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市场监管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市场监管研究
中国市场监管研究

陈烨

月刊

1004-7654

bjb91@vip.163.com

010-68040496

100045

北京西城区三里河东路8号

中国市场监管研究/Journal Research on China Market Supervis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探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及解决的对策,更好地为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营主体提质增效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田文才白付伟陈卫哲刘艳婷...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培育壮大经营主体作为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着力点,先后出台实施了一揽子政策措施.河南省委、省政府把培育壮大经营主体作为稳住经济大盘的关键一招,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痛点、短板,通过稳经营主体来稳增长、保就业、保基本民生.本文从进一步释放宏量经营主体的规模效应、知识创新的倍增效应、质量基础的集成效应、要素配置的加速效应、政策环境的引导效应等多个维度,就着力增强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发展活力、创新能力,推动经营主体扩量、提质、增效,夯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研究.

    市场经济经营主体提质增效制度建设

    民营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杨光蔡江华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私营企业作为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本文以湖北省为例,探讨湖北省私营企业数量增长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影响,立足市场监管职能,着眼夯实培育基础、细化培育举措、倍增培育成效,为进一步促进湖北私营企业量质并进提出建议.

    民营经济私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市场监管

    优化营商环境视角下公司住所与经营场所登记制度研究

    凤建军商静宜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司登记制度与营商环境密切相关.我国《公司法》及相关登记法律制度,要求公司住所登记申请的材料比较复杂、"住改商"条件限制较多.而公司经营场所作为公司开展经营活动的物理空间,对交易安全、稳定亦有重要意义,但其尚未纳入《公司法》调整范畴.新修订的《公司法》也未对上述问题进行针对性回应和完善.应完善我国公司住所登记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将经营场所登记引入公司法体系,建立经营场所备案、公示制度,从而推进公司登记制度体系的优化与完善,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营商环境住所经营场所公司登记

    论我国个人破产法律制度的构建

    黎宇霞李雅欣胡子杰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现行破产法主体依然仅限于企业法人,对于自然人主体破产问题的立法缺失带来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日趋严重,各种理论实践探索也为制度构建提供了现实基础,时至今日,个人破产制度的建立已具备了必要性与可行性.结合我国目前的立法缺失及现存障碍,本文在对比研究西方各国与我国港台地区个人破产立法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国情,从破产主体、程序设置、余债免除及失权与复权等几个方面探索具体制度的构建.

    个人破产失权与复权制度余债免除制度

    行业主体规制兼论"市场主体登记—行业行政备案"关系——以《北京市房地产经纪机构、住房租赁企业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为例

    傅京桂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业规制应从行政类规制转向经济类规制,避免重主体轻行为的规制模式.要以特定的行业作为独立的主体进行规制,应当同时满足市场前提、法律前提、组织前提、人员前提和价值前提,即存在对应的独立市场、法律依据、现实路径、专业人员和相应的效率效益.市场准入是行业主体规制的重要手段,主体登记和行政备案相较于行政批准,具有共同的核心价值关系,并在信息对象、统分力度、先后程序关系等方面存在差异和协作.本文以北京市有关住房租赁管理相关规定为例,重新审视行业主体规制和"市场主体登记—行业行政备案"的关系,以期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等方面的立法基础.

    行业主体规制市场准入市场主体登记行业行政备案房地产经纪

    创新食品安全抽检体系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许国华
    34-3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厦门市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抽检工作,将抽检工作定位为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指挥棒""牛鼻子""守夜人",通过不断探索实践,逐步构建起以"五位一体抽检工作矩阵"为基础,以"五项举措"为基柱,以"三项服务"为核心的独具特色的食品安全抽检体系,全力服务人民满意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全力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餐桌污染厦门市场监管抽检体系监管发展民生

    我国食品标签标准制度完善的路径研究

    何珊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品标签作为食品综合信息的载体,应客观承载和体现食品的本质属性.与之相适应,食品标签标准对于食品标签规范起着标尺衡定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食品标签虚标、错标现象屡见不鲜,因食品标签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不绝于耳.在食品生产供应全球化背景下,应基于社会共治理论,进一步完善食品标签标准体系.其一,食品标签关乎食品安全,需要政府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对食品标签制定标准予以规范.其二,食品标签作为生产者自身对于消费者的承诺,可以通过自愿性标签标准实现信息传递.其三,政府监管应有效利用第三方认证对食品标签进行审查,以弥补监管中的专业短板.

    食品标签标准政府公共规制企业自我规制自愿性标准独立第三方认证

    汽车网联技术标准必要专利许可模式之争探析——兼评《禁止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规定》

    詹映张佩谛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汽车网联技术标准必要专利许可模式的选择,对解决全球范围内日益增长的标准必要专利法律纠纷具有重要意义.标准必要专利许可模式争议背后映射出的是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反垄断规制、FRAND原则模糊性和专利池合规的深层问题.我国标准必要专利领域的反垄断立法、行政执法和司法都得到长足发展,新修订的《禁止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规定》对于专利联营(专利池)、不公平的高价、标准必要专利、滥用诉权禁令等方面作出多项修改和细化,有助于解决汽车网联技术标准必要专利许可模式之争.

    汽车网联技术标准必要专利许可模式知识产权滥用

    垄断协议安全港制度建构的未来走向与整体图景

    郭传凯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安全港制度与集体豁免制度的最终效果均为阻却违法后果,有学者主张将安全港制度和集体豁免制度统称为广义的安全港制度,从而形成双层叠加式构造.然而这种构造并不能产生明显的法律实施效益,却徒增了立法成本.暂时不引入集体豁免制度,仅建构单一的安全港制度更适合我国当下的实际情况.妥善处理安全港与集体豁免制度之间的关系为安全港制度的建构指明了未来走向.在此基础上,安全港制度不需要将横向协议纳入适用范围,市场份额门槛的设置应避免过度谨慎,转售价格维持亦可适用安全港制度.对前述内容的明确为垄断协议安全港制度的建构勾勒出整体图景.

    垄断协议安全港集体豁免纵向协议

    论我国反垄断执法体制的全面优化

    焦海涛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反垄断法》实施具有行政主导的特点,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设置及其资源分配、权力配置,直接关乎《反垄断法》的实施效果.2022年修订的《反垄断法》以强化反垄断监管力量、提高反垄断监管能力和水平为导向,从三个方面优化了我国的反垄断执法体制,即明确了"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负责反垄断统一执法工作",确保了反垄断执法的权威性和统一性;赋予了反垄断执法机构更多的调查权,特别是提高了其应对行政性垄断的能力;强化诉讼机制对执法的配合与衔接,新引入的公益诉讼制度对反垄断执法具有较大的补充作用.未来,还可以从扩充执法力量、增加执法经费,并适度补充执法机构的调查权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我国反垄断执法体制,如允许执法机构对更广泛场所实施检查、就紧急情况发布临时禁令等.

    反垄断法实施反垄断执法统一执法权反垄断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