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时效性激励理念下积极心理干预对围绝经期焦虑障碍患者情绪改善、生活质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3月-2023年3月金华市第二医院收治的围绝经期焦虑障碍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基于时效性激励理念的心理干预,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的负性情绪,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简易量表(WHOQOL-BREF)评价生活质量,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T)评价患者的希望水平,综合评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采用该院自拟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治疗的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患者SAS(40.16±4.15)分、SDS(41.45±3.10)分比较,研究组患者SAS(37.52±3.68)分、SDS(38.28±2.67)分降低(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患者生理(72.16±5.30)分、心理(64.45±5.49)分、社会(62.16±5.68)分、环境(65.45±5.12)分比较,研究组患者生理(78.49±6.21)分、心理(69.28±6.51)分、社会(69.52±6.79)分、环境(70.29±6.49)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82、12.670、14.230、13.800,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HH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患者对未来态度(11.16±1.35)分、积极行动(11.45±1.46)分、与他人关系(12.56±1.19)分比较,研究组患者对未来态度(13.23±1.46)分、积极行动(13.38±1.62)分、与他人关系(14.53±1.56)分升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性(84.00%)与研究组(96.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0,P<0.05).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86.00%)与研究组(98.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91,P<0.05).结论 时效性激励理念下积极心理干预对围绝经期焦虑障碍患者的情绪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希望水平的调节均具有一定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