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动物检疫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动物检疫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中国动物检疫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肖肖

月刊

1005-944X

cjaq@public.qd.sd.cn;zgdwjy@sina.com

0532-85623545

266032

青岛市南京路369号

中国动物检疫/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Health Inspec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中国动物检疫》杂志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主办,于1982年创刊,是我国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卫生领域的科技指导性期刊。本刊被入选为全国(兽医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并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文摘数据库》收录,是国家兽医兽药、饲料和兽医器械行业的重点宣传媒介。本刊着重宣传我国动物卫生与动物流行病学领域的政策、法规、标准以及管理、科研成果、技术创新,并跟踪国际最新动态,服务于我国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卫生事业,为促进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为确保畜产安全献计献策。本刊发行对象主要是全国各级动物防疫、检疫部门、各地畜牧兽医站、肉品生产加工企业、肉制品营销单位、国家大型各级参考试验室、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以及畜禽饲养、兽药、饲料等生产销售单位等。 本刊设有政策法规类、监督管理类、技术研究类、技术推广类和信息资讯类五大类二十几个栏目,主要栏目有“政策法规”、“案例分析”、“口岸之窗”、“体系建设”、“防疫管理”、“行业报道”、“肉品安全”、“试验研究”、“专论综述”、“流行病学”、“防检技术”、“疫病防治”、“疫情报道”、“动检快讯”以及相关专栏等,具有学术性、时效性、科普性等特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起未经定点屠宰生猪案的分析

    王本会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6月,C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检查发现,当事人唐某涉嫌违法从事未经定点屠宰生猪的行为.经调查取证,违法事实确实,依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对唐某依法作出行政处罚.本文通过对该起私屠滥宰生猪案的查处分析,指出了案件办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着重梳理了该类案件中违法主体的确定、《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适用以及连续违法行为中违法所得的认定等问题,特别指出了不同情形下的案件处理要点和需要遵循的法律适用原则,以期为执法人员的生猪屠宰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案例分析生猪定点屠宰检疫依法行政

    微滴式数字PCR技术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冯杰聂洪波曹乾大朱坤华...
    58-6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PCR(dPCR)技术是最近发展起来的第三代PCR技术,其中微滴式数字PCR(ddPCR)技术具有敏感性高、耐受性强,准确性和重复性好,可实现不依赖标准曲线即可对样本目标核酸进行绝对定量的优点,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ddPCR技术凭借诸多优势,近年来在动物疫病病原检测领域得到了飞速发展,已被成功应用于病毒、细菌、寄生虫以及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的检测,尤其为低丰度病原调查、实验室检测和病原分型鉴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综述了dd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动物疫病诊断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以期为ddPCR技术在兽医实验室动物疫病诊断方面的推广提供参考.

    微滴式数字PCR绝对定量兽医实验室动物疫病诊断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亓爱杰王丽静仉弦王春霞...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对养牛业具有重大经济影响,而快速准确检测对于早期发现牛BVDV感染以便迅速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至关重要.常见的BVDV检测方法包括病毒分离鉴定、血清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等.本文分别从病原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面,对多种BVDV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每种检测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提出了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不同需求选用不同的方法或综合应用多种检测技术的建议,以期为建立更加快速、实用和准确的BVDV检测方法及其应用提供参考.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检测方法病原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

    尼帕病毒G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陈舒瑜付环茹李家玉黄瑜...
    71-7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尼帕病毒(Nipah virus,NiV)是一种高致死性的人兽共感染副黏病毒,能引发严重呼吸道疾病和尼帕病毒性脑炎,目前临床上无批准的用于人类感染的疫苗或治疗药物.NiV基因组共编码 6 种蛋白,其中G蛋白作为其受体蛋白以及重要的免疫原性蛋白,参与病毒入侵等过程,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性抗体.因此,G蛋白在NiV致病性研究以及疫苗和检测技术研发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本文对NiV G蛋白的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基于G蛋白的疫苗和检测技术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展望了G蛋白的应用研究方向,以期为阐明NiV的致病机制和疫苗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尼帕病毒G蛋白结构与功能疫苗检测技术

    群体感应核心调控子OpaR和AphA对副溶血弧菌生物学功能及毒力基因调控的研究进展

    谢景媚王利莹王国浩杨倩...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细菌间一种常见的信号传递机制,可影响细菌的生物学功能与毒力基因表达.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广泛分布于海洋环境中,是一种对全球水产养殖业产生严重影响的弧菌.OpaR和AphA是副溶血弧菌QS系统中的两个核心调控子,其中OpaR主要在高细胞密度(high cell density,HCD)下,AphA主要在低细胞密度(low cell density,LCD)下发挥调控作用.调控子OpaR和AphA参与生物膜形成、运动能力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调控,在副溶血弧菌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处于不同菌体密度时,副溶血弧菌QS核心调控子OpaR和AphA及相关基因转录表达情况,及其对菌体生物学功能与毒力基因表达调控情况,同时进一步从分子层面解析了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机制,以期为防控副溶血弧菌病提供参考.

    副溶血弧菌群体感应系统OpaRAphA

    猪流感病毒通用型微滴式数字RT-PCR绝对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兰德松顾贵波孙世宇杨洺扬...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灵敏且可绝对定量检测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的微滴式数字RT-PCR(ddRT-PCR)方法,以SIV M基因的保守序列为靶基因,设计并合成一套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可对主要流行的H1N1、H1N2 和H3N2 亚型SIV绝对定量检测的通用型ddRT-PCR方法.随后,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并利用临床猪鼻咽拭子样品进行检测验证.结果显示:建立的ddRT-PCR方法检测限达到 1.6 copies/µL,灵敏度极高;能特异性检出H1N1、H1N2和H3N2亚型SIV,与猪瘟病毒等其他常见猪病病原均无交叉反应;重复检测结果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0.75%、3.17%,重复性良好;经临床样品检测验证,建立的ddRT-PCR和荧光RT-qPCR方法分别检出阳性样品72、66份,提示前者在检测低病毒拷贝样品时较荧光RT-qPCR更优.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SIV通用型ddRT-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重复性均良好,且在检测低病毒含量临床样本时更具优势,可作为一种对SIV感染进行早期诊断和绝对定量检测的有效方法.

    猪流感病毒微滴式数字RT-PCR通用型绝对定量检测

    猫冠状病毒和猫细小病毒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郭存杰王蕾毕振威钱晶...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猫冠状病毒(feline coronavirus,FCoV)和猫细小病毒(feline parvovirus,FPV)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选取FCoV 3'UTR和FPV VP2 基因保守区域,分别设计 2 对特异性引物和TaqMan MGB探针,并进行反应体系和条件优化,以及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探讨所建方法的可行性.结果显示:该方法可特异性检出FCoV和FPV,与猫疱疹病毒、猫杯状病毒、猫轮状病毒、支原体、衣原体、波氏杆菌、犬腺病毒和犬副流感病毒等病原核酸无交叉反应,对FCoV和FPV检测限均为1 copies/μL;FCoV和FPV阳性参考质粒组间和组内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3%;对35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发现建立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阳性检出率比普通PCR方法高.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灵敏、特异和稳定等优点,可用于临床FCoV和FPV感染的早期鉴别诊断.

    猫冠状病毒猫细小病毒双重荧光定量PCR

    A型塞内卡病毒VP3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林铱婷姬康谭姗姗晋怡...
    96-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制备A型塞内卡病毒(SVA)VP3蛋白多克隆抗体,采用同源重组技术将SVA VP3基因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SVA-VP3.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BL21(DE3),以1 mmol/L的IPTG进行诱导表达并纯化表达产物,随后将纯化的VP3重组蛋白皮下多点注射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间接ELIS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Western blot分别对抗体效价、反应性和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重组VP3 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 36 kDa;制备的VP3 蛋白多克隆抗体能与VP3 重组蛋白和SVA发生特异性反应,其ELISA效价达 1:10 000 以上,Western blot和IFA效价达 1:5 000.综上,本研究成功制备了SVA VP3 多克隆抗体,其具有较高的效价和特异性,可为后续SVA致病机制及检测方法等研究奠定基础.

    A型塞内卡病毒VP3蛋白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效价特异性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M1和NA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王粲张民秀谢芝勋李孟...
    10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通过昆虫细胞表达出H9N2 亚型禽流感病毒M1 和NA蛋白,并鉴定其免疫活性,利用PCR技术扩增H9N2 亚型禽流感病毒M1 和NA基因,以pFastBacDual为转移载体构建重组转移载体pFastBacDual-M1和pFastBacDual-NA;将阳性重组转移载体分别转化至DH10Bac感受态细胞,得到重组杆粒rBacmid-M1 和rBacmid-NA;将重组杆粒分别转染Sf9 昆虫细胞,获得含M1 和NA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rBV-M1 和rBV-NA;运用IFA和Western-blot鉴定M1 和NA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以NA蛋白为包被抗原,运用间接ELISA方法鉴定NA蛋白的反应活性.结果显示,IFA鉴定均出现特异性绿色荧光,Western-blot检测M1 和NA蛋白大小分别约为 28和52 ku,ELISA检测NA蛋白对抗H9N2阳性血清有很高的反应值.结果表明,M1和NA蛋白可在昆虫细胞中特异性表达且具有反应原性.本试验为进一步研发H9N2亚型禽流感诊断技术和疫苗奠定了基础.

    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M1蛋白NA蛋白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碳纳米管对鸡禽流感、新城疫的免疫增强效果研究

    李木子方汉卿宋翠平孙晓亮...
    11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碳纳米管(CNT)对鸡免疫禽流感-新城疫二联灭活苗免疫应答的影响,将制备的CNT-二联灭活苗混合物免疫鸡,利用血凝抑制试验对鸡免疫后产生的抗体进行持续检测,并对平均抗体效价及抗体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抗体效价结果显示:免疫后7 d,高剂量CNT组鸡新城疫、禽流感抗体效价均高于对照组;免疫后 14~130 d,高剂量组鸡抗体效价均稳定在 8.00 Log2 以上;免疫后 7~31 d,中、低剂量CNT组鸡平均抗体效价逐渐升高,但与对照组鸡差异不显著;免疫后 42~130 d,中、低剂量组鸡平均抗体效价呈下降趋势,但对照组鸡下降更为明显.抗体阳性率结果显示,中剂量对照组鸡新城疫、禽流感抗体阳性率分别在免疫42、70 d后开始下降,而CNT组鸡抗体阳性率仍为 100%;至监测后期(90~130 d),低剂量CNT组鸡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说明:CNT作为免疫增强剂,在增快免疫应答,维持抗体效价水平,降低免疫原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效果.本研究为动物免疫增强剂研发和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碳纳米管免疫增强剂禽流感新城疫灭活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