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肛肠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黄乃健

月刊

1000-1174

0531-82913309 82950414-6287

250011

济南市文化西路42号

中国肛肠病杂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结肠镜联合Hcy、FA及CEA对结肠癌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邓平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结肠镜联合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及癌胚抗原(CEA)对结肠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1例行结肠镜检查患者,其中病理活检为结肠癌者53例(A组),活检为结肠息肉者28例(B组),比较2组患者的肠镜检出率等情况.结果:81例患者经肠镜病理检查,确诊53例恶性,占65.4%;A组肠镜检查阳性率、血清Hcy及CEA水平均高于B组(P<0.05),FA水平低于B组(P<0.05);A组患者不同分化程度者的肠镜检查阳性率、血清Hcy、FA及CE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肠镜联合血清Hcy、FA及CEA水平诊断结肠癌AUC最大(0.958),最佳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7%和93.5%.结论:结肠镜下检查、血清Hcy、FA及CEA水平联合诊断可用于结肠癌诊断及病理状况评估,进而可显著提高结肠癌的诊断价值.

    结肠癌结肠镜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癌胚抗原鉴别诊断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疗效观察及对MMP-11、Sp1和TIMP-1的影响

    赵聪聪周博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的疗效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转录因子S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2022年收治的结肠癌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MMP-11、转录因子Sp1、TIMP-1的阳性率和生命质量评分(QOL).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MMP-11、Sp1和TIMP-1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QOL评分方面,2组患者治疗前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身体状况、行为、自评生活质量和肠道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腹腔镜手术在结肠癌治疗方面效果显著,不但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日常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结肠癌腹腔镜手术基质金属蛋白酶-11转录因子Sp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APACHE Ⅱ评分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对结肠穿孔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张雪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对结肠穿孔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结肠穿孔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80例,统计患者APACHE Ⅱ评分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入院后随访2个月,根据患者2个月的预后情况分为未发生死亡组68例和发生死亡组12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80例结肠穿孔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肠穿孔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2个月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A-PACHEⅡ评分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对结肠穿孔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2个月,80例患者发生死亡12例,死亡率为15.00%(12/80),记为发生死亡组,生存68例,生存率85.00%(68/80),记为未发生死亡组.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丙氨酸转氨酶(ALT)、D-二聚体(D-D)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高于未发生死亡组(P<0.05),发生死亡组红细胞分布宽度低于未发生死亡组(P<0.05).以结肠穿孔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2个月是否死亡为因变量(否=0,是=1),以APACHEⅡ评分、红细胞分布宽度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均为连续变量),结果显示,APACHE Ⅱ评分、红细胞分布宽度为结肠穿孔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2个月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APACHE Ⅱ评分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及二者联合预测结肠穿孔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2个月死亡的AUC值(95%CI)分别为0.761(0.617~0.905)、0.695(0.523~0.867)、0.876(0.750~1.000)(P<0.05).结论:APACHE Ⅱ评分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在预测结肠穿孔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短期死亡风险中具有重要价值,且二者联合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结肠穿孔合并感染性休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红细胞分布宽度死亡风险预测价值

    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失败发生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徐龙代登攀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失败发生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将87例结肠镜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参与者,使用波士顿肠道准备评分量表(BBPS)对所有结肠镜检查患者进行评估,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87例结肠镜检查患者BBPS量表评分为4~8分,平均(6.12±0.65)分,其中肠道准备失败者27例(31.03%);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合并糖尿病、药物剂量是否准确、服用后排便次数、有无合并腹部手术史、是否严格控制饮食类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药物剂量不准确、服药后排便次数≤5次、合并糖尿病、合并腹部手术史和未严格控制进食类型(P<0.05).结论: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情况总体欠佳,药物剂量不准确、服药后排便次数≤5次、合并糖尿病、合并腹部手术史、未严格控制进食类型为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危险因素

    断管挂线术配合中药治疗肛瘘30例

    吴健朱君杰
    14页

    全身麻醉维持期单纯七氟烷吸入麻醉在老年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王悦应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全身麻醉维持期单纯七氟烷吸入麻醉在老年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诊的老年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全身麻醉维持期单纯七氟烷吸入,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认知功能评分、应激反应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 2组患者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前2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丙二醛(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2组患者SOD、MDA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维持期单纯七氟烷吸入麻醉能缩短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减少应激反应及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老年直肠癌根治术全身麻醉维持期七氟烷

    血常规联合尿常规检验在直肠息肉的诊断价值分析

    朱格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联合尿常规检验在直肠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9-2021年收治的97例直肠息肉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健康者97名作为对照组.将2组研究参与者均行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比较2组血常规指标、尿常规指标对直肠息肉诊断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97例隐血试验均为阳性,对照组隐血试验阳性18例,白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尿液酸碱度检测无明显规律;经肠镜检查确诊为直肠息肉患者115例,健康人群为79例,尿常规单独检查确诊为直肠息肉患者85例,健康人群为69例,血常规检查确诊为直肠息肉患者90例,健康人群为71例;尿常规检验诊断确诊患者85例,准确率为79.38%,血常规检验诊断确诊患者90例,准确率82.99%,尿常规联合血常规检验确诊患者104例,准确率92.78%,2种方法联合对直肠息肉进行诊断,结果更为准确(P<0.05).结论:直肠息肉患者在发病后血象升高,在临床上对直肠息肉进行诊断时,可采用尿常规联合血常规的检验来辅助诊断,使直肠息肉诊断更加准确.

    直肠息肉尿常规血常规诊断

    参苓白术散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结肠腺瘤样息肉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闫闯伟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结肠腺瘤样息肉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86例结肠腺瘤样息肉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以及术后6、12、18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术前2组患者腹痛、大便次数、便血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18个月2组患者腹痛、大便次数、便血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复发2例,对照组复发8例;术后12个月观察组复发6例,对照复发14例;术后18个月观察组复发11例,对照复发21例;术后6、12、18个月观察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能显著改善结肠腺瘤样息肉术后患者临床症候,降低复发率,疗效显著.

    结肠腺瘤样息肉术后复发参苓白术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57例诊治分析

    蒋静张亚锋刘宁杜文武...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实验室风险指数,探索实验室风险指数与其他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总结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特点.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肛肠科收治的57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坏死性筋膜炎实验室风险指数评分以及风险分级,比较不同实验室风险级别患者平均年龄、合并脓毒血症及糖尿病、病死率的区别.结果:57例患者中低危42例,中危9例,高危6例;低危患者平均年龄低于中危、高危患者(P<0.05);中危患者与高危患者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低危占比低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而中危、高危占比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脓毒血症低危患者占比低于中危、高危患者占比(P<0.05),中危脓毒血症患者占比低于高危患者占比(P<0.05).结论: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实验室风险级别与年龄、基础疾病、并发症等有一定关系,可以评估发生坏死性筋膜炎、脓毒血症几率以及预后情况,可以作为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严重程度评价指标之一.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实验室风险指数基础疾病并发症

    注射切扎术联合生肌促愈膏口服治疗Ⅱ~Ⅳ度混合痔49例疗效观察

    周金莉顾俊杜燕红徐琴...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注射切扎术联合生肌促愈膏口服治疗Ⅱ~Ⅳ度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手术治疗的98例Ⅱ~Ⅳ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2组患者均采用注射切扎术治疗,术后均常规补液抗炎预防感染,观察组患者加生肌促愈膏口服,术后连续治疗10 d,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疼痛评分、创面渗出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96%,对照组为95.9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3天和第7天,观察组患者创面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创面渗液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切扎术联合生肌促愈膏口服治疗Ⅱ~Ⅳ度混合痔疗效显著,不仅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创面渗液,而且还可以缩短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临床效果满意.

    混合痔注射切扎术生肌促愈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