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李宗浩

月刊

1673-6966

cadem2006@sina.com

010-57976165

100039

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69号行政楼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Emergency Resuscitation and Disaster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以院外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病、心肺复苏以及中国唯一冠以“灾害医学”刊名的医学、专业期刊。办刊宗旨是促进中国急救、复苏、灾害医学的发展,提供医学学术和有关应急管理科学交流的平台。栏目有述评、论著、 临床经验交流、急救案例分析、 综述、专家论坛、讲座、学术报告、学术讨论、 工作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 急救与救援护理、继续教育及医师维权自律的研讨,尤其有权威专家对灾害突发公共事件、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解读,以及医学救援体制、机制、法制的建设与管理,医疗救援系统建设与管理,医师执业的法律法规标准、文摘信息等。  本刊不仅为从事急救、急诊、心肺复苏医学专业人员,同时也为卫生厅局、应急办、医政处及政府、社区、安全部门决策、管理者们提供参考。欢迎广大医务人员及卫生行政管理人员订阅并积极投稿。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月刊,大16开本(210mm×297mm)64页,定价10元/期,正式国家医学学术出版物。已于2006年7月创刊公开发行,2007年由邮局向全国征订,邮发代号80-520。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院前急救机构应对疫情防控转段阶段措施回顾性分析

    李帅张擎唐峰邵小颖...
    744-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院前急救机构针对疫情防控转段阶段的应对经验与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比疫情防控转段期间与 2021 年同期天津市急救中心电话呼入量、10s接听率、派车量、急救反应时间、平均院内交接时间变化、病情分级患者变化等数据.结果 疫情防控转段后 120 电话呼入量增加 181.2%,10 s接听率由 88.97%回升到100%,派车量增加 125.2%;平均急救反应时间由 18min 4s缩短到 11 min左右;普通患者、急症患者、危重患者、濒危患者分别增加了 176.7%、-30.0%、102.1%、227.9%,普通患者占比为 71.03%,与 2021 年同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院内交接时间延长至 19 min 16 s后逐渐回落.结论 院前急救机构通过提前布局扩充调派负荷能力、构建战时服务指挥体系、动态分类调配救治转运力量、畅通院前院内病员交接等措施,可有效应对突发工作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但也暴露出在急救资源挤兑情况下,确保危重症患者优先得到救治及院前院内衔接方面有所欠缺.

    院前急救疫情防控转段回顾性分析

    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预警评分模型分析

    李向欣赵博杨美艳王佳...
    748-751,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患者临床资料构建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预警评分模型.方法 以 2018 年 9 月—2022 年 5 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收治的 313 例高龄COPD急性加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验室细菌培养结果,MDRO组 107 例,非MDRO组 206 例,比较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结果 MDRO组和非MDRO组患者的糖尿病人数、入院前 6 个月内使用抗菌药物超过 3 种的患者人数、入院后使用抗菌药物超过 3 种的患者人数、住院时间、ICU入住人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入院后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超过 7d人数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糖尿病(X1)、入院前 6 个月内使用抗菌药物超过 3 种(X2)、入院后使用抗菌药物超过 3 种(X3)、ICU入住(X4)、入院后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超过 7d(X5)、较高的住院时间(X6)、糖化血红蛋白增高(X7)、空腹血糖增高(X8),均是造成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通过模型构建,Y=10.526+0.632X1+1.525X2+1.595X3+1.694X4+0.528X5+0.784X6+0.924X7+0.558X8.结论 在对高龄COPD急性加重患者的治疗中,存在糖尿病、入院前 6 个月内使用抗菌药物超过 3 种、入院后使用抗菌药物超过 3 种、ICU入住、入院后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超过 7d,较长的住院时间、糖化血红蛋白增高、空腹血糖增高的患者,建议积极寻找病原学证据并及时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合理选择抗生素,改善患者的预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龄危险因素预警分析

    20%脂肪乳静脉滴注联合血液净化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效果

    蒋雄彭俊黄益
    752-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 20%脂肪乳静脉滴注联合血液净化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救治的疗效.方法 2020 年 1 月—2023 年 6 月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 102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51 例及观察组 51 例.对照组接受血液净化救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 20%脂肪乳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102 例患者中,治疗总有效共 92 例,总有效率为 90.2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96.08%vs.8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更短,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胆碱酯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6h至治疗 36 h,观察组胆碱酯酶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BIL、AST、ALT、TNF-α、CRP、IL-6均出现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20%脂肪乳静脉滴注联合血液净化可提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救治疗效,能改善肝肾功能,降低炎性反应.

    脂肪乳血液净化有机磷农药中毒肝肾功能炎性反应

    oXiris滤器与普通滤器治疗ICU脓毒症休克伴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效果差异

    文梅霞赵冰洋
    756-759,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oXiris滤器与普通滤器对ICU脓毒症休克伴急性肾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 年 4月—2021 年 12 月河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78 例ICU脓毒症休克伴急性肾损伤患者,根据使用的滤器不同分为oXiris组、常规组,各 39 例,其中oXiris组采用oXiris滤器,常规组采用普通滤器.比较两组炎症介质[降钙素原(PCT)、内毒素、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C-反应蛋白(CRP)]、血流动力学和呼吸情况[心率(HR)、血乳酸(Lac)、平均动脉压(MAP)]、肾功能[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康复进程[ICU住院时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持续时间]、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28d生存预后.结果 ①治疗 24h后、治疗 48h后oXiris组PCT、内毒素、IL-6、IFN-γ、CRP、HR、Lac均低于常规组,MAP高于常规组(P<0.05);②治疗 24h后、治疗 48 h oXiris组Cr、BUN、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③oXiris组ICU住院时间、CRRT持续时间短于常规组,治疗 24h后、治疗 48h后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低于常规组(P<0.05);④oXiris组生存率 89.74%(35/39)高于常规组的 74.36%(29/39)(P>0.05).结论 与普通滤器相比,oXiris滤器更能改善ICU脓毒症休克伴急性肾损伤患者的呼吸功能及肾功能,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减轻炎症损伤,减少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并进一步提升生存率.

    脓毒症休克急性肾损伤oXiris滤器炎症介质血流动力学

    第二代测序技术下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价值研究

    张红红崔岭
    760-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第二代测序技术(NGS)下双歧杆菌三联活菌(BDT)辅助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价值.方法 选择 2020 年 12 月—2022 年 12 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共 100 例,按照统计学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均 50 例,对照组应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实验组应用NGS对患者肺泡灌洗液行病原学分析,根据检出的病原菌做针对性抗感染治疗,另加用BDT辅助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肠道益生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肺部感染情况;对比治疗后两组肺部病原菌检出阳性率.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评分、肺部病原菌检出阳性率及IL-6、PCT、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NGS有助于指导重症肺炎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另加用BDT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可改善患者肠道菌群、减轻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

    第二代测序技术重症肺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疗效

    低剂量阿帕替尼与S-TACE联合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

    魏然周思寒但玉琳李富贵...
    764-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低剂量阿帕替尼与超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S-TACE)联合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LC)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2022 年 1 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102 例中晚期P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51 例.对照组采用S-TACE治疗,研究组采用低剂量阿帕替尼联合S-TACE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 199(CA199)、E-钙黏蛋白(EC)]、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同源异型蛋白(SIX1、SIX2)水平、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 3 个月、6 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 86.27%、82.35%,均高于对照组的 64.71%、58.82%(P<0.05);研究组血清 AFP、CA199、EC、SIX1、SIX2 术后 3 个月分别为(95.24±23.67)ng/mL、(47.31±8.52)U/L、(1811.24±153.76)ng/mL、(52.71±7.38)ng/mL、(49.83±6.59)ng/mL,术后 6 个月分别为(101.65±24.83)ng/mL、(50.26±9.41)U/L、(1856.32±160.25)ng/mL、(53.26±7.45)ng/mL、(50.26±6.71)ng/mL,分别低于对照组[(119.86±25.40)ng/mL、(57.46±9.18)U/L、(1923.57±166.02)ng/mL、(60.23±7.69)ng/mL、(57.61±7.02)ng/mL]、[(126.17±26.59)ng/mL、(60.08±9.77)U/L、(1972.43±171.09)ng/mL、(62.11±7.90)ng/mL、(58.19±7.35)ng/mL](P<0.05);研究组CD3+、CD4+、CD4+/CD8+术后 3 个月分别为(68.13±7.84)%、(36.48±2.75)%、(1.31±0.23),术后 6 个月分别为(66.75±8.04)%、(35.67±2.88)%、(1.30±0.22),均高于对照组[(62.35±8.13)%、(33.75±2.91)%、(1.20±0.25)]、[(60.21±8.26)%、(32.86±3.10)%、(1.18±0.26)](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年研究组生存率(90.20%)高于对照组(74.51%)(P<0.05).结论 低剂量阿帕替尼与S-TACE联合治疗PLC能增强临床疗效,调节免疫功能,减轻患者病情,有助于改善生存预后,安全性较高.

    原发性肝癌超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阿帕替尼免疫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同源异型蛋白预后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侯松燕陈凤娟赵国江陈克琼...
    769-772,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2021 年 3 月—2023 年 3 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收入的 86 例ALL为观察组,另选同时段来院体检的健康者 65 例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测其血清NSE水平,比较两组受试者NSE水平差异.根据观察组病情将其分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组 31 例以及非CNSL组 55 例.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介素-10(IL-10)、血小板(PLT)、红细胞计数(RBC)]以及NSE水平.建立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NSE诊断、鉴别ALL与CNSL的价值.结果 CNSL组NSE水平高于非CNSL组、对照组,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与非CNSL组相比,CNSL组患者WBC、IL-10 水平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ALL患者NSE水平与WBC、IL-10 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Hb、RBC、PLT无显著相关性(P>0.05).NSE水平诊断ALL曲线下面积为 0.79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 0.663、0.938,cut-off值为 11.360 μg/L,约登指数为 0.601;NSE水平鉴别ALL类型曲线下面积为 0.96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 0.903、0.964,cut-off值为 13.320,约登指数为 0.867.结论 NSE在ALL患者中有异常表达,且CNSL型患者异常程度更为明显,NSE可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ALL类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诊断鉴别

    颅内直径≤5mm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术中再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

    任俊张洲周妙兵肖红波...
    773-776,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直径≤5 mm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术中再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7-2022 年 12 月于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颅内直径≤5 mm破裂动脉瘤且进行血管内治疗的 113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再破裂分为再破裂组与未再破裂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颅内直径≤5 mm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术中再破裂的危险因素.结果 113 例行血管内治疗术的颅内直径≤5 mm破裂动脉瘤患者中,根据 DSA 结果,其中术中再破裂 11 例(9.73%),未再破裂 102 例(90.27%).高血压(OR=3.714,95%CI:1.331~6.285)、SBO(OR=4.052,95%CI:1.594~10.602)及重度 ACAAS(OR=3.193,95%CI:1.158~16.521)是颅内直径≤5 mm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术中再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预警评分系统预测颅内直径≤5 mm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术中再破裂的曲线下面积为 0.731(95%CI:0.705~0.906),最佳截断值为 6.0 分,且预测术后复发的特异度为 0.715,敏感度为 0.902,Youden指数为 0.617.结论 对于行血管内治疗的颅内直径≤5 mm破裂动脉瘤患者,高血压、SBO及重度ACAAS可导致术中再破裂的风险增高.基于以上危险因素建立的风险预测评分系统有助于为临床治疗和短期预后预测提供依据.

    小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术再破裂危险因素

    血清NT-pro-BNP、MMP-2水平与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赵建恒牛红霞于洁赵希哲...
    77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与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 2021 年 1 月—2022 年12 月收治的 126 例糖尿病合并ACI患者为观察组,其中单支病变 62 例,双支病变 33 例,三支病变 31 例,轻度狭窄 37 例,中度狭窄 43 例,重度狭窄 46 例.另将同期于我院体检的 60 例单纯糖尿病患者纳为对照组以及 6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正常组.比较三组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NT-pro BNP、MMP-2、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水平;以ROC分析NT-pro BNP、MMP-2 诊断糖尿病患者并发ACI的价值;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患者NT-pro BNP、MMP-2、ICTP水平;以Spearman秩相关分析NT-pro BNP、MMP-2、ICT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cTnI、CK-MB、NT-pro BNP、MMP-2、ICT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cTnI、CK-MB、NT-pro BNP、MMP-2、ICTP 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ROC 结果显示,NT-pro BNP、MMP-2 诊断糖尿病患者并发ACI训练集的曲线下面积为 0.953、0.872,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为 0.902、0.842(P均<0.05).NT-pro BNP、MMP-2、ICTP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上升(P<0.05).NT-pro BNP、MMP-2、ICTP水平与糖尿病合并AC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均有P<0.05).结论 NT-pro BNP、MMP-2、ICTP水平与糖尿病合并AC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临床关注以上指标可对糖尿病合并AC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估.

    糖尿病急性脑梗死冠状动脉病变N末端脑钠肽前体基质金属蛋白酶2

    CT与MR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及灌注的诊断效能对照研究

    胡俊秋赵江刘科位王力...
    782-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及脑灌注的诊断效能差异.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式,选取 2020 年 2 月—2022 年 4 月荣县人民医院收入的 76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了CT血管成像(CTA)、CT灌注(CTP)、MRI检查[含高分辨Cube T1WI、多延迟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pCASL)]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相关检查、CTA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诊断的差异性,以Kappa值表达CTA、MRI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由多延迟pCASL检查得到脑血流量(CBF),由CTP检查得到CBF、平均通过时间(MTT),于体素水平基础上比较在灰质、白质、全脑区域上多延迟pCASL、CTP灌注参数间Pearson相关系数差异.结果 以DSA结果为金标准,76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通过MRI、CT、DSA检查后有 69 例相同患者被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狭窄.与DSA结果诊断结果相比,Cube T1WI诊断中 4例患者狭窄程度偏高,1例患者偏低;CTA诊断中 5例患者狭窄程度偏高,3 例患者偏低.三种诊断方式结果比较,Kappa值均处于 0.800~1.000 范围内,具有高度一致性(P<0.05).PLD为 1 500 ms、1 800 ms、2 500 ms时pCASL的CBF值分别为(25.63±12.17)mL/(100 g·min)、(39.78±17.53)mL/(100 g·min)、(32.64±15.12)mL/(100 g·min).pCASL所得CBF值与CTP所得CBF值、MTT值在PLD为 1 500 ms、1 800 ms、2 500 ms时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脑灌注评估中CT、MRI均有较好诊断效能,但MRI检查中的Cube T1WI与DSA脑血管诊断一致性更高,多延迟pCASL灌注安全性更好.

    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急性脑梗死脑血管灌注诊断效能