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环境监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环境监测
中国环境监测

李国刚

双月刊

1002-6002

010-84943034;84943035;84943036

100012

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大羊坊8号(乙)

中国环境监测/Jour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ChinaCSSC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环境监测领域内唯一一份中央级科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一贯坚持学术性、专业性与实用性普及性相结合的办刊原则,以宣传总局对环境监测工作的指示精神。全面介绍国内、外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广泛交流环境监测的科研成果为办刊宗旨。使《中国环境监测》在环境监测领域内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认可和欢迎。本刊所载文章具有一定的导向性、针对性、实用性和权威性,从而体现了《中国环境监测》杂志的办刊特色。《中国环境监测》杂志具有稳定的读者群。主要包括全国环境监测行业4000多个环境监测站、近10万名监测技术人员以及各环保科研机构、各部委及企业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及大专院校的科技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浮游藻类环境DNA宏条形码监测引物的比较与验证

    母亚雯杨江华张丽娟张咏...
    16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 DNA(eDNA)宏条形码技术通量高、重复性好,在未来生态环境监测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浮游藻类环境 DNA监测仍处在发展阶段,尚缺乏统一的浮游藻类扩增引物.利用同一个野外环境样本,比较 8 对通用引物在浮游藻类环境 DNA监测中的差异,为初步建立规范化的浮游藻类环境 DNA监测方法提供支撑.结果表明,不同引物对浮游藻类扩增存在明显偏好性,靶向扩增 16S rDNA的引物主要检出硅藻,其次是隐藻和绿藻;靶向扩增 18S rDNA的 1391、AD3 和 ANF 3 对引物具有较高的浮游藻类扩增效率和物种辨识度,分别检出 67、62、63 个浮游藻属,其检出的浮游藻类的相对丰度排序均为硅藻>绿藻>隐藻>金藻>甲藻,可以作为通用引物用于浮游藻类环境 DNA宏条形码监测.

    浮游藻类环境DNA宏条形码通用引物淡水生物多样性生物监测

    固相萃取填料对水中脂肪族二元酸酯类增塑剂萃取效率的影响

    李利荣左明王迎王洪乾...
    177-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水中 11 种脂肪族二元酸酯类(ADEs)增塑剂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SPE-GC-MS)为例,探讨了用 C18柱和 HLB柱萃取水样时不同品牌、不同批号的 SPE填料和 C18 柱封端与否及相对应的洗脱溶剂不同配比对萃取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正己烷不可作为 C18 柱和 HLB柱的淋洗溶剂;11 种 ADEs用不同配比的二氯甲烷/正己烷溶剂体系洗脱,对 C18 柱和 HLB柱,不同 SPE填料最佳二氯甲烷体积分数分别为 0~60%和 15%~20%;未经封端处理的 C18 柱不适合作为 ADEs的 SPE柱;最佳溶剂洗脱体积为 5 mL,样品穿透体积至少为 200 mL;在优化条件下,11 种 ADEs 方法检出限为 0.2~0.5 μg/L,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 85.2%~113%,平行样相对标准偏差为 5.5%~18%,各特性指标显示该方法正确度、精密度和灵敏度良好.

    固相萃取填料脂肪族二元酸酯萃取效率气相色谱质谱法水样

    在线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直接测定水中15种全氟烷基化合物

    赵陈晨陈勇侯晓玲李思思...
    185-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优化样品保存、前处理、分析条件,建立了水中 15 种典型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在线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并对饮用水水源地和末梢水中 PFASs 进行定量检测.水样过膜后,准确移取 700 μL 水样、300 μL甲醇至 1.5 mL聚丙烯进样瓶,并加入同位素内标后直接进样 800 μL 至在线固相萃取流路,进行萃取富集,再通过十通阀切换将洗脱的 PFASs 转移至分析流路进行分离,质谱检测,内标法定量.方法分析总时长 22 min,15 种全氟烷基化合物的方法检出限为 0.31~1.20 ng/L,纯水高、中、低浓度加标样品回收率为 70%~115%,相对标准偏差为 0.2%~14.0%(n=6).经实际样品验证,该方法与传统手动固相萃取方法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有机试剂用量少、灵敏度高、方法稳定,可满足地表水和末梢水中 PFASs 的快速测定.

    全氟烷基化合物地表水末梢水在线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中国环境监测》编辑部关于稿酬给付的声明

    197页

    环境监测用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标准溶液量值比对研究

    马莹杨永谭铃巢静波...
    198-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氨氮(NH3-N)标准溶液(以下简称液标)制造商、浓度水平和使用情况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选择常用的 7 个品牌 CODMn 液标和 9 个常用 NH3-N 液标品牌开展量值比对和质量评价研究,匿名采购129 支液标经盲样编码后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推荐标准进行分析测定,计算和评定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以 En法进行量值比对评价.研究表明,NH3-N 液标量值均满意,CODMn 测试中的加盖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高,按照证书要求操作时 CODMn 液标量值合格,未按照液标证书中要求进行液标样品前处理测定会造成测定结果的偏离,影响评价结果.建议监测人员合理选用和规范使用环境用液标,加强环境用液标的选购和管理,确保检测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环境监测标准物质/标准样品高锰酸盐指数氨氮质量评价量值比对

    上海市降尘自动监测系统研发与应用

    徐捷罗德平
    205-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气降尘量是重要的环境指标之一,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和评价城市局部地区扬尘污染水平,对评价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分析大气污染来源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大气降尘监测普遍采用传统的手工监测方法,手工法因时效性差、效率低、能耗大、质控难、误差大等原因已不适应现代环境管理的需求.随着科技与网络的发展,自动监测方法成为发展趋势.文章主要阐述了上海市降尘自动监测技术的研发过程及实际应用,介绍了自主研发的降尘自动监测仪的原理、关键技术和系统组成.通过粉尘舱内实验、降尘自动监测方法与手工重量法比对测试及为期一年的试点应用,分析了降尘自动监测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相对误差及适用性,并探讨了降尘自动监测的应用前景.

    降尘自动监测电子天平称重传感器

    基于WRF-NAQPMS的一次沙尘天气预报评估

    韩文宇孔祥伟杨丽丽于军海...
    212-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沙尘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利用 ECWMF 再分析资料和近地面 PM10 小时质量浓度监测数据,评估 WRF-NAQPMS模式对 2021 年 3 月 15-21 日甘肃强沙尘过程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WRF-NAQPMS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此次污染过程:WRF对"3·15"天气系统的模拟与实况整体趋势较为一致,随着预报时效延长,气象模拟场移动偏快,导致沙尘预报场发展偏快、沙尘二次传输影响下游时间提前;近地面风向的局地偏差是导致甘肃中东部地区沙尘浓度出现预报误差的主要气象因素.NAQPMS模式对 PM10 小时质量浓度的模拟随着预报时效增加和离沙源地距离的增大,预报误差逐步增大:在河西地区,沙尘影响时段和起沙浓度的模拟值均接近监测值,其中嘉峪关、酒泉、张掖的 PM10 小时质量浓度模拟值与监测值相关系数 r>0.8;中部地区城市的沙尘影响时段预报略有偏差,且模拟值低于监测值;受复杂下垫面和气象场预报误差影响,省内其他地区沙尘预报结果参考性较低.

    沙尘天气预报WRFNAQPMS预报评估PM10

    基于颗粒物光量子雷达的颗粒物排放实时溯源及应用

    贾铭蛟尚祥任翔宇吴凯露...
    222-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大气污染治理中,传统探测方式在局地大气颗粒物排放源的精准定位和实时溯源方面还有所不足.自主研发的 1 550 nm波长颗粒物光量子雷达,具备探测效率高、人眼安全等特点,360°水平扫描一周仅需 8.5 min.基于该雷达水平扫描监测,结合迭代拼接法和新发展的颗粒物示踪系数及污染源定位方法,可准确识别并定位出当地的污染排放源位置.对于部分污染排放定位溯源案例,结合多图展现并分析了颗粒物排放、扩散、传输、消散过程中的烟羽变化,并结合卫星图像确认了相应工业生产和建筑扬尘等典型颗粒物排放源.地面监测数据分析了部分污染源对监测站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该雷达通过低仰角、可重复性的快速扫描,结合符合颗粒物扩散规律的分析过程,在颗粒物污染实时溯源定位方面展现了极高的准确性.

    激光雷达颗粒物排放污染源定位实时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