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月刊

2095-252X

1022gk@sina.com

010-66848868/9

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51号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原304医院)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骨肿瘤骨病》杂志基本情况介绍  《中国骨肿瘤骨病》杂志为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和北京鹏博骨肿瘤研究所主办,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原304医院)承办的骨肿瘤骨病医学类学术期刊。以广大骨科临床医师及相关专业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者、医学院校教师和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骨肿瘤骨病的临床诊治经验及领先的科研成果,以及对骨肿瘤骨病临床有指导作用并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及成果。本刊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临床与基础密切结合的方针,反映国内外的骨肿瘤骨病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骨肿瘤骨病的学术交流。投稿内容:骨肿瘤、骨质疏松症、各种骨与软组织疾病的临床诊疗的实践经验及科研的新进展、新理论、新技术及与此有关的基础研究的文稿。本刊采用临床论著、专题、讲座、综述、进展、经验交流、临床病理讨论、疑难病例析评、短篇报道、案例报道等形式,报道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                   Brief introduction                 ZHONGGUO GUZHONGLIU GUBING  ‘The Journal of Bone Tumor and Disease of China’ is a medical periodical authorised by the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t is supported by the Chinese Medical Doctors’ Association and Beijing Pengbo Institute of Bone Tumor, and undertaken by the First Affliated Hospital of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The target readers are orthopedic doctors and surgeons, basic science researchers engaging in related areas, and the faculty and students in medical colleges. This journal acquaints readers with clinical working experience, advanced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and relevant basic theories and findings which can provide guidance to clinical work on bone diseases. It integrates theory and practice, combines popularization and improvement, and unites clinical work and basic science. It also reports the significant progress made in clinical research on bone tumors and diseas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refore promoting communication among doctors.   Contributions are requested in the following fields: bone tumor, osteoporos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bone and soft tissue disease of all kinds; new developments,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concerning orthopedic and related basic research. This journal supplies information to readers through treatise, special topics, lectures, summaries, exchange of experience, discussion on clinical pathology, analysis of and comments on difficult cases, reports of cases etc.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成人股骨头坏死保头保髋关键技术——股骨头前外侧柱识别与重建

    罗殿中张洪程徽李勇...
    769-773页

    股骨头坏死分期分型保髋

    保留股骨头后上支持动脉的股方肌骨瓣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解剖学研究与初中期临床疗效观察

    徐永清浦路桥李川蔡兴博...
    774-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设计保留股骨头后上支持动脉的股方肌骨瓣并使用冰鲜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观察此方法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 10 具冰鲜标本设计保留后上支持带动脉的股方肌骨瓣并进行解剖学研究,观察此方法的临床疗效.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8 月因股骨头坏死收住我科,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后上支持带动脉显影并接受此种方法进行保髋治疗的88 例患者,其中男 69 例,女 19 例;年龄 20~55 岁,平均 38.6 岁;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分期:Ⅱ 期 45 髋,Ⅲ 期 43 髋.接受保留股骨头后上支持动脉的股方肌骨瓣移植术治疗,术后行股骨头 DSA 检查评价后上支持带动脉保留情况,术后 12 个月使用 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国际髋关节评分(international hip outcome tool,iHOT-12),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髋关节功能,影像学检查评价股骨头坏死的进展情况.结果 10 具冰鲜标本均成功完成手术设计并完整保留了后上支持带动脉,7 具尸体(70%)股骨头后上支持带动脉来源于旋股内侧动脉.3 具尸体(30%)来源于臀下动脉,骨瓣切取长度平均为 4 cm.88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 12~55 个月随访,平均 30.2 个月.患者髋关节的 Harris 评分由术前(55.98±4.34)分提高至术后(90.55±4.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为 95.5%,iHOT-12 评分由术前的(55.30±3.14)分提高至术后(88.05±1.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 评分由术前(6.35±0.78)分降低至术后(1.98±0.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6.5%患者后上支持带动脉完整显影,随访期间股骨头未进一步塌陷,无关节置换病例.结论 保留股骨头后上支持动脉的股方肌骨瓣移植术可有效保留股骨头主要动脉血供,为保留关节手术提供了新方法,但需要长期随访病例进一步评价其治疗效果.

    股骨头坏死解剖动脉血管造影术

    经股骨颈打压植骨治疗ARCO Ⅱ/Ⅲ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一项10年以上的随访研究

    黄一健李勇张伟佳孙大铭...
    780-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股骨颈打压植骨治疗年轻患者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Ⅱ/Ⅲ 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长期疗效,并分析影响该术式远期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 纳入 2006 年 1 月至 2012 年 6 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53 例 ARCOⅡ 和 Ⅲ 期的 ONFH 患者(55 髋),其中男 49 髋,女 6 髋;年龄 18~59 岁,平均 34.5 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经股骨颈打压植骨手术,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的 Harris 髋关节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记录影像学改变情况以及所有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转换率,分析不同的分期和分型特点与远期失败后全髋置换的关系.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 10.0~14.3 年,平均 12.2 年;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HHS 功能评分分别从 71.7±13.8 提高到 82.4±17.0(P=0.000);而 VAS疼痛评分则从 4.5±0.9 降到 2.4±1.3(P=0.000).THA 转化率为 25.5%(14 髋).日本骨坏死研究会(Japanese Investigation Committee,JIC)分型的 C2 型和 Kerboul 分类中联合坏死角≥240° 与远期失败后转化为 THA 密切相关(P=0.000).结论 经股骨颈打压植骨治疗 ARCO Ⅱ 和 Ⅲ 期的 ONFH 长期临床疗效尚可,具有较高的保髋成功率.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恰当的病例选择和准确的手术技术,而对于股骨头塌陷较重、外侧柱严重受累、联合坏死角较大的患者保髋成功率较低,远期效果不佳,应谨慎选择经股骨颈打压植骨手术.

    股骨头坏死保髋植骨

    本刊被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收录的公告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辑委员会
    786页

    经髋关节外科脱位髂骨瓣植入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高张凡一诺陈志文方汉军...
    787-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surgical hip dislocation,SHD)髂骨瓣打压植骨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osteo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NONFH)的中短期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自 2014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在我院骨科诊治的 56 例(62 髋)NONFH 患者,日本骨坏死研究会(Japanese Investigation Committee,JIC)分型均为 C 型,其中 C1 型 47 髋,C2 型 15 髋,均经 SHD 行股骨大转子截骨、股骨头坏死骨清除、松质骨及自体髂骨块植骨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 Harris 评分评估术前及术后髋关节功能,以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和 X 线影像学评估作为疗效评定指标.数据比较采用 t 检验和秩和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临床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 56 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9.58±15.06)个月.末次随访时 Harris 评分为(87.50±11.84)分,较术前(55.58±8.43)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优 34 髋、良 14 髋、中 1 髋、差 9 髋,保髋优良率 83.87%,9 例在 4 年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X 线塌陷好转 14 髋(22.58%),无进展 5 髋(8.06%),进展 39 髋(62.90%);JIC C1 型和疼痛时间≤12个月为避免 THA的保护因素.JIC分型的 C1 和 C2 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疼痛持续时间为≤6 个月、7~12 个月、>12 个月的 3 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2 个月时,JIC 分类 C1 型、C2 型患者的总生存率分别为 97.9%、46.5%,疼痛持续时间≤6 个月、7~12 个月、>12 个月患者的总生存率分别为 97.5%、92.9%、12.5%.结论 经 SHD 自体髂骨瓣打压植骨治疗 NONFH的中短期疗效满意,尤其是外侧柱保留完好和疼痛时间短于 1年的患者.

    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矫形外科手术

    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格式

    794页

    股骨头坏死机制研究中的常见细胞及其表型

    饶宇徐永清齐保闯贺建林...
    795-802页

    股骨头坏死表型细胞综述

    髌股疼痛综合征的局部肌肉特征与运动康复策略研究进展

    冯鹏鹏石秀秀徐影刘芳明...
    803-808页

    髌股疼痛综合征肌,骨骼康复综述

    富血小板血浆在手外科的应用进展

    李洪晓伊喆李文军
    809-813页

    富血小板血浆腕管综合征肱骨骨关节炎网球肘综述

    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10年以上随访观察

    陈红进解放姚洲胡学昱...
    814-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 Coflex 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10 年以上的临床疗效及对关节突退变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自 2009 年 1 月至 2013 年 6 月采用减压联合 Coflex 棘突间动态稳定手术治疗的22 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 10 例,女 12 例;年龄 40~76 岁,平均(59.6±12.6)岁.所有患者均完善影像学和临床评估.影像学评估包括:手术节段及其邻近节段腰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椎间隙高度(intervertebral space height,ISH),椎间孔高度(intervertebral foraminal height,IFH)和关节突退变情况及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发生率;临床评估包括: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同时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共收集 22 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访时间 121~175 个月,平均 156 个月.临床疗效方面,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腰痛 VAS、腿痛VAS、ODI、JOA 评分分别为 7.36±0.67、7.09±0.70、50.45±6.46、12.82±1.33 和 1.82±0.98、1.64±0.81、9.09±5.39、22.82±2.93,末次随访时所有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像学评估方面,无论手术节段还是相邻上下节段,ISH 及 IFH 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ISH 及 IFH 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 ROM 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相邻上下节段,ROM 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突退变方面,末次随访时,相邻上节段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及相邻下节段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flex 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10 年以上临床疗效肯定.同时,Coflex 能够有效维持 ISH及 IFH,保留了椎间活动度,此外,还能有效减缓手术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

    腰椎椎管狭窄脊柱疾病非融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