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李正元

双月刊

1671-0169

xbsk@cug.edu.cn

027-67885186

430074

湖北省武昌鲁磨路388号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国地质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会科学类学术刊物。本刊坚持“广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办刊理念,着力探讨前沿和热点问题。本刊实行匿名双审录用制度,构建了公平公正的高水平的学术平台。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或题名收录率达106%,其中全文收录率达25%左右。欢迎专家学者来稿,具体要求请查:或查本刊在“万方数据”网站的“约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资本逻辑批判与生命逻辑建构——乔尔·科威尔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生命政治意蕴

    于天宇王帅帅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的生命权利伴随着现代性的发展逐渐被凸显,而作为现代性发展的时代产物,生命政治学表现出对人作为现代主体的自然生命权利的价值审思。在此意义上,科威尔立足于生态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将人置于整个生态系统的集合中,其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无论对生态危机的揭示,还是对作为危机根源的资本逻辑的批判,都表现出对人的生命权利的政治关怀,具有丰富的生命政治意蕴。科威尔不仅从理论维度揭露了资本与危机对人的生命世界的渗入以及"资本力场"对人的生命权利的异化,而且从实践维度提出了资本主义视域下人的生命政治回归的基本构想,即通向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以实现对人的生命权利的本质占有。因此,科威尔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以资本逻辑批判与生命逻辑建构为主题,蕴含着以批判"资本力场"对人的生命权利异化为核心,以克服生命权利异化从而实现人的生命解放为应然旨归的生命政治逻辑。

    乔尔·科威尔生态社会主义生命政治人的生命解放

    "人类世"可受掌控吗——对现代化方案的一种思考

    刘颖刘魁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于"人类世"中兴起的生态现代主义代表着一种乐观的现代化模式,相信"人类世"是可受掌控的,人类的掌控能够促成人类繁荣与世界生机勃勃。罗萨借由"不受掌控"思想,提出了一种以"共鸣"为核心、更具现实性的现代化模式,坚信世界本就是不受掌控的,"全面掌控"会使得世界呈现出更为根本的不受掌控,这恰好印证了生态现代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困境。但是,这两种现代化模式,既未能妥善回答"人类世"可否受掌控的议题,也未能引领人类走向美好未来。对此,人类需要基于对现代性的进一步反思,继续探寻"人类世"可否受掌控的谜底,创造出一种适应"人类世"的现代化方案。

    "人类世"生态现代主义罗萨现代化现代性

    碳中和目标下矿山生态修复的制度困境与规范调适

    黄锡生李旭东
    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山生态修复产生的碳减排与碳汇功能,对促进实现碳中和目标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法学视角下,矿山生态修复制度研究应首先完成对相关概念的厘清,并结合碳中和要求界定法律目标。通过实践检视,发现矿山生态修复存在项目设计不科学、资金投入不到位、功能评价不全面、工作管理不严格等阻碍回应碳中和要求的因素。然而,实践上的问题表征根本归因于制度的内生困境,具体表现为矿山生态修复规划逻辑结构失调、多元激励保障失位、标准理性评判失当、监管执行监督失序等方面。因此,响应碳中和目标,应建立完善的矿山生态修复法律体系,以此为基础,优化矿山生态修复规划制度、激励机制、标准规范、监管机制等。

    生态修复矿山生态修复碳中和碳汇功能

    专门生态环境诉讼制度的法典构造

    吴勇郭兰潇
    3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环境纠纷解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环境法典编纂需要考量的重要问题。在环境法典中,有必要根据生态环境责任的特殊性需求、生态环境诉讼的功能承载需求、环境司法的发展需求,系统规定专门生态环境诉讼制度。该制度秉承可持续发展观,充分考量生态环境诉讼理论的新发展和环境司法改革的实践成果,发挥生态环境诉讼制度定分止争、权利维护和公共政策实施的功能。具体而言,专门生态环境诉讼制度的法典构造应遵循能动司法与合作司法运行理念,按照环境司法机构专门化、审理程序综合化、审判制度系统化、公益救济合作化的要求建构。在规则层面,着重考量不同环境诉讼之间的衔接、专门司法机构设置、管辖机制的优化、"多审合一"的实质化、专门证据规则的制定、替代性修复规则的明确、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的确定、执行合作机制的确立等。

    环境法典生态环境纠纷生态环境诉讼专门化

    生态系统服务对绿色创新的资源诅咒效应研究——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

    沈满洪吴应龙
    5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利用遥感数据评估了中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合2003-2019年中国142个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城市的绿色专利数据,参照资源诅咒假说,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对城市绿色创新的资源诅咒效应。主要发现有:(1)生态系统服务对城市绿色创新呈现出资源诅咒效应;(2)进一步的路径分析揭示,挤出研发投入、抑制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推动制度弱化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绿色创新产生资源诅咒效用的关键途径。

    生态系统服务绿色创新资源诅咒

    旅游地邻近与企业环境责任履行——基于中国旅游景区的研究

    周志方杨卓璇刘金豪
    6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泛的研究已经论证了旅游地发展与所在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高度互动关系,但旅游地是否影响周边企业履行环境责任,仍然是一个尚未解答的问题。以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搜集旅游地及上市公司空间坐标数据,开发了一套企业旅游地邻近的地理数据集,研究旅游地邻近对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影响。结果表明:旅游地邻近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履行环境责任,而交通便利度可以强化二者间的正相关关系。此外,东部地区旅游地邻近对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正向效应更强,国有企业环境责任履行更易受到旅游地影响,旅游地邻近对非旅游要素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引导作用更强。从旅游地视角拓宽了制度理论和地方依恋理论的应用边界,为认识旅游地对企业的辐射效应提供更多证据。

    旅游地环境责任交通便利度制度理论地方依恋理论

    实体企业金融化的环境绩效:内在机制与经验证据

    李治国孔维嘉李兆哲
    8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1-2020年沪深A股实体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实体企业金融化的环境绩效与形成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了企业家相关才能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实体企业金融化对环境绩效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这一结论在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实体企业金融化在东部地区和非国有企业中具有显著环境绩效,制造业企业金融化则更易产生消极的环境绩效;(3)实体企业金融化初期的转型效应带来了积极的环境绩效,而随着金融化进程加深,其对创新的挤出效应产生了消极的环境绩效;(4)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实体企业金融化不断推进,企业家相关才能具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

    实体企业金融化环境绩效企业家才能脱实向虚调节效应

    数字乡村建设、资源要素错配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郭海红
    10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绿色发展深度融合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引擎。本文选取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数字乡村建设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评价体系,多维度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既可以直接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也可以通过带动绿色技术进步而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还可以通过降低土地资源错配、资本资源错配、劳动力资源错配程度而间接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异质性明显,东部地区、南方、粮食主产区的数字乡村建设的正向推动作用较强。

    数字乡村建设资源要素错配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论捍卫边界的环境正义

    金志校曹孟勤
    117-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对环境正义的研究,普遍将其规定为对自然善恶物的公平分配,忽视了 自然不同所有制形态下实现环境正义的差异化。自然的私有抑或公有是所有制发展的产物。私享自然与共享自然是基于 自然所有制发展而来,进一步强调 自然所有制对人的生存意义。由此必须确认自然的私享领域与共享领域边界,明确私享自然对共享自然的积极价值,以及私享 自然越出边界而侵占共享领域的可能性。重新审视环境正义,一种捍卫私享自然与共享自然边界的正义呼之欲出,成为环境正义不可或缺的内容。捍卫边界的环境正义意味着,用合理化市场机制捍卫私享自然资本化的边界,以保障自然促进财富增长渠道畅通,以制度规范捍卫共享自然的边界保障全民享受自然的权益,以道德责任捍卫代际边界保障后代良好生态环境权益。

    私享自然共享自然生态边界环境正义

    全球价值链嵌入、国内市场一体化与省际收入差距

    蒋瑛成东申
    128-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双重分工视角出发,将全球价值链嵌入与国内市场一体化纳入同一分析框架,采用省份两两配对面板数据,考察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省际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国内市场一体化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扩大了省际收入差距,但是当国内市场一体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抑制全球价值链嵌入对省际收入差距扩大的负面影响。生产率差距是全球价值链嵌入作用于省际收入差距的重要渠道,而国内市场一体化则通过促进产业转移,缓解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省际收入差距扩大的负面影响。全球价值链嵌入扩大了中国东部省份与中西部省份之间的收入差距,而国内市场一体化可以倒U型调节由全球价值链嵌入所导致的中国东部省份与中西部省份之间的收入差距。构建国内价值链可以正向调节由全球价值链嵌入所导致的省际收入差距。本文基于双重分工视角为新时代中国统筹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全球价值链国内市场一体化省际收入差距国内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