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高等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高等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

陈浩李石纯

半月刊

1002-4417

010-62243806

100082

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中国高等教育/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专业理论刊物。宣传党和国家关于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探讨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交流各类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研和后勤管理工作经验,介绍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的事迹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肩负起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的新使命

    贺祖斌
    1页

    人工智能助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探索

    杜江峰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高等教育的理念更新,促使学科开环开放和交叉融合,推动"教"与"学"加快中心转换,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高校要深刻把握胜任智能时代的核心要素,提高师生智能素养、完善智能基础设施、强化智能伦理规范,立足国家战略和时代发展需要,创新探索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教学模式变革、科学研究范式创新、整体智治系统重塑的有效路径.

    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智能素养数字治理

    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国范式构建

    张立群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龙头,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必须加快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推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人才培养模式、办学形态等的转变.当前,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在专业、课程、教学、学习、评价、资源和平台等方面存在诸多挑战,高校要规划AI专业集群、构建AI课程体系、打造AI交互课堂、营造AI学习环境、建立AI评价体系、汇聚AI教育资源、搭建AI服务平台,形成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国范式.

    教育强国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改革

    智能技术推动高校人才培养范式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徐坤
    14-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时代,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关键要有人才支撑,这就要求教育必须主动变革.高校处于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面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挑战,推动人才培养范式改革,要坚持系统观念,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在认识理念转变、角色转型、空间转换和纵横转接的关系中洞察新形势新机遇,在突出规划引领、以人为本、应用为王、智能集约、内外协同、绿色安全的重点中把握新内涵新特征,在加强智能交互、学科交叉、场景交融、资源交汇的过程中开展新实践新探索,推进智能技术与高等教育融合发展,加快打造中国特色人才自主培养数智教育新范式.

    智能技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教育强国

    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南科大"样本"分析

    薛其坤陈明伟赵建华刘江...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高等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也经历了从逻辑推理阶段和专家系统阶段进入到机器学习阶段,从过去简单的"辅助工具"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赋能者".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极大可能会颠覆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重塑适应人工智能时代新的高等教育体系.作为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大学应如何顺应时代大潮,实现新时代高等教育从内涵到外延全方位的跃升式发展,成为每一位当代教育工作者无法绕开的重大课题.南科大正在开展的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在研究推动人工智能不断往前发展的同时,致力于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全环节中引入、推广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赋能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

    把握好财经高校服务强国复兴伟业的着力点

    吴国生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财经高校要有新担当新作为,要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以教育综合改革新成效赋能教育强国建设,当好建设金融强国的高校主力军,把握伟大斗争的阶段性特点,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坚定信念;紧扣伟大事业的战略需要,发挥好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功能;着眼伟大工程的战略考量,把自我革命的精神转化为办学治校新动能;紧盯伟大梦想的实践要求,全面实施一流教育战略 面对新使命新任务,财经高校要着重阐释好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金融篇章,梳理好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培育路径,构建好中国卓越金融人才培养体系,探究好筑牢国家金融安全防线的实践路径.

    财经高校强国建设立德树人举措路径

    中国特色原创性教材体系建设的内容表征与路径机制

    刘超谭方正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中国特色原创性教材体系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时代命题,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应有之义,也是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环.中国特色原创性教材体系建设应充分彰显国家意志、突出育人导向、立足学科前沿、加强规律研究.坚定的政治性、深邃的思想性、突出的自主性、持续的开放性是其原创性的核心要义.教材战线应加强党对教材建设的全面领导、做好党的创新理论有机融入、创新教材编写出版体制机制、拓宽教材"走出去"的国际渠道,在创新实践中开拓新时代教材工作新格局.

    中国特色原创性教材建设自主知识体系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

    辩证把握和处理中外合作办学中的若干关系问题

    闫炳辰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是在全球集聚人才和资源、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载体,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重要推动力和必然选择.新时代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必须辩证把握好"形"与"势"、"量"与"质"、优质教育资源绝对性与相对性、当下之效与长远之效、发展与安全等重大关系.聚焦重点领域,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把中外合作办学建成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的高起点合作平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进行教育改革创新的制度性平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立体化实践平台.

    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中外合作办学全球教育治理

    体育课程思政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杨杨高崚梁凤波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课程思政是通过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建设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需努力构建科学的目标体系,用好体育课堂教学主渠道,涵养高尚体育师德,充分挖掘体育项目特点,弘扬体育精神,构建科学的目标体系和多元化评价机制,发挥体育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

    体育课程思政立德树人价值意蕴实践路径

    面向新质生产力的高校学科布局调整:内在逻辑与实施路径

    谢凌凌肖沅依周仕敏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面向未来社会发展的高水平的现代化生产力,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布局调整产生深远影响.基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诠释发展新质生产力与高校学科知识要素、社会功能和发展战略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创新性、靶向性、前瞻性的布局调整导向,以基础学科为底座支撑、特色学科为重点支柱、交叉学科为前沿抓手,努力实现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教育强国建设的双向赋能、提质增效,共同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高校学科布局内在逻辑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