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肛肠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黄乃健

月刊

1000-1174

0531-82913309 82950414-6287

250011

济南市文化西路42号

中国肛肠病杂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影像组学预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价值

    鲁中祥刘怡君石磊段耀星...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新辅助放化疗前后的磁共振成像(MRI)多序列图像,建立新辅助放化疗(nCRT)疗效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经临床病理证实为局部晚期直肠癌(T3-4N+M0)且行nCRT的患者资料,根据nCRT治疗效果分为缓解组和非缓解组,分析MRI多序列影像学特征.同时,构建单序列成像模型和多序列联合成像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单序列成像模型和多序列联合成像模型预测nCRT疗效的效果;并采用决策曲线分析法(DCA)评价各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T2WI+DWI多序列联合成像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9,明显高于T2WI、DWI单序列成像模型.多序列联合成像预测模型的校正能力和判别能力均优于单序列成像模型,敏感度为0.958,特异度为0.800,95%CI(0.79,1.00).结论:基于多序列联合成像的预测效果模型对nCRT疗效的预测效果优于单序列成像预测模型.

    磁共振成像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肿瘤反应预测模型

    苗药重楼解毒方对肛周脓肿术后促愈的网络药理学分子机制研究

    周愉余佼林杨诗云马建国...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苗药重楼解毒方熏洗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在HERB数据库中搜寻重楼解毒方所用中药分子以及靶点蛋白,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中检索疾病的靶点,运用Venny 2.1在线获取交集靶点,继而于String数据库中进行PPI分析;在Cytoscape 3.7.1以及Metascape数据库中相继完成可视化网络图与富集分析.根据上述结果完成分子对接.结果:该方共有154个药物活性成分,845个药物作用靶点,1 040个疾病作用靶点,药物-疾病交集靶点146个;核心靶点9个,分别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3(MAPK3)、白蛋白(ALB)、转录因子Jun(JUN)、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Src(SRC)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富集分析显示,重要信号通路包含PI3K-AKT、AGE-RAGE、MAPK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靶点蛋白与活性小分子的对接值均小于-5.0 kcal/mol,证明结论较为可靠.结论:重楼解毒方熏洗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存在多靶点、多成分、多通路的作用机制,其中药物活性成分鱼腥草的槲皮素(Quercetin)、木犀草素(Luteolin)、芹菜素(Apigenin)、三七的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重楼的重楼皂苷Ⅱ(PolyphyllinⅡ)和靶点AKT1、TNF以及信号通路PI3K-AKT、AGE-RAGE、MAPK等应特别关注,本研究中建立的网络有助于从分子水平到通路水平认知重楼解毒方的作用机制.

    肛周脓肿重楼解毒方分子机制网络药理学熏洗分子对接

    基于数据挖掘中医药治疗脏毒的用药规律研究

    郭珊亦马青原杨阳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古籍中医药治疗脏毒的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第五版)为数据库,检索词=脏毒,搜索相关处方信息,根据制定的纳排标准筛选处方,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共纳入处方140首,涉及中药251味,总频次为1 463,其中高频药物为黄连、槐花、当归、枳壳、荆芥穗;药物四气多以温、寒、微寒为主;五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以肝、脾、肺、胃为主;功效以清热燥湿、凉血止血、泻火解毒为主.关联规则提示槐花-荆芥穗、枳壳-荆芥穗、黄芩-黄连等为常用药对.结论:治疗脏毒时多以清热、解毒、凉血为主.

    脏毒中医药数据挖掘用药规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瘙痒症疗效的Meta分析

    李冰涛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Meta分析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瘙痒症的有效性、治愈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方法:以"肛门瘙痒症""中西医结合""随机对照试验""pruritus ani""comb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为检索关键词,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ce library、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全文数据库(VIP),检索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23年6月,纳入文献为公开发表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瘙痒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提取文献相关原始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3篇中文文献,经筛选后共纳入26篇.比较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治疗肛门瘙痒症的疗效,总有效率(26篇)、治愈率(14篇)、复发率(3篇)、不良反应(8篇)研究的异质性分析结果具有同质性,合并效应量OR应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OR 分别为 4.92(95%CI:3.81,6.36)、3.68(95%CI:2.93,4.64)、0.17(95%CI:0.07,0.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篇报道不良反应的文献中治疗组均无不良发应发生,OR=0.32(95%CI:0.03,3.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瘙痒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能显著提高总有效率、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发应.临床上应积极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瘙痒症.

    肛门瘙痒症中西医结合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白竭散联合红光治疗促进慢性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

    鲍凤玲王建民李明梅先水...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白竭散联合红光治疗对慢性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常规肛裂切除术治疗的30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常规换药、普通光照治疗,观察组术后白竭散换药、红光照射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术后第3、7、14天创面愈合率、创面疼痛评分,术后创面水肿及分泌物情况,术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2组术后第3天创面愈合率及创面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7天和第14天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1),创面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7天创面水肿程度、创面分泌物方面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7天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白竭散联合红光治疗能减轻肛裂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水肿吸收,减少分泌物分泌,减轻炎症反应,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白竭散慢性肛裂术后红光照射创面愈合

    艾迪注射液联合FOLFOX-4方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李欣夏春磊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联合FOLFOX-4方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研究组在FOLFOX-4方案化疗基础上予艾迪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和NK细胞)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242(CA242)水平.结果:研究组疾病控制率及疾病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CD4+、CD4+/CD8+、NK细胞比率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CEA、CA19-9、CA24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液学毒性事件、消化系统反应、感觉性神经病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FOLFOX-4方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调节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其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艾迪注射液FOLFOX-4化疗方案结直肠癌效果安全性

    CA50、CA724及CYFRA211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彭慧斌韩晓东高小盼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糖链抗原50(CA50)、糖链抗原724(CA724)及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72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结直肠癌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30人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受检者血清CA50、CA724及CYFRA211表达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A50、CA724及CYFRA211表达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CA50、CA724、CY-FRA211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结果:结直肠癌组CA50、CA724、CYFRA211表达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直肠癌患者CA50、CA724、CYFRA211表达水平:临床分期Ⅳ期>Ⅲ期>Ⅱ期>Ⅰ期(P<0.001),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P<0.001),淋巴结转移者>无淋巴结转移者(P<0.001).CA50诊断结直肠癌的截断值为19.51 IU/mL,AUC为0.778;CA724诊断结直肠癌的截断值为9.73 IU/mL,AUC为0.787;CYFRA211诊断结直肠癌的截断值为12.00 ng/mL,AUC为0.819;三者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AUC为0.944,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7.50%和93.33%,其诊断效能均较CA50、CA724、CYFRA211单一检测高(P<0.001).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A50、CA724、CY-FRA211均呈高表达,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临床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准确率,辅助其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判定.

    结直肠癌糖链抗原50糖链抗原724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诊断

    针刺治疗慢传输型便秘选穴规律探究

    刘安琪唐学贵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刺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2013年1月至2023年5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关于针刺治疗STC的文献,获取有效处方,利用Office Excel 2019处理数据,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IBM SPSS Modeler 18.0对处方选穴进行关联聚类分析.结果:共获取有效针刺选穴处方55个,涉及穴位48个,其中天枢穴使用频次最高(13.86%);涉及经脉13条,其中胃经、任脉、膀胱经中腧穴使用最为频繁(66.78%);胸腹部(40.59%)、下肢部(31.35%)的腧穴选取最多;特定穴中使用频次前三位的为五输穴(27.11%)、募穴(25.35%)和下合穴(19.72%).关联规则分析显示主穴相关性最高穴位组为天枢-足三里.聚类分析显示足三里、上巨虚、天枢多同用于STC的治疗.结论:针刺治疗STC注重特定穴的使用,多包含合募、俞募配穴,远近结合、前后配伍,并根据证型选取对应腧穴.

    慢传输型便秘针刺数据挖掘选穴规律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与外周血Th17/Treg比值、瘦素水平的相关性

    宋伟罗小玲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与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比值、瘦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改良Truelove和Witts评分将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UC3组,比较各组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Th17/Treg比值及瘦素水平,采用Spearman分析L/M与Th17/Treg、瘦素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计算Th17/Treg、瘦素预测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最佳截断值、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重度UC组L/M、Th17/Treg比值及瘦素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度UC组和轻度UC组,中度UC组L/M、Th17/Treg比值及瘦素水平高于轻度U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7/Treg比值、瘦素水平与L/M比值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91和0.661,均P<0.05).Th17/Treg比值、瘦素预测UC患者中重度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发生的截断值分别为 3.17、8.90 ng/mL,AUC(95%CI)为 0.933(0.881~0.986)、0.903(0.843~0.964),敏感度为89.28%、81.34%,特异度为81.34%、83.47%.结论:UC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严重程度与Th17/Treg比值、瘦素水平均呈正相关,监测Th17/Treg比值、瘦素水平对预测UC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严重程度有较高的价值.

    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屏障功能乳果糖/甘露醇比值Th17/Treg比值瘦素相关性

    可溶性膳食纤维联合益生菌在老年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治疗中的应用

    王瑞萍李梦莹万颖颖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可溶性膳食纤维与益生菌联合用于老年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ENAD)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72例ENAD老年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可溶性膳食纤维及益生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第3天、第5天及第7天每日排便次数,治疗总体疗效、治疗疗程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第3天、第5天每日排便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第7天每日排便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观察组总有效率(100%)略高于对照组(94.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疗程[(4.52±0.46)d]明显短于对照组[(5.99±0.77)d],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78%)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P<0.05.结论:与常规蒙脱石散治疗相比,联合可溶性膳食纤维和益生菌治疗老年ENAD可提高临床疗效,而且起效更快,疗程更短,不良反应更少,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可溶性膳食纤维益生菌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