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马旭

月刊

1004-8189

zjx1992@163.com

010-62185784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12号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Family Plann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由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创办、主管,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主办,是全国惟一集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技管理与专业技术于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指导类科技期刊。该刊创办于1992年,主要读者群为全国各级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技管理、科研和临床技术服务人员,以及相关技术与产品研制营销人员。读者可从中了解计划生育科技工作重点和思路,掌握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最新科技成果,交流计划生育科技管理和临床工作经验,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是广大计划生育科技工作者和相关学科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同型半胱氨酸、叶酸、uE3诊断出生缺陷价值及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

    吴燕王萍吕美丹
    2915-2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游离雌三醇(uE3)对出生缺陷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产前检查孕产妇临床资料,其中胎儿结构发育异常82例为出生缺陷组,正常产妇16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Hcy、FA、uE3水平,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3项指标诊断出生缺陷价值,分析出生缺陷组合并染色体异常孕妇血清Hcy、FA、uE3水平与染色体异常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出生缺陷组血清Hcy(7。27±1。20μmlo/L)高于对照组(6。26±1。15μmlo/L),FA(27。78±2。61 nmlo/L)、uE3(1。62±0。27 MoM)低于对照组(30。77±2。85 nmlo/L、1。85±0。17 MoM)(均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出生缺陷计算公式=0。943Hcy-0。335×FA-3。040×uE3±8。039;ROC曲线分析,Hcy、FA、uE3及3项联合诊断出生缺陷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7、0。779、0。862、0。878,敏感度分别为65。2%、65。2%、81。1%、90。2%,特异度分别为80。5%、78。1%、91。5%、84。5%。与未合并染色体异常异常孕妇比较,合并染色体异常孕妇血清Hcy水平更高,FA、uE3水平更低;经Spearman分析,胎儿结构发育异常孕妇Hcy与染色体异常成正相关,FA、uE3与染色体异常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血清Hcy、FA、uE3联合检测可提高出生缺陷诊断价值,且3项指标水平与染色体异常具有相关性。

    出生缺陷染色体异常同型半胱氨酸叶酸游离雌三醇诊断相关性

    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低体温发生影响因素分析

    王静宋妙郭阳阳何宗美...
    2919-2922,2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低体温发生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于本院拟行剖宫产的前置胎盘产妇227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根据术中是否发生低体温分为低体温组和非低体温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低体温发生影响因素。结果:227例孕妇有45例剖宫产术中发生低体温,发生率为19。8%。低体温组不良心理状态占比及术中液体丢失量高于非低体温组,主动保温、术前给予系统性心理教育占比及麻醉后体温均低于非低体温组,主动保温持续时间短于非低体温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液体丢失量大、不良心理状态是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麻醉后体温高、主动保温、主动保温持续时间长是术中低体温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不良心理状态、术中液体丢失量、主动保温、麻醉后体温、主动保温持续时间均与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发生低体温有关,临床应结合影响因素采取积极合理的防治措施,减少剖宫产术低体温发生。

    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低体温影响因素心理状态

    咖啡因联合PS、无创呼吸机在早产儿RDS中的应用效果

    刘瑞张莹
    2923-2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枸橼酸咖啡因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1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RDS早产儿临床资料,从接受PS联合nCPAP治疗的患儿中选取45例纳入常规组,枸橼酸咖啡因联合PS、nCPAP治疗的患儿中选取40例纳入咖啡因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用氧时间、呼吸暂停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血气指标及血清相关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治疗3 d时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咖啡因组住院时间(23。12±2。03d)、总用氧时间(80。14±20。58h)、呼吸暂停数(4。02±0。58次)均低于常规组(25。07±2。69d、106。43±32。61h、7。14±1。03次),两组pH、PaO2水平上升且咖啡因组(7。35±0。10、69。54±9。02 mmHg)均高于常规组(7。20±0。05、60。37±8。14 mmHg),两组 PaCO2 水平及血清相关炎性因子指标下降且PaCO2咖啡因组(40。16±5。63 mmHg)低于常规组(43。08±6。31 mmHg)(均P<0。05);治疗3 d时,咖啡因组治疗总有效率(87。5%)高于常规组(68。9%),治疗期间支气管发育不良发生率(5。0%)低于常规组(22。2%)(均P<0。05)。结论:nCPAP治疗RDS患儿采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PS干预可有效缩短24 h呼吸暂停次数及给氧时间,改善血气指标和机体炎症反应,降低BPD发生率,促进患儿康复。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枸橼酸咖啡因临床疗效并发症

    妇科腹腔镜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姚月婷张倩郭阳阳何宗美...
    2929-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患者出现术中低体温(IPH)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本院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有无发生IPH分为IPH组、非IPH组。收集患者体质指数(BMI)、手术间温度、术中主动保温、术中补液量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妇科腹腔镜患者发生IPH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该模型对妇科腹腔镜患者发生IPH的预测效能。结果:纳入230例妇科腹腔镜患者,其中术中腹腔镜转开腹2例、自行退出1例、资料收集不全2例,最终纳入225例,IPH发生率为32。9%(74/225)。单因素分析显示,IPH组与非IPH组基础体温、手术间温度、术中主动保温、术中补液量、术中冲洗量、手术时间比较存在差异;二元logistic分析显示,患者基础体温低、手术间温度低、术中未主动保温、术中补液量及冲洗量大、手术时间长是妇科腹腔镜患者发生IPH的影响因素(均P<0。05)。依据上述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H-L检验该预测模型拟合优度良好。绘制ROC曲线显示,该模型对妇科腹腔镜患者发生IPH的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987,敏感性98。7%,特异性90。7%。结论:患者基础体温低、手术间温度低、术中未主动保温、术中冲洗量及补液量大、手术时间长均可影响妇科腹腔镜患者IPH的发生,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效力良好,临床可据此予以预防与护理,以降低IPH发生率。

    妇科腹腔镜手术术中低体温影响因素预测模型

    宫腔镜下息肉电切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影响因素分析

    麻婷周怡杨芳刘瑾...
    2934-2938,2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患者息肉复发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择期行宫腔镜下息肉电切术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253例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年,调查术后1年内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53例中单发性息肉占66。4%、多发性息肉占33。6%;手术治疗1年后57例息肉复发,复发率为22。5%。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体质指数、合并不孕症、息肉数目、息肉最大径、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处理措施的患者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存在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者年龄>35岁(OR=2。519)、合并不孕症(OR=3。102)、息肉数目为多发(OR=4。175)是影响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放置左炔诺酮宫内节育系统(OR=0。534)和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Ⅱ)(OR=0。651)是息肉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1年内息肉复发率较高,临床术前对年龄大、合并不孕症、息肉多发的患者给予评估干预,采用术后处理,以降低术后息肉复发风险。

    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下电切术术后1年内复发影响因素

    育龄妇女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携带者筛查结果及高危人群产前诊断结果分析

    马鹏鹏卢婉刘艳秋傅庆子...
    2939-2943,2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育龄妇女中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拷贝数变异的携带率,并对高风险人群产前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7558例育龄妇女SMN1基因的7号和8号外显子拷贝数变异。采用QPCR技术联合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技术对高风险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7558例育龄妇女中,检测出SMN1基因E7和E8杂合缺失126例,单纯E7杂合缺失8例,携带率约1/57。筛查结果均为阳性的6对夫妻中,1对行三代试管,选择不致病胚胎植入;5对已孕行产前诊断,其中1例双胎,1胎为杂合缺失,1胎为纯合缺失,其余4例均为杂合缺失。25例SMA患儿生育史家庭产前诊断结果为10例正常,14例为杂合缺失携带者,1例为纯合缺失患者。结论:本组人群SMN1基因突变携带率为1/57,孕前或产前进行一级或二级预防,可阻止SMA患儿的出生,对预防和控制SMA相关出生缺陷具有重要意义。

    脊髓性肌萎缩症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荧光定量PCR携带者筛查产前诊断

    孕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阴道分娩后精神状态及产后抑郁发生危险因素

    施安娜尤小明罗小丽叶咏菊...
    2944-2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孕妇阴道分娩后精神状态及产后抑郁发生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本院治疗的妊娠期甲减孕妇87例,评估其分娩前3d及分娩后3d时的精神状况、产后抑郁评分,随访分析妊娠期甲减患者阴道分娩后6个月内产后抑郁发生危险因素。结果:产妇分娩后焦虑自评量表(50。36±4。48分)、抑郁自评量表(51。77±4。23分)、贝克抑郁自评问卷(30。36±4。27分)、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25。02±2。33 分)均高于分娩前(40。36±2。11 分、37。25±2。32 分、21。36±3。04 分、21。25±2。01 分)(P<0。05)。随访产后 6 个月内共发生产后抑郁22例(25。3%),单因素分析显示产后抑郁的发生与年龄、产次、意外妊娠、泌乳量、喂养方式、家庭平均月收入、产后疼痛、睡眠质量有关;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年龄<25岁、初产、意外妊娠、泌乳量少、母乳喂养、家庭平均月收入≤5000元、产后疼痛、睡眠质量较差是患者产后抑郁发生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25岁、初产、意外妊娠、泌乳量少、母乳喂养、家庭平均月收入≤5000元、产后疼痛、睡眠质量较差是妊娠期甲减患者产后抑郁发生危险因素,临床应加以关注并采取干预措施,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阴道分娩精神状态产后抑郁危险因素

    血浆Romo1、CXCL1、USP7水平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张盟盟梁艳霞常凤秦欢...
    2949-2954,2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血浆活性氧调节因子1(Romo1)、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CXCL1)、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USP7)在子宫内膜癌(EC)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本院手术治疗的EC患者172例为病例组,根据术后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69例、预后良好103例;同期健康体检172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Romo1、CXCL1、USP7水平;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Romo1、CXCL1、USP7表达水平与EC患者预后关系;利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对E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Romo1、CXCL1、USP7水平对EC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预测的价值。结果:病例组血浆Romo1(331。18±34。52 ng/L)、CXCL1(92。62±11。61 pg/ml)、USP7(28。15±4。67 ng/m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61。28±29。83 ng/L、69。28±7。66 pg/ml、15。39±2。58 ng/ml),且病例例组预后不良患者血浆Romo1、CXCL1、USP7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患者,随访病例组血浆Romo1、CXCL1、USP7高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39。8%、43。2%、43。5%)均低于低表达患者(78。7%、74。7%、75。9%)(均P<0。05)。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Romo1升高、CXCL1升高、USP7升高、FIGO分期为Ⅲ~Ⅳ期均为影响E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Romo1、CXCL1、USP7三者联合对EC早期诊断及预后预测的曲线下面积(0。865、0。900)升高(均P<0。05)。结论:EC患者血浆Romo1、CXCL1、USP7水平显著升高,且与预后有关,三者联合检测对EC早期诊断及术后预后评估价值较高。

    子宫内膜癌活性氧调节因子1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早期诊断预后预测价值

    我国未婚女性人工流产现状

    谭晓艳周健刘冬梅
    2955-2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未婚人工流产严重伤害女性生育力,不仅造成生殖器官的损伤、诱发妇科疾病,而且会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还可能造成不孕不育的远期并发症。近年来我国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呈现低龄化、重复流产率高、流动人口多、生殖健康知识匮乏等特点。缺乏系统科学的生殖健康知识、无痛人工流产的夸大宣传以及不良的社会环境因素是造成未婚女性人工流产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在中小学中普及生殖健康教育、限制媒体对无痛人工流产的夸大宣传、提供流产后关爱和咨询宣教服务是减少未婚女性人工流产发生的主要措施。

    未婚女性人工流产生殖健康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4年目录索引

    2960-29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