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惠汝太

双月刊

1671-6272

mcc@sglab.org,mcceditor@gmail.com

010-68333902

100037

北京市北礼士路167号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Journal Molecular Cardiology of China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2001年12月创刊。由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承办,是以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为特点的分子心血管病专业学术期刊。自创刊以来,期刊质量不断提高,先后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资讯数据库等收录。2006年起被万方数据库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动脉炎临床特征的性别差异

    王倩蒋雄京董徽李弘武...
    5953-5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临床特征的性别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收集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因TA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入选者的临床资料,按性别分组,并对其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共入选患者464例,其中男性84例(18.10%),女性380例(81.90%).与女性相比,男性多以血压升高(75.0%vs 52.9%,P<0.001)为主要临床表现.男性累及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椎动脉的比例明显低于女性(27.4%vs50.3%,P<0.001;40.5%vs 62.1%,P<0.001;9.5%vs 18.7%,P=0.043),而累及肾动脉的比例高于女性(60.7%vs46.1%,P=0.015).女性更常见Numano Ⅰ型(P=0.004),男性更常见Numano Ⅳ型(P<0.001).女性的血红蛋白浓度及血肌酐水平低于男性(P均<0.001),红细胞沉降率高于男性(P<0.001).男性的左房前后径[(35.1±6.0)mm vs(33.2±5.9)mm,P=0.011]、左心室舒张末径[(49.1±9.1)mm vs(46.6±7.1)mm,P=0.006]更大,室间隔厚度[(10.6±2.3)mm vs(9.6±2.0)mm,P<0.001]更厚,但男性与女性的左室射血分数并无差异(P=0.848).结论 男性TA患者多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男性肾动脉受累多于女性,弓上动脉受累少于女性.虽然男性左房前后径及左心室舒张末径大于女性,但两者左室射血分数并无差异.

    大动脉炎男性性别临床特征

    弯刀综合征的自然病史和临床结果——单中心21年经验回顾

    刘子娜李良张燕搏李守军...
    5959-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弯刀综合征是指右侧肺静脉部分或全部引流至下腔静脉,其治疗仍有争议,本文旨在阐述弯刀综合征的疾病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21年4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诊断为弯刀综合征的患者病历资料,并通过电话问诊以及门诊进行随访.结果 共纳入53例患者,中位年龄6.44岁(1.48岁,24.86岁).单纯型弯刀综合征16例(30.2%),37例(69.8%)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18例(34.0%)合并右肺发育不良.35例患者接受弯刀静脉矫正手术,采用心房内板障法24例(68.6%),弯刀静脉再植法11例(31.4%).围手术期死亡率为2.9%.全组中位随访时间7.8年(4.2年,11.8年),随访期间手术组死亡2例(5.7%),观察组死亡4例(22.2%).全组平均估算生存时间(17.55±0.95)年.手术组5例发生肺静脉狭窄(心房内板障法3例,弯刀静脉再植法2例,P=0.640).合并重度肺高压(HR=30.47,95%CI:2.74~339.02,P=0.005)、合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HR=26.79,95%CI:2.82~254.54,P=0.004)为死亡相对危险因素.结论 弯刀综合征整体预后良好,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合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和重度肺动脉高压会增加死亡风险.

    弯刀综合征手术治疗预后

    10mg/d与15mg/d利伐沙班在75岁及以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

    禹越杨伟杜彬钱荣凯...
    5964-5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10 mg/d及15 mg/d利伐沙班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同时探寻影响有效性及安全性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75岁及以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259例.根据出院时口服利伐沙班剂量的不同,分为10 mg/d组(167例)与15 mg/d组(92例).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并记录死亡、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事件的情况.分析利伐沙班剂量选择及结局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死亡、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着年龄增加,10 mg/d利伐沙班更被推荐(OR=0.866,95%CI:0.807~0.929,P<0.001).存在心力衰竭(OR=3.783,95%CI:1.355~10.561,P<0.05)、心肌梗死(OR=5.287,95%CI:1.692~16.525,P<0.01)的患者更易发生死亡或缺血性脑卒中事件.既往存在肿瘤(OR=6.389,95%CI:1.772~23.029,P<0.01)的患者更易发生出血事件.结论 10 mg/d与15 mg/d利伐沙班具有同样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对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及肿瘤的心房颤动患者需加强预防管理,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心房颤动老年利伐沙班

    男性Danon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邓煜瑶郭立琳吴炜田庄...
    5970-5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Danon病是一种因溶酶体相关膜蛋白(lysosome-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2,LAMP-2)缺陷导致的溶酶体贮积病.本文总结男性Danon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及基因检测的特征,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22年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且经基因检测确诊为Danon病的8例男性患者,总结该病临床表现、基因型和预后.结果 8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12.0岁,87.5%(6/8)的患者存在心脏受累,主要为左心室肥厚,中位左心室后壁厚度为15.0 mm.心电图检查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为预激综合征(85.7%,6/7),其他表现可有左心室肥大(中位SV1+RV5/RV6为4.10 mV)及T波倒置.2例患者心脏磁共振检查可见晚期延迟强化.62.5%(5/8)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智力迟钝,25.0%(2/8)的患者出现肌力减退.8例患者中2例患者失访,6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9年,中位随访时间为3.83年.随访期间4例患者死亡,中位死亡年龄为19.0岁,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3例)和植入式心脏除颤转复器无效的心律失常(1例).结论 男性Danon病患者的典型表现为心肌受累、骨骼肌受累、智力减退和眼部表现等.

    Danon病男性临床特征

    基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录组的冠心病RNA N6-甲基腺苷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

    吴佳妮任晓晓杨志良陈恕凤...
    5978-5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冠心病病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MeRIP-seq数据和RNA-seq数据,筛选潜在的诊断冠心病的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相关生物标志物,为冠心病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 分析冠心病病例对照PBMCs表达谱(GSE113079)中m6A功能基因的表达情况,借助LASSO和logistic回归筛选与冠心病相关的m6A功能基因.随后,分析冠心病病例对照PBMCs的MeRIP-seq和RNA-seq数据,筛选差异m6A甲基化且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多种方式筛选到潜在的冠心病诊断标志物,并在公共数据库验证其诊断冠心病的效能.结果 在141例冠心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的表达谱数据(GSE113079)中,两组间有22个m6A功能基因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表明,ELAVL1、IGF2BP2和METTL14的三基因组合识别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8.将GSE113079数据与冠心病MeRIP-seq、RNA-seq数据联合分析,得到47个m6A靶基因.经过LASSO和logistic回归筛选后,ADM和SH2D2A基因组合在冠心病表达谱数据(GSE113079)的AUC为1,经验证,在心肌梗死外周血表达谱数据(GSE66360)中的AUC为0.79.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达谱数据(GSE43292和GSE28829)中,与对照组相比,ADM基因表达水平在斑块中显著升高(P<0.05).结论 通过综合分析冠心病表达谱数据库GSE113079,得到m6A功能基因组合(ELAVL1、IGF2BP2和METTL14),进一步结合MeRIP-seq、RNA-seq数据筛选出靶基因ADM和SH2D2A,经验证集验证ADM是潜在的冠心病标志物.

    冠心病m6A修饰转录组测序m6A功能基因生物标志物

    基因组转录调控元件内单核苷酸多态性调控基因表达介导扩张型心肌病

    王珍婷曹唱唱
    5986-5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人类基因组转录调控元件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扩张型心肌病发病之间的关联及潜在的致病机制.方法 利用心脏组织表达数量性状基因座(expression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eQTL)数据与5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H3K27ac组蛋白修饰的ChIP-seq数据进行联合分析,筛选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基因组转录调控元件内的单核苷酸突变.基于筛选出的单核苷酸突变,鉴定关联的表达水平发生改变的基因,进而探究扩张型心肌病潜在的致病基因并构建基因功能网络.结果 心脏组织eQTL数据库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H3K27ac组蛋白修饰的ChIP-seq数据取交集后,在患者基因组启动子区域筛选到317个单核苷酸突变位点,增强子区域筛选到239个单核苷酸突变位点.通过eQTL数据库预测共得到556个基因在位点突变后表达水平发生改变,基因功能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与内皮细胞迁移、组蛋白乙酰化修饰、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组、皮层微管组织等生物学过程显著相关.通过对比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RNA-seq数据,发现启动子区域单核苷酸突变关联的基因 TMEM30B、AEBP1、SCARA3、HSH2D、DACT2、EGR3、AC108448.2、RP11-338N10.2 表达水平显著上调,HRCT1显著下调;增强子区域单核苷酸突变关联的基因ATP1B2、SKAP1表达水平显著上调,FER1L6、SLGLEC14、RP11-231C14.6显著下调(Padj<0.01,|Log2FoldChange|>1).结合KEGG通路分析,在启动子区域筛选到核心关联基因:PIK3CD、SREBF1、SOS1、SEH1L、WDR24、NPRL3、RPS6,在增强子区域筛选到核心关联基因:TRPV4、EZR、EFNB2、ANXA1,这些基因参与多个生物学过程或信号通路.结论 单核苷酸突变与扩张型心肌病相关,且在基因组启动子和增强子区域等基因组转录调控元件内广泛分布.单核苷酸突变可能引起关联基因表达水平改变,进而导致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失调,最终介导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和进展.预测得到的基因表达水平改变的关联基因和核心关联基因可作为扩张型心肌病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扩张型心肌病ChIP-seqeQTL启动子增强子

    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

    张婧王欣刘佳梅陈牧雷...
    5996-60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心血管事件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198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Cys-C水平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依据Gensini评分判断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程度.记录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同时分析血清Cys-C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198例患者中,46例患者血清Cys-C水平为0.56~1.22 mg/L(Cys-C水平正常组),152例患者血清Cys-C水平≥1.23 mg/L(Cys-C水平升高组).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22~44个月,平均(37.6±17.5)个月.随访期间,Cys-C水平升高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Cys-C水平正常组患者[12.5%(19/152)比2.2%(1/46),P=0.04].冠状动脉重度病变患者血清Cys-C水平高于冠状动脉轻中度病变患者[(1.7±0.7)mg/L比(1.4±0.7)mg/L,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ys-C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β=0.64,P=0.005),与肌钙蛋白Ⅰ水平呈正相关(β=0.47,P=0.002),与肌酐水平呈正相关(β=0.02,P=0.004).结论 血清Cys-C水平可以作为评估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风险指标.

    急性心肌梗死胱抑素CGensini评分心血管事件

    肾移植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型与血脂水平相关性研究

    张晓斐苏明王思旭赵美姗...
    6001-60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同种异体肾移植受者载脂蛋白E(ApoE)基因型的分布特点及其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纳入在北京友谊医院接受肾移植手术且进行ApoE基因型检测的80例患者,分析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将纳入研究的肾移植患者按ApoE基因型分为E2组(包括E2/E2和E2/E3型)、E3组(包括E3/E3和E2/E4型)和E4组(包括E3/E4和E4/E4型),分析ApoE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并探讨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 在80例患者中ApoE基因E2/E3型11例,E3/E3型59例,E2/E4型1例,E3/E4型8例,E4/E4型1例.等位基因频率为:e2,7.50%;e3,85.63%;e4,6.87%.三组患者LDL-C及TC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E4组的TG水平显著高于E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4组和E2组的HDL-C水平显著低于E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肾移植患者TG和HDL-C水平与ApoE基因多态性有关,TC和LDL-C水平与ApoE基因多态性无关.在肾移植患者中进行ApoE基因型检测有助于个体化降血脂治疗.

    肾移植载脂蛋白E血脂基因多态性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miR-23、NF-KB、TGF-β1表达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分析

    杨亚兵郑晓丽孙绪志王文英...
    6005-60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外周血小核糖核酸-23(miR-23)、核因子κB(NF-κB)、转化因子-β1(TGF-β1)表达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确诊为RHD的74例患者纳入RHD组,选择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74例纳入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外周血TGF-β1、NF-κB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miR-23的表达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功能指标.Spearman相关性检外周血miR-23、NF-κB、TGF-β1表达与RHD患者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 RHD组外周血miR-23、NF-κ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及TGF-β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不同NYHA分级RHD患者外周血miR-23、NF-κB、TGF-β1表达水平差异显著(P均<0.05).外周血miR-23、NF-κB与RHD患者NYHA分级程度呈负相关,TGF-β1与RHD患者NYHA分级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RHD患者外周血NF-κB水平升高,TGF-β1水平降低,其表达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

    风湿性心脏病外周血核因子κB转化因子-β1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

    血清β-连环蛋白、E-钙黏蛋白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

    石磊陈娟许慧敏
    6010-6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β-连环蛋白(β-catenin)、E-钙黏蛋白(E-cadherin)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将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20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Gensini评分≤24分,n=122)、中重度狭窄组(Gensini评分>24分,n=84)2个亚组.另外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2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β-catenin、E-cadherin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β-catenin、E-cadherin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血清β-catenin水平高于对照组,E-cadherin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中重度狭窄组血清β-catenin水平高于轻度狭窄组,E-cadherin水平低于轻度狭窄组(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β-catenin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血清E-cadherin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P均<0.05).中重度狭窄组患者年龄、吸烟占比、糖尿病史占比、白细胞计数、LDL-C大于轻度狭窄组,HDL-C小于轻度狭窄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有糖尿病史(OR=2.333,95%CI:1.558~3.493)、β-catenin ≥ 2.51 pg/mL(OR=3.133,95%CI:2.012~4.879)、E-cadherin≤3.61 ng/mL(OR=2.625,95%CI:1.702~4.048)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危险因素,HDL-C(OR=0.467,95%CI:0.320~0.680)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β-catenin水平升高、E-cadherin水平降低,两者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且血清β-catenin水平升高、E-cadherin水平降低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危险因素.

    β-连环蛋白E-钙黏蛋白老年人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