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贺冰清

月刊

1672-6995

calrebjb@sina.com

010-61595960

101149

北京259信箱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Journal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 of China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20多年来,刊载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学术研究成果,为地勘单位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改革、发展、管理与决微提供了大量对策建议,为广大科研人员和基层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发表学术成果和进行学术交流的舞台,受到子广大作者、读者的高度赞誉,也得到了有关领导的重视和好评。几任国土资源部领导先后多次在本刊发表重要文章,对本刊的工作给予具体关照。现刊名同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亲笔题写。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知责思进 开创自然资源经济研究新局面——2024年新春寄语

    张新安
    1页

    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自然资源经济学学科体系

    张新安
    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在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自然资源经济研究成果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对中国特色自然资源经济学进行了阐释。中国特色自然资源经济学是以中国自然资源经济活动为对象,研究自然资源保护开发利用过程中各种经济规律和各种经济关系及由此而来的各种经济政策的总和。中国特色自然资源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新背景下,中国自然资源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特色自然资源经济学要以自然资源产权为核心,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中的各种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为基础,以自然资源资产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为抓手,以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为关键,高效利用资源,促进绿色发展,保障资源安全,解决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负外部性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研究和解决一系列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中的经济问题。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研究和解决自然资源经济学问题的基础。自然资源经济研究必须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两个结合";要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把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融会贯通;要紧密围绕自然资源工作定位展开,夯实统筹发展与安全,统筹资源配置与空间布局,统筹开发、利用和保护,统筹资源、资产和资本的经济学基础。研判形势、凝练规律、探求理论、决策支撑,是自然资源经济研究必须练好的基本功。

    中国特色自然资源经济学学科体系自然资源经济研究

    系统观视域下国家公园生态补偿机制构建

    丘水林黄茂兴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健全国家公园生态补偿机制是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国家公园生态补偿机制并不是补偿主客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绩效评估等中心要素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而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并时刻处于动态发展变化中的有机整体。系统观视域下,国家公园生态补偿机制是以对整个系统起决定性作用的中心要素为突破口,调整优化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内容和方式。着眼于国家公园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制度隐忧,亟需完善系统演化发展的制度保障、分区分类实施差别化补偿标准、因地制宜探索组合型补偿方式、建立并实施综合绩效评估体系。

    国家公园生态补偿系统观价值旨归实践路向

    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研究进展与应用展望

    郭妍苏子龙范振林石吉金...
    2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构建的重要技术支撑,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系统梳理了生态产品概念的发展历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理论基础与核算内容,以及国内外关于功能价格法、当量因子法、能值评估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示例,并从完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理论体系、完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手段、推动价值核算结果应用三个层面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决策应用研究进展应用展望

    森林生态文化产品市场化研究——基本内涵、运行机制及实现路径

    马齐曹玉昆
    39-4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森林生态文化产品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题,反映森林生态相关内容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森林生态文化产品市场化本质上是森林生态文化资源价值化和货币化的过程。文章分别从价格、供求、竞争、宏观调控等四个维度分析了森林生态文化产品市场化运行机制,指出现阶段森林生态文化产品市场化面临着资源产权不明晰、价值核算存在难点、产品价格组成复杂多维、传播力和影响力不足等关键问题,进而提出实现森林生态文化产品市场化经营的路径:①健全政策法规,做好顶层设计和基础保障;②构建产权明晰、估值科学的市场交易体系;③完善激励体系,提升森林生态文化产品供给能力;④创新森林生态文化传播方式,积极引导绿色消费。

    森林生态文化产品市场机制实现路径

    福建省林业碳汇项目价值评估及金融产品定价——基于实物期权理论

    柯文岚李泽伟罗世兴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结合林业碳汇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碳汇产品定价难等特征,基于实物期权定价理论,利用Black-Scholes模型,对福建省碳汇造林项目价值和碳汇交易价格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常规的净现值法计算出的项目价值与引入实物期权评价模型计算出的项目价值运用灰色预测模型与2022年福建省林业碳汇成交均价相比较,林业碳汇造林项目价值及碳汇产品交易价格均被严重低估,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评估方法对林业碳汇产品进行定价更加科学合理。为进一步丰富林业碳汇金属产品交易体系,提高碳汇市场活跃度,文章提出对策建议:①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激励林农营林造林;②科学核算投资回报,提高经营者积极性;③创新碳金融产品,规避价格波动风险;④引入多元交易主体,促进碳汇流通交易。

    福建省林业碳汇金融产品定价实物期权Black-Scholes模型

    矿产资源管理改革:逻辑、问题与深化路径

    王伊杰刘天科葛燕平南锡康...
    56-6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立足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探讨了我国矿产资源管理改革的基本逻辑和方向。矿产资源管理改革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系统推进。当前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矿业权出让制度、勘查市场投资环境优化、"净矿"出让制度、生态保护红线矿业权退出主体权益的维护等重大改革面临众多困难,同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未理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未充分发挥、政府的权利边界不清、行政审批不协调、市场主体的权益保障不足等问题也亟待解决。因此,在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中,要继续完善税费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多措并举激励市场主体投入矿产资源勘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健康可持续的市场氛围。

    矿产资源改革政策逻辑理论逻辑权益金矿业权出让

    近十年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回顾与启示

    李志符平杰江泰温莹...
    6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回顾了2012-2022年我国发布的耕地保护政策,采取政策量化分析和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耕地数量变化、耕地质量建设和生态保护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近十年我国耕地保护政策不断完善和细化,但政策手段使用并不均衡;全国耕地数量趋稳并逐步回升,但也面临耕地总体质量不高、耕地生态建设和治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下一阶段制定耕地保护政策时,应科学利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政策手段,充分发挥各政策手段的优势,特别是针对耕地质量建设和生态保护等问题,进一步从经济运行层面探讨经济手段的使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同时还要关注耕地涉及的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下的耕地阈值、不同主体的需求问题,并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和制度需求者的反馈机制。

    政策分析耕地保护耕地生态耕地质量耕地阈值经济手段

    江西省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现状及问题探讨

    朱明波邢应太熊淑娣彭惠卿...
    76-8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自然资源部全面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需要采取新的管理手段以跟上改革的步伐。文章分析了江西省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工作的现状,指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存在市级发证矿业权汇交不规范、汇交细则不清、汇交关键信息缺失、汇交类型多、专业软件众多和培训广度不够等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①扩大培训对象,提高汇交质量;②构建"互联网+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信用监管新机制;③健全技术标准,统一汇交细则;④出台省级地质资料管理制度。

    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江西

    辽宁省地质勘查行业现状分析与探讨

    冷文芳刘超王晓鸥赵燕...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在收集全国地质勘查行业监管服务平台2016-2021年辽宁省行业统计数据的基础上,选择反映地勘行业发展状况的5个指标,对辽宁省自地勘事业单位改制以来的地勘行业整体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辽宁省地勘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大幅减少,尤其是中高级技术人员,体现了行业整体下行的趋势;地勘行业总收入有所上升,主要体现在工程勘察施工方面,反映了国家层面推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地勘行业人员平均工资的上升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从业人员减少为代价;地勘行业总资产呈下降趋势,总负债呈上升趋势,资产负债率增加,显示出地勘行业有所衰退。建议:地方财政加大资金投入,降低找矿勘查风险,畅通社会资金投入渠道;加强地勘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并留住人才;加强政策引导,提升国有企业作为找矿勘查主力军的内生动力。

    地质勘查行业分析体制改革辽宁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