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工业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工业经济
中国工业经济

金碚

月刊

1006-480X

zggyjjbjb@cass.org.cn;gjbjb@sina.com

010-68032678

100836

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中国工业经济/Journal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工业经济和工商管理为主要内容,以产业及企业管理干部、经济理论作者为主要对象。发表了大量有影响、高质量、多角度、全方位反映我国产业经济和企业发展的优秀研究成果,得到政府决策部门、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经济理论工作者及高等院校师生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综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史丹覃毅崔志新...
    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12月11-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为深入解读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我国发展的新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研究"课题组邀请7位专家学者交流学习体会,立足当前经济走势,回应当下经济热点问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高质量发展宏观政策科技创新城乡融合绿色低碳

    全球绿色贸易、环境规则治理与中国路径选择

    韩剑刘瑞喜岳文
    1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贸易是引领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环境规则治理是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关键.本文着眼于环境规则治理与全球绿色贸易之间的深层联系,构建了包含14个一级指标、125个二级指标以及346项具体环境条款的区域环境规则三维数据集,据此测度了17个反映RTA绿色贸易规则动态深化特征的异质性指标,并综合考察了区域环境规则治理深化对全球绿色贸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区域环境规则深化不仅促进了成员国间的绿色贸易增长,而且对外部国家和全球的绿色贸易发展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并在不同产品—规则—国家层面上表现出强烈的异质性.机制分析表明,深度一体化环境规则主要通过非歧视效应、价值链效应以及需求效应对全球绿色贸易产生影响.进一步,对中国参与全球绿色治理不同深化路径下的潜在绿色贸易收益做政策模拟评估发现,RCEP升级对缔约方以及全球绿色贸易的推动作用最为显著,并且随着绿色产品清单的扩展,其带来的促进效应也会增强.本文结论为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与合作、破解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困境、推动国内绿色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及塑造中国在全球的绿色核心竞争力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依据.

    全球绿色贸易环境规则治理中国路径选择

    自由贸易协定条款深化与金融科技发展

    杨连星王秋硕韩彩霞陈昊...
    3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金融科技成为数字时代金融体系变革的关键驱动因素.自由贸易协定(FTA)深化通过纳入更多金融科技规则,有力促进了全球金融科技新业态发展.本文突破同质性FTA假设和定性泛化指标,在水平深度和垂直深度视角下,构建立体FTA深化异质性指标体系,全面探究FTA深化对金融科技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FTA静态与动态深化均对金融科技发展存在显著正向效应,金融科技条款类别数量的促进效应更强.异质性分析表明,FTA深化领域、金融科技条款类型等对金融科技发展存在显著差异化影响,覆盖政治性、经济一体化和研发合作领域的FTA呈现促进效应;金融科技条款类型下,资本流动条款、知识产权条款深化促进效应更强.机制检验显示,FTA深化通过降低数据壁垒、推动技术进步、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和吸引外资流入促进金融科技发展.相比于大多数国家,中国FTA深化对金融科技发展的促进效应更强,尤其是FTA金融科技条款深化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进一步地,在RCEP签订基础上加入CPTPP,全面构建金融科技规则的"中国范本",有助于掌握新一轮全球金融体系变革和金融科技规则制定的主动权.

    自由贸易协定异质性深化金融科技中国方案

    人工智能时代的中国产业链"延链补链"——基于制造业企业智能设备进口的微观证据

    吕越张昊天高恺琳
    5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面临重构调整,通过智能化技术助力企业"延链补链"以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微观合并数据,实证分析了工业智能设备进口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链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智能设备进口数量的增加会显著促进企业生产链长度的延长.机制分析发现,由于上游生产环节的资本密集程度相对下游更高,而下游生产环节的劳动密集程度相对上游更高,因而企业通过进口工业智能设备可以实现在更多产业链环节形成比较优势.一方面,工业智能设备可以推动"机器换人",即促进资本对部分劳动力的替代,更显著地降低上游生产环节的要素成本,使企业拓宽向上游的生产链长度;另一方面,工业智能设备可以推动"赋能于人",即促进劳动力边际产出的提升,更显著地降低下游生产环节的要素成本,使企业拓宽向下游的生产链长度.最后,本文从产业链关联的角度分析发现,工业智能设备进口可以通过产业链关联对上下游企业产生"涟漪效应";从产业集聚的角度分析发现,专业化集聚水平提升会进一步放大工业智能设备对企业生产链长度的促进效果;从应对断链危机的角度分析发现,寻求智能设备进口的替代国有助于企业在面临特定供应链断链危机时有效延长生产链长度.

    智能设备进口生产链长度产业链安全人工智能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基于中关村科技园周边新企业进入的分析

    陈强远殷赏程芸倩孙久文...
    7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是培育未来产业的主要思路,而产业链与创新链的空间融合是未来产业布局的突出特征.就产业布局为何邻近创新集群,鲜有研究给出充分的学理依据和经验证据.基于中国工商企业登记注册数据、中国企业专利授权和转移数据、中国税收调查数据、百度地图兴趣点(POI)数据等形成的匹配数据,本文利用中关村科技园各分园成立时点构建空间双重差分模型,首次考察了创新集群对城市内新企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创新集群对新创企业表现为明显的向心力,将吸引新创企业更多入驻距离创新集群0-1.4千米的地理范围内,并且这一结果在科技分园主导产业的下游产业体现得更明显;企业空间布局邻近创新集群,有利于新创企业的技术获取、声誉溢价和信息捕获;新创企业邻近创新集群布局,将显著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和生存概率.本文研究既为学理上认识创新集群对一般性企业选址的影响提供重要启示,也为实践中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提供现实依据.

    创新集群产业链空间布局新企业进入空间溢出中关村科技园

    工业机器人与全球生产网络演化——基于量化结构模型方法的研究

    胡翠王宁
    93-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正确认识全球生产布局变化中不同因素的作用是科学制定对外政策的基础.本文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冲击,基于结构模型,定量考察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全球生产网络演化及中国生产分工地位的影响.在理论方面,本文首次在区分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的模型中引入工业机器人,全面刻画了工业机器人影响全球生产网络的各种机制,构建了衡量全球生产网络强度和结构特征的指标.在量化研究中,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等数据校准模型参数,并对工业机器人价格下降进行反事实模拟.研究发现,世界增加值贸易额下降,但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上升;全球生产网络结构更为均衡;美洲的区域内合作弱化,而欧洲和亚洲地区的区域内合作更加紧密;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供给和需求网络联系均进一步增强.本文的研究克服了简约式估计方法的不足,量化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全球生产网络影响的一般均衡效应,对于建设贸易强国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工业机器人量化结构模型全球生产网络强度全球生产网络结构

    地方隐性债务、银行风险感知与企业信贷可得性

    蔡庆丰吴奇艳吴冠琛
    11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中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问题之一,特别是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及其处置事关能否"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地方隐性债务风险是否会通过银行部门向实体经济溢出,进而影响域内企业的投融资行为有待检验.本文构建了政府、银行以及企业三个部门的联动框架,研究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如何影响域内企业信贷可得性.研究发现,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的增加会降低域内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且在地方财政监管力度低、地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程度低以及国有企业的样本中作用更加明显.上述结论在进行了内生性问题讨论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研究表明,地方隐性债务风险会通过提升银行的流动性囤积水平、提高贷款利率发挥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并没有导致企业外部融资约束的提升,原因在于其会促使域内企业进行融资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升股权和商业信用融资水平.然而,向商业信用融资的转变,存在域内重大风险向外蔓延的可能.本文的研究厘清了地方隐性债务风险通过银行风险感知作用于实体经济和微观企业的内在渠道,为地方政府实现"防风险"和"稳增长"双重目标提供了有益思考.

    地方隐性债务风险企业融资银行贷款流动性囤积

    金融强监管与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来自资管新规的经验证据

    汤晟饶品贵李晓溪
    131-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是金融市场保持效率和活力的基础,也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本文基于资管新规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研究金融强监管是否会促使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资源动态调整进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目标.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实施后,金融资产配置程度较高的企业集团,其子公司现金持有比率显著下降,这表明资管新规促进了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资源再配置.机制分析表明,资管新规通过降低金融投资活动利润率、减少金融资产配置作用于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进一步,面对资管新规的实施,集团母公司通过影响子公司分红决策来降低子公司持有现金比率.本文从集团管控动机和管控能力两方面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管控动机越强(母子公司代理成本更高、母公司投资机会更大、企业集团行业竞争程度更激烈)、管控能力越大(母子公司地理距离越近、母公司对子公司平均持股比例更大)的集团,上述效果更明显.经济后果方面,资管新规促使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资源动态调整这一行为最终提高了企业集团价值与全要素生产率,达到了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目标.本文不仅从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及其效率的角度为金融监管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新的微观证据,也对处理好金融监管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重要启示.

    金融监管资管新规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现金持有比率

    数字化转型能否提升中国跨国企业海外投资效率

    衣长军赵晓阳
    150-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国企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纽带,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影响跨国企业海外投资行为,如何提升跨国企业海外投资效率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区别于以往宏观层面海外投资效率影响因素研究,本文利用手工整理的中国跨国企业海外投资数据,创新性地从数字经济视角考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海外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考察了董事会专业背景多样性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跨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效率;董事会专业背景多样性增强了数字化转型对海外投资效率的提升效应.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抑制管理层短视、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降低代理成本三个方面提升企业海外投资效率.同时,数字化转型对海外投资效率的影响因企业所有权性质、行业特征以及数字化转型维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非国有企业、制造业行业中数字化转型对海外投资效率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管理层的数字化转型认知程度对海外投资效率的影响更加显著.本文提供了关于跨国企业层面海外投资效率影响因素的新经验证据,对于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提升海外投资效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数字化转型海外投资效率跨国企业董事会专业背景多样性

    科技型企业如何踏上数据机遇跳板实现生态位跃迁——基于不同创业背景企业的双案例研究

    杜勇曹磊
    170-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数据为企业生态位跃迁提供了重要机遇.本文基于资源编排的理论视角,对比分析了2家不同创业背景的科技型企业如何借助数据机遇实现生态位跃迁.研究发现:科技型企业通过数字机会洞察与数据资源编排两个阶段,锚定跃迁方向、实现跃迁转变,最终到达新生态位;自主创业型企业基于"压力—机会—能力"的驱动式探索实现了数字机会洞察,并借助以数字信任关系构建为核心机制的数据资源编排行动,破解数据资源链接难题;内部孵化型企业的数字机会洞察呈现出"需求—机会—支持"的选择式探索过程,通过以跨越式价值激活为核心机制的数据资源编排行动,突破数据的价值创造瓶颈;数据机遇的实现过程反映出一种新型资源编排逻辑,即企业先通过常规的资源编排来构建支撑数据资源利用的要素平台与能力框架,再通过跨层级的资源编排将数据资源的整合嵌入能力价值化过程,借助数据困境破解机制实现数据价值的释放.本文的结论揭示了数据时代的资源编排新规律,为企业如何利用数据获取竞争优势提供了管理启示.

    生态位跃迁数据机遇资源编排数字信任价值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