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惠汝太

双月刊

1671-6272

mcc@sglab.org,mcceditor@gmail.com

010-68333902

100037

北京市北礼士路167号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Journal Molecular Cardiology of China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2001年12月创刊。由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承办,是以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为特点的分子心血管病专业学术期刊。自创刊以来,期刊质量不断提高,先后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资讯数据库等收录。2006年起被万方数据库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血清ADAMTS13、miR-150、miR-375建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生存状况预测模型的研究

    郑晓冬苏亚坤武晓玲
    5893-5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von Willebrand factor lytic protease,ADAMTS13)、miR-150、miR-375预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术后生存状况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342例高龄AMI患者,根据术后12个月生存状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清ADAMTS13、miR-150、miR-375水平,采用Cox回归方程分析高龄AMI患者术后生存状况影响因素,绘制列线图模型,采用校准曲线及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判断血清各指标、预测模型诊断效果,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血清各指标不同表达生存状况.结果 死亡组血清ADAMTS13水平低于存活组,miR-150、miR-375水平及NYHA分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所占比例高于存活组(P均<0.05).ADAMTS13、miR-150、miR-375是高龄AMI患者术后生存状况影响因素(P均<0.05).根据以上因素构建高龄AMI术后死亡风险列线图模型的C-index为0.865,其预测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87%、62.86%.决策曲线发现,血清ADAMTS13、miR-150、miR-375联合预测模型优于单纯ADAMTS13、miR-150、miR-375预测结果.ADAMTS13高表达患者生存率高于低表达患者,miR-150、miR-375低表达患者生存率高于高表达患者(P均<0.05).结论 基于血清ADAMTS13、miR-150、miR-375建立高龄AMI患者术后死亡预测模型具有良好预测效能,可指导临床医师确定合理治疗手段,降低死亡风险.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生存ADAMTS13miR-150miR-37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血清Omentin-1、BDNF、sST2水平与左心室重构及MACE关系研究

    马丽陈伟杨晓瑜
    5899-59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清网膜素-1(Omentin-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 2(soluble growth stimulation expressed gene 2,sST2)蛋白水平与左心室重构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286例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AMI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未接受PCI术治疗的286例AMI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血清Omentin-1、BDNF和sST2水平;随访6个月,根据观察组术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MACE将其分为MACE组(35例)和非MACE组(251例).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PCI术后血清Omentin-1、BDNF和sST2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PCI术后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右心室内径(right ventricular diameter,RVD)、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T)、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 at end diastole,LVPWT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等心室重构指标.采用 Pearson 相关性分析术后血清Omentin-1、BDNF和sST2水平与心室重构之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Omentin-1、BDNF、sST2对PCI术后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MACE组PCI术后血清Omentin-1的表达量较非MACE组低,BDNF和sST2水平较非MACE组高(P均<0.05).MACE组术后LAD、LVEDD、RVD、LVPWD、IVST和LVMI值较非MACE组高,LVEF值较非MACE组低(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血清BDNF、sST2水平均与LAD、LVEDD、IVST和LVMI值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Omentin-1水平与LAD、LVEDD、IVST和LVMI值呈负相关,与 LVEF 呈正相关(P均<0.05).ROC 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血清 Omentin-1(AUC=0.747)、BDNF(AUC=0.744)和 sST2(AUC=0.784)水平均对AMI患者PCI术后MACE的发生有预测价值(P均<0.05).结论 血清Omentin-1、BDNF和sST2水平与AMI患者的心室重构密切相关,且对PCI术后MACE的发生有预测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网膜素-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

    抑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联合沉默PCSK9减轻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

    余小林房彬彬刘芬李文玲...
    5905-5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沉默前蛋白转换酶枯草溶菌素9(PCSK9)的基础上,应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抑制剂,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的综合治疗作用.方法 将ApoE-/-小鼠普食饲养6个月建立AS模型.PCSK9si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 2 × 1011 vg/只 AAV8.2-Lbcpf-CrRNA2.PCSK9si+ISO-1 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 2 × 1011 vg/只 AAV8.2-Lbcpf-CrRNA2,同时经腹腔注射5mg/(kg·d)MIF抑制剂ISO-1.对照组小鼠(无治疗干预).AS模型期间分别于0、2、4、6个月进行内眦静脉采血检测PCSK9、MIF水平.AS建模6个月后采血检测血清血脂四项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循环Ly-6Chigh促炎单核细胞水平;全主动脉以及窦部取材,组织学检测斑块面积,纤维化及脂质浸润程度,CD68(巨噬细胞标志物)及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在脂质斑块的表达.STRING数据库检索PCSK9与MIF的蛋白互作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总胆固醇水平在PCSK9si组及PCSK9si+ISO-1组分别降低49%和44%;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54%和52%(P均<0.000 1);甘油三酯水平降低25%和27%(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93%和77%(P均<0.01).血清PCSK9水平在PCSK9si组及PCSK9si+ISO-1组分别降低59%和46%;MIF水平下降28%和44%.PCSK9si组的Ly-6Chigh促炎单核细胞百分比和血浆IL-1β水平无显著差异,而PCSK9si+ISO-1组Ly-6Chigh促炎单核细胞百分比和血浆IL-1β分别降低50%和48.4%(P均<0.05).PCSK9si组及 PCSK9si+ISO-1 组主动脉 AS 斑块面积分别减少 16%(P>0.05)和 31.2%(P<0.05),主动脉窦的斑块面积分别减少20%和46.9%(P均<0.05),主动脉窦部斑块内的天狼星红染色阳性区面积分别减少23.6%(P>0.05)和57.3%(P<0.05).蛋白互作分析显示MIF通过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与PCSK9发生交互作用.结论 在沉默PCSK9的基础上,应用MIF抑制剂ISO-1可显著减轻ApoE-/-小鼠AS病变程度.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动脉粥样硬化炎症细胞因子

    慢性应激通过局灶性黏附途径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陈雷高尚邓鸿儒孟令丙...
    5915-5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验证慢性应激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本研究采用以小鼠构建慢性应激动物模型和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通过蛋白质印迹实验研究局灶性黏附通路的作用.最后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公共数据库验证通路.结果 构建并评估慢性应激小鼠模型和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采用蛋白质印迹显示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中局灶性黏附通路关键因子表达降低,在慢性应激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小鼠模型中该通路关键因子进一步下调,同时伴随炎症因子升高.以生物信息方法鉴定差异表达基因,并富集到局灶性黏附通路.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显示此通路中核心基因FLNA、MYH9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结论 在慢性应激中,局灶性黏附通路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MYH9和FLNA被确定为该过程中潜在的核心基因.

    慢性应激颈动脉粥样硬化生物信息学局灶性黏附

    心脏CT在心肌病中的研究进展

    孟庆超赵丽高扬吕滨...
    5923-5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脏CT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价值已经得到诸多研究证实和指南推荐,其在心肌病中的价值尚未确定.随着CT技术、计算机硬软件的进步,心脏CT在心肌病中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不仅可以评价心脏解剖、分析心脏功能,还可以分析心肌及心外膜脂肪组织等.目前心脏CT评价心肌病的方法主要有延迟强化、细胞外容积、碘图、心肌灌注、心肌应变、影像组学,本文就以上方法在心肌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心肌病诊断治疗预后

    临床上无创血压测量的方法及应用

    段以卓邹玉宝
    5928-5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血压是最重要的慢病之一,严重危害患者健康,而由于血压测量不规范造成延期或过度治疗的现象仍大量存在.本文对临床上常用的无创血压测量的原理、方法及其具体操作注意事项等进行总结,以指导血压的规范测量.

    无创血压测量高血压诊室血压测量家庭血压测量动态血压测量

    β3肾上腺素受体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蔡家晟罗溶汪自龙
    5933-5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β肾上腺素受体(β-adrenergic receptor,β-AR)在冠心病病因研究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包括β1、β2和β3三个亚型,这些受体在机体广泛表达并具有多种生理功能.β3-AR可介导脂肪代谢相关反应,与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及高血压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另外,β3-AR激动对心肌梗死后心脏具有保护作用.本研究通过概述β3-AR分子结构特征、在心脏中的表达及生理功能,探讨β3-AR在冠心病发病中的潜在作用及其成为冠心病风险预测因子或治疗新靶点的潜力.

    β3肾上腺素受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WFDC2在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中的病理生理

    夏侯鸾达李伟
    5938-5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可引起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在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WAP四二硫键核心结构域2(WAP four-disulfide core domain 2,WFDC2)是一种分泌蛋白,在活化的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可加剧组织纤维化.本综述介绍WFDC2的结构、功能及其在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中的可能作用.

    WFDC2心肌梗死心室重塑

    炎症性肠病与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进展

    张琪刘改珍
    5943-5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炎症反应在房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近年来研究发现,IBD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但其与房颤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最近的流行病学证据表明IBD和房颤之间存在关联,特别是在发作或住院期间.本文就IBD和房颤关系、共同的致病机制以及IBD药物对房颤的影响进行综述.

    心房颤动炎症性肠病炎症免疫失衡

    以心肌肥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法布里病母子案例分析

    方超林谭娟王帅肖红艳...
    5949-5952页

    心肌肥厚法布里病α-半乳糖苷酶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