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地质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地质教育
中国地质学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教育

中国地质学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吴淦国

季刊

1006-9372

bjb3162@cugb.edu.cn

010-82323162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中国地质教育/Journal Chinese Geological Edu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惟一一份地学教育与研究的学术性期刊,以其指导性、学术性、应用性为特色,是地学教育研究人员、各级领导、教育管理和师生员工的学术论坛、决策参谋和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背景下地质类高校地理信息科学一流专业建设与实践

    邵怀勇杨武年何政伟刘刚...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理信息科学是地球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空间科学与技术交叉形成的综合性高新学科.近年来地理信息科学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当前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专业之一.本文主要论述了成都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在新时代背景下依托地质学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坚持立德树人,系统开展了将地质元素融入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以期对地理信息科学一流专业建设尤其是行业类省属高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建设地质类高校新时代

    以科学问题为导向,构建"地球物质科学"课程群

    朱韧之赖绍聪秦江锋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球系统科学思维已经成为培养新时代地学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以西北大学"双一流"学科地质学为例,基于"双一流"和"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对一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新要求,以地球系统科学思维为引领,提出以科学问题为导向,构建"地球物质科学"课程群.以探索科学问题为目标,全面统筹地球物质科学相关的课程,立足学科前沿,聚焦知识关联,编写新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团队人员构成,培养出知识理论扎实、综合实践能力强的拔尖人才,为"双一流"建设和"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探索出新的课程教学体系.

    双一流拔尖人才课程群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段先哲汪佳伟时溢贺海洋...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课"的建设是当前我国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趋势,然而,该模式在地质类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以"应用地球化学"课程为例,探索并实践了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旨在提升地质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本研究重点解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资源开发等关键问题,提升了"应用地球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受益.本研究将为地质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地球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金课

    地质学类双语课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以"地史学"课程为例

    景秀春王训练张海军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介绍了地质学类双语课程的开设背景、教学导向和教学目标,分析了教育信息化趋势下及专业课学时压缩背景下,双语专业课程所面临的一系列新的学情、教法、学业评价等挑战.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本科专业基础课程"地史学"为例,提出一套适用于地质学类双语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方案,建立基于学习全过程跟踪记录的综合学业评价模式.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并能进一步推动课程教学由知识型向素质型转变.本文旨在探讨地质学类双语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的策略、方法及实践效果,以期为提升同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及开展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也希望能为其他学科的双语教学提供借鉴和启发.

    混合式教学双语课程地史学

    地学类课程的贯穿式学习与评价——形成性评价在"古生物学"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王旖旎史骁杨韩涛兰中伍...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形成性评价是为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即贯穿全学习过程的师生互助式双向反馈,相对于总结性评价而言,其目的在于促进学习和指导教学,而非仅获得评价结果.本文以吉林大学本科创新示范课——"古生物学"课程为例,分析形成性评价体系的优势,明确该体系的设计理念及目标,详细介绍以评价内容、评价时机、评价方式和教学反馈为内容的评价体系建设及实施过程,提出了具有地学类课程特色的普适性形成性评价体系模型.

    形成性评价古生物学课程评价教学反馈

    "三三三"课程教学设计模式构建与实践

    李庆由雪莲吴胜和岳大力...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师教学思想理念与实际教学过程的桥梁,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本文探索了"三三三"课程教学设计模式,首先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的三个层次: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明确"为什么教"的问题;其次是教学内容设计的三融合: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融合、课程内容与科学前沿相融合、课程内容与思政相融合,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最后是教学方式的三维互动:教学逻辑链设计、教学问题链设计、教学展示链设计,体现"怎么教".力争通过这一体系不断完善优化课程设计,使每堂课都让学生入脑入心.

    课程教学教学设计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地球化学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夏学齐龚庆杰刘宁强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球化学多元统计分析"是面向地球化学专业本科四年级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原有的课程教学模式面临内容相对陈旧、课时严重不足、实践操作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笔者尝试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并实践,包括更新教学内容体系和教材、整合网上教材和教学资源、扩充相关软件的操作训练、理论授课与实验课交叉进行、课堂授课与课后作业有机融合等,同时融入了教学思政内容,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混合式教学地球化学在线多媒体教材大数据

    基于思政教育的"土力学"课程研究综述

    孙永帅张薇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成为现阶段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基于"土力学"课程,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以及价值塑造等方面挖掘"土力学"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力求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润物无声式融入思政元素.旨在增强学生对于"土力学"课程的学习热情,为更好地开展土力学育人课程奠定基础.

    土力学理论知识专业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地质学专业制图课程构建与教学模式探索

    朱龙海韩宗珠姜胜辉胡日军...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AutoCAD制图"是一门技能型课程,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在教学设计、理论教学、上机实践和考核方式上进行了创新实践探索.授课前,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自行编制命令口诀89条、录制演示视频451个,全方位展示软件操作和案例演示的各环节;授课过程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动画演示法、列举法、多媒体教学、归纳法等,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命令操作和制图过程.把握AutoCAD"精准制图"的特点,将工匠精神、规则意识和创新精神等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中.精心设计上机指导书,将工程地质剖面图、表层沉积物类型图等专业图件的绘制及校园图的绘制等融入课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制图能力.综合更加多样的考核方式,采用图件绘制、批改和修改的三步骤模式,引导学生逐步规范图件绘制.

    AutoCAD制图地质学类专业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三全育人"框架下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多手段育人的探索

    李晓敏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全育人"是新时代对于高等教育的明确要求,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课程思政建设是实施"三全育人"教育改革的重要渠道.笔者依托"结晶学与矿物学""地质认识实习"专业课程教学与建设,以及"地质眼观"微信公众号和福州大学地矿博物馆专业特色平台,开展福州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尝试,努力探索多手段育人模式.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确定相关且合理的课程思政内容主题,发掘恰当而巧妙的切入点,构建比较完整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并取得初步成效.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教育工程,探索多样有效的教学手段,让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更加有机结合,为国家培养政治过硬、业务合格的优秀专业人才.

    课程思政专业课程教学三全育人地质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