原因包括视觉至上引致的感官失衡、技术发展与认知适应的非线性张力、作为"热媒介"的数据缺陷.为了解决三重困境,提出了从技治向善治转变的三条路径:首先是深化信息筛选,提升教育评价主体的信息素养;其次是构建技术整合的教育文化,打造均衡的教学生态;最后是革新治理理念,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

    大数据教育评价媒介理论技术悖论

    数智循证教研的内涵挖掘与价值重塑

    王陆
    97-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破解"数据丰富但信息贫乏"的教研现状,深入挖掘数智循证教研的内涵,探讨其在新时代教育体系中的价值重塑,该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明确了教学研究的内涵.继而采用模型构建和案例研究的方法,深入挖掘了数智循证教研的内涵及其通用概念模型,以及数据驱动的教学决策机制.基于数智循证教研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重要实践,该文还探讨了数智循证教研在文化变革、循证实践和关键行动三个方面的价值重塑.研究发现,数智循证教研具有独特的内涵和通用概念模型,其数据驱动的教学决策机制在现代教育中具有重要价值.数智循证教研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研究范式,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内涵丰富,价值显著,为数智时代的教育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数智循证教研循证实践循证教研

    究竟什么是"好"的智能教育产品——家长视角的文本扎根分析

    吴文涛于浩然刘翠赵欣雨...
    106-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向中小学生的智能教育产品层出不穷,因产品问题引发的乱象时有发生.一个关涉产品开发原则的基础性问题是:究竟什么是"好"的智能教育产品?过往研究持续从专家视角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风险问题进行宏观分析,缺乏聚焦实践从家长视角对具体智能教育产品进行考察.为此,该研究聚焦已经走向实践的6类39个具体智能教育产品,对其官方宣传资料文本进行扎根分析后发现:在家长看来,"好"的智能教育产品具备四个关键特征,即可期待、可管控、可信赖、可持续.由此,该研究提出了助力家长人工智能素养提升、引导学生合理开展人机互动、推进产品的强制性标准研制等三方面建议.

    智能教育产品家长视角扎根分析可期待可管控可信赖可持续

    数字化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教课程思政路径与实践探索

    陈安琪
    116-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该文探讨了数字化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课程思政,以培养具备文化自信、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分析了全球化和数字技术革命对职业教育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结合的内在逻辑关系,并提出数字化赋能下两者融合的具体路径,最后通过实践案例展示了传统文化与职业教育融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职业教育课程思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赋能文化自信

    英语师范生数字化教学能力框架结构、基本样态与培养策略

    薛爱峰方芳
    123-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数字技术对教育教学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师范生作为准教师应该具备必要的数字化教学能力.研究基于英语师范生数字化教学能力的专业需求与特点,在分析英语师范生数字化教学能力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其框架模型,包含数字化教学技术素养、数字化专业发展能力、数字化学生发展能力三个维度.通过调查和访谈,分析了英语师范生数字化教学能力的基本样态,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提高英语师范生数字化教学能力的可行策略,以助于英语师范生数字化教学能力的提高.

    数字化教学能力英语师范生基本样态培养路径

    新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成效、方向与策略

    张又伟
    130-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就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数字化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按照党和国家推进教育数字化总体要求,在新时代教育数字化发展变革取得显著成效基础上,还不同程度存在优质教育技术与资源供给不足、局部地区低水平重复建设缺少统筹、教师数字化应用推动激励不够充分等问题.该文通过研究比较、梳理归纳国内外教育数字化有关政策、宝贵经验,深入研究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方向与策略,坚持办学方向、育人目标、问题导向,更加关注重构、关注生态、关注应用.为更好地服务教育均衡、师生发展、教育治理,提出了优化资源配置、增强联通融合、拓展分析应用、提升能力素养、把握比较优势等建议举措,以期对推进教育数字化系统集成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数据整合共享和规模应用、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有力促进薄弱地区和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使教育数字化成为助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和有力支撑,不断深化以数字化牵引教育现代化产生有益影响.

    新时代教育数字化数字化转型方向策略

    图像识别技术赋能乡村园班本课程的应用研究——评《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基础》

    夏金荣郑腊梅
    2412-12页

    智媒体时代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评《智慧教育:政策·技术·实践》

    陈静
    2412-15页

    大数据驱动下的高校舞蹈课程动态调整研究——评《新媒体与舞蹈表演艺术创新研究》

    范文昊
    2412-4-241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